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说教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单元共三篇文章,另外两篇分别是《最大的麦穗》和《山谷中的谜底》,三篇文章的主题是向学生展示高尚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第一篇,描写了天游峰的扫路老人豁达开朗、质朴、自在悠闲地生活态度,是向学生展示一种人、一种生活、一种人生态度。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偶遇扫路老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在悠闲、豁达开朗、质朴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时采用了细致的外貌、语言描写,把对人物的赞扬蕴含于语言、外貌、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品味和分析语言,从而体会出老人自在悠闲、豁达开朗、质朴的生活态度。
说学生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引导学生把握住本课的主旨是比较容易的。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见过天游峰,在体会天游峰的险峻、陡峭给老人的工作带来的艰辛,以及从中折射出来的老人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上,会存在一些困难,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此,我准备采取两个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分析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结合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陡峭,为后面体会老人工作的艰辛做好铺垫。
(2)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老人的生活和工作,从而体会老人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思考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重点: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难点: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的教学难点是: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快速阅读法、情境感悟法
1.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在学习天游峰的特点、游客的反应和老人的做法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得到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答案说出来,再让学生去记得。
2.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完全可以作得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所以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不神奇,快速阅读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上课节省时间。在此,我把快速阅读用在学生寻找扫路老人相关的语句教学中,这样可以节约上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利用多出的时间深入理解课文。
3.情境感悟法:情境感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完成课外的一些教学活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相连。情境感悟教学法把知识与感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中感悟道理,体验生活。学习氛围自然浓厚,激发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我把情境教学方法用在课文的最后,意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得出扫路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我相信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教具的准备:本课教学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先进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6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朗读感悟、品读升华、课堂巩固、作业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大家一起读下课题,讨论从题目你可以看出来什么?学生从“天游峰”和“扫路人”回答。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讨论: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2.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和生字所组成的词组,根据课文理解意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把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上,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学习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六个生字“夷、颇、褪、帚、削、罢”。
2.指名学生读并组词。(3、4个学生)
3.齐读。
4.理解字的结构和意思,理解在文中词组的意思。注意“夷”是独体字,“颇、褪、削”是左右结构,“罢”是上下结构的字。
5.特别要注意“削”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xuē”:瘦削、削弱;还读“xiāo”:削铅笔、削掉。
6.出示词语“傍晚、伴随、静寂、气喘吁吁、险峰、攀登、慈祥、自由自在”,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游峰的特点的句子。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天游峰的特点:高、险峻、陡峭、台阶多。【相机板书】
问题: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游客们有什么反应?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武夷山是多么的险峻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它的险峻来,还有作者登上武夷山的愉悦心情来。
2.学习第3自然段
从天游峰写到扫路人,文中有一段是过渡段,请找出来,自由读一读。说说读完这一段,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到信息:如老人的外貌、老人的身份、
老人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至12自然段
(1)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两处描写老人外貌的文字,多读几遍,并谈谈留给自己的印象。
(2)朗读人物对话。同桌讨论一下,这部分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来。先自己试试看,然后请同学来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在读中得到感悟。
【设计意图: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武夷山,更没有爬过天游峰,所以很难想象它的高和险,在此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知道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想爬上去很不容易,而“我”也很不容易的爬上去了,为下文遇见“扫路人”做下铺垫,更为写扫路人而埋下伏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小环节设计就是要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语句中所含的意义,这种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比老师直接讲出来要好的多。最后的师生互动合作环节,可以使课堂气氛融合,易于教学,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品读升华
1.找出文中与老人精神品质相关语句,读一读,感受老人的心情。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老人心情愉悦,自信、开朗。
2.情境创设:现在大家知道了,天游峰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45层楼那么高,而且它的石梯比我们的楼梯要陡,并且是在室外的,这就意味着老人的工作是伴随着风吹、日晒、雨打的。另外,天游峰是在深山里,周围很寂静,这就意味着老人的生活里,没有我们现在享受的娱乐活动,是比较孤独的。如果现在有这样一座远离人群的山,山下有一两间俭朴的房子,一片可以种菜、种米的田地,有一条山泉,供人每天去挑水用。让你每天去风吹、日晒、雨打地扫45层楼梯高的石梯,扫完石梯后再去种种菜、种种米、挑挑水,然后再自己做饭吃,你愿意吗?结合我们平时爬五层高的楼梯的感觉,说一下你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通过刚才的分析,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老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或是生活态度。(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
【板书:勤劳、朴实、自信、豁达开朗、悠闲自在、热爱生活和工作 】
【设计意图:这3个环节的设计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和情境设置体会老人工作的艰辛,以及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情境创设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言,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想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想想扫路人的工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情境感悟法是目前最容易让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个教学方法,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乐于配合老师。】
五、课堂巩固
1.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既然要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2.说话训练:如果天游峰的扫路老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
【设计意图:口头言语表达既是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促进思考的动力。因为学生争相表达的本身就是营造了一种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氛围。缺少学生言语参与的教学,根本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不了现行的考试制度。我们要意识到表达的基础是阅读,是思考,表达则是学生思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30年后,作者又来到了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我设定了以下两个作业项目,一摘抄句子,重在语言的积累,二是写话训练。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的设置为了让学生课后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复习一遍老人和天游峰的特点,进一步回忆课堂所学内容,可以模仿其中的写法,便于写作中的借用。学语文背诵很重要,句子积累各种句型也很有必要,因此让学生摘抄一些特别的句子,加深印象。第二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
