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四川宜宾江安二中 姚清奎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常看到陡崖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都

有表现呢?当然不是。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说来,等高距越大,能表现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

崖高度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于等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表现出来。如

果等高距大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如下图:同一陡崖采

用不同等高距绘的图。

A 图等高距为100米,只有200米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没有表现。B 图

等高距为50米,有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能表现出来。

二是陡崖顶和底的海拔。由陡崖顶和底的海拔高度除以等高距的值的特征来决定的,这

两个或其中一个值越接近整数越易表现出来,这两个值的小数部分越接近0.5,越不易表现

出来。如AB 两陡崖的相对高度都是80米,等高距为50米,A 顶海拔140米,A 底海拔为

60米,B 顶海拔160米,B 底海拔80米。在A 陡崖上只有100米等高线经过,50米和150

米等高线都不会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看不到A 陡崖。而在B 陡崖上有100

米和150米两条等高线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看到B 陡崖。如下图所示。

三是陡崖高度。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时,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经过,

相应的图中一

定不能看到陡崖。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而小于两个等高距时,可能有两等高线经过,

相应的图中可能看到陡崖(能否看到是由陡崖顶或底的海拔高度来决定的)。陡崖高度大于

等于两个等高距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相应的图中一定能看到陡崖。如下图。

A 图中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100米,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过陡崖。

B 图中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100米、小于两个等高距200米,可能有两等高线

经过。

C 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两个等高距200米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

地球运动类图表题目的解读

地球运动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总结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进行了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对于地球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人们习惯上以地球示意图和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类考试、考查中,大多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人们往往在上述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变化为其它的形式,如示意图与数据形式的互换,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等等。对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的描述主要包括地球示意图和数据两种方式。

一、视点图的分类及判读

在地球运动部分,人们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大部分是利用地球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种地球示意图中,主要是地球俯视图。因为在太空中无上下,地球又是球形的,我们所见的地球示意图都是在地球外某一点的俯视图;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地球上人们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

描述,因此,采用不同位置的俯视图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

屏障。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把地球示意图统称为视点

图,以图形的中心点为依据,分为三类:赤道视图、极点视

图、任意视图。

1. 赤道视图:是指以赤道上某一点上空俯视的地球示意

图。在该种地图上,首先要找到关键的隐藏的已知条件,在

本部分隐藏的已知条件主要有: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

小时,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在图上表现为是自左向右。春、秋分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圈)与赤道垂直且与某一经线(圈)重合通过南北极点;其它时间,晨昏线与赤道斜交,南、北极点一个在昼半球,一个在夜半球。解题步骤是:先借助昼夜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再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地方时为6点或18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根

据题目所给信息排列经线度数,从而完成题目要求。

【例题解析】(2004·江苏)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东经90°

C .西经70° D.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学生判读光照图的能力及推理能力。解题思路: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同时西半球为夜半球,即图中最右侧的经线为晨线,地方时为6点,度数为20°W ,由此向东90°的经线即70°E 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在进行第2问判断时,要充分利用图

中所给的地球公转方向信息,可以判断该日为秋分日。

2. 极点视图:是指在南、北两极上空的俯视的地球示意图,在该类图上,纬线表现为同心圆,经线

为放射状。在该图上主要的隐藏已知条件主要有:大圆为赤道;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现为北逆南顺的时针

方向;春秋分日晨昏线为一线段且平分该图的纬线圈,极点为晨线和昏线

的交点;其它日期晨昏线表现为与某一纬线相切的半圆弧,切点即为晨线

与昏线的交点,其地方时刻为0点或12点。阅读该类地图,首先要确定南

北极或自转方向;其次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经线度数;再根据晨昏线与

纬线相切的切点,确定时间为12点或0点(在图中极点为极夜为12点,

若极点为极昼则为0点),或根据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确定6点或18点所

在经线;最后根据题目的其它信息要求进行解析。

【例题解析】(2004·广东)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

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

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在下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 )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

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A .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 .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本题考察了考生太阳光照图读图、地方时计算能力及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根据题干中所给时间,结合昼夜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图中极点为北极点,所以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而确定晨昏线的上半部分为昏线,下半部分为晨线,通过图中经线的间隔判断,②地为日落后的1小时内。第2个

