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2.8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

建设申请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序言 .................................................................................................................................................. 3

一、建设基础 . .................................................................................................................................. 3

1.1区域优势 . ............................................................................................................................ 3

1.2现有基础 . ............................................................................................................................ 8

1.3合作成效 . .......................................................................................................................... 14

二、建设思路 . ................................................................................................................................ 15

2.1 指导思想 . ......................................................................................................................... 15

2.2 目标定位 . ......................................................................................................................... 16

2.3 建设路径 . ......................................................................................................................... 20

三、建设内容 . ................................................................................................................................ 20

3.1 体制机制创新 . ................................................................................................................. 20

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 22

3.3 设备与资源建设 . ............................................................................................................. 22

3.4 服务能力 . ......................................................................................................................... 30

3.5 师资建设 . ......................................................................................................................... 30

四、保障措施与预期成效 . ............................................................................................................ 30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建设申请报告

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 年)》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结合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申报该基地为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有10届高职毕业生,连续多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758人。为把该基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了确保在建设期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基础

1.1区域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省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突出,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涵盖非常宽泛的领域, 包括汽车制造、化工装备制造等31个行业,内容十分广泛。把原材料变成产品与

装备,所采用的种种技术,统称为装备制造技术, 附件一为吉林省装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根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到2011年底,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894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6.7%,根据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图1)分析,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的产业之一。

600

450

300

150

060.00%

50.00%40.00%30.00%20.00%10.00%0.00%

[1**********]2

图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共和国装备部”,这是全国人民送给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三省的赞誉。这个赞誉代表着吉林装备制造业曾经的辉煌:长春的汽车,吉林的化工,四平的工业„„而如今,回头看,吉林各大中城市在装备制造领域鲜明的特色,仍旧难掩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成立之初着下的底色。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的成套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都离不开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但目前东北装备制造业只能称之为装备“加工基地”而非装备业“制造基地”。究其原因为缺少装备制造人才。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很多省市均把装备制造列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如表2所示。

表2十地区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与发展规划一览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在以深化国企改革为重点的体制和机制转换上逐步取得重大突破,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农机装备制造、换热设备制造、煤矿采选设备制造、石油机械、起重运输、电力设备等为主导,产业基础比较稳固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全行业规模激增了一倍多。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省已拥有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近20个。同时,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1个,其中,国家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48个。“长客股份”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转向架、车体制造技术及各种城轨车制造技术,代表当今世界最快的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已经研制成功并投产;吉林昊宇石化已掌握了核电管道临界状态管道弯头生产技术;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和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有限公司现可为汽车生产提供各种模具„„

按照省工信厅公布的数字,“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超常规发展: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40%;实现销售收入870亿元,年均增长38%;利税70亿元,年均增长48%;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50户,比“十五”末增加了625户;资产总额900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了655亿元。

按照《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 年)》和《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将依托长春轨道客车厂、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和吉化集团

机械有限公司,着力建设长春、吉林、四平三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构建轨道交通、农业机械、汽车制造专用设备、石油炼化、换热设备等主机及配套零部件制造产业体系,到2015年,吉林装备制造业将实现工业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4%,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吉林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一宏伟的发展目标为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所在的吉林市作为“长吉图”经济发展圈的中心,随着以吉林市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和长吉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吉林市的经济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目前,全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22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户,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25户。全市生产的装备制造产品有基础类部件、特种铸件、加工辅具、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石油机械、煤矿及矿山设备等产品50多个种类,仅2012年的前8个月,吉林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利5.9亿元;累计实现税金6.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税2.5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税6.7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因此,建设我院装备制造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科学技术进步主要靠创新, 创新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石, 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从事设计、加工制造、研发、管理的各类人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 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人才。目前, 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人才现状是: ( 1) 数量不足, ( 2) 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技术结构偏低。在发达国家, 高级工占35%, 中级工占50%, 初级工占15%, 呈菱形状态是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而在我国7 000多万人技术人才中, 初级技工4 200 多万人, 约占60%; 中级技工2 520多万人, 约占36% ; 高级以上技工, 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占280多万人, 约占4%, 呈倒T 形分布。二是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 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 青年高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缺乏后起之秀; ( 3) 目标

定位不准。重文凭、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 ( 4)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是缺乏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工队伍, 这对于提高装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能够通过技工的经验积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加快消化引进先进装备的步伐, 另一方面, 也能增强对国际同行业大公司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2011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开始转向内涵发展时期。但学院依然重视教学硬件建设,每年学院预算中都有对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投入的份额;同时每年该实训基地都能获得省级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鉴于,各支撑专业的近些年良好的就业形势,该实训基地已被列入学院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资金保障。

我院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中高职的衔接工作的探索,加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和与产业集群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建教学、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完成《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任务。

为服务吉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服务业六大产业,结合我院位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学院与吉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1月在高新区举行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了集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与区内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和对在职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培训与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多种先进技术相互渗透,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只有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并为学生、培训学员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加强装备制造技术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2现有基础

(1)专业覆盖情况

该基地所服务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其中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示范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各个产业,纵观整个化工装备制造生产工艺的所零部件制造、装配、焊装、检验等技术都涉及到我院实训基地所支撑的的各个专业,可以说该实训基地所支撑的专业与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是一一对应的,如图2所示。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2 实训基地支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近三年该实训基地所制成的各专业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236%,报到率均在99%以上。92%以上毕业生一直稳定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以上。在吉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从2008年开始,我系毕业生毕业前一年全部被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全部聘用。其中58%成为一线技术能手,26%成为现场技术员、工艺员、质检员等技术骨干,9%担任工段长、车间主任以及调度员、安全员等企

业的管理骨干。

虽然我省其他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这些专业,但没有我院专业覆盖全面,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教学,还可成为我省及全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基地,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我省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一汽吉林汽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吉林化建等合作建设专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检验、安装施工为基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示范建设,我院初步确立了具有双证融通、双方建设、双师培养、双重身份、四阶递进、全面培养、全方位考核的“四双四阶两全”特征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 双证融通: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培训与考核于课程体系中,毕业后能够获得双证书。

✧ 双方建设:由学院与共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 双师培养: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分别承担理论教学、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设备管理任务。

✧ 双重身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生,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是企业准员工,服从企业安排并领取适当报酬。

✧ 四阶递进:学院针对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性大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职业技能培养规律,设计并实施了从仿真教学到一体化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最后顶岗实习的“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使学生从远离现场的电脑仿真操作逐渐过渡到生产现场的独立操作,实现了从生疏到熟练的技能培养。