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设计的板书设计图字结合,简单全面,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课后复习巩固,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说教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单元共三篇文章,另外两篇分别是《最大的麦穗》和《山谷中的谜底》,三篇文章的主题是向学生展示高尚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第一篇,描写了天游峰的扫路老人豁达开朗、质朴、自在悠闲地生活态度,是向学生展示一种人、一种生活、一种人生态度。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偶遇扫路老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在悠闲、豁达开朗、质朴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时采用了细致的外貌、语言描写,把对人物的赞扬蕴含于语言、外貌、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品味和分析语言,从而体会出老人自在悠闲、豁达开朗、质朴的生活态度。
说学生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引导学生把握住本课的主旨是比较容易的。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见过天游峰,在体会天游峰的险峻、陡峭给老人的工作带来的艰辛,以及从中折射出来的老人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上,会存在一些困难,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此,我准备采取两个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分析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结合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天游峰的险峻和陡峭,为后面体会老人工作的艰辛做好铺垫。
(2)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老人的生活和工作,从而体会老人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思考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重点: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难点: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的教学难点是: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快速阅读法、情境感悟法
1.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在学习天游峰的特点、游客的反应和老人的做法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得到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答案说出来,再让学生去记得。
2.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完全可以作得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所以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不神奇,快速阅读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上课节省时间。在此,我把快速阅读用在学生寻找扫路老人相关的语句教学中,这样可以节约上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利用多出的时间深入理解课文。
3.情境感悟法:情境感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完成课外的一些教学活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相连。情境感悟教学法把知识与感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中感悟道理,体验生活。学习氛围自然浓厚,激发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我把情境教学方法用在课文的最后,意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得出扫路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我相信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教具的准备:本课教学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先进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6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朗读感悟、品读升华、课堂巩固、作业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大家一起读下课题,讨论从题目你可以看出来什么?学生从“天游峰”和“扫路人”回答。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讨论: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2.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和生字所组成的词组,根据课文理解意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把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上,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学习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六个生字“夷、颇、褪、帚、削、罢”。
2.指名学生读并组词。(3、4个学生)
3.齐读。
4.理解字的结构和意思,理解在文中词组的意思。注意“夷”是独体字,“颇、褪、削”是左右结构,“罢”是上下结构的字。
5.特别要注意“削”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xuē”:瘦削、削弱;还读“xiāo”:削铅笔、削掉。
6.出示词语“傍晚、伴随、静寂、气喘吁吁、险峰、攀登、慈祥、自由自在”,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游峰的特点的句子。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天游峰的特点:高、险峻、陡峭、台阶多。【相机板书】
问题: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游客们有什么反应?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武夷山是多么的险峻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它的险峻来,还有作者登上武夷山的愉悦心情来。
2.学习第3自然段
从天游峰写到扫路人,文中有一段是过渡段,请找出来,自由读一读。说说读完这一段,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到信息:如老人的外貌、老人的身份、
老人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至12自然段
(1)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两处描写老人外貌的文字,多读几遍,并谈谈留给自己的印象。
(2)朗读人物对话。同桌讨论一下,这部分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来。先自己试试看,然后请同学来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在读中得到感悟。
【设计意图: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武夷山,更没有爬过天游峰,所以很难想象它的高和险,在此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知道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想爬上去很不容易,而“我”也很不容易的爬上去了,为下文遇见“扫路人”做下铺垫,更为写扫路人而埋下伏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小环节设计就是要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语句中所含的意义,这种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比老师直接讲出来要好的多。最后的师生互动合作环节,可以使课堂气氛融合,易于教学,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品读升华
1.找出文中与老人精神品质相关语句,读一读,感受老人的心情。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老人心情愉悦,自信、开朗。
2.情境创设:现在大家知道了,天游峰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45层楼那么高,而且它的石梯比我们的楼梯要陡,并且是在室外的,这就意味着老人的工作是伴随着风吹、日晒、雨打的。另外,天游峰是在深山里,周围很寂静,这就意味着老人的生活里,没有我们现在享受的娱乐活动,是比较孤独的。如果现在有这样一座远离人群的山,山下有一两间俭朴的房子,一片可以种菜、种米的田地,有一条山泉,供人每天去挑水用。让你每天去风吹、日晒、雨打地扫45层楼梯高的石梯,扫完石梯后再去种种菜、种种米、挑挑水,然后再自己做饭吃,你愿意吗?结合我们平时爬五层高的楼梯的感觉,说一下你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通过刚才的分析,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老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或是生活态度。(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
【板书:勤劳、朴实、自信、豁达开朗、悠闲自在、热爱生活和工作 】
【设计意图:这3个环节的设计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和情境设置体会老人工作的艰辛,以及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情境创设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言,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想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想想扫路人的工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情境感悟法是目前最容易让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个教学方法,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乐于配合老师。】
五、课堂巩固
1.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既然要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2.说话训练:如果天游峰的扫路老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
【设计意图:口头言语表达既是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促进思考的动力。因为学生争相表达的本身就是营造了一种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氛围。缺少学生言语参与的教学,根本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不了现行的考试制度。我们要意识到表达的基础是阅读,是思考,表达则是学生思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30年后,作者又来到了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我设定了以下两个作业项目,一摘抄句子,重在语言的积累,二是写话训练。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的设置为了让学生课后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复习一遍老人和天游峰的特点,进一步回忆课堂所学内容,可以模仿其中的写法,便于写作中的借用。学语文背诵很重要,句子积累各种句型也很有必要,因此让学生摘抄一些特别的句子,加深印象。第二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
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设计的板书设计图字结合,简单全面,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课后复习巩固,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5.天游峰的扫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