问题主要考察地方时的换算,同时需考虑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3. 任意视图:本类视图是指除极点、赤道外,在地球上任意一点上空俯视地球的示意图。该类地图是本部分的高难度题目,也是最复杂的类型。具体的阅读方式视题目给定的条件而定,但是,一般来说,应当注意几个特殊的位置与时刻: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赤道、回归线、极圈、极点上的数据等。具体解题步骤与前两类图类似。

【例题解析】(2001年全国文综)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

A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期

C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 .9时40分 B.20时20分 C.8时20分 D.21时40分

这两道题以太阳光照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坐标的掌握程度,以

及对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了解程度。

本题是典型的“任意视图”,本题判断的依据为:从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由经线的排列可知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至此,该题目的结果一目了然,第(1)题:密西西比河为河流的枯水期;南极长城站不在南极圈之内,无极昼;北半球冬季,漠河的白昼比广州短,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为多雨期。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95°W 是18时(过赤道与昏线的交点),北

京时间是第二天8时20分。

二、数据统计图

1. 统计图表:对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描述方式是比较多的,既可以利用示意图进行说明,也可以利用数据统计表进行描述。对于使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来提供信息的题型,一般的判读方式是:阅读极值(最大值、最小值);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之间的间隔、有无对称关系、数据之和等等);特殊数值(昼夜长短的0小时、24小时、12小时,太阳高度的0°、45°、90°,日出时间中的0时、6时、

12时等)。

【例题解析】例:(2002年春季上海)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今年

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 .1小时 25分 B.3小时 05分 C.2小时 06分 D.1小时 58分

(2)请依据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A .西安 B.成都 C.上海 D.拉萨

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和推理计算能力。第(1)题,由时间12月2日确定

为冬半年,表中六城市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其白昼最短;上海、成都、拉萨的纬度差不多,通过计算知道白昼最长的是拉萨,然后计算比较两地的昼长。第(2)題,白昼最长的城市既是纬度最低的城市。

在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中,需要牢记生活中潜在的已知信息: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上述公式变换可以得到其它的公式,如:夜长=日出时间(地方时)×2,其中潜在的原理是一个昼夜为24小时,以地方时的角度来说,0时和24时分别是黑夜和白昼的中点,0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

义——实际的日期分界线。

2. 坐标图:对于使用坐标图进行信息描述,其判读数据的方式同“统计图表”类基本类似,当然也有所区别,在坐标图上首先要看清坐标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步步的判读,该类图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类信息:坐标原点数据;图像的走向;图像的对称方式;图像的形状;图像的最高点、最低点等。

【例题解析】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甲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乙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③④两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四个选项中,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按由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

A. 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本题考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图中信息来看,只要读出关键的点和数值特征即可解答本题,①曲线的最高点为90°,对应时间为夏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②地春秋分为45°,夏至最高,各地的纬度为北纬45°,③全年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④地的最高点为24小时,对应时间为夏至,各地位于北极圈上(曲线上只有一个点是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对应的位置是一个

线段的话,那么该地的纬度应该在北极圈以内)。

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注重学生对原理、规律的总结、归纳,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学科

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四川宜宾江安二中 姚清奎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常看到陡崖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都

有表现呢?当然不是。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说来,等高距越大,能表现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

崖高度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于等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表现出来。如

果等高距大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如下图:同一陡崖采

用不同等高距绘的图。

A 图等高距为100米,只有200米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没有表现。B 图

等高距为50米,有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能表现出来。

二是陡崖顶和底的海拔。由陡崖顶和底的海拔高度除以等高距的值的特征来决定的,这

两个或其中一个值越接近整数越易表现出来,这两个值的小数部分越接近0.5,越不易表现

出来。如AB 两陡崖的相对高度都是80米,等高距为50米,A 顶海拔140米,A 底海拔为

60米,B 顶海拔160米,B 底海拔80米。在A 陡崖上只有100米等高线经过,50米和150

米等高线都不会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看不到A 陡崖。而在B 陡崖上有100

米和150米两条等高线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看到B 陡崖。如下图所示。

三是陡崖高度。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时,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经过,

