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手册

0.1 发 布 令

本《质量手册》是按照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产品质量稳定并不断得以提高的需要,是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

质量手册是公司全体员工质量活动的法规和准则。现予批准发布,全体员工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争取为满足(或超越)顾客要求做出贡献。

最高管理者:

2013年1月1日

王怀京

0.2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和承诺

0.2.1 质量方针

宏扬民族食品 铸造百年品牌

为消费者奉献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优质产品 内涵:

宏扬民族食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采用中华民族先进的食品制作新工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铸造百年品牌:建立和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体系过程实施全面管理,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打造斯美特知名品牌。

为消费者奉献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优质产品:

关注消费者是本公司永恒的追求,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要求逐步提高;本公司按照食品卫生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不仅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味美的食品,而且确保食品营养丰富、安全可靠。

0.2.2 质量目标 产品合格率100%, 顾客意见受理率100% 顾客满意程度85%以上 设备完好率90%以上 食品安全程度100%

0.2.3 主要职能部门质量目标 a) 品质部 产品合格率100%,

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反馈,错检率和漏检率控制在5‰以下。 完善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在用检测设备周期检定率100%。 b) 生产部

均衡稳定生产,生产计划完成率100%

大修计划完成率达100%,中小修计划完成率达85%;全部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95%。

c)研发部

产品研发一次成功 工艺参数准确率99%

技术档案管理差错率小于2‰

d) 营销中心

合同评审率100% 顾客意见受理率100% 顾客满意程度85%以上

e) 采购部

合格供方评定率100% 采购物资入库合格率100%

f ) 管理部

在用文件有效率100% 培训计划完成率90% 特殊工种持证率100% 培训合格率90% 食品安全程度100%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实施5S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文明作业 0.2.4 质量承诺

精心做面,诚信做人,健康发展,互惠互利

0.3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

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依照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和实现,现委托陈鹏飞同志为管理者代表:

a)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并进行有效改进。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其中应包括其业绩及任何改进的需求。

c)通过沟通,在本公司各层次上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就本公司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负责对外部的联络和沟通。

现以委托书形式全面授权,全体员工务必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范围内接受其领导并积极参与。

最高管理者:

王怀京

2013年01月01日

0.4 组织概况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岐山分公司地处宝鸡市岐山县城岐青路,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花园式工厂、军事化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公司所生产的“斯美特”牌清真系列伊面,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昧。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线由原来的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的六条生产线,由原来的32人发展到目前的200余人,其中回民职工近60人,同时公司设立东、西两座三层楼为职工宿舍楼,宿舍实行统一化管理,专人专管,并为职工每人配发铺底、床单、枕巾、被罩等生活用品。随着公司企业的不断壮大,现由原来产值200多万元发展到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生产加工企业。

敬人、敬业、创新、卓越是斯美特的精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斯美特人永恒的追求,斯美特人将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方便食品,为顾客提供精诚的服务,以满意的业绩回报社会。

公司总经理王怀京携全体职工热忱欢迎海内外企业家、专家教授、行业同仁前来斯美特公司洽谈交流,共谋食品行业辉煌的未来!

公司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岐青路 邮政编码:722400 联 系 人:宋林科 电 话:0917-8227444 传 真:0917-8222339

网 址:http://www.simeite.com.cn

0.5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怀京

副组长:王胜林、廉素琴

成 员:马 斌 赵勇飞 李海营 庞小利 张小红

李乃仙 陈小国 宋林科

0.6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1 范 围

1.1 总则

本质量手册按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阐明质量方针、目标,并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以证实有能力稳定提供满足顾客或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以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符合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利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提高本公司信誉。 1.2 应用

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系列方便面食品的开发、生产与服务。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持续有效的控制,并得以改进,稳定地为顾客或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提供充分信任的依据。 本公司对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采用时,考虑现有产品及将来可能 生产的产品不涉及顾客提供的任何财产。所以,删去7.5.4顾客财产条款的内容,删减并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和责任。标准中其它要求全部采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

2 引用标准

本手册引用下列标准条款,手册发布时,下列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手册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 19000-2008 idt ISO9000:2009《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手册、程序中引用标准、文件凡不注明日期的,应以最新版本适用本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的术语及其定义。

顾客:包括直接消费者、分销商、代理商等。

4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1.1 依照GB/T 19001-2008等捧着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文件化。 4.1.2 确保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为顾客提供信任、增强顾客满意,以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本公司可持续发展。

4.1.3 采用过程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应用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本公司的应用(包括产品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信息及反馈等);

b)确定实现这些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c)明确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工艺配方、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并指导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市场调查及趋势分析等);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包括原材料检验、产品开发的评审和验证、半成品和在制品的化验分析、成品检验等);

f)实施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并对这些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4.1.4 本公司按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管理已识别的所有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和本公司实际,并不断改进,以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充分和有效。

本公司的外包过程是:项目外委设计、运输外包、外部委托检测、外委加工、维修及工程项目外包等。对外包过程采用签定协议或价格承包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1.1 本公司通过以下文件表述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项活动控制的要求,以使各过程能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汇编,即GB/T 19001-2008所要求和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的其它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标准、规范、计划、规定、作业指导书和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的指导具体工作或作业过程的其它文件;

——记录,除标准要求的记录外,还包括其他活动所需的记录,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或产品质量保证提供证据的文件。

4.2.1.2 质量管理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

管理性文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管理标准、体系运行记录等。

技术性文件:技术标准、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标准及记录、技术图纸、产品记录等。

行政文件:集团公司下发的或本公司为管理和协调生产活动所发布的文件。 4.2.1.3 为了便于管理,各部门应建立《文件清单》、《记录清单》。 4.2.2 质量手册

为了规范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编制本质量手册。

4.2.2.1 本手册由管理部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作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纲领。

4.2.2.2 本手册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即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场所、个人,包括精制小麦粉、系列方便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各项活动的主要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及过程之间的主要关系及相关作用进行了规定和阐述,包括对标准的任何删减细节与合理性,以及手册与程序文件、相关文件之间的接口和引用等内容均作出规定。

4.2.3 文件控制

4.2.3.1 总要求

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确保其充分性与有效性,各使用场合能使用有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4.2.3.2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覆盖产品的所有文件,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等,还包括适用的外来文件(如:标准、上级文件)等。

4.2.3.3 管理部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文件控制程序》,明确文件控制的各项活动和职责,制订相应的控制方法,以使文件有效受控。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行分类管理。

4.2.3.4 定义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如: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等。

文件的载体可以为纸张、照片、录像、光盘、磁盘及其它电子媒体等形式。

4.2.3.5 控制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a)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需经过授权人批准,批准前应得到相关部门的评审,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 当文件不适宜时,需要对文件进行评审,并依评审结果修改文件,修改后应再次经过授权人批准。

c) 通过文件的版本状态标识使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正确识别。

d) 用文件发放记录按明确规定发放范围分发,确保使用文件的场合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e) 文件编制部门应按文件编号办法中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标识,编制《文件清单》,妥善保管文件,并保持其清晰、易于识别。

f) 外来文件由主管领导识别并确定其分发范围,确保外来文件适宜性和有效性。

g) 公司内作废文件均应由发放部门回收,以防止误用,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因任何原因保留作废文件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明确标识,以区别于有效文件。

4.2.4 记录控制

4.2.4.1 总要求

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4.2.4.2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所有记录,包括适当的外来记录(如顾客和供方提供的有关记录)。

4.2.4.3 管理部负责记录的统一管理,编制《记录控制程序》,管理部负责所有报表的监制、汇总,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编制、收集、标识、整理和保存工作。

4.2.4.4 控制要点

a)《记录控制程序》应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所需的控制方法,并监督其运行。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此程序,保持记录清晰、完整、准确、及时、规范、有效,易于识别和检索。

b) 各部门要编制《记录清单》,明确记录的名称、编号、保存期限、主管部门,报管理部备案,管理部应保存各种记录的审批记录。当记录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c)记录格式由各使用部门编制,按规定进行编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管理部监制和存档,及时登记《记录清单》。

d) 各部门要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记录进行收集,定期装订成册,归档时要编目、分类,以便于识别和检索。

e) 记录贮存的环境应适宜,明确保管职责,以防止损坏和丢失。

f) 记录的借阅、销毁

记录不允许外借,内部借阅时,要办理相应手续,填写借阅记录。 对保存期满的记录,经部门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销毁。执行销毁人应对记录的销毁负责。

g) 记录的更改

记录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更改,尤其是部门间传送信息的记录,如检验报告、检定记录等。当因笔误确需更改时,应严格按要求更改。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为了履行对顾客和社会的承诺,实现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公司管理层应做出下列承诺:

5.1.1 全面推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经营思想,使其在公司全体员工及各环节中得到贯彻和运用,确保产品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5.1.2 确保全体员工对于满足顾客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并将顾客需求和期望转化成为保证要求,制定并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目标考评办法,对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5.1.3 辨证地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辅助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管理评审,,领导各部门完成公司提出的经营目标。

5.1.4 负责任命一名管理者为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日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总经理批准发布公司《质量手册》,确保其坚决的贯彻执行,确保各项资源按需要配臵,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为顾客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1 本公司依存于顾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5.2.1.1 各级领导通过电脑发布信息和会议讲话,下达有关文件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意识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公司经营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

5.2.1.2 领导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转化为具体要求,从而确保顾客满意。

5.2.2 通过以下途径识别顾客要求并予以满足:

——根据法规、合同和公司的其他要求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进行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规定产品要求和相关服务,提供标准和文件并实施。

