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22页,含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

(2)鉞贩盐市中 市: .

(3)而己有饥色 色: .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9. A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

后母不好。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

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

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⑪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⑫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⑬吕请棋处士他适(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①②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

③④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

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

⑤⑥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

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二)(16分)

12.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 .④遂并辔而归 ( ▲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10分)

21.(2分)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

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④③①②

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10分)

18.(2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

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注释:①晻(yǎn)霭: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答案:D、类推,反顾。【D反‘类推,反顾。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判断文言实词,除了需要日常积累之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前后文来判定。此句翻译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书”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书信”的意思。另外句中还有两个“之”字是相同的,都是结构助词“的”。“胜”在此处是“佳处”的含义。“予”是“我”的意思。这些实词和虚词都是较为常见的。】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句话是倒装句的一种:定语后置句。因此翻译时,需对调顺序,这是重要得分点。“无以”固定用法,翻译为“没有„„可以用来。”】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2)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从登楼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全文的概括和把握能力。答案都出现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读懂全文,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另外本题共4分,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确定答案为两点。】

山东东营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答案示例: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5·山东德州市)[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C中的“腰”和例句中的“夜”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B、D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中的多义词的理解。A项中加点的两个“是”分别为:表判断;这,代词。B项中两个加点的“与”字分别为: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项中两个加点的“间”分别为:交错;参与。D项中两个加点的“从”都是动词,“跟从”之意。

【答案】D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二要注意把第②句中后面分句的句式——反问句的语气翻译出来。

【答案】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答案】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答谢中书书》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答案】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译文: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山东潍坊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

①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

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

②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③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

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

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后数年,闽寇日炽 日: .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 被: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2分)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2分)

17.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3分)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江苏无锡

(一)(12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

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

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

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6.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 .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 ( )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 ③数陈便宜 陈: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译: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译: 江苏连云港

乐羊子妻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分)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辽宁营口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

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

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

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

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

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③④①②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

简要分析。(2分)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

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

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

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 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

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江苏苏州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

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

者:元结④)

[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

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

相同的?(3分)

11.①几乎抢光才离开。②难道(道州)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吗?

12.希望官吏能减轻百姓赋税。《捕蛇者说》

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

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2015·江苏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0题。

(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①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

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②③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回阁,上上方,历绝顶以问

④⑤山阿,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⑥⑦峰谓之鹘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⑧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

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并断句的能力。D项应将主语“恶禽猛鸷”与后面的

谓语分开,正确的停顿应为:“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答案】(3分)D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始”译为“才”,“故”译

为“从前”,“无异”译为“没有不同”。第(2)句“薄暮”译为“傍晚”,“乞”是“讨要”

的意思,“强”是“勉强”之意,“为”是“写”的意思,“应”是“应付”之意。

【答案】(5分)(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

(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 ▲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 __ ▲ ”

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把握。《金山寺》诗中“吴客独来后”一句正是叙述

前面小序中作者“赴官吴兴„„独行江际”的情节,因此,诗中的“吴客”是指作者。小序

中描写的“峰壑攒水上”(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与诗句“山形无地接”描述的情形是一

致的。

【答案】(2分)作者(梅尧臣) 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

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3分)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中精彩内容的赏析。可结合小序中“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

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等语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赏析。

【答案】(3分)示例:此句写得好。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以物喻

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金山寺(并序)》译文:

从前曾听说谢紫微说金山的美丽,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秀丽挺拔与众山不同,金

山四周台殿环绕,随着山势高低而建,以前让画技高超的画工摹画,(也)不能全部展示它

的美丽来。最初为没能游玩(金山)而感到遗憾,到吴兴做官后,游船驻扎在瓜州,正值大

海潮汐冬季回落,孤独的港湾没能通航,独自行走在江边,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

所说的没有不同。于是租了一辆小船前往,就登上回阁,进入佛寺,经历绝顶探访山岳,(看

到)高高的亭子曲折的栏杆,能赏尽山水的趣味。(那里的)一草一木,即使花萼没开,有

的还是青葱的有的凋谢了,都被森林覆盖值得爱护。东边的小山峰称作“鹘山”,有雄雌海

鹘栖息在那山峰上,每年生育小鸟,羽毛长成以后,让它纵身飞翔,(它)迷途后返回,有

一年了。凶恶勇猛的禽鸟不敢来这里获取鱼鸟,它也不获取附近山上的东西作为食物,算得

上是有义的动物。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偶然来到,又

不能效法(他人诗作),还敢与前贤名迹比较吗?

⑧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江西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

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

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

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

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

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

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

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

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

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2分)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

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

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应选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

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

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

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

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

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

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

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

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

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

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

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

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

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

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

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

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

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

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

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

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

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

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

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延伸练习]

1.怎样理解“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句话?

