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说屏教案鲁教版

第十七课 说屏

教材分析:

屏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作者通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介绍了屏的功能特征、实用价值,更突出了他独具一格的美,倡导人们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屏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自主、讨论 、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入新课:(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伧( )俗 纳( )凉 帷( )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⑵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⑶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2)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3)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

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梳理文章,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2、“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抒发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3、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

4、“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5、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明确: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7、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五、拓展延伸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六、课堂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八、板书设计:

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

点明写作意图

九、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 说屏

教材分析:

屏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作者通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介绍了屏的功能特征、实用价值,更突出了他独具一格的美,倡导人们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中重放光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屏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自主、讨论 、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入新课:(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伧( )俗 纳( )凉 帷( )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⑵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⑶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2)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3)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

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梳理文章,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2、“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抒发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3、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

4、“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5、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明确: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7、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五、拓展延伸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六、课堂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八、板书设计:

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

点明写作意图

九、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视频课件]初中各学科教案课件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学教案人教课标7册-<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教案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品德各科 - 多彩教育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游客,您好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我来发表 ...

  •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承担着由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的过渡.因此,在内容编排时除了与四年级(上)的教材一样,均衡地增加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外,本册教材的阅读练习较之以前教材,在广度上有所拓宽,在密度上有所加强,在深度上有所发掘.如:有让学生体会句子寓意的,有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让学生把握写 ...

  •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 |举报|字号 订阅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认读字:灵活的运用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 复习重难点: 掌握生字:积累词句 复习方法 自由复习.合作复习.练习. 课前准备: ...

  •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 2014 年 秋 季学期 语文 学科教案 主备教师:吴爱菊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2014年 月 日 1 2 3 2014 年 秋 季学期 语文 学科教案 主备教师:吴爱菊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2014年 月 日 4 5 6 7 2014 年 秋 季学期 语文 学科教案 主备教师:吴爱菊 授课 ...

  • 李群瑶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设计
  •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互联网搜索"教学案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姓名: 教案设计 课题:语文--找春天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李群瑶 2013.4.15 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设计 化. 4.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 ...

  • 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 勐海县第二小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 四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坚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处和语文科组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课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 1.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 在细心观察的基 ...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会正确区分韵母an.ang生字:掌握"白.回.国"的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背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和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熟读背诵大小写字母歌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