——通过产品的实现过程,满足顾客要求。必要时,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与顾客沟通,进一步了解顾客要求并修订相应要求。

——收集顾客信息,分析顾客不满意的原因,并传递到公司主管领导及生产系统,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使公司产品质量达到和满足顾客要求;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培养公司的忠诚用户,使公司和顾客获取最有效“双赢”。

5.3 质量方针

领导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并确保其符合以下要求:

5.3.1 质量方针内容应满足:

——与本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宗旨相适应;

——质量方针包括本公司产品的要求;

——包括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承诺;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质量方针的制定应考虑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5.3.2 质量方针的贯彻、实施应考虑:

——通过有效方式在公司内部得到全面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管理评审,对质量方针目标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质量方针详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3.3 控制要点

a) 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批准、发布质量方针。

b) 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方针的实施。

c) 相关部门参与质量方针的制定、实施和评审工作;

d) 运用各种宣传工具,使质量方针在公司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改进质量方针和目标方面得到评审和修改,通常情况下与管理评审同时进行。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确保在公司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量化质量目标制定落实措施,满足产品和顾客要求

制定考评方案并进行考评;

本公司以质量方针为框架制定了质量目标,二者保持一致;质量目标分为总质量目标和依照各相关职能层次上建立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并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详细规定,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1公司领导在建立质量目标后,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按ISO 9001:2008标准建立适宜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文件化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5.4.2.2 当出现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时,如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出现大的调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新的要求、顾客要求发生变化时,公司将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改策划,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完整。

5.4.2.3 这些策划不仅要符合本标准要求,而且必须与公司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一致。

5.4.2.4 策划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产品的性能;运作过程和相关实践的绩效;过去的经验;风险识别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等。

5.4.2.5 策划过程的结果

策划的结果一般应形成相关的文件。其结果是下列情况之一或几项: 执行改进计划的职责和权限;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改进途径、方法和工具;所需的资源;不常用的计划;成果的等级指标;所需要的记录等。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与权限

公司领导应根据过程实现的需要,考虑管理活动的职能独立性设臵相应的部门(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根据职责的类别设臵相关岗位,规定本公司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见《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并加强沟通。

5.5.1.1 总经理

a)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定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以文件形式批准发布,保证本公司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坚决履行对顾客的各项承诺,对公司产品质量负全面的责任;

b) 全面理解并通过宣传、培训和会议等方式,向全体员工说明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并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实现公司持续经营;

c) 对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级人员,用文件规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并加以沟通,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批准《质量手册》;

d)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保证持续有效地满足质量方针及目标的要求;

e) 为公司经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f) 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g) 授权特殊工作(审核员、检验员、化验员、安全员、计量员等)人员独立先例职责和权限。

5.5.1.2生产副总经理

a) 认真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公司长关于质量工作的指示; b) 组织、直辖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职能,抓好质量控制,确保稳定、持续地生产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c) 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好人员、设备、原料等资源,做到均衡生产;

d) 坚持文明生产,加强现场管理,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及时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分析质量动态,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e)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根据相关质量信息及时对生产和工艺做出决策。

5.5.1.3 各副总经理

a)向公司长负责,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搞好本职工作。

b)熟悉分管部门各种质量活动,积极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c)在分管工作范围内,搞好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分管部门的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

5.5.1.4 总工程师/研发部

a) 总工程师是公司领导技术工作的助手,是公司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

应认真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经常了解质量信息,分析相关数据,针对产品在项目引进、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薄弱环节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分析、处理重大质量和技术问题,并对此实行监控;

c) 负责新产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组织技术攻关和质量改进工作,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e) 收集国内外先进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发新产品。

f)负责编制工艺性文件和资料,负责采用专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新技术、 新工艺的应用;

g)负责对外来技术文件(包括顾客提供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审核、确认、 转化并控制使用,参加对技术质量有特定要求合同的洽谈、评审;

h)负责组织提供完整、清晰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文件,产品检验和 试验的技术标准、规范。包括采购所需要的技术规范;

i) 负责质量计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5.5.1.5 管理部

a)负责组织编制公司生产经营计划;

b)编制《管理评审程序》,协助公司长做好管理评审的管理工作;

c)编制《内部审核程序》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管理者代表,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d)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管理程序的编制和控制。

e) 负责文件和资料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外来文件处于受控 状态,并保证使用处获得有效版本;

f) 负责编制岗位人员任职要求,并对岗位人员能力进行评定。

g) 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h) 按公司主管领导的要求,对各级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5.1.6 品质部

a) 根据公司规划负责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后的成果验收。

b) 负责产品全过程的化验、检验工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把关;正确执行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指导生产;参与公司对重大质量问题的仲裁处理;

c) 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识、鉴定、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确保各种检测设备能满足生产需要。

5.5.1.7 生产部

a) 负责准确、及时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统计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消耗定额;

b) 负责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策划,编制《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制定新工艺试验计划、工艺文件、工序质量控制等管理文件,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抓好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c) 负责按计划和工艺组织好均衡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协调处理好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

d)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对工艺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e) 及时正确处理公司内外质量信息反馈中提出的工艺、产品质量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f) 负责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选择和应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公司在质量控制、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真实的数据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

g) 负责组织所需工艺的试行,并对质量、文件等的正确性、完整性、先进性负责。

h) 组织编制《基础设施管理程序》,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协调、控制和监督等工作;负责编制设备检修计划的落实,指导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负责原材料、设备、外购件、外协件的采购。

5.5.1.8 采购部

a) 进行原材料市场调查,评价并选择供货方。

b) 在比质、比价、比费用的基础上,择优选购。

c) 对进货物资进行验证,必要时到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

5.5.1.9 营销中心

a)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 制定销售策略,谋划销售途径和方法。

c) 适时进行广告策划,将本公司产品信息最广泛的传递给顾客。 d) 遵守国家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及时收集新的科技信息,为新的方便食品项目开发提供可行性依据。

e) 及时与顾客沟通,确认评审定单,认真履行定单要求。

f) 收集顾客意见,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g)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分析产品销售特点,实施开拓新的市场。

5.5.1.11其他部门负责人

a) 负责所管辖范围内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和考评工作; b) 保证质量目标实现,使顾客要求得到满足是每个管理者的责任; c) 履行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中规定的职责,并对其所辖范围内过程及其活动的有效性负责;

d) 根据职能要求,委派有资格人员制定相关文件并予以评审、批准,对文件的实施进行监督;

e) 有责任指导、监视和检查所管辖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实施质量管理职责的状况;

f) 调配管辖范围内的资源,确保满足相关活动的要求。

其他人员职责详见《各级人员职责》。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管理者作为本公司的管理者代表,代表其协调质量管理有关活动,其职责见“0.3管理者代表授权书”。

5.5.3 内部沟通

公司已明确利用各种会议、板报、记录、报表、内部文件、周讯、广播、电视及其它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用以在不同层次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方面进行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沟通渠道:

a) 领导负责定期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作会议,总结和布臵生产、经营等工作情况,对公司决策层领导形成的各重大决议进行传达。

b) 各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会议之后,要将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传达。 c) 生产主管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生产调度例会,就生产运行情况进行沟通,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d) 生产主管针对影响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解决措施的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实负责。

e) 管理主管应组织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有关职能部门方面进行沟通,并负责解决有关方面存在的矛盾。

f) 公司利用《斯美特通讯》,对公司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沟通。 g) 生产系统利用内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

以上所有沟通方式都应建立必要的记录,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其它联络渠道和方式在本《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中规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公司建立《管理评审程序》,管理部负责评审的日常管理工作:

a) 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评审应形成结论,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应予以记录。

b) 管理评审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且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初期,在产品、组织机构等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最高管理者根据需要增加评审次数,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c) 管理者代表应负责于每次管理评审之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应包括: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范围、时间、参加人员、地点、评审时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内容及准备工作的范围、评审会议的有关安排等。《管理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通知各相关部门。

d) 管理评审会议所需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有关部门提供,管理

部负责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

5.6.2 评审输入

各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评审会议所需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信息:

a) 内审、外审及其结果;

b) 顾客意见及反馈信息;

c) 当前产品的符合性;

d)过程的业绩、本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e) 以往管理评审活动的跟踪活动情况;

f)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状况

g)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变更的情况;

h) 关于发展的各方面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或市场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关于资源需求;

管理部负责协助做好管理评审的相关管理工作,包括:

——负责对《管理评审报告》的各项决议进行跟踪验证;

——负责保存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本公司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人力资源,即公司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实现过程有效运行所需的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

——基础设施资源,即公司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流程运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支持性服务资源。

——工作环境,即公司为满足产品实现符合性的基本要求所需的一组条件,也包括参与管理、执行和验证的有关部门及人员保持客观态度和合作精神的环境。

6.2 人力资源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各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制定人力资源政策,评价和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对任职人员与能力要求的差距采取培训或其它办法进行弥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人才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顾客满意。

人员能力的评价和选择基于其受教育程度、已接受的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予以考虑。

6.2.1编制《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识别并确定每个过程对各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

6.2.2 对本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能力测评,采取措施弥补需求差距。

6.2.3 培训部门结合相应的岗位要求,制订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以确保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规定职责的人员是胜任的。

制定培训计划应包括:

a) 培训的目标;

b) 培训的项目和方法;

c) 培训所需的资源;

d) 确定必需的支持活动;

e) 评价培训对人员能力的提高。

6.2.4 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中应规定如下内容:

a) 各岗位职责要求;

b) 人员能力评价方法;

c) 对不能胜任人员的措施;

d) 对所提供的培训或措施的评价,提供措施的有效性的评价可包括:对经培训人员所承担工作的效果评价,或通过考试、考核等方法评价。

6.2.5 各部门依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通过培训和其他措施来提高员工的能力,使其能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的能力要求。

