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 C )

A 、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 、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 、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 、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A 、硝酸钠 B 、氢氧化钾 C 、氢氧化铁 D 、硝酸

2.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生成水, 气体或沉淀的反应, 而A 中的Na 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可溶, 所以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 A )

A 、固体碳酸钠 B 、食醋 C 、白酒 D 、白糖

3. 解析: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 食醋显酸性, 白酒, 白糖均显中性, 所以选A.

4、配制番茄无土培养液用到KNO 3,化肥硝酸钾是( A )

A 、复合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B )

A 、铁屑 B 、氯化钡 C 、硝酸银 D 、氢氧化钾

5. 解析:除去硫酸钠, 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 故排除A,C,D(2)不能与氯化钠反应,B 中氯化钡不与氯化钠反应, 而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 可过滤去除, 故选B.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

A 、Na 2CO 3·10H 2O B 、CuSO 4 C 、浓硫酸 D 、NaCl 固体

6, 解析:A 久置于空气风化失水, 质量减少. 发生化学变化.B 硫酸铜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 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C 浓硫酸有吸水性, 所以质量增加但无化学变化 D NaCl 固体质量不变.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B )

A 、K 2SO 4、HNO 3、BaCl 2 B 、BaCl 2、Na 2CO 3、HCl (过量)

C 、CaCl 2、KOH 、Na 2CO 3 D 、CuSO 4、FeCl 3、NaOH

7. 解析:A 产生白色沉淀BaSO 4不溶于酸. B产生的白色沉淀 BaCO 3在过量HCl 中溶解, 沉淀消失, 溶液变无色透明.C 产生白色沉淀CaCO 3, D 中CuSO4 与NaOH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FeCl3 与NaOH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8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 )

A 、氯化铜 B 、氯化铁 C 、硝酸镁 D 、硫酸

9、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无色酚酞就可以鉴别的是( A )

A 、NaCl 、NaOH B 、NaCl 、HCl 、NaOH

C 、NaCl 、H 2SO 4 D 、NaCl 、NaOH 、Na 2SO 4

10、下列各组物质均能在NaOH 溶液中共存的是( A )

A.BaCl 2,KNO 3,KCl B. NaCl,CuSO4,HCl

C.Na 2CO 3,NH 4Cl,CaCl 2 D. CaO,CO2,HNO 3

11、如图,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 ,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

12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 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 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两滴酚酞试液 ④改用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 是( B )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的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D )

A. 食盐水 B. 醋酸 C. 纯碱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4、苯甲酸(C 6H 5COOH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B )

A. 苯甲酸溶液的pH 小于7 B. 苯甲酸溶液的pH 大于7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二、填空题

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氢___ 离子;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氢氧根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例如:(写化学方程式)

__HCl_+_NaOH_=_NaCl_+__H2O___ 。

2、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盛有白色颗粒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能做干燥剂,其理由是__有吸水性____,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

___CaO_+_H20__=__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 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__2_____种。(2)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_____________。

(3) 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钾溶

液,还要经过_过滤______操

作。

4、有4瓶无色溶液A 、B 、C 、

D ,分别是盐酸、硝酸、氢氧

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

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

示:(填化学式)

A_Ba(OH)2_B _HNO3_C_HCl ____D_NaOH _______。

5、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 ,写出氢氧化铯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CsOH_+_HCl_=__CsCl__+__H2O__________

6、小明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上面喷洒了试剂A ,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溶液B 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变成红色。请你从下面提供的试剂中找出A 、B ①③ ②⑥

①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氢氧化钠溶液 ⑥浓氨水

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进行实验,就能确定B 的成分,则该试剂可能是(填序号) ① 。①Na 2CO 3溶液 ②BaCl 2溶液 ③铁钉 ④NaCl 溶液

解析:浓盐酸与浓氨水有挥发性. 而浓盐酸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浓氨水碱性可使酚酞变红. 检验浓盐酸可用Na 2CO 3溶液, 有气体产生.