图3 “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

✧ 全面培养: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培养。

✧ 全方位考核: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

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岗实习要求“持证带薪”,即必须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顶岗,而且要给予顶岗学生一定的报酬。这样做保证学生具备了顶岗的资质,“带薪”实际上强调了学生的“员工”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我院学生因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3)课程改革与建设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构建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兼顾,技术和职业两者兼融,面向全省装备制造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个目标的“321”课程体系。知识培养由公共基础知识平台和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支撑,公共基础知识平台适应不同专业需要增开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文案写作、实用文体写作、程序设计等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按专业群构建了统一的“宽基础”平台,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构建了“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平台,宽厚的基础知识平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岗位迁移奠定了基础;技能培养遵循“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由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顶岗实习等组成;通过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最终获得代表技术的学历证书和代表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2年学院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缩小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差异,将行业、企业核心技术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技术标准衔接,并在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建成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8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1门(化工生产装置维修),省优秀课程3门:(化工机械安装施工、机械设计基础、CAD/CAM应用),院精品课程6门。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材料10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10部。建设10门课程的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素材、题库等课程资源并全部上网。

撰写课程研究专著1部,完成省级以上课程研究课题20项,公开发表课程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4)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已建设了一支以“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的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1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6人为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线岗位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其中1名教师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能工巧匠”、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状元360”超级钳工大赛冠军。)。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7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其中4人从企业引进或有企业实践经历,6人在企业兼职。),国家级高级考评员6人。

专任教师教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业绩突出,孔敏老师被吉林省授予“师德标兵”,丛文龙教授被授予化工行业教学名师。该团队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图4 前院长李泽国与特聘专家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影

(5)实训基地建设

经过示范校建设和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发展项目实施,通过焊接、机电设备维修和模具的省财政对高等学校支持项目建设,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现有24个实训室,建筑面积近10000平米,拥有数控车、铣、各类焊机等各类制造设备和压缩机、化工泵、反应釜等装备500余套,设备总值1100余万。从2008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教学的多功能实训室。可承担材料和产品性能检验、压力容器制造、产品焊装、复杂零件先进制造、五金件冲压、塑料件生产及机械产品设计等项目,初步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实训基地。

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实训

43家校外实训基地,可基本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企业技术人员、技师介入各项实训指导达100%。

2011年3月学院开始对专业学生开放实训室,经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2012年在吉林农业大学举办的吉林省创新设计大赛中,所指导学生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6)服务社会

本专业从2003年就已开展中高级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已经为吉林化建、松原石化等企业在岗员工、省内中职师资提供中高级电焊工培训与鉴定,累计人数120余人次。为市区失地农民工培训200余人次。

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大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吉林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焊接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1、基地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地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4、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1.3合作成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引领全省化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化工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进程,共同打造吉林化工职业教育品牌,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一汽吉林汽车、吉林化建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51家来自本省9个地区的以化工、汽车、装备制造和冶金等为主的企业组建的吉林化工职教集团于2010年4月25日成立。

图3-A 省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卢连大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图3-B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纯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图3 吉林化工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剪影

中共吉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吉林省化工学会理事长陈世模、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光军、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孙国伟、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金顺、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进军任名誉理事长,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琨智任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厅工作部门、企业、院校的领导41人任副理事长。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下,本专业建有43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均为国内大型装备制造和安装施工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承担着本专业的校外生产性实习和预就业顶岗实习,并安排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习的指导工作。

二、建设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精神,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

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按照《吉林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以生产性实习实训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强化实施进程推进、监督检查指导、政策机制调控的管理,大幅度提升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培训大批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吉林省区域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2 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

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引领,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专业和课程建设机制创新为抓手,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实现合作育人;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吉林省区域经济中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中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职教集团下属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以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共建共管为模式,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形成国家、省、院校三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体系,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实现合作发展;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通过理实一体课程和生产性实训等形式将学习型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教学,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化装备制造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省内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企业锻炼和行业培训等形式加强“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突出公益原则,强化社会责任,实现合作就业。通过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与教师认证培训于一体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目标

依托吉林高新区,立足吉林市,辐射吉林省,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在尽可能广阔的领域集聚优质资源,广泛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完善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评价机制、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素质拓展证的内涵更加丰富、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基地和课程支撑体系逐步初步完善。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

(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建设团队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完善一汽吉林汽车、长春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冶京诚冶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吉林市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吉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四平中保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共建18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同时,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技能培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产品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产教一体化”基地,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实施“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各类构件的小试生产,进行“校中厂” 合作育人基地建设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建设思路,建设精密钣金加工中心、机械产品检测中心、钣金零件焊装与铆接中心、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等10个训练中心。

建设精密钣金加工中心,采购数控激光切割机、转塔式数控冲床、快速成型生产和数控折弯机等先进的高精密设备,形成对先进技术教育的“大数控”教育,在此基础上申报精密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机械产品检测中心,通过采购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实现对产品的物理性能检测和机械性能检测,为我省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依托我省汽车制造产业建设钣金焊装中心,实现对我省汽车产业的新近员工和在职员工的培训;建设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建设金属腐蚀与防护中心,实现对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和喷涂技术的技能培养,满足我省钢铁企业和汽车涂装企业的人才需求。压力容器制造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实现各自的生产功能,多渠道引入具体产品,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构想。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建设专业领域2600多名在校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兼顾满足1000人次的社会培训和500人次的外校学生年实习任务。申办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完成机电相应工种的高级技能鉴定工作和其它行业性培训认证。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队伍,生师比在30:1以内。制订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达到30人以上,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5名以上的高级技师,继续培养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5)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利用校园网建设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网上答疑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等需要。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建成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服务区域内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实行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企业员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或经营策划服务。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完成与企业合作建设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水平领先的装备制造技术实训环境目标。为园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园区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体系。

3、主要特色

(1)形成校企共建的基地建设模式特色。该基地将深化与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特检中心、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将申请相关部门挂牌认定为该工种培训基地和职业资格鉴定所,将开办“校中厂”,发挥实习实训、生产加工、应用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开发的综合作用。

(2)形成“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将构建起“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内做工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做工为主,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形成师资培训、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服务特色。

基地建成“吉林市特殊工种培训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区域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