6.2.6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要求,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培训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存员工的教育、培训、岗位资格认可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6.2.7 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确保员工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a) 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b) 提高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重要性的认识;

c) 了解他们的工作活动对质量的影响和重要性,包括现实的或潜在的; d) 改进本人业绩的益处;

e) 他们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及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f) 偏离规定要求的潜在后果。

6.3 基础设施

编制《基础设施管理程序》,各相关部门按程序规定执行,负责提供、维护、保养所有基础设施,确保营造安全文明的作业环境。

6.3.1 设施的确定

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产品生产要求,确定所需基础设施。

6.3.2 设施的维护

6.3.2.1 为确保基础设施持续满足生产符合产品的要求,各相关部门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基础设施实施维护和管理。

6.3.2.2 各相关部门应编制所辖基础设施一览表,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

——工作区域和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

——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组织编制维修计划并认真实施;

——各类生产用监视仪表等设备的维护并应给予监督检查,执行计量管理规定;

——维护运输设备,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单位维修;

——维护生产、管理所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讯设施等;

——使用部门负责维护和控制由本部门使用和管理的设施。

6.3.3 设施的更新

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产品的改进、更新换代及质量改进的需要,适时进行更新改造。

6.4 工作环境

6.4.1 必要的工作环境是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工作环境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境法规、标准和规定要求,对于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环境参数进行识别和控制,如照明、清洁度、振动等不能满足要求时,所在该环境的部门应向上级部门提出改进计划,并督促实施。

6.4.2 编制《工作环境管理程序》,指导和审核各部门作业文件中关于工作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验证。

6.4.3 本公司将造就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倡团队精神,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得到满足,为此需考虑以下因素:生产及办公现场清洁有序,按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入现场人员进行劳动和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人员的进行劳动防护等。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总要求

设定产品质量目标,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通过对面粉、方便面产品形成、实现的全过程(确定顾客/市场需求——引进——试生产——检验——批量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的策划,指导各部门协调一致开展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的产品,满足顾客/市场需求。

7.1.2 组织和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应用过程方法,管理产品的实现过程。在考虑过程管理时,考虑其过程管理的可行性和如何对其进行验证。

生产系统各部门参与各产品实现运作过程的策划,并按其职责不同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管理。

7.1.3 控制要点

生产系统各主要管理人员讨论和确定产品/项目实现所需的运作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方案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通过策划,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 根据市场/顾客要求明确产品的具体要求,给出量化的质量目标; b) 建立必需的文件,确定产品的总体安排及各阶段的工作和时间安排; c) 确定需要进行测试、验证、评审和确认活动;

d) 明确需要提供过程实现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e) 规定对各质量活动的具体控制手段;

f) 确定并准备所需的记录。

7.1.4 策划的结果可形成文件。对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特别要求进行策划,需要时可形成《质量计划》、新的程序、作业指导文件或其他类型的文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补充,且应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所有其他要求保持协调一致。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充分了解、确认和评价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及时与顾客沟通,确保本公司能按照自己的承诺和顾客的要求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为了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应重视且仔细识别顾客的要求,应编制《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并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a)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

d)本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7.2.2.1 总要求

在顾客的订单或合同签订之前,使每一份销售订单或合同的各项要求得到评审,确保合同的全面履行。

7.2.2.2组织各有关部门对顾客提出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及相关的内外部协调、联络工作,对非常规产品要求进行评定。

7.2.2.3 合同分类

A类合同(常规合同、定单):公司已有成熟的生产技术条件、能够及时组织生产的产品,且顾客就生产交货期、交货地点、包装、检验等方面无特殊要求的产品合同或定单。一般包括顾客来电、来函、来人提出的口头订单。

B类合同(非常规产品合同):顾客对产品的规格、交货期、交货地点、包装、检验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对于顾客提出的特殊要求产品订单,和签订书面合同。

7.2.2.4 合同评审内容: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

——合同评审内容(包括:品种、数量、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包装、结算方式、交货期、交货地点和其它特殊要求)是否有明确的文字记录。

——本公司在技术、生产、采购、交付、结算等方面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合同条款中有含糊不清或与顾客不一致的部分,需要和顾客进一步协商的事项是否已得到解决。

7.2.2.5 控制要点

a) 通过对合同的评审,应确保:

——产品的要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得到规定;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

——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b)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而形成的记录予以保存。

合同评审后,将有关的要求传递到有关单位的相关执行部门。

c)合同的更改

若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必要时相关人员应对就更改的要求进行评审和确认,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变更后的要求。

d)由此可能引起的生产计划、采购文件、技术规范的更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e)网络销售或广告宣传需要时应对产品目录、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f)所有评审结果及由此引发的措施及其效果的记录均应予以保存。

7.2.3 顾客沟通

应按《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执行,确保在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关于顾客要求及相关信息:利用广告、网上发布等方式,将本公司产品信息传递给全国所有顾客;利用业务商谈与国外顾客进行沟通。

b)顾客对产品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合同或订单的修改; c)顾客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价格、质量、交货期、运输等)的信息反馈,包括顾客的投诉,及售后服务处理的相关信息等

7.3 研制开发

7.3.1 研制开发的策划

对系列方便面的研制和开发应制订研制开发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 a)项目研发的负责人、职责及完成时间;

b)研制开发的阶段划分及具体要求;

c)相应的评审、验证、确认要求及实施阶段。

必要时应明确信息传递的方式和相互接口的要求;

随着科技信息的更新应对研制和开发的方案进行完善和更新。

7.3.2 研制开发的输入

研制开发的信息输入是否充分将决定研制开发是否顺利进行,为此应包括下列信息的输入:

a)研制开发产品的目标和要求;

b)食品卫生法及配套法律法规;

c)以往成功的研制开发成果;

d)最新国内外信息;

e)项目负责人认为应收集到信息。

f)研制开发的输入应进行评审,确保输入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对评审的结论和提出的改进措施应进行记录并保存。

7.3.3 研制和开发

项目负责人按照食品行业有关技术准则和质量标准进行研制和开发。

7.3.4 研制和开发输出

研制开发的输出应为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提供一系列的文件和说明书,确保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消费者食用安全、美味、富有营养。

7.3.5 研制和开发的评审

对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应按研制和开发方案的规定进行,一般的讲必须进行研制和开发输出的评审,必要时对研制和开发方案、研制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对评审的结论及后续的改进措施应进行记录。

7.3.6 研制和开发验证

对食品研制和开发的验证首先应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验证的方式有: a)计算法:利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对工艺配方和包装方式进行验证; b)样品、样件法:对研制和开发的品种制出样品、样件

c)对比法:与以往成功的研制和开发产品进行外观、口味等方面比对。 对验证结果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应形成记录,必要时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再验证。验证的方式可采取上述一到两种。

7.3.7 研制和开发的确认

方便面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的确认方式有两种:

a)组织本公司美食家进行品尝;

b)利用交易会、洽谈会等方式让消费者进行品尝。

通过品尝使研制和开发的效果得到确认,确认时应保留品尝意见,对品尝意见及后续改进措施应予以记录。

7.3.8 研制和开发变更

在研制和开发及批量生产中因外部信息的输入可能引起研制和开发的更改,更改必须:有项目负责人提出;用正式文件形式即更改通知单;更改通知单应有总工程师批准。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对研制开发的变更应进行评审:

a)产品的规格型号、口味等发生变更;

b)投资比预算增加30%以上投资风险加大;

c)变更涉及生产加工有安全风险或食品安全风险不能控制;

评审结论及后续的完善性措施应进行记录。

7.4 采购

7.4.1 总要求

规定对供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及控制方法、采购信息管理方法、采购产品验证方法,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计划的要求。

7.4.2编制《采购控制程序》,规定供方评价与重新评价准则、对供方进行选择及跟踪评价的方法,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

7.4.3 控制要点

7.4.3.1 供方评价和确认时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规模及信誉状况;

b) 提供服务的产品的及时性、有效性;

c) 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性能价格比。

责任部门分别对供方选择情况填写《供方评定表》,确定合格供方名单,并依后续的重新评价结果对合格供方名单进行必要的调整。合格供方名单应得到批准。

7.4.3.2 采购信息:各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合作,详细描述采购信息,

适用时包括:

a)产品名称、规格、等级;

b)产品技术要求、质量标准;

c)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地点及方式;

d)生产环境等的确认等;

必要时,考虑对供方提供产品的批准要求;

-----产品的加工设备和过程的要求,如通过技术规范或图纸给出; ----对供方人员的要求;

----考虑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确定要求,标明所需要遵循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在下达采购计划之前,应得到批准,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3 采购的验证

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方法通常包括:试用测试、性能测试、规格核对、要求提供合格证明材料或其他合适的验证等。

当本公司或本公司的顾客提出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采购部门应在采购文件中对要开展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或在采购程序中加以表述。

7.4.3.4对项目外委设计、运输外包、外部委托检测、外委加工、维修及工程项目外包等。对外包过程采用签定协议或价格承包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1 通过对产品生产和服务工作的策划和控制,确保公司提供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和顾客的期望,并确保顾客满意。

7.5.1.2 编制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程序并对其活动实施管理。

7.5.1.3 控制要点:

a)获得产品规定特性有关的信息;必要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b)使用适宜的设备并作好维护,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

c)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产品特性的测量;

d)对放行、交付和必要的交付后活动,实现规定的过程。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称之为特殊过程,本公司无特殊过程,多为关键过程。但涉及维修中的焊接、防腐等作业,对这些作业应:

