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忙碌型家庭实现财务自由的“懒人”理财法
(文前提要)夫妻俩月收入合计超过了3万元,每月和每年的结余也都颇丰。面对忙碌的生活,他们该如何让现有的资产更好地“转动”起来,让他们获得工资以外更多的被动性收入?同时让他们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理想?
夫妻收入较高结余多
1967年出生的罗先生现在在一家外企工作,月薪23000元(税后)。罗太太1966年出生,也在一家外企工作,月薪9000元(税后)。也就是说,两人的税后月收入合计超过了3万元。
而他们的月度结余也超过了2万元。因为一家三口每月的总开销基本在9000到10000元之间。主要支出项目有:2000元左右的水电煤通讯家庭生活品等基本生活开销,8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200元的医疗保健费用,以及6000元的变动生活费用。这部分开支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所需的一些外出就餐、娱乐以及购置服饰化妆品等费用。
年度性的资金流入流出方面。首先,夫妻俩的年终奖合计有3万元左右。还有一些存款利息收入和基金投资收益,这部分每年产生的数额自然不同,今年合计有2.8万元左右。年度开支主要是1万元的家庭人身保险保费、4000元的车险保费,以及1.5万元左右的旅游、人情等杂项支出。他们的年度性结余一般也可以有3万元左右。
资产规模较大无负债
罗先生一家目前居住的这套房产价值约120万元,另有一套价值约30万元的1室小房子长期闲置,考虑到孩子入学的户口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出售,也因工作繁忙一直没有出租。2套房产的贷款均已还清。其他资产方面,目前夫妻俩有约80万元的定期存款,能产生1.8万元左右的年利息。他们投资的10万元的开放式基金,年投资收益大约在1万元。他们还拥有一部15万元的家用汽车。罗先生夫妇目前的家庭总资产达到了255万元,名下净资产为255万元。
家庭保障已有部分安排
罗先生夫妇还是具有一定保障意识的。两人目前都享有标准的社会保险,缴纳4金。罗先生公司另有一份团体意外险,如发生身故,赔付金额为月薪的4倍。罗先生本人购买了两份中宏保险公司的理财通分红型寿险,保障额度均为15万元,年缴费共约7100元,缴纳到60岁。另夫妻俩各购买了一份友邦公司的消费型意外保险,保障为25万元/人,每人月缴费89元。另外他们为孩子买了一份新华分红型寿险,年缴费760元。同时,他们的车险费用每年4000元左右。
财务自由是理想状态
他们希望能够达到“富爸爸,穷爸爸”中所提倡的财务自由的生活水准,并在退休时能拥有与现在差不多的生活水准。
具体来说,他们希望今后每年有1次长途旅行以及1~2次短途旅游,估计平均年花费15000元左右。他们还希望能买一套更宽敞的房子,复式或联体别墅。
每月收支状况
每月收入
每月支出
本人收入
23000
房屋或房租
0
配偶收入
9000
基本生活开销
2000
其他家人收入
0
衣、食、行、娱乐
6000
其他收入
0
医疗费
200
子女教育费
800
其他贷款
0
合计
32000
合计
9000
每月结余(收入-支出)
23000
年度性收支状况
收入
支出
年终奖金
30000
保险费
10000
存款、债券利息
18000
产险(车险)
4000
基金投资收益
10000
其他
15000
其他
0
合计
58000
合计
29000
每年结余(收入-支出)
290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现金及活存
800000
房屋贷款(余额)
0
股票基金
100000
汽车贷款(余额)
0
股票
0
消费贷款(余额)
0
债券
0
信用卡未付款
0
房地产(自用)
1200000
其他
0
房地产(闲置)
300000
黄金及收藏品
0
其他(汽车)
150000
资产总计
2550000
负债总计
0
净值(资产-负债)
2550000
专家建议一:资产配置分析
罗先生一家是典型的白领家庭,夫妻两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没有外债,衣食无忧。然而并不能说罗先生一家的财务状况毫无问题。
家庭财务诊断结果
指标
数值
理想经验数值
资产负债率
0%
小于50%
流动性比率
88.9
大约3-8
净资产流动比率
31.37%
15%
消费比率
25%
60%
储蓄率
75%
40%
债务偿还比率
0%
小于35%
净资产投资率
3.92%
大于50%
罗先生家庭财务诊断结果
指标
数值
理想经验数值
资产负债率
0%
小于50%
流动性比率
88.9
大约3-8
净资产流动比率
31.37%
15%
消费比率
25%
60%
储蓄率
75%
40%
债务偿还比率
0%
小于35%
明了罗先生在理财方面有所欠缺,不懂得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储蓄率偏高,而净资产投资率太低;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罗先生一家的家庭理财重点要放在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上。
资产负债表分析
属于高资产、低投资率一类的活期和定期存款金额太大,影响了整体的投资报酬率,
