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遗体被抬出红场始末

斯大林遗体被抬出红场始末

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央,有一栋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列宁墓。这里存放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少有人知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斯大林的遗体也被安葬在列宁墓里。只不过在赫鲁晓夫的强烈要求下,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走,抬出红场,被火化后安葬于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

传记作家叶永烈曾到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斯大林墓现场参观,他在《斯大林墓的变迁》一文中描述了斯大林新墓的大致情形:“这座匆匆造就的斯大林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简单地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份。除此之外,对于斯大林生前一大堆的头衔只字未提。”

斯大林的遗体为何被抬出红场呢?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当时的苏共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防腐处理后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于是,列宁墓多了一块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

作为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阵营,斯大林在“二战”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对于苏联人民来说,他的逝世是更大的功劳。正是得益于他的逝世,1953年3月以后,改革的浪潮在苏联出现。在长时期的专制统治之后,斯大林的继承者终于有机会进行某种形式的改革,修正斯大林制定的错误政策。

对于这种改革,斯大林似乎早有预料。1943年,斯大林就说:“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战胜了以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为首的保守派。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以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为标志,苏联掀起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浪潮。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并为肃反扩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正式而公开地发动了一般所称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斯大林逝世后,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除了长女死于纳粹集中营外,他唯一的女儿,曾被称为“克里姆林宫公主”的儿斯维特兰娜·斯大琳娜被迫改了自己的姓,遭遇逃过一劫。饶是如此,苏联仍然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不得不于1967年逃离苏联,到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斯大林,曾在“二战”中志愿上前线,击落过两架飞机。斯大林死后,他被开除出军队,坐了6年牢,释放后死于喀山流放地。

斯大林的痕迹被悄然抹去。《斯大林文集》被没收,以至于后来出版时最后一部分很不完整。他的许多信件和电报被焚烧。他的大部分文章和著作的草稿不见了。苏联数以千计的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工厂、街道和集体农庄被重新命名。在伏尔加—顿河运河旁的巨大的斯大林青铜塑像,也被推倒,送往工厂熔化回炉。„„

“非斯大林化”运动在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向斯大林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最终,二十二大通过了一个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瞠目结舌的决议:

“大会认为在列宁墓中继续保留约·维·斯大林的水晶宫是不适宜的,因为斯大林严重地违反了列宁的遗训,滥用权力,大规模镇压正直的苏维埃人,以及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其他行为使他的灵柩在弗·伊·列宁墓中成为不可能。”

克格勃第九局局长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回忆称:

我同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韦杰宁中将事先就已知道了苏共中央即将作出的决定。赫鲁晓夫预先把我们叫去,说道:“我需要说的是,大概今天重新安葬斯大林的决定就会出台。地点已经明确。守卫列宁墓的警卫长知道该在哪儿挖坟墓。苏共中央主席团决定成立以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什维尔尼克为首的迁葬委员会,成员包括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姆扎瓦纳泽、格鲁吉亚部长会议主席贾瓦希什维利、克格勃主席谢列平、莫斯科市党委第一书记杰米契夫和莫斯科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德盖。”

克格勃第九局不仅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工作,还肩负着红场列宁墓的警卫。

于是,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天深夜,斯大林的遗体移出红场列宁墓,被火化后掩埋在列宁墓后面重新安葬。由于11月7日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迁葬委员会就借口阅兵式彩排,把红场围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入。整个过程戒备森严,处于绝密状态。

重新安葬的地方位于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是一个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这表明斯大林不能像列宁那样享受最高领袖地位,而只能享受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待遇。

显然,将斯大林遗体转移出红场并被火化安葬,并非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而是苏联共产党做出的决议——自然,赫鲁晓夫在其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消息传到中国后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反感。赫鲁晓夫立刻成为毛泽东眼中最坏的人。在毛泽东的授意下,中共中央发表《九评》,全面批判赫鲁晓夫的举动。文中愤怒地评论:“赫鲁晓夫可以对斯大林焚尸扬灰,但赫鲁晓夫永远无法把斯大林从苏联人民心目中抹去。”在此后的中国,赫鲁晓夫成了“修正主义”的代名词。赫鲁晓夫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就是赫鲁晓夫。