7、2004年5月25日我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

(1) 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_

__1. 溶解度大, 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2. 熔点为271℃.

(2) 写出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的过程 _溶解食盐, 加入盐酸, 若产生红棕色气体, 则含有亚硝酸钠, 否则无. _

8、碳酸岩等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侵蚀,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Ca(HCO3) 2],日久产生“水滴石穿”的现象,形成溶洞。写出溶洞形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aCO3+CO2+H2O=_Ca(HCO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 4、NaCl 、AgCl 、Na 2SO 4、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

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Na 2SO 4、Na 2CO 3__,可能含有_NaCl ___,一定没有_CuSO 4, AgCl ________。

10、将一定量的Fe 、Cu 放入AgNO 3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1)若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Fe(NO3) 3_______,没有_AgNO 3__________。

(2)若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_Fe, Cu, Ag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Fe(NO3) 3______。

11、实验室里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H2SO4 CuO H2SO4 Fe

(1)Fe ----> H2 ---> Cu;(2)CuO ----> CuSO4 ---> Cu。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2)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

1. 节约能源___2.操作简便 .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 C )

A 、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 、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 、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 、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A 、硝酸钠 B 、氢氧化钾 C 、氢氧化铁 D 、硝酸

2.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生成水, 气体或沉淀的反应, 而A 中的Na 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可溶, 所以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 A )

A 、固体碳酸钠 B 、食醋 C 、白酒 D 、白糖

3. 解析: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 食醋显酸性, 白酒, 白糖均显中性, 所以选A.

4、配制番茄无土培养液用到KNO 3,化肥硝酸钾是( A )

A 、复合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B )

A 、铁屑 B 、氯化钡 C 、硝酸银 D 、氢氧化钾

5. 解析:除去硫酸钠, 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 故排除A,C,D(2)不能与氯化钠反应,B 中氯化钡不与氯化钠反应, 而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 可过滤去除, 故选B.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

A 、Na 2CO 3·10H 2O B 、CuSO 4 C 、浓硫酸 D 、NaCl 固体

6, 解析:A 久置于空气风化失水, 质量减少. 发生化学变化.B 硫酸铜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 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C 浓硫酸有吸水性, 所以质量增加但无化学变化 D NaCl 固体质量不变.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B )

A 、K 2SO 4、HNO 3、BaCl 2 B 、BaCl 2、Na 2CO 3、HCl (过量)

C 、CaCl 2、KOH 、Na 2CO 3 D 、CuSO 4、FeCl 3、NaOH

7. 解析:A 产生白色沉淀BaSO 4不溶于酸. B产生的白色沉淀 BaCO 3在过量HCl 中溶解, 沉淀消失, 溶液变无色透明.C 产生白色沉淀CaCO 3, D 中CuSO4 与NaOH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FeCl3 与NaOH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8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 )

A 、氯化铜 B 、氯化铁 C 、硝酸镁 D 、硫酸

9、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无色酚酞就可以鉴别的是( A )

A 、NaCl 、NaOH B 、NaCl 、HCl 、NaOH

C 、NaCl 、H 2SO 4 D 、NaCl 、NaOH 、Na 2SO 4

10、下列各组物质均能在NaOH 溶液中共存的是( A )

A.BaCl 2,KNO 3,KCl B. NaCl,CuSO4,HCl

C.Na 2CO 3,NH 4Cl,CaCl 2 D. CaO,CO2,HNO 3

11、如图,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 ,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

12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 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 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两滴酚酞试液 ④改用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 是( B )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的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D )

A. 食盐水 B. 醋酸 C. 纯碱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4、苯甲酸(C 6H 5COOH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B )

A. 苯甲酸溶液的pH 小于7 B. 苯甲酸溶液的pH 大于7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二、填空题

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氢___ 离子;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氢氧根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例如:(写化学方程式)

__HCl_+_NaOH_=_NaCl_+__H2O___ 。

2、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盛有白色颗粒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能做干燥剂,其理由是__有吸水性____,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

