"德古"在彝族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摘 要:彝族地区的基层社区治理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而具有独特的特点。“德古”作为通晓习惯法的德高望重之人,在彝族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与条件下,通过对“德古”进行合法、适时地改造,让他们在彝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彝族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彝族社会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家支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彝族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将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凉山彝族;德古;基层社区治理   彝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风俗习俗和宗教信仰,因此,彝族地区的基层行政管理也因此而独具特色。“德古”作为通晓习惯法的德高望重之人,在彝族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与条件下,通过对“德古”进行合法、适时地改造,让他们在彝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彝族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彝族社会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家支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彝族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将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基本情况介绍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根据《凉山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凉山州的彝族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51.74%。在这样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凉山彝族基层农村地区独有的特点:首先,凉山彝族聚居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生产要素缺乏、农业生产能力薄弱的地区;其次,彝族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最后,彝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以及社会治理制度。因此,这种复杂并且独特的情况对凉山彝族地区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二、德古的特征   德古为彝语音译,“德古”指的是德高望重、能言善辩、公正不阿、熟悉习惯法并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德古”具有的特征可分为传统德古和新型德古。   (一)德古的传统特征   1、“德古”的存在基础是家支制度。由于传统的彝族社会在历史上无法通过公权力有效地保护个人利益,从而迫使个人通过同姓家族的联合以进行个体救济。德古作为每一个家支中的头人或核心人物,不仅是家支制度的维护者,还是凉山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从古至今,凉山彝族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基本上都是通过他们得以实现的。[1]   2、熟知习惯法及判例,能够以理服人。“德古”的技能并非来自于专业学习,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和日积月累,首先德古必须熟知彝族习惯法,然后熟悉掌握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德古”必须具备洞悉各个家支的势力大小以及家支间的矛盾或姻亲关系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洞察能力。“德古”在凉山彝族基层公共事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主要是通过应用习惯法和传统习俗来化解纠纷、沟通协调的作用。   3、“德古”的权威来源是世俗权威。德古多产生于彝族家支中辈分较高或者年龄较大的人中,“德古”不是来源于世袭继承,也不是靠选举产生,而是靠自身在矛盾纠纷调处中获得的名望和影响力,得到广大群众和家支的认可而获得的。在很多情况下,德古既是家支头人也是德古。他们熟知家支制度、家谱、神话传说、谚语、习惯法和判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能言善辩、公正不阿,在通过若干次成功调解纠纷的实践,并获得一定权威和名望,就能正式成为“德古”。   (二)新型“德古”应具备的特征。通过对传统的德古进行再造和进化,使之适应于现代彝族地区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现在德古创新所尝试的路径之一。新型德古应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德古的调解活动应当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与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保持一致,这也表明了其作为党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辅助手段,而应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新型德古调解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德古调解的弊端,即用更大的国家和合法的视角来代替个人血缘和特殊关系的狭小视角,通过国家的合法权力与世俗权威的有效组合来实现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   2、整合民间调解资源,聘任“德古”出任调解员。[2]德古的身份应该向“人民调解员”转化,纳入政府人事聘任体系,经历严格的聘任程序,并且接受绩效考核和评估,以确保“德古”调解的规范化、合法化和程序化,减少调解的随意性和个人目的性,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德古”自身的优势,让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3、职能转变,积极参与民族地区事务管理。将“德古”的职能从解决家支矛盾纠纷、召集并主持家支会议、调解家支内外部矛盾转变为宣传法律政策、参与民族地区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协助政府进行调解和协调、参与民族地区事务决策与协商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德古”的宣传、沟通、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三、“德古”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德古”在凉山彝族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名望和权威,他们调解纠纷注重教育,侧重引经据典、以理服人,在当今的凉山基层地区,“德古”扮演着民间司法调解人的角色,在基层社会中履行着基层政府的一些职能。   1、“德古”在彝族地区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解各类家支纠纷的必要因素。“德古”在彝族地区,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对于彝族人民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且深入的,因此德古是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维持秩序,调解矛盾的必要手段。   2、“德古”是化解纠纷、杜绝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缓冲剂。德古调解的目的是解除矛盾纠纷,让每一个当事人心服口服。在“德古”调解的过程中,各家支成员的思维由于“德古”的引导而回归理性,也由于“德古”的调解而不再冲动,因此“德古”调解在家支纠纷和矛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缓解作用,有助于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而不是采用激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杜绝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3、新型“德古”是彝族地区宣传法律和政策的不可或缺的传媒。由于“德古”在彝族地区基层社区中的德高望重和声名远扬,因此他们所说的话更能得到彝族人民的信服,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因此彝族地区的基层政府在进行法治化教育和政策宣传的活动时,“德古”都可以发挥自身作用,为政策宣传、推进彝族地区法制化、协助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社区治理作出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德古是千百年来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的产物,它的价值和作用是在矛盾和纠纷发生时,及时地化解矛盾、平息纠纷、杜绝群体性事件爆发、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通过“德古”调解,我们还可以将其扩大到基层社区会议中来,由德古召集并主持会议,进行法制宣传和政策宣传,协助基层社区进行公共事务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率。虽然“德古”调解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过于传统,不利于彝族地区的法制化进程等等,但是在彝族地区社区治理中“德古”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德古”调解进行改进和再造,通过新型“德古”来加强对彝族地区基层社区的治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金云,姜晓萍,衡霞.凉山彝族“德古”的特征、现状与再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5):20-22.   [2] 张邦铺.论彝族“德古”文化的意义及其规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2-148.   [3] 凉山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摘 要:彝族地区的基层社区治理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而具有独特的特点。“德古”作为通晓习惯法的德高望重之人,在彝族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与条件下,通过对“德古”进行合法、适时地改造,让他们在彝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彝族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彝族社会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家支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彝族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将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凉山彝族;德古;基层社区治理   彝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风俗习俗和宗教信仰,因此,彝族地区的基层行政管理也因此而独具特色。“德古”作为通晓习惯法的德高望重之人,在彝族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与条件下,通过对“德古”进行合法、适时地改造,让他们在彝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彝族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彝族社会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家支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彝族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将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基本情况介绍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根据《凉山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凉山州的彝族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51.74%。在这样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凉山彝族基层农村地区独有的特点:首先,凉山彝族聚居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生产要素缺乏、农业生产能力薄弱的地区;其次,彝族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最后,彝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以及社会治理制度。因此,这种复杂并且独特的情况对凉山彝族地区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二、德古的特征   德古为彝语音译,“德古”指的是德高望重、能言善辩、公正不阿、熟悉习惯法并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德古”具有的特征可分为传统德古和新型德古。   (一)德古的传统特征   1、“德古”的存在基础是家支制度。由于传统的彝族社会在历史上无法通过公权力有效地保护个人利益,从而迫使个人通过同姓家族的联合以进行个体救济。德古作为每一个家支中的头人或核心人物,不仅是家支制度的维护者,还是凉山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从古至今,凉山彝族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基本上都是通过他们得以实现的。[1]   2、熟知习惯法及判例,能够以理服人。“德古”的技能并非来自于专业学习,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和日积月累,首先德古必须熟知彝族习惯法,然后熟悉掌握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德古”必须具备洞悉各个家支的势力大小以及家支间的矛盾或姻亲关系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洞察能力。“德古”在凉山彝族基层公共事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主要是通过应用习惯法和传统习俗来化解纠纷、沟通协调的作用。   3、“德古”的权威来源是世俗权威。德古多产生于彝族家支中辈分较高或者年龄较大的人中,“德古”不是来源于世袭继承,也不是靠选举产生,而是靠自身在矛盾纠纷调处中获得的名望和影响力,得到广大群众和家支的认可而获得的。在很多情况下,德古既是家支头人也是德古。他们熟知家支制度、家谱、神话传说、谚语、习惯法和判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能言善辩、公正不阿,在通过若干次成功调解纠纷的实践,并获得一定权威和名望,就能正式成为“德古”。   (二)新型“德古”应具备的特征。通过对传统的德古进行再造和进化,使之适应于现代彝族地区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现在德古创新所尝试的路径之一。新型德古应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德古的调解活动应当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与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保持一致,这也表明了其作为党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辅助手段,而应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新型德古调解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德古调解的弊端,即用更大的国家和合法的视角来代替个人血缘和特殊关系的狭小视角,通过国家的合法权力与世俗权威的有效组合来实现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   2、整合民间调解资源,聘任“德古”出任调解员。[2]德古的身份应该向“人民调解员”转化,纳入政府人事聘任体系,经历严格的聘任程序,并且接受绩效考核和评估,以确保“德古”调解的规范化、合法化和程序化,减少调解的随意性和个人目的性,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德古”自身的优势,让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3、职能转变,积极参与民族地区事务管理。将“德古”的职能从解决家支矛盾纠纷、召集并主持家支会议、调解家支内外部矛盾转变为宣传法律政策、参与民族地区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协助政府进行调解和协调、参与民族地区事务决策与协商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德古”的宣传、沟通、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三、“德古”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德古”在凉山彝族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名望和权威,他们调解纠纷注重教育,侧重引经据典、以理服人,在当今的凉山基层地区,“德古”扮演着民间司法调解人的角色,在基层社会中履行着基层政府的一些职能。   1、“德古”在彝族地区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解各类家支纠纷的必要因素。“德古”在彝族地区,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对于彝族人民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且深入的,因此德古是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维持秩序,调解矛盾的必要手段。   2、“德古”是化解纠纷、杜绝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缓冲剂。德古调解的目的是解除矛盾纠纷,让每一个当事人心服口服。在“德古”调解的过程中,各家支成员的思维由于“德古”的引导而回归理性,也由于“德古”的调解而不再冲动,因此“德古”调解在家支纠纷和矛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缓解作用,有助于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而不是采用激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杜绝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3、新型“德古”是彝族地区宣传法律和政策的不可或缺的传媒。由于“德古”在彝族地区基层社区中的德高望重和声名远扬,因此他们所说的话更能得到彝族人民的信服,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因此彝族地区的基层政府在进行法治化教育和政策宣传的活动时,“德古”都可以发挥自身作用,为政策宣传、推进彝族地区法制化、协助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社区治理作出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德古是千百年来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的产物,它的价值和作用是在矛盾和纠纷发生时,及时地化解矛盾、平息纠纷、杜绝群体性事件爆发、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通过“德古”调解,我们还可以将其扩大到基层社区会议中来,由德古召集并主持会议,进行法制宣传和政策宣传,协助基层社区进行公共事务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率。虽然“德古”调解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过于传统,不利于彝族地区的法制化进程等等,但是在彝族地区社区治理中“德古”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德古”调解进行改进和再造,通过新型“德古”来加强对彝族地区基层社区的治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金云,姜晓萍,衡霞.凉山彝族“德古”的特征、现状与再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5):20-22.   [2] 张邦铺.论彝族“德古”文化的意义及其规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2-148.   [3] 凉山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内容