确认这些过程具有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安排,并保存相关记录。适用时可包括:

——为这些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产生并保存必要的记录;

——必须的再确认;

焊接一般由本公司进行,特殊焊接需进行外委,对焊接控制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并确认其资质(证书)。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a)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规定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对本公司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标识,以备必要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各相关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产品标识的方法。

对仓储物资的标识管理,制定相应的标识方法并实施,标识方法有:标签、标牌、记录、记号、隔离等。

b)在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过程中,质量部门应负责针对监控和测量状态要求,识别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并进行标识。

c)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责任部门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7.5.4 顾客财产

公司现有产品及将来可能生产的产品不涉及顾客提供的任何财产。所以, 删减7.5.4顾客财产条款的内容,删减并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和责任。

7.5.5 产品防护

在产品的标识、包装、搬运、贮存和保护中,无论是否在本公司内控制或交付到预定地点期间,都应对产品及符合性要求提供防护,使其功能及质量特性保持完好,这种防护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产品形成的各阶段。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1 总要求

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按手册规定的要求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有效开展,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各使用分公司、车间负责对本部门所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7.6.2 控制要点

a)本公司确保提供实施监视和测量及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b)为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可行性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在《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中对实施方式做出规定,编制相应的《周期检定表》。

c)为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准确有效,适用时,测量和监控设备应: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测量基准,按《周期检定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测量基准时,应有形成文件的校准和验证依据。即应编制相应的形成文件的校准或验证程序;

——当所用监测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示值异常、损坏等偏离校准状态的情况时,应对监控、测量设备进行调整或再调整,确保其准确性;

——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应能识别其校准状态;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非授权人员不得对监测设备进行调整;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防止损坏和失准;

——当各使用部门发现监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已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记录;

——测量、化验、试验条件更适宜,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包括检定环境

条件和使用环境条件要求;

——对因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校准和验证结果应形成记录并保存。

d)若监控和测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初次使用前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必要时予以再确认。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要求

本公司应策划并实施为实现以下目的所需进行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实现过程及相关的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应确定适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及其应用程度。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建立《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程序》,相关人员应多方收集信息,包括直接 来自顾客信息如:电话、走访、信涵等或间接获得的信息如:顾客的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回头客增加情况和长期用户的比重等。使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意见反馈表》等、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a) 访问顾客或其代表的方式可有:走访客户、电话、传真E-mail等; b) 每次被征集的顾客数不低于占总销量的80%,回复率不得低于80%; c)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根据分析处理结果或进度(未处理完成时)及时回复顾客;

d)应将顾客满意程度和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e) 各相关部门应对存在的问题、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或不良趋势,分别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按《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8.2.2 内部审核

a) 管理部负责建立《内部审核程序》,按程序策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策划的安排,既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

——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 《内部审核程序》中应规定对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的要求,应满足: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内部审核;

——基于所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安排审核计划;

——应确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获得相应资质并认可,且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 程序文件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实施审核、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以及应形成的报告和记录。

d) 全面、真实地记录审核发现,必要时从多方面加以验证,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e) 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f) 审核组应采取跟踪措施,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 总要求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3.2 职责

——最高管理者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活动和资源的提供进行自我测评;

——管理者代表利用内部审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各部门按职能分配对各自所负责的活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8.2.3.3 控制要点

为证实每个过程满足其策划结果的能力,应对以下重点过程进行监测:

a)最高管理者按《管理评审程序》规定,对管理活动和资源的提供进行自我测评。

b) 管理者代表利用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监视,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c) 管理部利用质量目标考评,评定各部门过程业绩。

d) 品保部执行《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验证质量特性的符合性。 e) 生产部通过调度指令组织均衡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f) 各分公司通过定期检查对生产工艺、操作方法的运用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验证。

g) 研发部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采用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方式,确保产品研制和开发的成功。

h) 采购部对供方业绩进行评审和定期评定,对供方实施动态控制。 i) 营销中心负责营销策划的实施进行监视。

j) 管理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对人力资源的能力定期评价。 k) 生产部门利用监督检查,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环保、安全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控和验证。

l) 管理部对生产过程按生产管理制度、工艺要求等规定进行监视、测量。

m) 管理部应对本部门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过程进行评审、监视和测量。

8.2.3.4 通过监视和测量,发现未达到预期目标或结果,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确保产品特性符合要求。

8.2.3.5 所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都应进行记录。

8.2.4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8.2.4.1 总要求

根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满足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在产品形成的适当阶段进行相应的监测控制,如进货检验、试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等。

8.2.4.2 编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并负责对 产品的化验、检

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进货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化验、检验。

制订《仓储物资管理制度》, 对进货产品进行验证, 对仓储物资定期检查。

8.2.4.3 控制要点:

a) 所有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应规定产品生产和加工结果准确性的接收准则。

b) 所有检验、试验、验证、监视和检查的结果都应进行记录,表明是否符合规定的接收或验收准则。记录应有检查人签名,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各级岗位职责中规定。

c) 除非授权人员批准,必要时得到顾客批准,否则在策划规定的所有监测活动均未圆满完成之前,产品不得放行或交付。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 识别和控制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8.3.2 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各相关部门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在部门作业文件中规定对不合格产品/工艺指标的标识、记录、评审、处理方法、职责和权限。

8.3.3 控制要点:

a) 发现不合格品/工艺指标应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处臵:

——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如进货产品实施退货、降级使用、改作它用等。过程产品返工、放行后调整后道工序、降等级、报废等。最终产品降等级、调换等。

——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如降级使用、改作它用等),应经授权人员批准,必要时(当有合同规定时),应由顾客或其代表批准。

——采取措施,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应用不合格品。如拒收、退货、报废等。

b) 对不合格的事实、程序、影响及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包括所批

准的让步,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c) 对纠正(返工、调整)后的产品应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规定要求。 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时,公司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造成的影响或潜在影响,在保证顾客利益的同时,维护公司良好的质量信誉。

8.4 数据分析

8.4.1 总要求

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应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并寻求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

8.4.2 制定《数据分析程序》,相关部门遵照执行,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它有关来源的数据。

8.4.3 控制要点:

a) 数据的收集应确保数据准确齐全,数据的分析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通过统计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

b)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有关信息:

——顾客满意程度;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机会 ——供方的质量情况。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为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管理者代表根据最高管理者意图,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情况,全面策划以确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应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为改进的参照依据,通过管理评审、审核结果、数据分析,评价其实施状况及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机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达到改进的目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8.5.2.1 总要求

通过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即应考虑所采取的措施的成本、风险和效益。

8.5.2.2 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各部门按规定实施。

8.5.2.3 控制要点:

——评价不合格事实及现状(包括顾客投诉);

——分析不合格原因;

——评价纠正措施的可行性及需求;

——确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

——对实施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

8.5.3 预防措施

8.5.3.1 总要求

通过采取确定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即应考虑所采取的措施的成本、风险和效益。

8.5.3.2 负责制定《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各部门按规定实施。

8.5.3.3 控制要点:

——分析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必要时确定主要不合格因素;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可行性及需求;

——确定并实施所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对实施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

附录A

质量手册的管理

a) 手册的审批和发布

本手册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编写,覆盖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管理者代表审查其内容与标准、公司实际等相关要求的符合性,并签署审定意见,由最高管理者批准,以发布令的形式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各部门实施。

b) 手册的修订和改版

当由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相关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本手册进行修订时,提出修改部门要按文件更改程序进行,提出合理的更改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由手册管理部门下发更改通知,文件持有人或持有部门实施更改。

c) 手册的发放、保管和回收

——本手册由管理部统一编号发放到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发放时必须登记;

——手册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复制、外传、遗失,如有破损、遗失,应及时向管理部申请补发,管理部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补发,并进行登记;

——本手册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种文本。因经营需要提供给顾客的为“非受控”版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或人员使用的、提供给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为“受控”版本。

——手册修改或重版时,由管理部负责向所有“受控”版本的持有者发放新修订的页次和新版本,同时回收作废的页次或版本。

附录B

程序文件一览表

附录C

手册更改状态一览表

0.1 发 布 令

本《质量手册》是按照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产品质量稳定并不断得以提高的需要,是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

质量手册是公司全体员工质量活动的法规和准则。现予批准发布,全体员工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争取为满足(或超越)顾客要求做出贡献。

最高管理者:

2013年1月1日

王怀京

0.2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和承诺

0.2.1 质量方针

宏扬民族食品 铸造百年品牌

为消费者奉献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优质产品 内涵:

宏扬民族食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采用中华民族先进的食品制作新工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铸造百年品牌:建立和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体系过程实施全面管理,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打造斯美特知名品牌。

为消费者奉献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优质产品:

关注消费者是本公司永恒的追求,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要求逐步提高;本公司按照食品卫生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不仅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味美的食品,而且确保食品营养丰富、安全可靠。

0.2.2 质量目标 产品合格率100%, 顾客意见受理率100% 顾客满意程度85%以上 设备完好率90%以上 食品安全程度100%

0.2.3 主要职能部门质量目标 a) 品质部 产品合格率100%,

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反馈,错检率和漏检率控制在5‰以下。 完善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在用检测设备周期检定率100%。 b) 生产部