建议取出部分做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30万元房产闲置更是浪费资源。建议在留有一定紧急备用金之外,其余的资产参与投资。紧急预备金为三个月的总支出,大约2.7万元。可投资金额=总资产额-自用资产-紧急备用金,在117.3万元左右(包括闲置的房产)。30万元的房产可以考虑出租或者变卖套现追加投资。
收支表分析
该家庭属于高收入、高储蓄率一类。建议增加一些定期持续投资,比如基金定投。基于罗先生家的收入结余,考虑以2000~3000元左右金额参与基金定投。并且以指数型基金为主,中长期的指数型基金定投能够在保证较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克服基金净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作为长期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当作孩子将来教育的备用金处理。另外,从遗族需求法和收入弥补法两方面考虑,高先生夫妻的保额偏低,即在保险方面的投入略少,有待增加。
理财目标与资产配置
罗先生的理财目标包括每年的旅游消费、换房、较高的财务自由度以及退休后高水准
的生活水平,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投资报酬率的问题。财务自由度=(净资产×投资报酬率)÷年支出。以罗先生家目前的财务情况来看,其财务自由度要达到1,投资报酬率大约要为5.73%(已经包括每年的旅游消费)。而如果罗先生家庭想要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维持现状,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率和费用、工资上涨率的情况下(夫妻再工作15年,退休后生活25年),其投资报酬率大约要达到8.09%。鉴于罗先生夫妇两人平时工作繁忙,可能不太有时间参与理财,建议采取银行中长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加股票型基金中长期投资的资产组合,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收益大约在3.5%左右,基金投资的收益10%左右,故两者的投资比例大约为3:7即能达到8.09%的投资收益。另外罗先生想换房购买一套更宽敞的房子,可以考虑卖了30万元闲置的房子,并且新房就购置30万元房子的同一地段,这样既保证孩子的户口问题,又可以减轻新房首付压力。当然,建议罗先生购买新房时采用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组合的方式,虽然罗先生如果卖了两套房子,可以直接无贷款购买新房,但是目前8.09%的资产配置的投资收益率远高于组合贷款利率。两者相权衡必然选择贷款购房,手上的资金从事投资。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CFP 钱晓珺
专家建议二:投资建议
罗先生和罗太太即将步入中年,这个年龄的家庭常常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在工作方面是单位里的骨干,担任着繁重的管理工作,且经常加班,非常辛苦,在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方面也需化很大的精力。对未来的生活,罗先生家庭有着美好的期望,希望能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退休时能拥有与现在同等的生活水准。而要达到之一目标,首先应从家庭理财开始。
从收入结构来看,罗先生家庭属于高收入、高积累、中低消费类型;家庭年收入近45万元,由于经济负担较轻,年支出近14万元,年结余达41万元。从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来分析,房产和汽车165万元,金融资产90万元,没有负债,且金融资产中有80万元是现金和存款,只有10万元是股票基金投资,显示罗先生在投资方面过于谨慎,导致其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偏低。
在投资方面,考虑到他们两人工作非常忙碌,根本不可能花费上班时间去投资股票、外汇或黄金等,因此建议罗先生将投资开放式基金这样的“懒人”理财法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在支付少量管理费用后让投资专家为自己家中的闲置资金“打工”。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持续向好,股指已创出历史新高,展望未来几年,股指仍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06年11月底,许多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2006年度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了100%,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我们相信未来几年牛市趋势仍将持续至少三五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还会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