虽然此前的苏共二十大上后,中苏关系已经急剧恶化,但直到现在,中苏才算彻底撕破脸,成为互相敌视的国家。

当然应该指出,毛泽东批判赫鲁晓夫,并非感念斯大林。斯大林在世之时,毛泽东就对他的大国沙文主义厌恶至极。他不过是十分反感和警惕赫鲁晓夫这种在领袖生前好话说尽、死后鞭尸批判的两面派、野心家。事实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很大程度就是要把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揪出来以防后患。

斯大林遗体被抬出红场始末

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央,有一栋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列宁墓。这里存放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少有人知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斯大林的遗体也被安葬在列宁墓里。只不过在赫鲁晓夫的强烈要求下,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走,抬出红场,被火化后安葬于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

传记作家叶永烈曾到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斯大林墓现场参观,他在《斯大林墓的变迁》一文中描述了斯大林新墓的大致情形:“这座匆匆造就的斯大林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简单地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份。除此之外,对于斯大林生前一大堆的头衔只字未提。”

斯大林的遗体为何被抬出红场呢?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当时的苏共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防腐处理后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于是,列宁墓多了一块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

作为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阵营,斯大林在“二战”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对于苏联人民来说,他的逝世是更大的功劳。正是得益于他的逝世,1953年3月以后,改革的浪潮在苏联出现。在长时期的专制统治之后,斯大林的继承者终于有机会进行某种形式的改革,修正斯大林制定的错误政策。

对于这种改革,斯大林似乎早有预料。1943年,斯大林就说:“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战胜了以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为首的保守派。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以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为标志,苏联掀起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浪潮。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并为肃反扩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正式而公开地发动了一般所称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斯大林逝世后,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除了长女死于纳粹集中营外,他唯一的女儿,曾被称为“克里姆林宫公主”的儿斯维特兰娜·斯大琳娜被迫改了自己的姓,遭遇逃过一劫。饶是如此,苏联仍然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不得不于1967年逃离苏联,到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斯大林,曾在“二战”中志愿上前线,击落过两架飞机。斯大林死后,他被开除出军队,坐了6年牢,释放后死于喀山流放地。

斯大林的痕迹被悄然抹去。《斯大林文集》被没收,以至于后来出版时最后一部分很不完整。他的许多信件和电报被焚烧。他的大部分文章和著作的草稿不见了。苏联数以千计的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工厂、街道和集体农庄被重新命名。在伏尔加—顿河运河旁的巨大的斯大林青铜塑像,也被推倒,送往工厂熔化回炉。„„

“非斯大林化”运动在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向斯大林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最终,二十二大通过了一个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瞠目结舌的决议:

“大会认为在列宁墓中继续保留约·维·斯大林的水晶宫是不适宜的,因为斯大林严重地违反了列宁的遗训,滥用权力,大规模镇压正直的苏维埃人,以及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其他行为使他的灵柩在弗·伊·列宁墓中成为不可能。”

克格勃第九局局长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回忆称:

我同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韦杰宁中将事先就已知道了苏共中央即将作出的决定。赫鲁晓夫预先把我们叫去,说道:“我需要说的是,大概今天重新安葬斯大林的决定就会出台。地点已经明确。守卫列宁墓的警卫长知道该在哪儿挖坟墓。苏共中央主席团决定成立以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什维尔尼克为首的迁葬委员会,成员包括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姆扎瓦纳泽、格鲁吉亚部长会议主席贾瓦希什维利、克格勃主席谢列平、莫斯科市党委第一书记杰米契夫和莫斯科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德盖。”

克格勃第九局不仅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工作,还肩负着红场列宁墓的警卫。

于是,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天深夜,斯大林的遗体移出红场列宁墓,被火化后掩埋在列宁墓后面重新安葬。由于11月7日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迁葬委员会就借口阅兵式彩排,把红场围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入。整个过程戒备森严,处于绝密状态。

重新安葬的地方位于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是一个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这表明斯大林不能像列宁那样享受最高领袖地位,而只能享受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待遇。