(4)教学内容填补省内职业教育空白。

精密钣金加工技术、先进检测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和钣金焊装技术均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空白;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我省在全国装备制造技术教育的领先优势。扩建压力容器制造中心和数控制造中心,丰富我省职业教育的领域。

(5)行业企业标准引入教学。更新教育内容,引入最新的行业、企业标准,建

设校企共享的资源库,实现对企业的可持续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2.3 建设路径

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用于教学时是实习实训场所,用于产品生产时,是生产车间,功能转换便捷;以“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运行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三、建设内容

3.1 体制机制创新

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我校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特检中心、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汽车等共建,吉林石化丙烯腈厂高级工程师王阁、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亚东、一汽吉林汽车范英伟部长和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潘伟明董事长任建设顾问,建设团队人员见表1-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要求,创新实践“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制,以建成吉林省公共实训基地为目标,以建设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教学为目标,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使用”原则,采取校政共建、校企共建、引企入校、设备捐赠、学院自建等方式,整合学院现有实训基地和设备,科学规划,注重实效,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地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助推企业发展的技术“超市”,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

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装备构造、装备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钣金、铆接和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装备产品零件的生产和装配、工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3O 年来的发展,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 — 吉林市,50年来,学院以服务重装为己任,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针对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思路,紧扣国际上相对领先的重装制造业发展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与一汽吉林汽车、长春轨道客车等企业联合,以数控、焊接、机电一体化、模具等专业为载体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3.3 设备与资源建设

(1)精密钣金加工中心

精密钣金加工发展潜力很大,据了解,钣金加工与制品行业是继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之后装备制造业中的第三大产业,在全国的同行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众多产品的需求个性化特征逐步明显。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致使在相关领域中,行业地位突出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往往趋向于从事其核心业务,如品牌管理、产品设计和营销网络建设等,而将自身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制造商或服务商。核心企业通过与这些专业制造商或服务商结成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获得良好的协同效应。专业制造商通过为众多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产品、服务,逐步发展为制造服务型企

业。制造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在主要发达国家,通信、金融、物流、批发、专业服务、工农业支撑服务等为主的钣金制造服务业已经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我国都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精密钣金制造服务的集中地。特别是随着先进的供应链竞争及服务外包理念为国内企业所认同,为更好地响应客户和市场,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业务外包模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本行业在我国的市场金额和对应的市场份额在持续增大。目前,我省的高精密钣金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一汽大众、长春轨道客车、龙鼎电气等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密钣金加工技术人才培养将势在必行。

高精密钣金加工中心的建设依托一汽大众、长春轨道客车、龙鼎电气等企业,紧紧围绕我省汽车支柱产业和动车等装备制造业。该中心建设依据企业钣金生产过程,分为成型区、焊装区、铆接区、涂装区。通过高精密钣金加工中心的建设,实现金属加工的剪、冲、折、焊接、铆接、拼装、成型等工艺,服务吉林地区的通讯、航空航天、太阳能发电、半导体等对产品精密度要求非常苛刻的高科技行业。该中心的建设将有效解决我省钣金生产、钣金焊接、铆接等人才紧缺局面,该中心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先进的钣金技术中心教育与培训中心。

图2钣金制造工艺流程

该中心的建设主要以数控冲床、激光切割机等高端设备为主,具体如表2所示,该中心建成后可以有效地服务数控、模具、机械制造、焊接、CAD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在该中心能够完成钣金工、铆工、点焊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一汽、长客、龙鼎、中钢等省内大中型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服务和小型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2)钣金零件焊装与铆接中心

(4)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训练中心

该中心主要进行涂装和电镀两大工艺训练。

涂装主要对金属涂装而言, 尤以机电产品大行业对各种涂装工艺技术、涂装设备和涂装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机电产品行业几乎都离不开涂装, 生产工程中需要涂装作业, 传统的机械产品行业如: 机床、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起重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桥梁等, 电机电器产品行业: 如中小电机、大型电机、变压器、配电盘、高低压电控柜、高压铁塔、电缆钢带等, 还有仪器仪表行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等, 这些机电产品的用户对涂装质量要求都很高, 而且机电产品需求量大面广, 有的机电行业, 如家电、轻工、汽车、摩托车等产品的涂装质量要求特别高, 其生产批量很大, 所以涂装作业都形

成生产线方式, 因此自动化程度很高, 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此外, 涂装作业区域内外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还要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为了达到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要求, 企业必须投入巨资, 由此又使生产成本增加, 然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不得不以降低产品售价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研究如何提高产品涂装质量的同时, 还应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中涂装所占的比重, 要综合考虑后采取措施才能使企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由于涂装对机电产品制造领域创造附加值, 还可以扩大市场、增加竞争力,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 涂装行业方兴未艾, 在21 世纪前途无量。涂装工艺训练主要为我省汽车制造和动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金属涂装行业服务。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据粗略估计,全国现有15000家电镀生产厂,行业职工总数超过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3亿m2电镀面积生产能力。电镀行业年产值约为100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我国随着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工业、 建筑工业及相应的装饰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化生活需求的提高, 对电镀产品的装饰性和抗蚀性的需求将有明显的增加;目前从事电镀现场技术研发与管理的工程师、技师、工艺员奇缺。许多工厂的“打工仔”文化素质不高,干了1年半载就是“师傅”,这些人化工基础知识差,技术单一。与昔日上海电镀工厂师傅的综合技术素质相差甚远,急待对他们进行全面技能培训与考核,特别是对电镀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技术,不提高他们的整体技术素质,加工“零缺陷”的目标何日能实现。所以电镀行业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化工,又懂电子、机械的复合型人材。电镀工艺训练主要与一汽富奥标准件公司、一汽吉林汽车、通钢吉林钢管厂等公司合作,以防锈、电镀、表面强化及改性技术等工艺训练为主。

该中心的建设主要以电镀和涂装设备为主,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建设可以大大改观吉林及东北地区表面处理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服务我院的高分子加工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化工、维修类专业,在此基础上我院可开设涂料与涂装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等专业。

(5)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该中心以吉林省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检测为依据,以材料检测实训室为建设基础,建设机械部件测量技术室、材料成分分析技术室、特种设备检测技术室。通过建设实现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的性能检测与表征和产品结构尺寸检测,具体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通过该实训中心的建设,能够进行无损检测工、材料分析工等工种鉴定;为吉林省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员工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申办材料成型和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等。