当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也要有所选择,我们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来判断是否投资某只基金:①该基金的历史业绩出色,综合评价较好;②公司实力出众,有一定的管理规模,业务流程严格,股东和管理层稳定;③基金的最新状况符合市场发展状况,能满足自身的目标要求;④基金的投资特色突出,符合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特征;⑤最后,该基金的规模最好在50亿以下,尽量回避超大规模的基金。
申银万国上海陆家嘴环路营业部 张卫东
专家建议三:保险建议
在保险方面,除了享有标准的社会保险,缴纳4金以外,罗先生家庭还拥有2份意外险,三份分红型寿险。
首先我们看他们的险种选择是否准确到位。罗先生提出夫妻俩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工作也很忙,同时,我们说40岁以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明显下降,各种无法预料的疾病随时可能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我们认为医疗险、大病险等健康医疗保障对他们夫妻而言是急切需要的,但他们目前还没有任何安排。所以我们建议罗先生增加医疗类保障,尤其是大病险和医疗补贴险的保障。
而他们这个阶段由于担负对家庭和孩子的重大责任,所需要的意外险、寿险已经有所安排,这点是对的。而养老保障部分,由于他们的收入较高,因此是否通过保险形式来安排并不是很重要的,因为前面我们也已经讲过,他们可以通过基金投资的方式来积累今后长期所需的自身养老基金和孩子教育金。
其次,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保障额度安排是否足够或过多。罗先生的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太太的年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每年的家庭生活总支出也超过了15万元,但他们的意外险和寿险保额总共才多少?如罗先生本人的意外险额度目前只有24万元左右,妻子的意外险额度只有15万元,罗先生的寿险额度也就30万元。但要知道他们的孩子还只有10岁,夫妻俩的收入又这么高,所以建议他们在意外险保障额度上应该尽快提高,至少能使保障的额度适应家庭成员的成长和今后5~7年内生活所需。
因此,在保障方面我们最主要的建议是请罗先生夫妇提高意外险保额,并增加夫妻双方的健康医疗保障,分红型寿险的投入可维持不变。
高收入忙碌型家庭实现财务自由的“懒人”理财法
(文前提要)夫妻俩月收入合计超过了3万元,每月和每年的结余也都颇丰。面对忙碌的生活,他们该如何让现有的资产更好地“转动”起来,让他们获得工资以外更多的被动性收入?同时让他们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理想?
夫妻收入较高结余多
1967年出生的罗先生现在在一家外企工作,月薪23000元(税后)。罗太太1966年出生,也在一家外企工作,月薪9000元(税后)。也就是说,两人的税后月收入合计超过了3万元。
而他们的月度结余也超过了2万元。因为一家三口每月的总开销基本在9000到10000元之间。主要支出项目有:2000元左右的水电煤通讯家庭生活品等基本生活开销,8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200元的医疗保健费用,以及6000元的变动生活费用。这部分开支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所需的一些外出就餐、娱乐以及购置服饰化妆品等费用。
年度性的资金流入流出方面。首先,夫妻俩的年终奖合计有3万元左右。还有一些存款利息收入和基金投资收益,这部分每年产生的数额自然不同,今年合计有2.8万元左右。年度开支主要是1万元的家庭人身保险保费、4000元的车险保费,以及1.5万元左右的旅游、人情等杂项支出。他们的年度性结余一般也可以有3万元左右。
资产规模较大无负债
罗先生一家目前居住的这套房产价值约120万元,另有一套价值约30万元的1室小房子长期闲置,考虑到孩子入学的户口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出售,也因工作繁忙一直没有出租。2套房产的贷款均已还清。其他资产方面,目前夫妻俩有约80万元的定期存款,能产生1.8万元左右的年利息。他们投资的10万元的开放式基金,年投资收益大约在1万元。他们还拥有一部15万元的家用汽车。罗先生夫妇目前的家庭总资产达到了255万元,名下净资产为255万元。
家庭保障已有部分安排
罗先生夫妇还是具有一定保障意识的。两人目前都享有标准的社会保险,缴纳4金。罗先生公司另有一份团体意外险,如发生身故,赔付金额为月薪的4倍。罗先生本人购买了两份中宏保险公司的理财通分红型寿险,保障额度均为15万元,年缴费共约7100元,缴纳到60岁。另夫妻俩各购买了一份友邦公司的消费型意外保险,保障为25万元/人,每人月缴费89元。另外他们为孩子买了一份新华分红型寿险,年缴费760元。同时,他们的车险费用每年4000元左右。
财务自由是理想状态
他们希望能够达到“富爸爸,穷爸爸”中所提倡的财务自由的生活水准,并在退休时能拥有与现在差不多的生活水准。