显然,将斯大林遗体转移出红场并被火化安葬,并非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而是苏联共产党做出的决议——自然,赫鲁晓夫在其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消息传到中国后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反感。赫鲁晓夫立刻成为毛泽东眼中最坏的人。在毛泽东的授意下,中共中央发表《九评》,全面批判赫鲁晓夫的举动。文中愤怒地评论:“赫鲁晓夫可以对斯大林焚尸扬灰,但赫鲁晓夫永远无法把斯大林从苏联人民心目中抹去。”在此后的中国,赫鲁晓夫成了“修正主义”的代名词。赫鲁晓夫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就是赫鲁晓夫。

虽然此前的苏共二十大上后,中苏关系已经急剧恶化,但直到现在,中苏才算彻底撕破脸,成为互相敌视的国家。

当然应该指出,毛泽东批判赫鲁晓夫,并非感念斯大林。斯大林在世之时,毛泽东就对他的大国沙文主义厌恶至极。他不过是十分反感和警惕赫鲁晓夫这种在领袖生前好话说尽、死后鞭尸批判的两面派、野心家。事实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很大程度就是要把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揪出来以防后患。


相关内容

  • 走近莫斯科红场
  • 1 5月9日,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俄罗斯,聚焦红场.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苏联.俄罗斯.红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对像我这样20世纪50年代出生,60年代末参军,70年代初入党的一代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记忆沉淀,寄托着爱恨交加的款款情愫. 时至今日, ...

  • [莫斯科]红场为什么这样红?
  • 莫斯科的红场想必为世人所熟知.没去之前,我想当然的认为"红场"这个名字是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党人给这个广场起的革命名字.因为在我印象中红色总是和"共产党"和"革命"联系在一起,不是连苏联的军队都叫"红军"嘛.到了莫斯科 ...

  • 叶永烈关于赫鲁晓夫
  • 叶永烈:黑白参半的赫鲁晓夫之墓 列宁.斯大林的墓在莫斯科红场.赫鲁晓夫之墓则在远离红场的新圣女公墓,他的墓地偏居公墓一隅,丝毫不显眼. 赫鲁晓夫的墓与众不同,是由黑白两色大理石相间组成,据说这是象征着他的一生功过各半.墓上只写着一行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连生卒年 ...

  • 斯大林曾评苏军红场大阅兵:意义在于凝聚民心
  • 2013年11月23日 15: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智鹰 分享到: 0人参与 0条评论 核心提示:斯大林强调的"政治意义"在于以此凝聚民心,激励士气,并让"斯大林已经撤离莫斯科"的谣言不攻自破.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1 ...

  • 世界十大宫殿资料
  • 世界十大宫殿: 白宫 美国总统官邸,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1792年始建,从1800年以后成为历届总统的官邸,190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使用"白宫"一词. 白金汉宫 英国王宫,在英国伦敦.1703年白金汉宫爵始建,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正式成为王宫.宫殿 ...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为何愿意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赫鲁晓夫|中国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为何愿意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 2015年05月06日 09:48 来源:凤凰卫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人参与 1评论 核心提示:从此苏联更加倚重中国,半个月以后,苏联突然在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1957年9月,聂荣臻率领代表团赴苏,经过长达35 ...

  • [华彩流光·俄罗斯旅行手记] 第二篇,红场--有关石头的传奇(上)
  • 2009.9.26. 星期六   阴--多云--晴朗 [一日行程:红场--(地铁)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步行)莫斯科河畔--亚历山大花园--红场] 早晨,似乎飘着些微雨. 楼下这条街道,已不似昨夜我们来时的车流不息.小咖啡馆临街门廊上低低垂挂着花盆,暗而嫣红的花瓣在冰凉清透的空气里轻轻摇弋.橱窗里 ...

  •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二)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回答1--3题(15分)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在俄罗斯举行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铅云低垂,纳粹兵临城下.数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列队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检阅,然后在市民泪光注目下直赴战场.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天空雨后放晴.二战老兵和俄罗斯现代军人 ...

  • 学习中:郭沫若给斯大林的祝寿词
  • 题目: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七十寿辰所作-郭沫若 1949年12月,毛泽东乘火车出访苏联,正值斯大林70大寿.郭沫若发表<写给斯大林元帅70大寿> 郭沫若:曾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务 斯大林大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