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引言:孩子的许多规则习惯要从小养成,以下介绍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个方法。

一、 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二、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点说起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家长尊重孩子的语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爸爸要向你学习。”“你比妈妈做得还好!”等。

三、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四、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五、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六、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七、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引言:孩子的许多规则习惯要从小养成,以下介绍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个方法。

一、 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二、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点说起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家长尊重孩子的语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爸爸要向你学习。”“你比妈妈做得还好!”等。

三、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四、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五、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六、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七、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相关内容

  •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大手拉小手,助力孩子幸福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家长和 ...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 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 ...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 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作者:赛序辉    文章来源:文登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854    更新时间:2010-1-5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文登市实验小学  赛序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曾经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

  • 家长应如何教育小学生之浅谈
  • 家长应如何教育小学生之浅谈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我也一样.在小孩上小学前,我和所有做父母一样,以自己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上小学后,我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我担心我的孩子也和有些学生一样厌学,怕他学习不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不能和同学友好相 ...

  • 幼儿园家长会教师讲稿: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什么是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 ...

  •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这事不能小看,我国的孩子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少,看来,与年轻家长认为 "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了自己会劳动"不无关系.其实,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岁的孩子进幼儿园后, ...

  •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 孩子的好习惯 王娅琳 2014 9 18 可能因为我教书当班主任时间长,所以在平时,常有一些家长.朋友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常常会这么说: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礼仪.游戏中学习),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初中.高中)主要抓好孩子的 ...

  • 如何培养3岁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 已回答 - 天涯问答
  • 如何培养3岁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 ...

  • 四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 1. 让我们伴孩子一起成长 盐城市郭猛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