具体来说,他们希望今后每年有1次长途旅行以及1~2次短途旅游,估计平均年花费15000元左右。他们还希望能买一套更宽敞的房子,复式或联体别墅。
每月收支状况
每月收入
每月支出
本人收入
23000
房屋或房租
0
配偶收入
9000
基本生活开销
2000
其他家人收入
0
衣、食、行、娱乐
6000
其他收入
0
医疗费
200
子女教育费
800
其他贷款
0
合计
32000
合计
9000
每月结余(收入-支出)
23000
年度性收支状况
收入
支出
年终奖金
30000
保险费
10000
存款、债券利息
18000
产险(车险)
4000
基金投资收益
10000
其他
15000
其他
0
合计
58000
合计
29000
每年结余(收入-支出)
290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现金及活存
800000
房屋贷款(余额)
0
股票基金
100000
汽车贷款(余额)
0
股票
0
消费贷款(余额)
0
债券
0
信用卡未付款
0
房地产(自用)
1200000
其他
0
房地产(闲置)
300000
黄金及收藏品
0
其他(汽车)
150000
资产总计
2550000
负债总计
0
净值(资产-负债)
2550000
专家建议一:资产配置分析
罗先生一家是典型的白领家庭,夫妻两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没有外债,衣食无忧。然而并不能说罗先生一家的财务状况毫无问题。
家庭财务诊断结果
指标
数值
理想经验数值
资产负债率
0%
小于50%
流动性比率
88.9
大约3-8
净资产流动比率
31.37%
15%
消费比率
25%
60%
储蓄率
75%
40%
债务偿还比率
0%
小于35%
净资产投资率
3.92%
大于50%
罗先生家庭财务诊断结果
指标
数值
理想经验数值
资产负债率
0%
小于50%
流动性比率
88.9
大约3-8
净资产流动比率
31.37%
15%
消费比率
25%
60%
储蓄率
75%
40%
债务偿还比率
0%
小于35%
明了罗先生在理财方面有所欠缺,不懂得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储蓄率偏高,而净资产投资率太低;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罗先生一家的家庭理财重点要放在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上。
资产负债表分析
属于高资产、低投资率一类的活期和定期存款金额太大,影响了整体的投资报酬率,
建议取出部分做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30万元房产闲置更是浪费资源。建议在留有一定紧急备用金之外,其余的资产参与投资。紧急预备金为三个月的总支出,大约2.7万元。可投资金额=总资产额-自用资产-紧急备用金,在117.3万元左右(包括闲置的房产)。30万元的房产可以考虑出租或者变卖套现追加投资。
收支表分析
该家庭属于高收入、高储蓄率一类。建议增加一些定期持续投资,比如基金定投。基于罗先生家的收入结余,考虑以2000~3000元左右金额参与基金定投。并且以指数型基金为主,中长期的指数型基金定投能够在保证较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克服基金净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作为长期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当作孩子将来教育的备用金处理。另外,从遗族需求法和收入弥补法两方面考虑,高先生夫妻的保额偏低,即在保险方面的投入略少,有待增加。
理财目标与资产配置
罗先生的理财目标包括每年的旅游消费、换房、较高的财务自由度以及退休后高水准
的生活水平,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投资报酬率的问题。财务自由度=(净资产×投资报酬率)÷年支出。以罗先生家目前的财务情况来看,其财务自由度要达到1,投资报酬率大约要为5.73%(已经包括每年的旅游消费)。而如果罗先生家庭想要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维持现状,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率和费用、工资上涨率的情况下(夫妻再工作15年,退休后生活25年),其投资报酬率大约要达到8.09%。鉴于罗先生夫妇两人平时工作繁忙,可能不太有时间参与理财,建议采取银行中长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加股票型基金中长期投资的资产组合,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收益大约在3.5%左右,基金投资的收益10%左右,故两者的投资比例大约为3:7即能达到8.09%的投资收益。另外罗先生想换房购买一套更宽敞的房子,可以考虑卖了30万元闲置的房子,并且新房就购置30万元房子的同一地段,这样既保证孩子的户口问题,又可以减轻新房首付压力。当然,建议罗先生购买新房时采用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组合的方式,虽然罗先生如果卖了两套房子,可以直接无贷款购买新房,但是目前8.09%的资产配置的投资收益率远高于组合贷款利率。两者相权衡必然选择贷款购房,手上的资金从事投资。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CFP 钱晓珺