均衡稳定生产,生产计划完成率100%

大修计划完成率达100%,中小修计划完成率达85%;全部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95%。

c)研发部

产品研发一次成功 工艺参数准确率99%

技术档案管理差错率小于2‰

d) 营销中心

合同评审率100% 顾客意见受理率100% 顾客满意程度85%以上

e) 采购部

合格供方评定率100% 采购物资入库合格率100%

f ) 管理部

在用文件有效率100% 培训计划完成率90% 特殊工种持证率100% 培训合格率90% 食品安全程度100%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实施5S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文明作业 0.2.4 质量承诺

精心做面,诚信做人,健康发展,互惠互利

0.3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

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依照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和实现,现委托陈鹏飞同志为管理者代表:

a)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并进行有效改进。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其中应包括其业绩及任何改进的需求。

c)通过沟通,在本公司各层次上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就本公司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负责对外部的联络和沟通。

现以委托书形式全面授权,全体员工务必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范围内接受其领导并积极参与。

最高管理者:

王怀京

2013年01月01日

0.4 组织概况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岐山分公司地处宝鸡市岐山县城岐青路,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花园式工厂、军事化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公司所生产的“斯美特”牌清真系列伊面,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昧。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线由原来的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的六条生产线,由原来的32人发展到目前的200余人,其中回民职工近60人,同时公司设立东、西两座三层楼为职工宿舍楼,宿舍实行统一化管理,专人专管,并为职工每人配发铺底、床单、枕巾、被罩等生活用品。随着公司企业的不断壮大,现由原来产值200多万元发展到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生产加工企业。

敬人、敬业、创新、卓越是斯美特的精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斯美特人永恒的追求,斯美特人将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方便食品,为顾客提供精诚的服务,以满意的业绩回报社会。

公司总经理王怀京携全体职工热忱欢迎海内外企业家、专家教授、行业同仁前来斯美特公司洽谈交流,共谋食品行业辉煌的未来!

公司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岐青路 邮政编码:722400 联 系 人:宋林科 电 话:0917-8227444 传 真:0917-8222339

网 址:http://www.simeite.com.cn

0.5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怀京

副组长:王胜林、廉素琴

成 员:马 斌 赵勇飞 李海营 庞小利 张小红

李乃仙 陈小国 宋林科

0.6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1 范 围

1.1 总则

本质量手册按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阐明质量方针、目标,并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以证实有能力稳定提供满足顾客或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以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符合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利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提高本公司信誉。 1.2 应用

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系列方便面食品的开发、生产与服务。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持续有效的控制,并得以改进,稳定地为顾客或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提供充分信任的依据。 本公司对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采用时,考虑现有产品及将来可能 生产的产品不涉及顾客提供的任何财产。所以,删去7.5.4顾客财产条款的内容,删减并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和责任。标准中其它要求全部采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

2 引用标准

本手册引用下列标准条款,手册发布时,下列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手册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 19000-2008 idt ISO9000:2009《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手册、程序中引用标准、文件凡不注明日期的,应以最新版本适用本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的术语及其定义。

顾客:包括直接消费者、分销商、代理商等。

4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1.1 依照GB/T 19001-2008等捧着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文件化。 4.1.2 确保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为顾客提供信任、增强顾客满意,以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本公司可持续发展。

4.1.3 采用过程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应用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本公司的应用(包括产品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信息及反馈等);

b)确定实现这些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c)明确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工艺配方、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并指导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市场调查及趋势分析等);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包括原材料检验、产品开发的评审和验证、半成品和在制品的化验分析、成品检验等);

f)实施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并对这些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4.1.4 本公司按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管理已识别的所有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和本公司实际,并不断改进,以使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充分和有效。

本公司的外包过程是:项目外委设计、运输外包、外部委托检测、外委加工、维修及工程项目外包等。对外包过程采用签定协议或价格承包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1.1 本公司通过以下文件表述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项活动控制的要求,以使各过程能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汇编,即GB/T 19001-2008所要求和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的其它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标准、规范、计划、规定、作业指导书和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的指导具体工作或作业过程的其它文件;

——记录,除标准要求的记录外,还包括其他活动所需的记录,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或产品质量保证提供证据的文件。

4.2.1.2 质量管理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

管理性文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管理标准、体系运行记录等。

技术性文件:技术标准、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标准及记录、技术图纸、产品记录等。

行政文件:集团公司下发的或本公司为管理和协调生产活动所发布的文件。 4.2.1.3 为了便于管理,各部门应建立《文件清单》、《记录清单》。 4.2.2 质量手册

为了规范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编制本质量手册。

4.2.2.1 本手册由管理部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作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纲领。

4.2.2.2 本手册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即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场所、个人,包括精制小麦粉、系列方便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各项活动的主要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及过程之间的主要关系及相关作用进行了规定和阐述,包括对标准的任何删减细节与合理性,以及手册与程序文件、相关文件之间的接口和引用等内容均作出规定。

4.2.3 文件控制

4.2.3.1 总要求

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确保其充分性与有效性,各使用场合能使用有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4.2.3.2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覆盖产品的所有文件,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等,还包括适用的外来文件(如:标准、上级文件)等。

4.2.3.3 管理部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文件控制程序》,明确文件控制的各项活动和职责,制订相应的控制方法,以使文件有效受控。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行分类管理。

4.2.3.4 定义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如: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等。

文件的载体可以为纸张、照片、录像、光盘、磁盘及其它电子媒体等形式。

4.2.3.5 控制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a)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需经过授权人批准,批准前应得到相关部门的评审,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 当文件不适宜时,需要对文件进行评审,并依评审结果修改文件,修改后应再次经过授权人批准。

c) 通过文件的版本状态标识使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正确识别。

d) 用文件发放记录按明确规定发放范围分发,确保使用文件的场合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e) 文件编制部门应按文件编号办法中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标识,编制《文件清单》,妥善保管文件,并保持其清晰、易于识别。

f) 外来文件由主管领导识别并确定其分发范围,确保外来文件适宜性和有效性。

g) 公司内作废文件均应由发放部门回收,以防止误用,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因任何原因保留作废文件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明确标识,以区别于有效文件。

4.2.4 记录控制

4.2.4.1 总要求

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4.2.4.2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所有记录,包括适当的外来记录(如顾客和供方提供的有关记录)。

4.2.4.3 管理部负责记录的统一管理,编制《记录控制程序》,管理部负责所有报表的监制、汇总,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编制、收集、标识、整理和保存工作。

4.2.4.4 控制要点

a)《记录控制程序》应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所需的控制方法,并监督其运行。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此程序,保持记录清晰、完整、准确、及时、规范、有效,易于识别和检索。

b) 各部门要编制《记录清单》,明确记录的名称、编号、保存期限、主管部门,报管理部备案,管理部应保存各种记录的审批记录。当记录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c)记录格式由各使用部门编制,按规定进行编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管理部监制和存档,及时登记《记录清单》。

d) 各部门要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记录进行收集,定期装订成册,归档时要编目、分类,以便于识别和检索。

e) 记录贮存的环境应适宜,明确保管职责,以防止损坏和丢失。

f) 记录的借阅、销毁

记录不允许外借,内部借阅时,要办理相应手续,填写借阅记录。 对保存期满的记录,经部门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销毁。执行销毁人应对记录的销毁负责。

g) 记录的更改

记录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更改,尤其是部门间传送信息的记录,如检验报告、检定记录等。当因笔误确需更改时,应严格按要求更改。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为了履行对顾客和社会的承诺,实现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公司管理层应做出下列承诺:

5.1.1 全面推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经营思想,使其在公司全体员工及各环节中得到贯彻和运用,确保产品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5.1.2 确保全体员工对于满足顾客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并将顾客需求和期望转化成为保证要求,制定并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目标考评办法,对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5.1.3 辨证地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辅助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管理评审,,领导各部门完成公司提出的经营目标。

5.1.4 负责任命一名管理者为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日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总经理批准发布公司《质量手册》,确保其坚决的贯彻执行,确保各项资源按需要配臵,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为顾客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1 本公司依存于顾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5.2.1.1 各级领导通过电脑发布信息和会议讲话,下达有关文件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意识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公司经营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

5.2.1.2 领导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转化为具体要求,从而确保顾客满意。

5.2.2 通过以下途径识别顾客要求并予以满足:

——根据法规、合同和公司的其他要求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进行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规定产品要求和相关服务,提供标准和文件并实施。

——通过产品的实现过程,满足顾客要求。必要时,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与顾客沟通,进一步了解顾客要求并修订相应要求。

——收集顾客信息,分析顾客不满意的原因,并传递到公司主管领导及生产系统,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使公司产品质量达到和满足顾客要求;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培养公司的忠诚用户,使公司和顾客获取最有效“双赢”。

5.3 质量方针

领导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并确保其符合以下要求:

5.3.1 质量方针内容应满足:

——与本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宗旨相适应;

——质量方针包括本公司产品的要求;

——包括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承诺;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质量方针的制定应考虑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5.3.2 质量方针的贯彻、实施应考虑:

——通过有效方式在公司内部得到全面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管理评审,对质量方针目标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质量方针详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3.3 控制要点

a) 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批准、发布质量方针。

b) 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方针的实施。

c) 相关部门参与质量方针的制定、实施和评审工作;

d) 运用各种宣传工具,使质量方针在公司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改进质量方针和目标方面得到评审和修改,通常情况下与管理评审同时进行。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确保在公司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量化质量目标制定落实措施,满足产品和顾客要求

制定考评方案并进行考评;

本公司以质量方针为框架制定了质量目标,二者保持一致;质量目标分为总质量目标和依照各相关职能层次上建立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并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详细规定,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1公司领导在建立质量目标后,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按ISO 9001:2008标准建立适宜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文件化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5.4.2.2 当出现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时,如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出现大的调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新的要求、顾客要求发生变化时,公司将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改策划,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完整。