据有关部门资料,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年工业生产值约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总产值年均增1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3560亿元。随着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更加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石油和化工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五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第二大国、化工第一大国,行业发展迫切要求提升创新能力,优化生产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由石油和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已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就是专门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该种设备的生产 制造以及技术改进情况必将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石油和化工的持续发展,为化工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针对我院化工技术基础,建立化工装备制造中心是提升吉林省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国家对化工装备人才紧张局面的要求。 该中心的建设依托

(7)机械产品创新与精密制造实训中心

支援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新型动车组客运列车、重载列车、城轨交通多样性装备、大型工程及养路机械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造技术,满足吉林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该中心由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普通铣床、模具成型、普通车床、特种加工、模具装配、快速成型、CAD/CAM和数控编程等实训室组成。主要配备了五轴加工中心、车削中心、数控立式铣床、立式数控加工中心、精密数控慢走丝、精密电火花、数控车(铣)床、三坐标测量仪、激光快速成型机、注塑成型机、深喉口压力机、数控冲床等实训设备。可开展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铣)工、车(铣)工、工具钳工和钳工等职业(工种)中级、高级、技师及以上等级的实训。还可开展冲压成形、塑料注塑成型、数控冲床、模具设计、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实训。可同时容纳358名学员实训。 (8)工程技术信息系统中心

该中心主要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室、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室、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室、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室和数控程序编制室构成。在原有的CADCAM 实训室基础上扩建,实现CADCAMCAE 技术的全面推广。

(9)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 机器人发展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10)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训练中心

3.4 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积极面向社会,凸显共享功能,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吉林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开展教学实训。教学实训是实训基地的首要职能。学院积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一体化实训室,全面强化实训教学。各专业结合实训中心的设备情况,围绕实训课的开出比例和开出要求,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根据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实训项目,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各实训中心可开展25项技能鉴定,可承担数控车床等从业资格证书等近25项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开展社会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对接企业集团及中小企业,依托在学院设立的职教集团,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职工上岗和技术应用、在校生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内容,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

开展技术研发。利用实训基地技术、设备、科研力量,并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和研究所。组织教师联合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吉林省、市等各级各类纵向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设备工艺改造等,联合开展横向课题。 开展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利用技术资料室,建设科技超市。

3.5 师资建设

四、保障措施与预期成效

4.1 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加强学习,明确发展思路。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领会政策精髓,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

(2) 组织保障

为保证该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为副主任的项目建设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使建设项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层层落实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负责人,使焊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制度保障

学院将制订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确保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和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多政策均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行倾斜政策。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如2008年制定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及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还制订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奖励办法”,对国家、省、院精品课程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同时优先考虑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科研立项、职称晋升和评先等。

为保证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及资金的合理使用,实施项目管理制,从资金、时间、进度、效果等方面,依法管理,建立一整套符合项目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理,提高投资效益。依托学院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的建设环节与经费使用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同时,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政策保障

2011年制订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规划,明确指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我院长线专业,并重点建设,给予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

(5)资金保障

学院通过严密安排、科学论证,制订了建设经费项目预算,各项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学院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4]84号)的有关规定,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学院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各方面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学院建设。

4.2 预期成效

(1)学校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充分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18258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形成校内基础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中,进行金属结构件加工,变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盈利性实训,通过来料加工和机电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学校创收200万元以上。

(2)建成省内一流的区域共享型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除完成本专业实习实训任务外,还可接收周边3所以上学校年均500人次以上的实习实训任务,承担师资培训100人次以上。

(3)社会服务面显著扩大,基地与社会、与更多的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每年培训指导各类人员2000人次。将通过学校科技服务平台,更深度地参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改项目,成为企业应用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4)以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相关专业将更紧密地结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地相关专业学生拥有中级双证书率达到100%,年终就业率、一次性就业率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5%。

附件一 吉林省装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长春

1、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长春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3、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4、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5、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6、长托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7、长春电炉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8、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

9、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

10、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长春聚德龙铁塔集团有限公司

12、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4、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15、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

16、中冶京诚冶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7、长春高中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18、杭机集团长春一机有限公司

19、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

20、长春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1、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22、吉林大通集团有限公司

23、吉化集团机械有限公司

24、吉林农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5、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

26、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7、吉林市方田水泵有限公司

28、吉林市原进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29、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0、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32、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3、吉林正安电气有限公司

34、吉林市吉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35、吉林长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四平

36、四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37、四平市英力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38、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39、四平市万荣蓄能器有限公司

40、吉林省金辉集团公主岭光电有限公司

41、四平艾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2、四平市农丰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43、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44、四平中保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

45、吉林省梨树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46、吉林省吉通电缆有限公司

47、四平市远大重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48、四平北方换热器有限公司

49、吉林四平吉泰换热器厂

50、四平市四开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51、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52、四平博尔特工艺设备有限公司

53、四平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54、榆树市华裕机械有限公司

55、四平红嘴钢铁有限公司

56、吉林腾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通化

57、通化石油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58、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59、通化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60、通化起重运输机械制造公司

61、集安市佳信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2、通化风动工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辽源

63、辽源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64、吉林省巨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65、辽源华龙起重选矿设备有限公司

66、辽源泰来化工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67、辽源金圣露天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68、辽源振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9、辽源五一锅炉厂

70、辽源方大锻造有限公司

71、辽源市重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72、辽源市利通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73、辽源市选矿建材机械厂

74、辽源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

75、辽源煤矿机械集团

76、辽源利源铝业有限公司

77、辽源市中龙建设机械厂

78、吉林省鸿源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79、吉林省东升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80、辽源亚星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白城

81、白城福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82、大安顺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83、白城电力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84、白城天奇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85、吉林通力实业有限公司

86、大安石油钻采厂

87、大安市采油设备厂

88、大安市稀土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延边

89、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

90、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91、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 松原

92、松原大多油田配套产业有限公司

93、吉林省九环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94、中国水电建设集团

白山

95、白山市星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

建设申请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序言 .................................................................................................................................................. 3

一、建设基础 . .................................................................................................................................. 3

1.1区域优势 . ............................................................................................................................ 3

1.2现有基础 . ............................................................................................................................ 8

1.3合作成效 . .......................................................................................................................... 14

二、建设思路 . ................................................................................................................................ 15

2.1 指导思想 . ......................................................................................................................... 15

2.2 目标定位 . ......................................................................................................................... 16

2.3 建设路径 . ......................................................................................................................... 20

三、建设内容 . ................................................................................................................................ 20

3.1 体制机制创新 . ................................................................................................................. 20

