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开工近七年 明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现在港珠澳大桥开工即将7年,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通车?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分别接受央视专访,全面解读这一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大桥工程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它包含约6.7公里沉管隧道和22.9公里跨海桥梁,以及为实现桥梁和隧道转换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目前的进展还比较顺利,一些大的难题基本上都获得了解决的方案。桥梁工程有23公里,目前只剩下几百米了。海底沉管隧道有5.6公里,现在已经做了4.56公里,今年年底就争取把沉管隧道全部沉放完毕,到明年第一季度做最终接头,最终接头一拉通,隧道桥梁就通了。”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工程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孔桥以及非通航孔桥,全长22.9公里。全部桥梁工程有望在今年8月份贯通。明年上半年有望完成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主体工程,随后将进行桥面铺装和海底隧道的路面铺装,明年年底完成建筑机电、环境保护、交通监控等附属配套工程并进行联合调试。

此外,长14公里的香港接线及配套工程也将于明年底全部完成。珠澳口岸人工岛中,澳门到香港连接线也正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20-30分钟内,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将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科学选线:千人团队五年调研

香港,一座110万平方公里,超过700万人口的国际金融贸易旅游城市;珠海,一座从渔村发展起来、被誉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海滨新城市;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要在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把三座城市连接在一起,这座大桥要给香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珠海能够借助香港的经济优势快速成长,澳门也将获得更多市场资源。要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创举,第一个挑战就是,大桥的线路怎么走。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线路确定,上千人准备了将近5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海上建桥连接珠江西岸和香港的构想就曾被提出,1997年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立项。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搁置,到2003年港珠澳大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曾经主持设计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20多项国内外著名特大型桥梁工程 。他的职业生涯中总是在迎接和攻克一个又一个挑战。2004年年初,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再次来临,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要解决大桥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工程方案,主要技术标准以及建成以后将会对粤港澳带来何种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线路的起止走向必须考虑三地现有的路网以及对三地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珠江口的航运、海洋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三地周边机场的航空限高等等诸多因素。经过三年多对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10多个线位的勘察比对,形成了可研初步成果。

总设计师孟凡超说:“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初步成果出来,再上报三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过程当中,又听取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包括环保、通航、水温、航空、气象以及社会经济、桥梁工程、工程技术等等方面的专家意见,最终在十来个方案的比选科学论证以后,得出了我们今天最后定下来的这个线位。”

主体工程为何采用桥岛隧集群?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主体工程为什么不选择全部桥梁或者全部隧道,而采用中国首例的桥-岛-隧方案?

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伶仃洋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底,而且有已经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成熟的技术,这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要的深水航道——伶仃洋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这就要求桥梁必须是单跨1500米以上的多跨形式,桥梁要建几个超过170来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不能超过120米。

总设计师介绍:“伶仃洋航道决定了我们这个桥矮又矮不下来,高又不能太高的情况。所以说,全线修桥这个方案看来是至少航空这一票是否决的。”

就在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史无前例的方案被提出并得到肯定: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

总工程师苏权科说:“要做隧道在海中就要修两个人工岛,人工岛做桥梁和隧道的转换,一边连桥,通过人工岛才进入隧道。人工岛又是我们在海上建隧道的一个基地。”

而考虑到施工和运营风险、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全部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也被否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最终采用了桥—岛—隧集群的方案。(央视记者 李伟代)

分享到: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现在港珠澳大桥开工即将7年,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通车?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分别接受央视专访,全面解读这一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大桥工程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它包含约6.7公里沉管隧道和22.9公里跨海桥梁,以及为实现桥梁和隧道转换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目前的进展还比较顺利,一些大的难题基本上都获得了解决的方案。桥梁工程有23公里,目前只剩下几百米了。海底沉管隧道有5.6公里,现在已经做了4.56公里,今年年底就争取把沉管隧道全部沉放完毕,到明年第一季度做最终接头,最终接头一拉通,隧道桥梁就通了。”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工程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孔桥以及非通航孔桥,全长22.9公里。全部桥梁工程有望在今年8月份贯通。明年上半年有望完成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主体工程,随后将进行桥面铺装和海底隧道的路面铺装,明年年底完成建筑机电、环境保护、交通监控等附属配套工程并进行联合调试。

此外,长14公里的香港接线及配套工程也将于明年底全部完成。珠澳口岸人工岛中,澳门到香港连接线也正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20-30分钟内,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将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科学选线:千人团队五年调研