5.4.2.3 这些策划不仅要符合本标准要求,而且必须与公司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一致。

5.4.2.4 策划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产品的性能;运作过程和相关实践的绩效;过去的经验;风险识别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等。

5.4.2.5 策划过程的结果

策划的结果一般应形成相关的文件。其结果是下列情况之一或几项: 执行改进计划的职责和权限;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改进途径、方法和工具;所需的资源;不常用的计划;成果的等级指标;所需要的记录等。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与权限

公司领导应根据过程实现的需要,考虑管理活动的职能独立性设臵相应的部门(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根据职责的类别设臵相关岗位,规定本公司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见《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并加强沟通。

5.5.1.1 总经理

a)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定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以文件形式批准发布,保证本公司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坚决履行对顾客的各项承诺,对公司产品质量负全面的责任;

b) 全面理解并通过宣传、培训和会议等方式,向全体员工说明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并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实现公司持续经营;

c) 对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级人员,用文件规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并加以沟通,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批准《质量手册》;

d)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保证持续有效地满足质量方针及目标的要求;

e) 为公司经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f) 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g) 授权特殊工作(审核员、检验员、化验员、安全员、计量员等)人员独立先例职责和权限。

5.5.1.2生产副总经理

a) 认真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公司长关于质量工作的指示; b) 组织、直辖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职能,抓好质量控制,确保稳定、持续地生产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c) 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好人员、设备、原料等资源,做到均衡生产;

d) 坚持文明生产,加强现场管理,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及时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分析质量动态,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e)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根据相关质量信息及时对生产和工艺做出决策。

5.5.1.3 各副总经理

a)向公司长负责,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搞好本职工作。

b)熟悉分管部门各种质量活动,积极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c)在分管工作范围内,搞好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分管部门的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

5.5.1.4 总工程师/研发部

a) 总工程师是公司领导技术工作的助手,是公司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

应认真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经常了解质量信息,分析相关数据,针对产品在项目引进、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薄弱环节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分析、处理重大质量和技术问题,并对此实行监控;

c) 负责新产品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组织技术攻关和质量改进工作,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e) 收集国内外先进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发新产品。

f)负责编制工艺性文件和资料,负责采用专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新技术、 新工艺的应用;

g)负责对外来技术文件(包括顾客提供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审核、确认、 转化并控制使用,参加对技术质量有特定要求合同的洽谈、评审;

h)负责组织提供完整、清晰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文件,产品检验和 试验的技术标准、规范。包括采购所需要的技术规范;

i) 负责质量计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5.5.1.5 管理部

a)负责组织编制公司生产经营计划;

b)编制《管理评审程序》,协助公司长做好管理评审的管理工作;

c)编制《内部审核程序》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管理者代表,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d)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管理程序的编制和控制。

e) 负责文件和资料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外来文件处于受控 状态,并保证使用处获得有效版本;

f) 负责编制岗位人员任职要求,并对岗位人员能力进行评定。

g) 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h) 按公司主管领导的要求,对各级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5.1.6 品质部

a) 根据公司规划负责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后的成果验收。

b) 负责产品全过程的化验、检验工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把关;正确执行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指导生产;参与公司对重大质量问题的仲裁处理;

c) 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标识、鉴定、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确保各种检测设备能满足生产需要。

5.5.1.7 生产部

a) 负责准确、及时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统计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消耗定额;

b) 负责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策划,编制《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制定新工艺试验计划、工艺文件、工序质量控制等管理文件,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抓好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c) 负责按计划和工艺组织好均衡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协调处理好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

d)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对工艺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e) 及时正确处理公司内外质量信息反馈中提出的工艺、产品质量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f) 负责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选择和应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公司在质量控制、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真实的数据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

g) 负责组织所需工艺的试行,并对质量、文件等的正确性、完整性、先进性负责。

h) 组织编制《基础设施管理程序》,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协调、控制和监督等工作;负责编制设备检修计划的落实,指导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负责原材料、设备、外购件、外协件的采购。

5.5.1.8 采购部

a) 进行原材料市场调查,评价并选择供货方。

b) 在比质、比价、比费用的基础上,择优选购。

c) 对进货物资进行验证,必要时到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

5.5.1.9 营销中心

a)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 制定销售策略,谋划销售途径和方法。

c) 适时进行广告策划,将本公司产品信息最广泛的传递给顾客。 d) 遵守国家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及时收集新的科技信息,为新的方便食品项目开发提供可行性依据。

e) 及时与顾客沟通,确认评审定单,认真履行定单要求。

f) 收集顾客意见,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g)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分析产品销售特点,实施开拓新的市场。

5.5.1.11其他部门负责人

a) 负责所管辖范围内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和考评工作; b) 保证质量目标实现,使顾客要求得到满足是每个管理者的责任; c) 履行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中规定的职责,并对其所辖范围内过程及其活动的有效性负责;

d) 根据职能要求,委派有资格人员制定相关文件并予以评审、批准,对文件的实施进行监督;

e) 有责任指导、监视和检查所管辖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实施质量管理职责的状况;

f) 调配管辖范围内的资源,确保满足相关活动的要求。

其他人员职责详见《各级人员职责》。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管理者作为本公司的管理者代表,代表其协调质量管理有关活动,其职责见“0.3管理者代表授权书”。

5.5.3 内部沟通

公司已明确利用各种会议、板报、记录、报表、内部文件、周讯、广播、电视及其它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用以在不同层次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方面进行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沟通渠道:

a) 领导负责定期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作会议,总结和布臵生产、经营等工作情况,对公司决策层领导形成的各重大决议进行传达。

b) 各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会议之后,要将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进行传达。 c) 生产主管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生产调度例会,就生产运行情况进行沟通,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d) 生产主管针对影响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解决措施的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实负责。

e) 管理主管应组织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有关职能部门方面进行沟通,并负责解决有关方面存在的矛盾。

f) 公司利用《斯美特通讯》,对公司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沟通。 g) 生产系统利用内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

以上所有沟通方式都应建立必要的记录,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其它联络渠道和方式在本《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中规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公司建立《管理评审程序》,管理部负责评审的日常管理工作:

a) 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评审应形成结论,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应予以记录。

b) 管理评审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且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初期,在产品、组织机构等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最高管理者根据需要增加评审次数,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c) 管理者代表应负责于每次管理评审之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应包括: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范围、时间、参加人员、地点、评审时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内容及准备工作的范围、评审会议的有关安排等。《管理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通知各相关部门。

d) 管理评审会议所需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有关部门提供,管理

部负责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

5.6.2 评审输入

各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评审会议所需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信息:

a) 内审、外审及其结果;

b) 顾客意见及反馈信息;

c) 当前产品的符合性;

d)过程的业绩、本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e) 以往管理评审活动的跟踪活动情况;

f)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状况

g)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变更的情况;

h) 关于发展的各方面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或市场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关于资源需求;

管理部负责协助做好管理评审的相关管理工作,包括:

——负责对《管理评审报告》的各项决议进行跟踪验证;

——负责保存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本公司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人力资源,即公司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实现过程有效运行所需的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

——基础设施资源,即公司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流程运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支持性服务资源。

——工作环境,即公司为满足产品实现符合性的基本要求所需的一组条件,也包括参与管理、执行和验证的有关部门及人员保持客观态度和合作精神的环境。

6.2 人力资源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各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制定人力资源政策,评价和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对任职人员与能力要求的差距采取培训或其它办法进行弥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人才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顾客满意。

人员能力的评价和选择基于其受教育程度、已接受的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予以考虑。

6.2.1编制《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识别并确定每个过程对各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

6.2.2 对本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能力测评,采取措施弥补需求差距。

6.2.3 培训部门结合相应的岗位要求,制订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以确保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规定职责的人员是胜任的。

制定培训计划应包括:

a) 培训的目标;

b) 培训的项目和方法;

c) 培训所需的资源;

d) 确定必需的支持活动;

e) 评价培训对人员能力的提高。

6.2.4 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中应规定如下内容:

a) 各岗位职责要求;

b) 人员能力评价方法;

c) 对不能胜任人员的措施;

d) 对所提供的培训或措施的评价,提供措施的有效性的评价可包括:对经培训人员所承担工作的效果评价,或通过考试、考核等方法评价。

6.2.5 各部门依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通过培训和其他措施来提高员工的能力,使其能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的能力要求。

6.2.6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要求,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培训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存员工的教育、培训、岗位资格认可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6.2.7 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确保员工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a) 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b) 提高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重要性的认识;

c) 了解他们的工作活动对质量的影响和重要性,包括现实的或潜在的; d) 改进本人业绩的益处;

e) 他们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及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f) 偏离规定要求的潜在后果。

6.3 基础设施

编制《基础设施管理程序》,各相关部门按程序规定执行,负责提供、维护、保养所有基础设施,确保营造安全文明的作业环境。

6.3.1 设施的确定

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产品生产要求,确定所需基础设施。

6.3.2 设施的维护

6.3.2.1 为确保基础设施持续满足生产符合产品的要求,各相关部门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基础设施实施维护和管理。

6.3.2.2 各相关部门应编制所辖基础设施一览表,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

——工作区域和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

——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组织编制维修计划并认真实施;

——各类生产用监视仪表等设备的维护并应给予监督检查,执行计量管理规定;

——维护运输设备,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单位维修;

——维护生产、管理所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讯设施等;

——使用部门负责维护和控制由本部门使用和管理的设施。

6.3.3 设施的更新

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产品的改进、更新换代及质量改进的需要,适时进行更新改造。