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 22

3.3 设备与资源建设 . ............................................................................................................. 22

3.4 服务能力 . ......................................................................................................................... 30

3.5 师资建设 . ......................................................................................................................... 30

四、保障措施与预期成效 . ............................................................................................................ 30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建设申请报告

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 年)》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结合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申报该基地为装备制造技术省级高职区域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有10届高职毕业生,连续多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人左右,现有在校学生1758人。为把该基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了确保在建设期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基础

1.1区域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省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突出,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涵盖非常宽泛的领域, 包括汽车制造、化工装备制造等31个行业,内容十分广泛。把原材料变成产品与

装备,所采用的种种技术,统称为装备制造技术, 附件一为吉林省装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根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到2011年底,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894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6.7%,根据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图1)分析,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的产业之一。

600

450

300

150

060.00%

50.00%40.00%30.00%20.00%10.00%0.00%

[1**********]2

图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共和国装备部”,这是全国人民送给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三省的赞誉。这个赞誉代表着吉林装备制造业曾经的辉煌:长春的汽车,吉林的化工,四平的工业„„而如今,回头看,吉林各大中城市在装备制造领域鲜明的特色,仍旧难掩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成立之初着下的底色。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的成套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都离不开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但目前东北装备制造业只能称之为装备“加工基地”而非装备业“制造基地”。究其原因为缺少装备制造人才。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很多省市均把装备制造列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如表2所示。

表2十地区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与发展规划一览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在以深化国企改革为重点的体制和机制转换上逐步取得重大突破,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农机装备制造、换热设备制造、煤矿采选设备制造、石油机械、起重运输、电力设备等为主导,产业基础比较稳固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全行业规模激增了一倍多。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省已拥有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近20个。同时,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1个,其中,国家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48个。“长客股份”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转向架、车体制造技术及各种城轨车制造技术,代表当今世界最快的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已经研制成功并投产;吉林昊宇石化已掌握了核电管道临界状态管道弯头生产技术;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和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有限公司现可为汽车生产提供各种模具„„

按照省工信厅公布的数字,“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超常规发展: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40%;实现销售收入870亿元,年均增长38%;利税70亿元,年均增长48%;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50户,比“十五”末增加了625户;资产总额900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了655亿元。

按照《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 年)》和《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将依托长春轨道客车厂、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和吉化集团

机械有限公司,着力建设长春、吉林、四平三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构建轨道交通、农业机械、汽车制造专用设备、石油炼化、换热设备等主机及配套零部件制造产业体系,到2015年,吉林装备制造业将实现工业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4%,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吉林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一宏伟的发展目标为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所在的吉林市作为“长吉图”经济发展圈的中心,随着以吉林市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和长吉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吉林市的经济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目前,全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22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户,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25户。全市生产的装备制造产品有基础类部件、特种铸件、加工辅具、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石油机械、煤矿及矿山设备等产品50多个种类,仅2012年的前8个月,吉林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利5.9亿元;累计实现税金6.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税2.5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利税6.7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因此,建设我院装备制造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科学技术进步主要靠创新, 创新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石, 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从事设计、加工制造、研发、管理的各类人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 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人才。目前, 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人才现状是: ( 1) 数量不足, ( 2) 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技术结构偏低。在发达国家, 高级工占35%, 中级工占50%, 初级工占15%, 呈菱形状态是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而在我国7 000多万人技术人才中, 初级技工4 200 多万人, 约占60%; 中级技工2 520多万人, 约占36% ; 高级以上技工, 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占280多万人, 约占4%, 呈倒T 形分布。二是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 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 青年高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缺乏后起之秀; ( 3) 目标

定位不准。重文凭、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 ( 4)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是缺乏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工队伍, 这对于提高装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能够通过技工的经验积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加快消化引进先进装备的步伐, 另一方面, 也能增强对国际同行业大公司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2011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开始转向内涵发展时期。但学院依然重视教学硬件建设,每年学院预算中都有对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投入的份额;同时每年该实训基地都能获得省级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鉴于,各支撑专业的近些年良好的就业形势,该实训基地已被列入学院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资金保障。

我院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中高职的衔接工作的探索,加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和与产业集群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建教学、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完成《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任务。

为服务吉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服务业六大产业,结合我院位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学院与吉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1月在高新区举行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园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了集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与区内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和对在职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培训与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多种先进技术相互渗透,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只有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并为学生、培训学员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加强装备制造技术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2现有基础

(1)专业覆盖情况

该基地所服务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其中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示范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各个产业,纵观整个化工装备制造生产工艺的所零部件制造、装配、焊装、检验等技术都涉及到我院实训基地所支撑的的各个专业,可以说该实训基地所支撑的专业与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是一一对应的,如图2所示。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2 实训基地支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近三年该实训基地所制成的各专业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236%,报到率均在99%以上。92%以上毕业生一直稳定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以上。在吉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从2008年开始,我系毕业生毕业前一年全部被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全部聘用。其中58%成为一线技术能手,26%成为现场技术员、工艺员、质检员等技术骨干,9%担任工段长、车间主任以及调度员、安全员等企

业的管理骨干。

虽然我省其他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这些专业,但没有我院专业覆盖全面,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我院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教学,还可成为我省及全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基地,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我省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一汽吉林汽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吉林化建等合作建设专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检验、安装施工为基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示范建设,我院初步确立了具有双证融通、双方建设、双师培养、双重身份、四阶递进、全面培养、全方位考核的“四双四阶两全”特征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 双证融通: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培训与考核于课程体系中,毕业后能够获得双证书。

✧ 双方建设:由学院与共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 双师培养: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分别承担理论教学、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设备管理任务。

✧ 双重身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生,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是企业准员工,服从企业安排并领取适当报酬。

✧ 四阶递进:学院针对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性大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职业技能培养规律,设计并实施了从仿真教学到一体化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最后顶岗实习的“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使学生从远离现场的电脑仿真操作逐渐过渡到生产现场的独立操作,实现了从生疏到熟练的技能培养。

