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其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对立的基本类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之提供正确的方法,否则会使实践活动失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并确立的阶段,而学校德育不能仅仅通过思想政治课或班主任工作实现,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以下内容阐述中学生物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关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 世界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世界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内部具有矛盾性,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3.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生命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诠释   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客观基础。   1. 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生命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虽然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物质的,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   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构成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应激性、生殖、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物质的变化。   2. 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满矛盾   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都是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   从整个生物界看,生物的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当中,也同样充满着矛盾。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种内斗争,争夺水分、温度、光照、空气、食物、栖所、配偶等,种内互助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如同种植物一致排斥异种植物、同种动物群聚生活共同捕食、御敌、抵抗不良环境和繁衍后代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维持着物种的多样性。   从整个生态系统看,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生命从环境吸收物质和能量,又不断向环境中排出物质释放能量,生命体最后会还原为非生命物质,这种矛盾斗争使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3. 生命科学成果来自不断的实践和认识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科学,其成果来自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认识最后形成科学的结论。纵观生物科学史,无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构,还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科学家无数次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结果。   三、中学生物教学怎样突显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价值   虽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取代了唯心主义世界观逐步被大众所接受,但如果被某些思想误导,学生仍有可能形成错误的认知。所以中学生物教学要结合自身特点,突显其德育价值。   1. 制定并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生物课程总目标包括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课程总目标包括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加以落实,防止目标与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   2. 挖掘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元素   (1)用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阐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高中生物学中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等内容,涉及了许多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如斯佩里等人的左脑和右脑功能、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神经回路、脑物理和脑化学的研究等,列举了一系列实验数据,说明人脑反映事物本质、脑的存在对人类意识与思维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思维的物质运动性质。教学中要以此为生动的实例说明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脑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决定着意识,从而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2)通过生物科学史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生物科学史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历史,介绍了几代科学家的研究经历:格里菲思的实验推想是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又如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包括: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环球航行后出版了《物种起源》,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杂交实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一直没有间断过,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些科学史实是德育工作的最好素材。一方面科学家可以作为榜样,以他们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学生,如达尔文、孟德尔、道尔顿、袁隆平等国内外科学家都是为人与治学的楷模,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和奉献的精神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养。另一方面,科学史中再现了科学家们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这些内容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践与认识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3)利用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生物学实验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和完成实验,实验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学生要有自主性。   广大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张晓春,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其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对立的基本类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之提供正确的方法,否则会使实践活动失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并确立的阶段,而学校德育不能仅仅通过思想政治课或班主任工作实现,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以下内容阐述中学生物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关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 世界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世界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内部具有矛盾性,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3.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生命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诠释   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客观基础。   1. 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生命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虽然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物质的,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   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构成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应激性、生殖、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物质的变化。   2. 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满矛盾   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都是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   从整个生物界看,生物的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当中,也同样充满着矛盾。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种内斗争,争夺水分、温度、光照、空气、食物、栖所、配偶等,种内互助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如同种植物一致排斥异种植物、同种动物群聚生活共同捕食、御敌、抵抗不良环境和繁衍后代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维持着物种的多样性。   从整个生态系统看,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生命从环境吸收物质和能量,又不断向环境中排出物质释放能量,生命体最后会还原为非生命物质,这种矛盾斗争使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3. 生命科学成果来自不断的实践和认识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科学,其成果来自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认识最后形成科学的结论。纵观生物科学史,无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构,还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科学家无数次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结果。   三、中学生物教学怎样突显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价值   虽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取代了唯心主义世界观逐步被大众所接受,但如果被某些思想误导,学生仍有可能形成错误的认知。所以中学生物教学要结合自身特点,突显其德育价值。   1. 制定并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生物课程总目标包括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课程总目标包括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加以落实,防止目标与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   2. 挖掘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元素   (1)用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阐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高中生物学中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等内容,涉及了许多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如斯佩里等人的左脑和右脑功能、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神经回路、脑物理和脑化学的研究等,列举了一系列实验数据,说明人脑反映事物本质、脑的存在对人类意识与思维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思维的物质运动性质。教学中要以此为生动的实例说明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脑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决定着意识,从而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2)通过生物科学史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生物科学史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历史,介绍了几代科学家的研究经历:格里菲思的实验推想是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又如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包括: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环球航行后出版了《物种起源》,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杂交实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一直没有间断过,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些科学史实是德育工作的最好素材。一方面科学家可以作为榜样,以他们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学生,如达尔文、孟德尔、道尔顿、袁隆平等国内外科学家都是为人与治学的楷模,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和奉献的精神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养。另一方面,科学史中再现了科学家们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这些内容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践与认识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3)利用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生物学实验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和完成实验,实验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学生要有自主性。   广大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张晓春,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


相关内容

  •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学生物情感目标设计中的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学生物情感目标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袁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0期 摘要:从生物学课程标准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列举中学生物学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素材,举例说明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

  • 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探讨
  • 作者:谭东胡中波 中学历史教学 2002年11期 2001年3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我最近看了一些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教材,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 ...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0篇 2014-06-18 14:56 来源:初中生物论文 有550人参与在线咨询 第一篇 一.课堂情景型导入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导入法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经验积累,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可以在实例的引导入下,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也侧面提高了学生 ...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 ...

  •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教学的认识
  • 学科教学 2010年第18期 当代教育科学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 教学的认识 ●卢 摘 巍 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 习,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 ...

  • 中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 、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 ...

  • 加强人生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 加强人生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摘要]当代的中学生是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素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关键词]人生观;思想素质 [Abstract]Contemporary of high school s ...

  •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1)
  •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田继忠支爱玲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如果把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早期发表的论文<我的教育信条>. ...

  •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除具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外(如师德修养.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还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的素质有所不同.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史德.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