6.4 工作环境

6.4.1 必要的工作环境是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工作环境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境法规、标准和规定要求,对于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环境参数进行识别和控制,如照明、清洁度、振动等不能满足要求时,所在该环境的部门应向上级部门提出改进计划,并督促实施。

6.4.2 编制《工作环境管理程序》,指导和审核各部门作业文件中关于工作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验证。

6.4.3 本公司将造就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倡团队精神,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得到满足,为此需考虑以下因素:生产及办公现场清洁有序,按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入现场人员进行劳动和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人员的进行劳动防护等。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总要求

设定产品质量目标,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通过对面粉、方便面产品形成、实现的全过程(确定顾客/市场需求——引进——试生产——检验——批量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的策划,指导各部门协调一致开展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的产品,满足顾客/市场需求。

7.1.2 组织和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应用过程方法,管理产品的实现过程。在考虑过程管理时,考虑其过程管理的可行性和如何对其进行验证。

生产系统各部门参与各产品实现运作过程的策划,并按其职责不同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管理。

7.1.3 控制要点

生产系统各主要管理人员讨论和确定产品/项目实现所需的运作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方案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通过策划,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 根据市场/顾客要求明确产品的具体要求,给出量化的质量目标; b) 建立必需的文件,确定产品的总体安排及各阶段的工作和时间安排; c) 确定需要进行测试、验证、评审和确认活动;

d) 明确需要提供过程实现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e) 规定对各质量活动的具体控制手段;

f) 确定并准备所需的记录。

7.1.4 策划的结果可形成文件。对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特别要求进行策划,需要时可形成《质量计划》、新的程序、作业指导文件或其他类型的文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补充,且应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所有其他要求保持协调一致。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充分了解、确认和评价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及时与顾客沟通,确保本公司能按照自己的承诺和顾客的要求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为了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应重视且仔细识别顾客的要求,应编制《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并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a)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

d)本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7.2.2.1 总要求

在顾客的订单或合同签订之前,使每一份销售订单或合同的各项要求得到评审,确保合同的全面履行。

7.2.2.2组织各有关部门对顾客提出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及相关的内外部协调、联络工作,对非常规产品要求进行评定。

7.2.2.3 合同分类

A类合同(常规合同、定单):公司已有成熟的生产技术条件、能够及时组织生产的产品,且顾客就生产交货期、交货地点、包装、检验等方面无特殊要求的产品合同或定单。一般包括顾客来电、来函、来人提出的口头订单。

B类合同(非常规产品合同):顾客对产品的规格、交货期、交货地点、包装、检验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合同。对于顾客提出的特殊要求产品订单,和签订书面合同。

7.2.2.4 合同评审内容: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

——合同评审内容(包括:品种、数量、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包装、结算方式、交货期、交货地点和其它特殊要求)是否有明确的文字记录。

——本公司在技术、生产、采购、交付、结算等方面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合同条款中有含糊不清或与顾客不一致的部分,需要和顾客进一步协商的事项是否已得到解决。

7.2.2.5 控制要点

a) 通过对合同的评审,应确保:

——产品的要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得到规定;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

——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b)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而形成的记录予以保存。

合同评审后,将有关的要求传递到有关单位的相关执行部门。

c)合同的更改

若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必要时相关人员应对就更改的要求进行评审和确认,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变更后的要求。

d)由此可能引起的生产计划、采购文件、技术规范的更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e)网络销售或广告宣传需要时应对产品目录、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f)所有评审结果及由此引发的措施及其效果的记录均应予以保存。

7.2.3 顾客沟通

应按《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执行,确保在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关于顾客要求及相关信息:利用广告、网上发布等方式,将本公司产品信息传递给全国所有顾客;利用业务商谈与国外顾客进行沟通。

b)顾客对产品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合同或订单的修改; c)顾客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价格、质量、交货期、运输等)的信息反馈,包括顾客的投诉,及售后服务处理的相关信息等

7.3 研制开发

7.3.1 研制开发的策划

对系列方便面的研制和开发应制订研制开发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 a)项目研发的负责人、职责及完成时间;

b)研制开发的阶段划分及具体要求;

c)相应的评审、验证、确认要求及实施阶段。

必要时应明确信息传递的方式和相互接口的要求;

随着科技信息的更新应对研制和开发的方案进行完善和更新。

7.3.2 研制开发的输入

研制开发的信息输入是否充分将决定研制开发是否顺利进行,为此应包括下列信息的输入:

a)研制开发产品的目标和要求;

b)食品卫生法及配套法律法规;

c)以往成功的研制开发成果;

d)最新国内外信息;

e)项目负责人认为应收集到信息。

f)研制开发的输入应进行评审,确保输入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对评审的结论和提出的改进措施应进行记录并保存。

7.3.3 研制和开发

项目负责人按照食品行业有关技术准则和质量标准进行研制和开发。

7.3.4 研制和开发输出

研制开发的输出应为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提供一系列的文件和说明书,确保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消费者食用安全、美味、富有营养。

7.3.5 研制和开发的评审

对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应按研制和开发方案的规定进行,一般的讲必须进行研制和开发输出的评审,必要时对研制和开发方案、研制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对评审的结论及后续的改进措施应进行记录。

7.3.6 研制和开发验证

对食品研制和开发的验证首先应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验证的方式有: a)计算法:利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对工艺配方和包装方式进行验证; b)样品、样件法:对研制和开发的品种制出样品、样件

c)对比法:与以往成功的研制和开发产品进行外观、口味等方面比对。 对验证结果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应形成记录,必要时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再验证。验证的方式可采取上述一到两种。

7.3.7 研制和开发的确认

方便面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的确认方式有两种:

a)组织本公司美食家进行品尝;

b)利用交易会、洽谈会等方式让消费者进行品尝。

通过品尝使研制和开发的效果得到确认,确认时应保留品尝意见,对品尝意见及后续改进措施应予以记录。

7.3.8 研制和开发变更

在研制和开发及批量生产中因外部信息的输入可能引起研制和开发的更改,更改必须:有项目负责人提出;用正式文件形式即更改通知单;更改通知单应有总工程师批准。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对研制开发的变更应进行评审:

a)产品的规格型号、口味等发生变更;

b)投资比预算增加30%以上投资风险加大;

c)变更涉及生产加工有安全风险或食品安全风险不能控制;

评审结论及后续的完善性措施应进行记录。

7.4 采购

7.4.1 总要求

规定对供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及控制方法、采购信息管理方法、采购产品验证方法,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计划的要求。

7.4.2编制《采购控制程序》,规定供方评价与重新评价准则、对供方进行选择及跟踪评价的方法,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

7.4.3 控制要点

7.4.3.1 供方评价和确认时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规模及信誉状况;

b) 提供服务的产品的及时性、有效性;

c) 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性能价格比。

责任部门分别对供方选择情况填写《供方评定表》,确定合格供方名单,并依后续的重新评价结果对合格供方名单进行必要的调整。合格供方名单应得到批准。

7.4.3.2 采购信息:各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合作,详细描述采购信息,

适用时包括:

a)产品名称、规格、等级;

b)产品技术要求、质量标准;

c)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地点及方式;

d)生产环境等的确认等;

必要时,考虑对供方提供产品的批准要求;

-----产品的加工设备和过程的要求,如通过技术规范或图纸给出; ----对供方人员的要求;

----考虑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确定要求,标明所需要遵循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在下达采购计划之前,应得到批准,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3 采购的验证

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方法通常包括:试用测试、性能测试、规格核对、要求提供合格证明材料或其他合适的验证等。

当本公司或本公司的顾客提出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采购部门应在采购文件中对要开展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或在采购程序中加以表述。

7.4.3.4对项目外委设计、运输外包、外部委托检测、外委加工、维修及工程项目外包等。对外包过程采用签定协议或价格承包的方法进行控制。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1 通过对产品生产和服务工作的策划和控制,确保公司提供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和顾客的期望,并确保顾客满意。

7.5.1.2 编制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程序并对其活动实施管理。

7.5.1.3 控制要点:

a)获得产品规定特性有关的信息;必要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b)使用适宜的设备并作好维护,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

c)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产品特性的测量;

d)对放行、交付和必要的交付后活动,实现规定的过程。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称之为特殊过程,本公司无特殊过程,多为关键过程。但涉及维修中的焊接、防腐等作业,对这些作业应:

确认这些过程具有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安排,并保存相关记录。适用时可包括:

——为这些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产生并保存必要的记录;

——必须的再确认;

焊接一般由本公司进行,特殊焊接需进行外委,对焊接控制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并确认其资质(证书)。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a)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规定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对本公司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标识,以备必要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各相关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产品标识的方法。

对仓储物资的标识管理,制定相应的标识方法并实施,标识方法有:标签、标牌、记录、记号、隔离等。

b)在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过程中,质量部门应负责针对监控和测量状态要求,识别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并进行标识。

c)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责任部门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7.5.4 顾客财产

公司现有产品及将来可能生产的产品不涉及顾客提供的任何财产。所以, 删减7.5.4顾客财产条款的内容,删减并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和责任。

7.5.5 产品防护

在产品的标识、包装、搬运、贮存和保护中,无论是否在本公司内控制或交付到预定地点期间,都应对产品及符合性要求提供防护,使其功能及质量特性保持完好,这种防护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产品形成的各阶段。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1 总要求

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按手册规定的要求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有效开展,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各使用分公司、车间负责对本部门所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7.6.2 控制要点

a)本公司确保提供实施监视和测量及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b)为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可行性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在《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中对实施方式做出规定,编制相应的《周期检定表》。

c)为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准确有效,适用时,测量和监控设备应: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测量基准,按《周期检定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测量基准时,应有形成文件的校准和验证依据。即应编制相应的形成文件的校准或验证程序;