图3 “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

✧ 全面培养: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培养。

✧ 全方位考核: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

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岗实习要求“持证带薪”,即必须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顶岗,而且要给予顶岗学生一定的报酬。这样做保证学生具备了顶岗的资质,“带薪”实际上强调了学生的“员工”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我院学生因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3)课程改革与建设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构建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者兼顾,技术和职业两者兼融,面向全省装备制造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个目标的“321”课程体系。知识培养由公共基础知识平台和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支撑,公共基础知识平台适应不同专业需要增开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文案写作、实用文体写作、程序设计等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按专业群构建了统一的“宽基础”平台,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构建了“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平台,宽厚的基础知识平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岗位迁移奠定了基础;技能培养遵循“四阶递进”技能培养模式,由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顶岗实习等组成;通过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最终获得代表技术的学历证书和代表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2年学院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缩小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差异,将行业、企业核心技术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技术标准衔接,并在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建成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8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1门(化工生产装置维修),省优秀课程3门:(化工机械安装施工、机械设计基础、CAD/CAM应用),院精品课程6门。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材料10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10部。建设10门课程的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素材、题库等课程资源并全部上网。

撰写课程研究专著1部,完成省级以上课程研究课题20项,公开发表课程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4)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已建设了一支以“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的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1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6人为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线岗位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其中1名教师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能工巧匠”、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状元360”超级钳工大赛冠军。)。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7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其中4人从企业引进或有企业实践经历,6人在企业兼职。),国家级高级考评员6人。

专任教师教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业绩突出,孔敏老师被吉林省授予“师德标兵”,丛文龙教授被授予化工行业教学名师。该团队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图4 前院长李泽国与特聘专家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影

(5)实训基地建设

经过示范校建设和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发展项目实施,通过焊接、机电设备维修和模具的省财政对高等学校支持项目建设,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现有24个实训室,建筑面积近10000平米,拥有数控车、铣、各类焊机等各类制造设备和压缩机、化工泵、反应釜等装备500余套,设备总值1100余万。从2008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教学的多功能实训室。可承担材料和产品性能检验、压力容器制造、产品焊装、复杂零件先进制造、五金件冲压、塑料件生产及机械产品设计等项目,初步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实训基地。

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实训

43家校外实训基地,可基本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企业技术人员、技师介入各项实训指导达100%。

2011年3月学院开始对专业学生开放实训室,经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2012年在吉林农业大学举办的吉林省创新设计大赛中,所指导学生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6)服务社会

本专业从2003年就已开展中高级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已经为吉林化建、松原石化等企业在岗员工、省内中职师资提供中高级电焊工培训与鉴定,累计人数120余人次。为市区失地农民工培训200余人次。

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大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吉林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焊接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1、基地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地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4、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1.3合作成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引领全省化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化工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进程,共同打造吉林化工职业教育品牌,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一汽吉林汽车、吉林化建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51家来自本省9个地区的以化工、汽车、装备制造和冶金等为主的企业组建的吉林化工职教集团于2010年4月25日成立。

图3-A 省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卢连大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图3-B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纯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图3 吉林化工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剪影

中共吉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吉林省化工学会理事长陈世模、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光军、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孙国伟、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金顺、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进军任名誉理事长,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琨智任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厅工作部门、企业、院校的领导41人任副理事长。

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下,本专业建有43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均为国内大型装备制造和安装施工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承担着本专业的校外生产性实习和预就业顶岗实习,并安排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习的指导工作。

二、建设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精神,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

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按照《吉林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以生产性实习实训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强化实施进程推进、监督检查指导、政策机制调控的管理,大幅度提升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培训大批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吉林省区域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2 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

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引领,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专业和课程建设机制创新为抓手,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实现合作育人;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吉林省区域经济中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中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职教集团下属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以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共建共管为模式,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形成国家、省、院校三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体系,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实现合作发展;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通过理实一体课程和生产性实训等形式将学习型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教学,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化装备制造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省内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企业锻炼和行业培训等形式加强“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突出公益原则,强化社会责任,实现合作就业。通过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与教师认证培训于一体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目标

依托吉林高新区,立足吉林市,辐射吉林省,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在尽可能广阔的领域集聚优质资源,广泛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完善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评价机制、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素质拓展证的内涵更加丰富、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基地和课程支撑体系逐步初步完善。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

(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建设团队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完善一汽吉林汽车、长春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冶京诚冶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吉林市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吉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四平中保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共建18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同时,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技能培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产品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产教一体化”基地,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实施“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各类构件的小试生产,进行“校中厂” 合作育人基地建设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建设思路,建设精密钣金加工中心、机械产品检测中心、钣金零件焊装与铆接中心、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等10个训练中心。

建设精密钣金加工中心,采购数控激光切割机、转塔式数控冲床、快速成型生产和数控折弯机等先进的高精密设备,形成对先进技术教育的“大数控”教育,在此基础上申报精密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机械产品检测中心,通过采购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实现对产品的物理性能检测和机械性能检测,为我省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依托我省汽车制造产业建设钣金焊装中心,实现对我省汽车产业的新近员工和在职员工的培训;建设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建设金属腐蚀与防护中心,实现对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和喷涂技术的技能培养,满足我省钢铁企业和汽车涂装企业的人才需求。压力容器制造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实现各自的生产功能,多渠道引入具体产品,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构想。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建设专业领域2600多名在校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兼顾满足1000人次的社会培训和500人次的外校学生年实习任务。申办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完成机电相应工种的高级技能鉴定工作和其它行业性培训认证。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队伍,生师比在30:1以内。制订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达到30人以上,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5名以上的高级技师,继续培养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5)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利用校园网建设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网上答疑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等需要。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建成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服务区域内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实行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企业员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或经营策划服务。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完成与企业合作建设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水平领先的装备制造技术实训环境目标。为园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园区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体系。

3、主要特色

(1)形成校企共建的基地建设模式特色。该基地将深化与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特检中心、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将申请相关部门挂牌认定为该工种培训基地和职业资格鉴定所,将开办“校中厂”,发挥实习实训、生产加工、应用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开发的综合作用。

(2)形成“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将构建起“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内做工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做工为主,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形成师资培训、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服务特色。

基地建成“吉林市特殊工种培训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区域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

(4)教学内容填补省内职业教育空白。

精密钣金加工技术、先进检测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和钣金焊装技术均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空白;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我省在全国装备制造技术教育的领先优势。扩建压力容器制造中心和数控制造中心,丰富我省职业教育的领域。

(5)行业企业标准引入教学。更新教育内容,引入最新的行业、企业标准,建

设校企共享的资源库,实现对企业的可持续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2.3 建设路径

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用于教学时是实习实训场所,用于产品生产时,是生产车间,功能转换便捷;以“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运行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三、建设内容