香港,一座110万平方公里,超过700万人口的国际金融贸易旅游城市;珠海,一座从渔村发展起来、被誉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海滨新城市;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要在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把三座城市连接在一起,这座大桥要给香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珠海能够借助香港的经济优势快速成长,澳门也将获得更多市场资源。要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创举,第一个挑战就是,大桥的线路怎么走。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线路确定,上千人准备了将近5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海上建桥连接珠江西岸和香港的构想就曾被提出,1997年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立项。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搁置,到2003年港珠澳大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曾经主持设计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20多项国内外著名特大型桥梁工程 。他的职业生涯中总是在迎接和攻克一个又一个挑战。2004年年初,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再次来临,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要解决大桥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工程方案,主要技术标准以及建成以后将会对粤港澳带来何种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线路的起止走向必须考虑三地现有的路网以及对三地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珠江口的航运、海洋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三地周边机场的航空限高等等诸多因素。经过三年多对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10多个线位的勘察比对,形成了可研初步成果。

总设计师孟凡超说:“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初步成果出来,再上报三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过程当中,又听取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包括环保、通航、水温、航空、气象以及社会经济、桥梁工程、工程技术等等方面的专家意见,最终在十来个方案的比选科学论证以后,得出了我们今天最后定下来的这个线位。”

主体工程为何采用桥岛隧集群?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主体工程为什么不选择全部桥梁或者全部隧道,而采用中国首例的桥-岛-隧方案?

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伶仃洋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底,而且有已经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成熟的技术,这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要的深水航道——伶仃洋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这就要求桥梁必须是单跨1500米以上的多跨形式,桥梁要建几个超过170来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不能超过120米。

总设计师介绍:“伶仃洋航道决定了我们这个桥矮又矮不下来,高又不能太高的情况。所以说,全线修桥这个方案看来是至少航空这一票是否决的。”

就在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史无前例的方案被提出并得到肯定: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

总工程师苏权科说:“要做隧道在海中就要修两个人工岛,人工岛做桥梁和隧道的转换,一边连桥,通过人工岛才进入隧道。人工岛又是我们在海上建隧道的一个基地。”

而考虑到施工和运营风险、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全部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也被否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最终采用了桥—岛—隧集群的方案。(央视记者 李伟代)

分享到:


相关内容

  •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附件: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前 言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我国公路从建国初的几万公里到目前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八十年代末的零起步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 ...

  • 紧急提醒:下月起重庆人的出行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 轨交"一环八线" 建设"米"字形高铁网 机场"一大四小"体系..... 从下周开始 重庆人的出行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信来看 重庆将开展交通整治 重点查处六类车辆 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校车.营转非大客车.重中型货车等六类 ...

  • 青藏铁路简介2
  •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1]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 ...

  • 被"世界第一高桥"改变的山间世界
  • 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北盘江大桥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峡谷之上. 原本在蓝图中一条蛛丝般的细线,在过去四年里,经筑路者之手,在现实中摧枯拉朽地生长,最终穿山越岭.跨河架桥,变成一条连接村庄和城市的通衢大道. 这座由云贵两省共建.共管的桥梁,预计将于年底建成通车.杭瑞高速将因它实现全线贯通,东起杭州湾,西至 ...

  • 长江上的四座铁路桥
  •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底,在万里长江上建起了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截止2005年,长江宜宾至上海江段有已建成通车的特大型桥梁39座 ...

  • 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
  • [导读]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_贵州清水河大桥简介,还有两周,亚洲第一的山区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中国贵州清水河大桥将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还有两周,亚洲第一的山区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中国贵州清水河大桥将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曾经,绿水青山间,一条蜿蜒的河硬生生阻隔了两岸人的往来,贵州瓮安周边的人们 ...

  • 国内里程长度最长的前五条铁路
  • 京九铁路 我国目前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第二大工程,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双线线路最长的一项宏伟工程.它于1996年9月1日通车,北起北京西客站,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个省级行政区的98个市县,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建成的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武汉的两条联络线在内,全长2553公 ...

  • 分管交通.旅游工作的副县长的述职报告
  • xx年3月,在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根据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我协助县长分管交通、旅游工作,xx年4月,根据班子分工调整,增加了建设方面工作。下面,我把两年多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注重调研,明晰工作思路   上任以后,为尽快适应新环境,实 ...

  •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规划布局主要可划分为: 首都放射线7条: 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南北纵向线9条: 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