2.请按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赏析文中的绝句诗。

3.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游赏山寺美景时的总体印象,突出了其风物新奇、景致美妙的特色。

2.诗的首句为“起”:铺叙初夏之际山寺外面的花景(普遍貌);二句为“承”:着力描写寺中花景(特殊貌),前起后承中暗含对比;三句为“转”:诗人宕开一笔,抒写春去难觅的感叹;四句为“合”: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恨春影难寻却忽见春至,正怅然若失又忽得惊喜,真是奇思妙想,情景两出。

3. ①借景抒情;②对比手法;③语言生动鲜活。

江苏扬州市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

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

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

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③②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⑪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⑫益两使促之 ( ▲ ) ..

⑬使者恚,欲收悦 ( ▲ ) ⑭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⑪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⑬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⑪延:请;⑫益:增加;⑬恚:恼怒;⑭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⑪(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⑫(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⑬(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江苏泰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 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 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 ..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2分)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分)

译文: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2分)

8、(1)①穷尽,用尽。②到,等到。③已经。④数篇,几篇。

(2) C

解析:(1)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 (2)A、介词,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于”也是这一意思。 D、对,对于。

9、(1)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1)“疑”是动词,后面是它的宾语。(2)“渊明”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10、(1)(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解析:(1)译准“尽”“方”等词,补上主语。(2)译准“但”“闲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湖北武汉

(2015·武汉市)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①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

②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③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

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

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 侔(móu):等同。③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 ..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C项中加点的“当”的意思应为“断定”。

【答案】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 侧而视之 ..

③ 其径相如也 ④ 然其价一者千金 ..

A.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不同 B.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相同

C.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不同 D.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

【答案】D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解析】本题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答案】B。

湖南长沙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

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5.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答案:12.B

13.A

14.(1)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

15.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李陵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答案】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随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 (l)较明易习者也? (2)君子必慎交游焉。 .

(3)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

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2分)

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2分)

韶关

物各有短长

③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

④⑤⑥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①②

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⑨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⑦⑧

2015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

(2)鉞贩盐市中 市: .

(3)而己有饥色 色: .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9. A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

后母不好。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

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

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⑪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⑫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⑬吕请棋处士他适(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①②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

③④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

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

⑤⑥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

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二)(16分)

12.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 .④遂并辔而归 ( ▲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10分)

21.(2分)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

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④③①②

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10分)

18.(2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

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注释:①晻(yǎn)霭: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答案:D、类推,反顾。【D反‘类推,反顾。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判断文言实词,除了需要日常积累之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前后文来判定。此句翻译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书”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书信”的意思。另外句中还有两个“之”字是相同的,都是结构助词“的”。“胜”在此处是“佳处”的含义。“予”是“我”的意思。这些实词和虚词都是较为常见的。】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句话是倒装句的一种:定语后置句。因此翻译时,需对调顺序,这是重要得分点。“无以”固定用法,翻译为“没有„„可以用来。”】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2)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从登楼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全文的概括和把握能力。答案都出现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读懂全文,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另外本题共4分,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确定答案为两点。】

山东东营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答案示例: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5·山东德州市)[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C中的“腰”和例句中的“夜”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B、D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中的多义词的理解。A项中加点的两个“是”分别为:表判断;这,代词。B项中两个加点的“与”字分别为: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项中两个加点的“间”分别为:交错;参与。D项中两个加点的“从”都是动词,“跟从”之意。

【答案】D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二要注意把第②句中后面分句的句式——反问句的语气翻译出来。

【答案】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答案】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答谢中书书》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答案】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译文: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山东潍坊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

①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

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

②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③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

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

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后数年,闽寇日炽 日: .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 被: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2分)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2分)

17.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3分)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江苏无锡

(一)(12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

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

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

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6.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 .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 ( )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 ③数陈便宜 陈: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译: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译: 江苏连云港

乐羊子妻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分)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辽宁营口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

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

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

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

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

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③④①②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

简要分析。(2分)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

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

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

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 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

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江苏苏州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

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

者:元结④)

[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

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

相同的?(3分)

11.①几乎抢光才离开。②难道(道州)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吗?

12.希望官吏能减轻百姓赋税。《捕蛇者说》

1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

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2015·江苏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0题。

(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①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

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②③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回阁,上上方,历绝顶以问

④⑤山阿,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⑥⑦峰谓之鹘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⑧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

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并断句的能力。D项应将主语“恶禽猛鸷”与后面的

谓语分开,正确的停顿应为:“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答案】(3分)D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始”译为“才”,“故”译

为“从前”,“无异”译为“没有不同”。第(2)句“薄暮”译为“傍晚”,“乞”是“讨要”

的意思,“强”是“勉强”之意,“为”是“写”的意思,“应”是“应付”之意。

【答案】(5分)(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

(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 ▲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 __ ▲ ”

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把握。《金山寺》诗中“吴客独来后”一句正是叙述

前面小序中作者“赴官吴兴„„独行江际”的情节,因此,诗中的“吴客”是指作者。小序

中描写的“峰壑攒水上”(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与诗句“山形无地接”描述的情形是一