___CaO_+_H20__=__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 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__2_____种。(2)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_____________。

(3) 如果要得到氢氧化钾溶

液,还要经过_过滤______操

作。

4、有4瓶无色溶液A 、B 、C 、

D ,分别是盐酸、硝酸、氢氧

化钡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

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

示:(填化学式)

A_Ba(OH)2_B _HNO3_C_HCl ____D_NaOH _______。

5、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 ,写出氢氧化铯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CsOH_+_HCl_=__CsCl__+__H2O__________

6、小明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上面喷洒了试剂A ,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溶液B 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变成红色。请你从下面提供的试剂中找出A 、B ①③ ②⑥

①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氢氧化钠溶液 ⑥浓氨水

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进行实验,就能确定B 的成分,则该试剂可能是(填序号) ① 。①Na 2CO 3溶液 ②BaCl 2溶液 ③铁钉 ④NaCl 溶液

解析:浓盐酸与浓氨水有挥发性. 而浓盐酸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浓氨水碱性可使酚酞变红. 检验浓盐酸可用Na 2CO 3溶液, 有气体产生.

7、2004年5月25日我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

(1) 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_

__1. 溶解度大, 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2. 熔点为271℃.

(2) 写出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的过程 _溶解食盐, 加入盐酸, 若产生红棕色气体, 则含有亚硝酸钠, 否则无. _

8、碳酸岩等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侵蚀,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Ca(HCO3) 2],日久产生“水滴石穿”的现象,形成溶洞。写出溶洞形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aCO3+CO2+H2O=_Ca(HCO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 4、NaCl 、AgCl 、Na 2SO 4、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

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Na 2SO 4、Na 2CO 3__,可能含有_NaCl ___,一定没有_CuSO 4, AgCl ________。

10、将一定量的Fe 、Cu 放入AgNO 3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1)若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Fe(NO3) 3_______,没有_AgNO 3__________。

(2)若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_Fe, Cu, Ag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Fe(NO3) 3______。

11、实验室里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H2SO4 CuO H2SO4 Fe

(1)Fe ----> H2 ---> Cu;(2)CuO ----> CuSO4 ---> Cu。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2)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

1. 节约能源___2.操作简便 .


相关内容

  • 初三化学[酸和碱]说课稿
  • <酸和碱>复习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中考分析 1.酸和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考的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这部分的知识,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2.酸和碱是复习的重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 ...

  •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典型例题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 (2)铁铸成锅__: (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__: (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潮解__: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 (6)铁能生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中考备考方案(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 目录 教学方案 1 1 3 5 6 7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数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英语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物理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化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教学方案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一.理清复习思路,三大阶段任务分步完成 1.感悟与积累阶段 ...

  • 初三化学酸碱盐化学方程式专题练习
  •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共存 一.知识梳理 1.置换反应: 1)酸和金属的反应: (1)金属活动顺序表 (2)无氧化性的酸 2)盐和金属的反应: (1)金属活动顺序表 (2)盐具有可溶性 2.复分解反应: 1)生成物 有气体.沉淀或水 2)反应物 具有可溶性 ***特例:1.酸和碱的反应 2.酸和碳酸 ...

  • 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
  • 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 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试管a.b两支试管中,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观 ...

  •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五 常见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五 常见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班级: 姓名: 二.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金属不是钾.钙.钠) 化学方程式举例: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化学方程式举例: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 ...

  • 推断题 化学
  • 专题三 框图推断 一.水 [考试说明] ①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③理解溶解.结晶和沉淀等现象. [问题解决] 1. 水的组成 例1.正误判断(抢答题,完成10道正误判断题后, 由A 或B 组上台写出答案,共同讨论,质疑并解答) 1. ...

  • 初三化学提高题
  •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轮胎爆炸 B. 蜡烛燃烧:纸撕成碎片 C. 矿石粉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食物腐烂变质:灯泡发光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