  • [彝文之恋]:彝人对彝族文字之爱的表达与实践
  • [摘要]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文之恋>如何反映了彝文 ...

  • 司法局基层工作总结
  • 一、 司法所建设和司法所业务指导工作根据市下达我县今年16个司法所建设项目,我局高度重视,局领导带领基层股人员到有司法所建设的乡镇具体落实建设项目,并依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安排落实每乡镇司法所建设项目。今年,我局基层股先后18次到各乡镇落实检查司法所建设工作。目前,高卓营司法所已完工验收并配备了办公设 ...

  • 云南省情概况
  • 云南省情概况 云南简称滇或云,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横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8位.全省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越南3国毗邻,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 ...

  • 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蒋巨峰 2011年1月18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qu ...

  • 民族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困局--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信用社的调查
  • 圆圈而丽而丽1-_---------------------一 民族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困局 --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信用社的调查 口人民银行凉山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自 2003年以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截 200万元的有28个,人均贷款不足120万 ...

  • 中共凉山州委
  • 中共凉山州委 关于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作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党委,州委各部委办局,州级各部门党组(党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和省.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切实巩固和发展我州领导干部作风整 ...

  • 夜礼斌在昭通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 在非洲,每天清晨,羚羊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其命运便是灭亡.还是在非洲,每天清晨,狮子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晨光降临, 你就要比别人跑得快,才能获得成功. 夜礼斌在昭通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昭通市 ...

  •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工作计划
  • 2009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定》及上级人口计生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年人口计生工作责任目标,竭尽全力抓认识、抓队伍、抓责任、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09年度 ...

  • 我国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分析
  • 作者:李友梅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年07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6)02-0005-08 近年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方式已成为国内不同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心.从历史上看,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城市的现实状况以及改革切入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