3.1 体制机制创新

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我校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特检中心、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汽车等共建,吉林石化丙烯腈厂高级工程师王阁、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亚东、一汽吉林汽车范英伟部长和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潘伟明董事长任建设顾问,建设团队人员见表1-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机制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要求,创新实践“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制,以建成吉林省公共实训基地为目标,以建设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教学为目标,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使用”原则,采取校政共建、校企共建、引企入校、设备捐赠、学院自建等方式,整合学院现有实训基地和设备,科学规划,注重实效,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地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助推企业发展的技术“超市”,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

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装备构造、装备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钣金、铆接和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装备产品零件的生产和装配、工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3O 年来的发展,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 — 吉林市,50年来,学院以服务重装为己任,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针对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思路,紧扣国际上相对领先的重装制造业发展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与一汽吉林汽车、长春轨道客车等企业联合,以数控、焊接、机电一体化、模具等专业为载体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3.3 设备与资源建设

(1)精密钣金加工中心

精密钣金加工发展潜力很大,据了解,钣金加工与制品行业是继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之后装备制造业中的第三大产业,在全国的同行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众多产品的需求个性化特征逐步明显。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致使在相关领域中,行业地位突出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往往趋向于从事其核心业务,如品牌管理、产品设计和营销网络建设等,而将自身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制造商或服务商。核心企业通过与这些专业制造商或服务商结成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获得良好的协同效应。专业制造商通过为众多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产品、服务,逐步发展为制造服务型企

业。制造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在主要发达国家,通信、金融、物流、批发、专业服务、工农业支撑服务等为主的钣金制造服务业已经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我国都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精密钣金制造服务的集中地。特别是随着先进的供应链竞争及服务外包理念为国内企业所认同,为更好地响应客户和市场,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业务外包模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本行业在我国的市场金额和对应的市场份额在持续增大。目前,我省的高精密钣金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一汽大众、长春轨道客车、龙鼎电气等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密钣金加工技术人才培养将势在必行。

高精密钣金加工中心的建设依托一汽大众、长春轨道客车、龙鼎电气等企业,紧紧围绕我省汽车支柱产业和动车等装备制造业。该中心建设依据企业钣金生产过程,分为成型区、焊装区、铆接区、涂装区。通过高精密钣金加工中心的建设,实现金属加工的剪、冲、折、焊接、铆接、拼装、成型等工艺,服务吉林地区的通讯、航空航天、太阳能发电、半导体等对产品精密度要求非常苛刻的高科技行业。该中心的建设将有效解决我省钣金生产、钣金焊接、铆接等人才紧缺局面,该中心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先进的钣金技术中心教育与培训中心。

图2钣金制造工艺流程

该中心的建设主要以数控冲床、激光切割机等高端设备为主,具体如表2所示,该中心建成后可以有效地服务数控、模具、机械制造、焊接、CAD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在该中心能够完成钣金工、铆工、点焊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一汽、长客、龙鼎、中钢等省内大中型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服务和小型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2)钣金零件焊装与铆接中心

(4)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训练中心

该中心主要进行涂装和电镀两大工艺训练。

涂装主要对金属涂装而言, 尤以机电产品大行业对各种涂装工艺技术、涂装设备和涂装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机电产品行业几乎都离不开涂装, 生产工程中需要涂装作业, 传统的机械产品行业如: 机床、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起重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桥梁等, 电机电器产品行业: 如中小电机、大型电机、变压器、配电盘、高低压电控柜、高压铁塔、电缆钢带等, 还有仪器仪表行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等, 这些机电产品的用户对涂装质量要求都很高, 而且机电产品需求量大面广, 有的机电行业, 如家电、轻工、汽车、摩托车等产品的涂装质量要求特别高, 其生产批量很大, 所以涂装作业都形

成生产线方式, 因此自动化程度很高, 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此外, 涂装作业区域内外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还要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为了达到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要求, 企业必须投入巨资, 由此又使生产成本增加, 然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不得不以降低产品售价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研究如何提高产品涂装质量的同时, 还应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中涂装所占的比重, 要综合考虑后采取措施才能使企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由于涂装对机电产品制造领域创造附加值, 还可以扩大市场、增加竞争力,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 涂装行业方兴未艾, 在21 世纪前途无量。涂装工艺训练主要为我省汽车制造和动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金属涂装行业服务。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据粗略估计,全国现有15000家电镀生产厂,行业职工总数超过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3亿m2电镀面积生产能力。电镀行业年产值约为100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我国随着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工业、 建筑工业及相应的装饰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化生活需求的提高, 对电镀产品的装饰性和抗蚀性的需求将有明显的增加;目前从事电镀现场技术研发与管理的工程师、技师、工艺员奇缺。许多工厂的“打工仔”文化素质不高,干了1年半载就是“师傅”,这些人化工基础知识差,技术单一。与昔日上海电镀工厂师傅的综合技术素质相差甚远,急待对他们进行全面技能培训与考核,特别是对电镀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技术,不提高他们的整体技术素质,加工“零缺陷”的目标何日能实现。所以电镀行业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化工,又懂电子、机械的复合型人材。电镀工艺训练主要与一汽富奥标准件公司、一汽吉林汽车、通钢吉林钢管厂等公司合作,以防锈、电镀、表面强化及改性技术等工艺训练为主。

该中心的建设主要以电镀和涂装设备为主,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建设可以大大改观吉林及东北地区表面处理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服务我院的高分子加工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化工、维修类专业,在此基础上我院可开设涂料与涂装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等专业。

(5)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该中心以吉林省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检测为依据,以材料检测实训室为建设基础,建设机械部件测量技术室、材料成分分析技术室、特种设备检测技术室。通过建设实现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的性能检测与表征和产品结构尺寸检测,具体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通过该实训中心的建设,能够进行无损检测工、材料分析工等工种鉴定;为吉林省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员工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申办材料成型和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等。

据有关部门资料,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年工业生产值约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总产值年均增1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3560亿元。随着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更加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石油和化工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五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第二大国、化工第一大国,行业发展迫切要求提升创新能力,优化生产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由石油和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已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就是专门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该种设备的生产 制造以及技术改进情况必将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石油和化工的持续发展,为化工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针对我院化工技术基础,建立化工装备制造中心是提升吉林省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国家对化工装备人才紧张局面的要求。 该中心的建设依托