致的。

【答案】(2分)作者(梅尧臣) 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

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3分)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中精彩内容的赏析。可结合小序中“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

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等语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赏析。

【答案】(3分)示例:此句写得好。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以物喻

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金山寺(并序)》译文:

从前曾听说谢紫微说金山的美丽,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秀丽挺拔与众山不同,金

山四周台殿环绕,随着山势高低而建,以前让画技高超的画工摹画,(也)不能全部展示它

的美丽来。最初为没能游玩(金山)而感到遗憾,到吴兴做官后,游船驻扎在瓜州,正值大

海潮汐冬季回落,孤独的港湾没能通航,独自行走在江边,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

所说的没有不同。于是租了一辆小船前往,就登上回阁,进入佛寺,经历绝顶探访山岳,(看

到)高高的亭子曲折的栏杆,能赏尽山水的趣味。(那里的)一草一木,即使花萼没开,有

的还是青葱的有的凋谢了,都被森林覆盖值得爱护。东边的小山峰称作“鹘山”,有雄雌海

鹘栖息在那山峰上,每年生育小鸟,羽毛长成以后,让它纵身飞翔,(它)迷途后返回,有

一年了。凶恶勇猛的禽鸟不敢来这里获取鱼鸟,它也不获取附近山上的东西作为食物,算得

上是有义的动物。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偶然来到,又

不能效法(他人诗作),还敢与前贤名迹比较吗?

⑧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江西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

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

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

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

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

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

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

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

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

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2分)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

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

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应选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

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

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

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

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

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

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

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

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

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

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

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

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

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

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

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

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

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

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

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

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

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

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

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延伸练习]

1.怎样理解“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句话?

2.请按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赏析文中的绝句诗。

3.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游赏山寺美景时的总体印象,突出了其风物新奇、景致美妙的特色。

2.诗的首句为“起”:铺叙初夏之际山寺外面的花景(普遍貌);二句为“承”:着力描写寺中花景(特殊貌),前起后承中暗含对比;三句为“转”:诗人宕开一笔,抒写春去难觅的感叹;四句为“合”: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恨春影难寻却忽见春至,正怅然若失又忽得惊喜,真是奇思妙想,情景两出。

3. ①借景抒情;②对比手法;③语言生动鲜活。

江苏扬州市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

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

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

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③②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⑪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 ⑫益两使促之 ( ▲ ) ..

⑬使者恚,欲收悦 ( ▲ ) ⑭使者下阶谢,乃已( ▲ ) ..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⑪悦不迎,岂有恙乎?

▲ 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 ⑬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⑪延:请;⑫益:增加;⑬恚:恼怒;⑭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⑪(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⑫(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⑬(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江苏泰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 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 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 ..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2分)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分)

译文: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2分)

8、(1)①穷尽,用尽。②到,等到。③已经。④数篇,几篇。

(2) C

解析:(1)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 (2)A、介词,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于”也是这一意思。 D、对,对于。

9、(1)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1)“疑”是动词,后面是它的宾语。(2)“渊明”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10、(1)(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解析:(1)译准“尽”“方”等词,补上主语。(2)译准“但”“闲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湖北武汉

(2015·武汉市)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①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

②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③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

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

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 侔(móu):等同。③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 ..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C项中加点的“当”的意思应为“断定”。

【答案】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 侧而视之 ..

③ 其径相如也 ④ 然其价一者千金 ..

A.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不同 B.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相同

C.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不同 D.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

【答案】D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解析】本题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答案】B。

湖南长沙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

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5.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答案:12.B

13.A

14.(1)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

15.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李陵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答案】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随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 (l)较明易习者也? (2)君子必慎交游焉。 .

(3)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

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2分)

12.(1)兴起 (2)面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1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2分)

韶关

物各有短长

③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

④⑤⑥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①②

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⑨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⑦⑧


相关内容

  • 近五年中考语文古文试题汇编
  • 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2015年 (2015·德州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 掌握技巧 赢在中考
  • 掌握技巧,赢在中考 今年我们学校的语文取得了全市第五的成绩,两年的毕业班教学让我明白,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做到细.实,此外,掌握.研究复习.做题技巧,才能赢在中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学校在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 一.研究试题,制定计划. 我们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近 ...

  • 山东省菏泽市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范围大纲(密)
  • 菏泽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语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命题指导思想 菏泽市初中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考试结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2016年中考语文三大高分板块得分技巧
  • 2016年中考语文三大高分板块得分技巧 如何做好现代文阅读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 什么事? 什么景? 什么物? 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是怎么看的? 了解文章的大致 ...

  • 北京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语文:新增9篇古诗文增加阅读量 今年的语文<考试说明>突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 古代诗歌背诵篇目从2014年的31篇增加到40篇,文言文阅读样题从2014年3篇都为课 ...

  • 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排序
  • 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句子的排序(含解析) 1. [2015·贵州毕节]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 ...

  • 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7
  • 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臵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 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 鸪性好.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 ...

  • 广西南宁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广西南宁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