专家建议二:投资建议
罗先生和罗太太即将步入中年,这个年龄的家庭常常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在工作方面是单位里的骨干,担任着繁重的管理工作,且经常加班,非常辛苦,在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方面也需化很大的精力。对未来的生活,罗先生家庭有着美好的期望,希望能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退休时能拥有与现在同等的生活水准。而要达到之一目标,首先应从家庭理财开始。
从收入结构来看,罗先生家庭属于高收入、高积累、中低消费类型;家庭年收入近45万元,由于经济负担较轻,年支出近14万元,年结余达41万元。从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来分析,房产和汽车165万元,金融资产90万元,没有负债,且金融资产中有80万元是现金和存款,只有10万元是股票基金投资,显示罗先生在投资方面过于谨慎,导致其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偏低。
在投资方面,考虑到他们两人工作非常忙碌,根本不可能花费上班时间去投资股票、外汇或黄金等,因此建议罗先生将投资开放式基金这样的“懒人”理财法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在支付少量管理费用后让投资专家为自己家中的闲置资金“打工”。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持续向好,股指已创出历史新高,展望未来几年,股指仍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06年11月底,许多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2006年度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了100%,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我们相信未来几年牛市趋势仍将持续至少三五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还会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
当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也要有所选择,我们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来判断是否投资某只基金:①该基金的历史业绩出色,综合评价较好;②公司实力出众,有一定的管理规模,业务流程严格,股东和管理层稳定;③基金的最新状况符合市场发展状况,能满足自身的目标要求;④基金的投资特色突出,符合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特征;⑤最后,该基金的规模最好在50亿以下,尽量回避超大规模的基金。
申银万国上海陆家嘴环路营业部 张卫东
专家建议三:保险建议
在保险方面,除了享有标准的社会保险,缴纳4金以外,罗先生家庭还拥有2份意外险,三份分红型寿险。
首先我们看他们的险种选择是否准确到位。罗先生提出夫妻俩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工作也很忙,同时,我们说40岁以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明显下降,各种无法预料的疾病随时可能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我们认为医疗险、大病险等健康医疗保障对他们夫妻而言是急切需要的,但他们目前还没有任何安排。所以我们建议罗先生增加医疗类保障,尤其是大病险和医疗补贴险的保障。
而他们这个阶段由于担负对家庭和孩子的重大责任,所需要的意外险、寿险已经有所安排,这点是对的。而养老保障部分,由于他们的收入较高,因此是否通过保险形式来安排并不是很重要的,因为前面我们也已经讲过,他们可以通过基金投资的方式来积累今后长期所需的自身养老基金和孩子教育金。
其次,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保障额度安排是否足够或过多。罗先生的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太太的年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每年的家庭生活总支出也超过了15万元,但他们的意外险和寿险保额总共才多少?如罗先生本人的意外险额度目前只有24万元左右,妻子的意外险额度只有15万元,罗先生的寿险额度也就30万元。但要知道他们的孩子还只有10岁,夫妻俩的收入又这么高,所以建议他们在意外险保障额度上应该尽快提高,至少能使保障的额度适应家庭成员的成长和今后5~7年内生活所需。
因此,在保障方面我们最主要的建议是请罗先生夫妇提高意外险保额,并增加夫妻双方的健康医疗保障,分红型寿险的投入可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