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认可商贸企业结转成本零售价法

当前,很多商贸企业会计核算一直采用的是商贸企业零售价法,即商品进出库均按商品的售价计算,月末根据商品进销差价率调整已售商品的主营业务成本。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这里并没有规定零售价法,所以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多以《企业所得税法》没有规定这种方法为由,不予承认企业的这种成本结转方法。
  那么商贸企业采用零售价法核算成本是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相冲突呢?
  零售价法是先用全月商品总进销差价除以全月全部商品的售价总额算出一个进销差价率,已销商品应分摊的成本等于已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减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差额就是应结转的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用全月存货的实际总成本除以存货总数量先算出一个平均单位存货成本,已销商品应分摊的成本等于平均单位存货成本乘以已销商品的数量,这个乘积就是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在零售价法下,全月总售价金额减去总进销差价就等于全月存货的实际成本。这说明,加权平均法和零售价法最终都是要把存货的实际成本分摊到已销商品中计算应结转的销售成本。二者用于分配的成本基数(总成本)是相等的。
  举例来说,假设a商品月初库存100件,单位售价200元,实际进价成本150元。本月进货两批,第一批200件,实际进价130元/件,售价200元/件,第二批100件,实际进价140元/件,售价200元/件,本月实际销售250件。
  用零售价法结转成本时,本月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50×100+70×200+60×100)/(200×100+200×200+200×100)×100%=31.25%。本月销售商品250件,售价200元,平时售价结转成本为50000元,月末根据进销差价调整实际销售成本为已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减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即50000-50000×31.25%=34375元。
  在加权平均法下,全月加权平均存货单位成本为全月存货的实际总成本除以存货总数量,即(150×100+130×200+140×100)/(100+200+100)=137.5元/件,其结转销售成本为平均单位存货成本乘以已销商品的数量,即250×137.5=34375元。
  通过计算对比,二者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
  可见,零售价法核算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结转方法,只不过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简化。商贸企业商品品种繁多,用加权平均法需要计算每个品种商品的平均成本,比较麻烦。采用零售价法可以计算一个综合的进销差价率,无需再按每个品种计算,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又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零售价法和加权平均法的本质是一样的,在具体的业务中应该得到认可。

当前,很多商贸企业会计核算一直采用的是商贸企业零售价法,即商品进出库均按商品的售价计算,月末根据商品进销差价率调整已售商品的主营业务成本。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这里并没有规定零售价法,所以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多以《企业所得税法》没有规定这种方法为由,不予承认企业的这种成本结转方法。
  那么商贸企业采用零售价法核算成本是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相冲突呢?
  零售价法是先用全月商品总进销差价除以全月全部商品的售价总额算出一个进销差价率,已销商品应分摊的成本等于已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减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差额就是应结转的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用全月存货的实际总成本除以存货总数量先算出一个平均单位存货成本,已销商品应分摊的成本等于平均单位存货成本乘以已销商品的数量,这个乘积就是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在零售价法下,全月总售价金额减去总进销差价就等于全月存货的实际成本。这说明,加权平均法和零售价法最终都是要把存货的实际成本分摊到已销商品中计算应结转的销售成本。二者用于分配的成本基数(总成本)是相等的。
  举例来说,假设a商品月初库存100件,单位售价200元,实际进价成本150元。本月进货两批,第一批200件,实际进价130元/件,售价200元/件,第二批100件,实际进价140元/件,售价200元/件,本月实际销售250件。
  用零售价法结转成本时,本月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50×100+70×200+60×100)/(200×100+200×200+200×100)×100%=31.25%。本月销售商品250件,售价200元,平时售价结转成本为50000元,月末根据进销差价调整实际销售成本为已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减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即50000-50000×31.25%=34375元。
  在加权平均法下,全月加权平均存货单位成本为全月存货的实际总成本除以存货总数量,即(150×100+130×200+140×100)/(100+200+100)=137.5元/件,其结转销售成本为平均单位存货成本乘以已销商品的数量,即250×137.5=34375元。
  通过计算对比,二者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
  可见,零售价法核算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结转方法,只不过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简化。商贸企业商品品种繁多,用加权平均法需要计算每个品种商品的平均成本,比较麻烦。采用零售价法可以计算一个综合的进销差价率,无需再按每个品种计算,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又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零售价法和加权平均法的本质是一样的,在具体的业务中应该得到认可。


相关内容

  • 浅析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及问题
  • 晶牌战略 浅析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及问题 一王文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随着国际巨头零售商进驻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武器.零售商通过销售自有品牌能够提高收入,获得利润增长.本文通过对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零 ...

  • 谈售价金额核算法下零售企业对用友U8的应用
  • 会计电算化□ 谈售价金额核算法下零售企业对用友U8的应用 赵颖 [摘要]零售企业因其业务特点多采用售金额核算法进行存货核算,售价金额核算法下的业务处理与进价核算法下的业务处理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和销售成本的结转.为了让零售企业更好地使用用友U8进行存货核算,有必要从账套初始化. ...

  • 浅析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析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系(部)经济贸易系 专业班级10级营销与策划1班 学号FJMY0063 学生姓名孙少存 指导教师王薇职称讲师 2013年4月2日 浅析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摘要:在中国的经典传说中,"狼来 ...

  • 增值税期末汇缴会计处理浅析
  • 增值税在企业应缴税款中所占比例最大,在实际会计处理中,特别是在各种会计相关的教材中,往往更多的是重视增值税前期的各项处理,如增值税的抵扣.视同销售等问题,而大多忽视增值税在最后缴纳时的会计处理.本文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例分析其增值税期末汇缴的会计处理. 一.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期末 ...

  • 浅析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
  •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新.旧版<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分期收款商品会计核算应坚持的原则,并以某公司的销售为例,对有关会计核算具体的工作进 ...

  • 商业企业常用会计分录汇集[商业企业会计分录]
  • 2011-09-16 09:57:47 来源:互联网 商业企业常用会计分录汇集, 1.    提现.提备用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    员工借支备用 借:其他应收款-XXX员工 贷:库存现金 3.    员工报销费用.公司发生的费用(如购日常用品.办公用品.差旅费.购发票工本费等) 借 ...

  • 商品促销活动的会计处理探析_罗丹
  • 商品促销活动的会计处理探析 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摘 罗丹 要]目前商品流通行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商品促销活动作为竞争手段被企业普遍认为是提高商品销售量直接.简单.有效 的方式之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2006年9月12日联合发布<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

  • 浅析如何提高连锁药店销售
  • 浅析如何提高连锁药店销售写作提纲 一.多元化 二.品牌 三.专业化服务 四.吸收顾客 1.实行差异化管理 2.培养会员,让利消费者 3.开展活动,稳住消费者 浅析如何提高连锁药店销售 王艳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除了可以解除疾病痛苦,发挥它本身的固有价值的同时,又作为一种赢得利益的商品, ...

  •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
  •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 专 业: 会计 班 级: 0901 学 号: 091200050 学生姓名: 陈莉萍 指导老师: 梁晨曦 论文文体: 2011年 10 月 20 日 [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