——当所用监测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示值异常、损坏等偏离校准状态的情况时,应对监控、测量设备进行调整或再调整,确保其准确性;

——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应能识别其校准状态;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非授权人员不得对监测设备进行调整;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防止损坏和失准;

——当各使用部门发现监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已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记录;

——测量、化验、试验条件更适宜,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包括检定环境

条件和使用环境条件要求;

——对因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校准和验证结果应形成记录并保存。

d)若监控和测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初次使用前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必要时予以再确认。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要求

本公司应策划并实施为实现以下目的所需进行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实现过程及相关的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应确定适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及其应用程度。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建立《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程序》,相关人员应多方收集信息,包括直接 来自顾客信息如:电话、走访、信涵等或间接获得的信息如:顾客的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回头客增加情况和长期用户的比重等。使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意见反馈表》等、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a) 访问顾客或其代表的方式可有:走访客户、电话、传真E-mail等; b) 每次被征集的顾客数不低于占总销量的80%,回复率不得低于80%; c)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根据分析处理结果或进度(未处理完成时)及时回复顾客;

d)应将顾客满意程度和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e) 各相关部门应对存在的问题、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或不良趋势,分别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按《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8.2.2 内部审核

a) 管理部负责建立《内部审核程序》,按程序策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策划的安排,既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

——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 《内部审核程序》中应规定对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的要求,应满足: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内部审核;

——基于所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安排审核计划;

——应确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获得相应资质并认可,且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 程序文件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实施审核、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以及应形成的报告和记录。

d) 全面、真实地记录审核发现,必要时从多方面加以验证,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e) 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f) 审核组应采取跟踪措施,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 总要求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3.2 职责

——最高管理者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活动和资源的提供进行自我测评;

——管理者代表利用内部审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各部门按职能分配对各自所负责的活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8.2.3.3 控制要点

为证实每个过程满足其策划结果的能力,应对以下重点过程进行监测:

a)最高管理者按《管理评审程序》规定,对管理活动和资源的提供进行自我测评。

b) 管理者代表利用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监视,以寻求改进的机会。

c) 管理部利用质量目标考评,评定各部门过程业绩。

d) 品保部执行《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验证质量特性的符合性。 e) 生产部通过调度指令组织均衡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f) 各分公司通过定期检查对生产工艺、操作方法的运用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验证。

g) 研发部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采用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方式,确保产品研制和开发的成功。

h) 采购部对供方业绩进行评审和定期评定,对供方实施动态控制。 i) 营销中心负责营销策划的实施进行监视。

j) 管理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对人力资源的能力定期评价。 k) 生产部门利用监督检查,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环保、安全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控和验证。

l) 管理部对生产过程按生产管理制度、工艺要求等规定进行监视、测量。

m) 管理部应对本部门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过程进行评审、监视和测量。

8.2.3.4 通过监视和测量,发现未达到预期目标或结果,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确保产品特性符合要求。

8.2.3.5 所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都应进行记录。

8.2.4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8.2.4.1 总要求

根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满足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在产品形成的适当阶段进行相应的监测控制,如进货检验、试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等。

8.2.4.2 编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并负责对 产品的化验、检

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进货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化验、检验。

制订《仓储物资管理制度》, 对进货产品进行验证, 对仓储物资定期检查。

8.2.4.3 控制要点:

a) 所有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应规定产品生产和加工结果准确性的接收准则。

b) 所有检验、试验、验证、监视和检查的结果都应进行记录,表明是否符合规定的接收或验收准则。记录应有检查人签名,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各级岗位职责中规定。

c) 除非授权人员批准,必要时得到顾客批准,否则在策划规定的所有监测活动均未圆满完成之前,产品不得放行或交付。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 识别和控制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8.3.2 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各相关部门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在部门作业文件中规定对不合格产品/工艺指标的标识、记录、评审、处理方法、职责和权限。

8.3.3 控制要点:

a) 发现不合格品/工艺指标应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处臵:

——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如进货产品实施退货、降级使用、改作它用等。过程产品返工、放行后调整后道工序、降等级、报废等。最终产品降等级、调换等。

——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如降级使用、改作它用等),应经授权人员批准,必要时(当有合同规定时),应由顾客或其代表批准。

——采取措施,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应用不合格品。如拒收、退货、报废等。

b) 对不合格的事实、程序、影响及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包括所批

准的让步,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c) 对纠正(返工、调整)后的产品应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规定要求。 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时,公司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造成的影响或潜在影响,在保证顾客利益的同时,维护公司良好的质量信誉。

8.4 数据分析

8.4.1 总要求

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应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并寻求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

8.4.2 制定《数据分析程序》,相关部门遵照执行,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它有关来源的数据。

8.4.3 控制要点:

a) 数据的收集应确保数据准确齐全,数据的分析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通过统计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

b)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有关信息:

——顾客满意程度;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机会 ——供方的质量情况。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为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管理者代表根据最高管理者意图,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情况,全面策划以确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应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为改进的参照依据,通过管理评审、审核结果、数据分析,评价其实施状况及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机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达到改进的目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8.5.2.1 总要求

通过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即应考虑所采取的措施的成本、风险和效益。

8.5.2.2 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各部门按规定实施。

8.5.2.3 控制要点:

——评价不合格事实及现状(包括顾客投诉);

——分析不合格原因;

——评价纠正措施的可行性及需求;

——确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

——对实施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

8.5.3 预防措施

8.5.3.1 总要求

通过采取确定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即应考虑所采取的措施的成本、风险和效益。

8.5.3.2 负责制定《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各部门按规定实施。

8.5.3.3 控制要点:

——分析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必要时确定主要不合格因素;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可行性及需求;

——确定并实施所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对实施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

附录A

质量手册的管理

a) 手册的审批和发布

本手册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管理者代表组织人员编写,覆盖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管理者代表审查其内容与标准、公司实际等相关要求的符合性,并签署审定意见,由最高管理者批准,以发布令的形式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各部门实施。

b) 手册的修订和改版

当由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相关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本手册进行修订时,提出修改部门要按文件更改程序进行,提出合理的更改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由手册管理部门下发更改通知,文件持有人或持有部门实施更改。

c) 手册的发放、保管和回收

——本手册由管理部统一编号发放到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发放时必须登记;

——手册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复制、外传、遗失,如有破损、遗失,应及时向管理部申请补发,管理部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补发,并进行登记;

——本手册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种文本。因经营需要提供给顾客的为“非受控”版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或人员使用的、提供给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为“受控”版本。

——手册修改或重版时,由管理部负责向所有“受控”版本的持有者发放新修订的页次和新版本,同时回收作废的页次或版本。

附录B

程序文件一览表

附录C

手册更改状态一览表


相关内容

  • 黎平县太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建议书
  • 黎平县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 项目建议书 黎平县旅游发展办公室 2012年4月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黎平县太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 项目建议书 二.项目地点:黎平县德顺乡(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项目建设内容:公园内的旅游道路.公园大门.庙宇遗 迹恢复.旅游驿站.民居接待示范点 ...

  • 中国石化内部控制介绍
  •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内部控制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控办公室 方春生 1 内容提要 一.内控制度建设回顾 二.<内部控制手册> 内部控制手册> 三.内控检查评价 四.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及体会 2009-06 ...

  • 如何制定员工手册?
  • 先看一个案例:某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单位的一名员工因违纪被公司除名,但该员工以不知道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且集团公司和二级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不一致为由,要求恢复劳动关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王经理在处理这起纠纷时发现,公司的管理规定确实存在混乱状况,有些规定连管理者也搞不清楚.最大的问题是集团公司里有一大堆 ...

  • 北京劳动法律网对企业修改员工手册的十大建议
  • 北京劳动法律网对企业修改员工手册的十大建议 一.需走过民主制订程序 什么是民主制订程序?原最高院关于劳动争议的第一个司法解释,提出了这一概念,却没有明确相应的含义,导致这一概念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此次〈〈劳动合同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细化,即要求通过与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对话,总结他们的意见之 ...

  • 关于核发2011年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通知
  • 关于核发2011年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21日 共访问 3281 次 各区.县(市) .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 局,市各商业银行,市直各委办局. 企业集团(公司) ,中央.部队在沈企业及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为加强用人单位<工 ...

  • 申办诚信手册
  • 申领<江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 附 件 资 料 [第一册:共:二册] 单位名称(盖章):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 件 资 料 总 目 录 [ 2012年版· B1.市外施工企业适用 ] 导言: 1. 附件资料共分四类企业:■ 施工企业:□ 监理企业:□ 招标代理企业:□ 造价咨 ...

  • 出口退税常见问题解答
  • 一.政策性问题 1.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增值税政策是否一致? 答: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免) 税计算方法不一样: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 ...

  • 总经理工作手册
  • "总经理工作手册" 的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总经理工作手册西湖谐人 中国总经理工作手册. 中国总经理工作手册 管理手册退休工程师 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案头必备丛书:本书共有十五章,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资金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 中 ...

  •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购进法和实耗法
  •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购进法和实耗法 关于"实耗法"的操作说明 一.实耗法的概念 实耗法与购进法都是企业计算当月免税进口料件 "免抵退税额"的方法.实耗法具体是指企业在取得外经贸部门审批.主管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向主管退税机关备案的同时, ...

  • 佛山市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诚信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 佛山市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诚信管理系统 操 作 手 册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编印 2013年3月 目 录 第一节 关于本系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