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1 - 课题 第二课性善 课型 国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课 人性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 导入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

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 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 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

女生比赛背。 读后你们的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范读。 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3 - 自己留在最后。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2、如何使―发端‖成熟 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 孟子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之‖。 ―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如果―为‖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 ―不为‖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感情朗读。 背诵。 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说说诗句的含义。先听老师讲在小组里说然后再全班说。 作业设计 1、背诵《人性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4 - 2、收集孟子、告子、荀子有关人性之善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 3、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 板书设计 第一课 性善 人性善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5 - 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1 - 课题 第二课性善 课型 国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课 人性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 导入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

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 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 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

女生比赛背。 读后你们的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范读。 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3 - 自己留在最后。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2、如何使―发端‖成熟 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 孟子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之‖。 ―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如果―为‖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 ―不为‖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感情朗读。 背诵。 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说说诗句的含义。先听老师讲在小组里说然后再全班说。 作业设计 1、背诵《人性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4 - 2、收集孟子、告子、荀子有关人性之善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 3、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 板书设计 第一课 性善 人性善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 5 - 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相关内容

  •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国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 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 ...

  • 小学[千字文]教案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千字文>教案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王咏慧 一. 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 教学目标 1.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

  • 课题总结报告
  •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

  •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 东兴市实验学校2014年春季学期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q ...

  •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 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 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2011.4-2011.12 我校于2011年4月启动经典诵读工程,通过近半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诵读,如同师从先哲,通过领悟先哲的原创思想,有可能使自己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世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创造性人生.增加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此项工程与学校德育教育关系密切.促进学校深入落 ...

  •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 打好国学基本功底 塑造和谐健全的人格 -------初中开设国学启蒙课程初探 福州秀山中学 连圣宝 2004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在北京大学和南京中山陵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令国人惊讶:接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等相继访问大陆,在与我国领导人交谈或 ...

  •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班会教案
  •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班会教案 五一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品味国学经典,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活动地点]我班教室. [活动过程] ...

  • 语文教师读书演讲稿--给孩子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
  • 转眼间,踏上教坛已经××年了,我也从一个稚气未脱的毛孩子成长为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一路走来,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进步着,收获着,快乐着!我庆幸能够在龙口市××小学这个浸润书香的沃土里躬身耕耘,我感谢新课改大浪淘沙般的历练让我的羽翼得以丰满. 永远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听我第一堂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