(7)机械产品创新与精密制造实训中心

支援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新型动车组客运列车、重载列车、城轨交通多样性装备、大型工程及养路机械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造技术,满足吉林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该中心由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普通铣床、模具成型、普通车床、特种加工、模具装配、快速成型、CAD/CAM和数控编程等实训室组成。主要配备了五轴加工中心、车削中心、数控立式铣床、立式数控加工中心、精密数控慢走丝、精密电火花、数控车(铣)床、三坐标测量仪、激光快速成型机、注塑成型机、深喉口压力机、数控冲床等实训设备。可开展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铣)工、车(铣)工、工具钳工和钳工等职业(工种)中级、高级、技师及以上等级的实训。还可开展冲压成形、塑料注塑成型、数控冲床、模具设计、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实训。可同时容纳358名学员实训。 (8)工程技术信息系统中心

该中心主要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室、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室、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室、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室和数控程序编制室构成。在原有的CADCAM 实训室基础上扩建,实现CADCAMCAE 技术的全面推广。

(9)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中心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 机器人发展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10)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训练中心

3.4 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积极面向社会,凸显共享功能,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吉林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开展教学实训。教学实训是实训基地的首要职能。学院积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一体化实训室,全面强化实训教学。各专业结合实训中心的设备情况,围绕实训课的开出比例和开出要求,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根据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实训项目,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各实训中心可开展25项技能鉴定,可承担数控车床等从业资格证书等近25项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开展社会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对接企业集团及中小企业,依托在学院设立的职教集团,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职工上岗和技术应用、在校生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内容,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

开展技术研发。利用实训基地技术、设备、科研力量,并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和研究所。组织教师联合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吉林省、市等各级各类纵向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设备工艺改造等,联合开展横向课题。 开展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利用技术资料室,建设科技超市。

3.5 师资建设

四、保障措施与预期成效

4.1 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加强学习,明确发展思路。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开展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省级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的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领会政策精髓,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

(2) 组织保障

为保证该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为副主任的项目建设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使建设项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层层落实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负责人,使焊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制度保障

学院将制订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确保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和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多政策均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行倾斜政策。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如2008年制定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及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还制订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奖励办法”,对国家、省、院精品课程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同时优先考虑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科研立项、职称晋升和评先等。

为保证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及资金的合理使用,实施项目管理制,从资金、时间、进度、效果等方面,依法管理,建立一整套符合项目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理,提高投资效益。依托学院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的建设环节与经费使用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同时,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政策保障

2011年制订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规划,明确指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我院长线专业,并重点建设,给予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

(5)资金保障

学院通过严密安排、科学论证,制订了建设经费项目预算,各项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学院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4]84号)的有关规定,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学院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各方面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学院建设。

4.2 预期成效

(1)学校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充分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18258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形成校内基础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中,进行金属结构件加工,变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盈利性实训,通过来料加工和机电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学校创收200万元以上。

(2)建成省内一流的区域共享型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除完成本专业实习实训任务外,还可接收周边3所以上学校年均500人次以上的实习实训任务,承担师资培训100人次以上。

(3)社会服务面显著扩大,基地与社会、与更多的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每年培训指导各类人员2000人次。将通过学校科技服务平台,更深度地参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改项目,成为企业应用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4)以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相关专业将更紧密地结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地相关专业学生拥有中级双证书率达到100%,年终就业率、一次性就业率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5%。

附件一 吉林省装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长春

1、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长春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3、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4、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5、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6、长托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7、长春电炉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8、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

9、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

10、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长春聚德龙铁塔集团有限公司

12、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4、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15、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

16、中冶京诚冶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17、长春高中压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18、杭机集团长春一机有限公司

19、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

20、长春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1、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22、吉林大通集团有限公司

23、吉化集团机械有限公司

24、吉林农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5、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

26、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7、吉林市方田水泵有限公司

28、吉林市原进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29、吉林市恒达金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0、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32、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3、吉林正安电气有限公司

34、吉林市吉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35、吉林长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四平

36、四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37、四平市英力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38、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39、四平市万荣蓄能器有限公司

40、吉林省金辉集团公主岭光电有限公司

41、四平艾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2、四平市农丰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43、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

44、四平中保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

45、吉林省梨树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46、吉林省吉通电缆有限公司

47、四平市远大重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48、四平北方换热器有限公司

49、吉林四平吉泰换热器厂

50、四平市四开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51、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52、四平博尔特工艺设备有限公司

53、四平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54、榆树市华裕机械有限公司

55、四平红嘴钢铁有限公司

56、吉林腾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通化

57、通化石油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58、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59、通化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60、通化起重运输机械制造公司

61、集安市佳信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2、通化风动工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辽源

63、辽源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64、吉林省巨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65、辽源华龙起重选矿设备有限公司

66、辽源泰来化工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67、辽源金圣露天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68、辽源振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9、辽源五一锅炉厂

70、辽源方大锻造有限公司

71、辽源市重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72、辽源市利通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73、辽源市选矿建材机械厂

74、辽源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

75、辽源煤矿机械集团

76、辽源利源铝业有限公司

77、辽源市中龙建设机械厂

78、吉林省鸿源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79、吉林省东升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80、辽源亚星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白城

81、白城福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82、大安顺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83、白城电力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84、白城天奇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85、吉林通力实业有限公司

86、大安石油钻采厂

87、大安市采油设备厂

88、大安市稀土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延边

89、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

90、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91、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 松原

92、松原大多油田配套产业有限公司

93、吉林省九环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94、中国水电建设集团

白山

95、白山市星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相关内容

  • 湖南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 湖南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结合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我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规划. 一.背景与基础 我省高职以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为 ...

  • 高职:创新发展再开新局
  • 编者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积极响应.制定实施方案.主动承接各项建设任务.日前,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

  • 2015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 车辆工程学院 2015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二O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1学院基本信息............................................................................................................ ...

  • 提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 提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方案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2日 项目负责人:陈秀娟(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孙 欣(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项目组成员:孙兰友(贵州茅台集团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 付恒勋(贵州险峰机床厂科研所 ...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

  • 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 医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医药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qu ...

  • 2015年数控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数控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思路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数控技术专业对应的企业发展现状.职业群的技能人才需求.同类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办学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的信息分析,科学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为努力做好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特色名校建设及下一 ...

  •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现就开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 ...

  • 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
  • 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 新闻来源: <教育信息报> 点击次数:372 发布时间:2010-11-17 15:39:02 http://www.zjbti.net.cn/mtbd/1585.htm 编者按:自省教育厅举办的2010年高职院校书记校(院)长读书会后,各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