相应的图中一

定不能看到陡崖。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而小于两个等高距时,可能有两等高线经过,

相应的图中可能看到陡崖(能否看到是由陡崖顶或底的海拔高度来决定的)。陡崖高度大于

等于两个等高距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相应的图中一定能看到陡崖。如下图。

A 图中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100米,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过陡崖。

B 图中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100米、小于两个等高距200米,可能有两等高线

经过。

C 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两个等高距200米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

地球运动类图表题目的解读

地球运动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总结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进行了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对于地球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人们习惯上以地球示意图和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类考试、考查中,大多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人们往往在上述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变化为其它的形式,如示意图与数据形式的互换,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等等。对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的描述主要包括地球示意图和数据两种方式。

一、视点图的分类及判读

在地球运动部分,人们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大部分是利用地球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种地球示意图中,主要是地球俯视图。因为在太空中无上下,地球又是球形的,我们所见的地球示意图都是在地球外某一点的俯视图;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地球上人们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

描述,因此,采用不同位置的俯视图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

屏障。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把地球示意图统称为视点

图,以图形的中心点为依据,分为三类:赤道视图、极点视

图、任意视图。

1. 赤道视图:是指以赤道上某一点上空俯视的地球示意

图。在该种地图上,首先要找到关键的隐藏的已知条件,在

本部分隐藏的已知条件主要有: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

小时,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在图上表现为是自左向右。春、秋分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圈)与赤道垂直且与某一经线(圈)重合通过南北极点;其它时间,晨昏线与赤道斜交,南、北极点一个在昼半球,一个在夜半球。解题步骤是:先借助昼夜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再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地方时为6点或18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根

据题目所给信息排列经线度数,从而完成题目要求。

【例题解析】(2004·江苏)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东经90°

C .西经70° D.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学生判读光照图的能力及推理能力。解题思路: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同时西半球为夜半球,即图中最右侧的经线为晨线,地方时为6点,度数为20°W ,由此向东90°的经线即70°E 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在进行第2问判断时,要充分利用图

中所给的地球公转方向信息,可以判断该日为秋分日。

2. 极点视图:是指在南、北两极上空的俯视的地球示意图,在该类图上,纬线表现为同心圆,经线

为放射状。在该图上主要的隐藏已知条件主要有:大圆为赤道;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现为北逆南顺的时针

方向;春秋分日晨昏线为一线段且平分该图的纬线圈,极点为晨线和昏线

的交点;其它日期晨昏线表现为与某一纬线相切的半圆弧,切点即为晨线

与昏线的交点,其地方时刻为0点或12点。阅读该类地图,首先要确定南

北极或自转方向;其次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经线度数;再根据晨昏线与

纬线相切的切点,确定时间为12点或0点(在图中极点为极夜为12点,

若极点为极昼则为0点),或根据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确定6点或18点所

在经线;最后根据题目的其它信息要求进行解析。

【例题解析】(2004·广东)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

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

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在下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 )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

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A .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 .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本题考察了考生太阳光照图读图、地方时计算能力及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根据题干中所给时间,结合昼夜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图中极点为北极点,所以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而确定晨昏线的上半部分为昏线,下半部分为晨线,通过图中经线的间隔判断,②地为日落后的1小时内。第2个

问题主要考察地方时的换算,同时需考虑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3. 任意视图:本类视图是指除极点、赤道外,在地球上任意一点上空俯视地球的示意图。该类地图是本部分的高难度题目,也是最复杂的类型。具体的阅读方式视题目给定的条件而定,但是,一般来说,应当注意几个特殊的位置与时刻: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赤道、回归线、极圈、极点上的数据等。具体解题步骤与前两类图类似。

【例题解析】(2001年全国文综)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

A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期

C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

A .9时40分 B.20时20分 C.8时20分 D.21时40分

这两道题以太阳光照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坐标的掌握程度,以

及对相关的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了解程度。

本题是典型的“任意视图”,本题判断的依据为:从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由经线的排列可知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至此,该题目的结果一目了然,第(1)题:密西西比河为河流的枯水期;南极长城站不在南极圈之内,无极昼;北半球冬季,漠河的白昼比广州短,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为多雨期。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95°W 是18时(过赤道与昏线的交点),北

京时间是第二天8时20分。

二、数据统计图

1. 统计图表:对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描述方式是比较多的,既可以利用示意图进行说明,也可以利用数据统计表进行描述。对于使用统计表进行描述来提供信息的题型,一般的判读方式是:阅读极值(最大值、最小值);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之间的间隔、有无对称关系、数据之和等等);特殊数值(昼夜长短的0小时、24小时、12小时,太阳高度的0°、45°、90°,日出时间中的0时、6时、

12时等)。

【例题解析】例:(2002年春季上海)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今年

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 .1小时 25分 B.3小时 05分 C.2小时 06分 D.1小时 58分

(2)请依据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A .西安 B.成都 C.上海 D.拉萨

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和推理计算能力。第(1)题,由时间12月2日确定

为冬半年,表中六城市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其白昼最短;上海、成都、拉萨的纬度差不多,通过计算知道白昼最长的是拉萨,然后计算比较两地的昼长。第(2)題,白昼最长的城市既是纬度最低的城市。

在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中,需要牢记生活中潜在的已知信息: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上述公式变换可以得到其它的公式,如:夜长=日出时间(地方时)×2,其中潜在的原理是一个昼夜为24小时,以地方时的角度来说,0时和24时分别是黑夜和白昼的中点,0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

义——实际的日期分界线。

2. 坐标图:对于使用坐标图进行信息描述,其判读数据的方式同“统计图表”类基本类似,当然也有所区别,在坐标图上首先要看清坐标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步步的判读,该类图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类信息:坐标原点数据;图像的走向;图像的对称方式;图像的形状;图像的最高点、最低点等。

【例题解析】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甲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乙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③④两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四个选项中,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按由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

A. 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本题考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图中信息来看,只要读出关键的点和数值特征即可解答本题,①曲线的最高点为90°,对应时间为夏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②地春秋分为45°,夏至最高,各地的纬度为北纬45°,③全年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④地的最高点为24小时,对应时间为夏至,各地位于北极圈上(曲线上只有一个点是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对应的位置是一个

线段的话,那么该地的纬度应该在北极圈以内)。

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注重学生对原理、规律的总结、归纳,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学科

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相关内容

  • 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
  • 2015年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1-3题. 1.(2分)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 解答: 解:读图可知,等高线密 ...

  •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1. 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 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 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 ...

  • 高中地理等高线综合试题
  • 1.图6所示等高线中,表示集水线的是( ) 图 6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2.右图中,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哪一点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3.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 ...

  •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 地理练习六 读下图为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当DB 沿线有泥石流经过,地处D 地的人,合理的逃生方向为 A .向A 处沿山谷攀登 B.向B 方向低处奔跑 C .向C 方向奔跑 D.向E 方向高处攀登 6.当冬季DB 沿 ...

  • 七年级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济宁第八中学 葛鸿 导入:今天的日期是?2009-12-25 圣诞节 图片:圣诞老人 提问:昨天平安夜同学们收到圣诞礼物了吗?没有.但今天最棒小组将会获得老师的神秘圣诞礼物. 过渡:那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群山之上盘旋,找不到落脚之处.所以我们要送给圣诞老人一份礼物 ...

  •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研究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应用. 重点:★★★★ [基础回顾]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1. 绘制步骤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右图中的AB) (2)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3 ...

  • 山东17地市2015年地理会考汇编四 等高线地形图
  • 2015年地理会考汇编四 等高线地形图 (2015•滨州)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4.(2分)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 .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B . 山顶.山谷.山脊.陡崖 C . 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 . 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解答: ...

  • 基础强化练2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 基础强化练 [名师指导]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 等高线地形图作为一种重要地图类型,近几年的高考主要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命题,考点主要涉及高差计算.坡度陡缓和地形起伏的判断.坝址判断.山谷和山脊判读.区域 ...

  • 等值线专题讲解
  • 等值线图 一.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图等距:相信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但可重合(如陡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