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提出新理论:黑洞形成于宇宙早期,同时还带来了重元素

宇宙中最早的黑洞究竟是在大爆炸发生后 1 秒钟内形成的,还是在大爆炸后的百万年后早期恒星死亡时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天体物理学界的问题。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物理学家们对宇宙早期黑洞的形成,以及它们在重元素(Heavy Elements,如金、铂和铀)出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刊登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上。

图丨早期黑洞与中子星相撞后产生重元素的理论解释了为何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区域中子星数量稀少

UCLA 物理教授 Alexander Kusenko 和研究生 Eric Cotner 提出了一种新颖简洁的理论,他们认为早期黑洞可能形成于大爆炸后不久,早于成熟恒星出现的时间。有天文学家曾提出,这些早期黑洞或可解释宇宙中全部或部分暗物质的形成原因,还有可能是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的前身。而在这次 Alexander 和 Eric 的新理论中,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或许在自然界重元素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作用。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考虑大爆炸后的宇宙中存在着的一个均匀能量场,这种能量场被科学家认为仅存在于遥远的过去。在宇宙迅速扩张后,该能量场分解成了“一块一块”的团状形态,之后,重力会使这些“团块”相互吸引并合并。 UCLA 的研究人员提出,在吸引、合并的过程中,一些“团块”会变得致密,并最终成为黑洞。

Kusenko 说:“我们的理论具有一般性,并不像其他的的早期黑洞理论一样还要以一些‘不太可能的巧合’作为理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在刊登的论文中,科学家认为用天文观测来寻找这些形成于早期宇宙的黑洞是可能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恒星亮度(Brightness)的微小变化来进行寻找,而这种变化恰恰就是由古老的黑洞引力效应引起的。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们有关临近星系中所发现的一颗恒星,该恒星忽明忽暗的亮度变化,似乎验证了有一个古老的黑洞正从它们前方通过。

图丨一个被中子星捕获的黑洞

在 Kusenko 与 UCLA 博士后研究员 Volodymyr 和 UCLA 教授 George Fuller 合作的另一个独立研究中,他们提出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可能在形成重金属元素(如金,银,铂和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类过程有可能正在我们或其他星系中发生着。

然而,重元素的起源对科研人员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Kusenko 说:“科学家们知道这些重元素的存在,但却并不清楚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UCLA 的研究认为,一个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会时不时地与中子星发生碰撞,最终并沉入到中子星内部(中子星是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的残余,约一座城市大小,可自转)。

Kusenko 认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黑洞会从内部不断消耗掉中子星,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 1 万年左右。之后,中子星随着自身的收缩,自转会变得越来越快,最终导致一些小的部分被甩离本体。而这些富含中子的分离部分,很可能就是重元素的来源。

然而,Kusenko 同时表示,中子星捕获黑洞的可能性非常低,这种低概率与只有少量星系富含重元素的观察结果一致。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与中子星相撞以产生重元素的理论也解释了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区域中子星数量稀少的问题,这也是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今年晚些时候,Kusenko 和同事将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对“中子星-黑洞”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元素的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希望能通过将模拟结果与临近星系中重元素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来判断地球上存在的金、铂和铀是否来源于形成于早期宇宙中的黑洞。

宇宙中最早的黑洞究竟是在大爆炸发生后 1 秒钟内形成的,还是在大爆炸后的百万年后早期恒星死亡时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天体物理学界的问题。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物理学家们对宇宙早期黑洞的形成,以及它们在重元素(Heavy Elements,如金、铂和铀)出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刊登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上。

图丨早期黑洞与中子星相撞后产生重元素的理论解释了为何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区域中子星数量稀少

UCLA 物理教授 Alexander Kusenko 和研究生 Eric Cotner 提出了一种新颖简洁的理论,他们认为早期黑洞可能形成于大爆炸后不久,早于成熟恒星出现的时间。有天文学家曾提出,这些早期黑洞或可解释宇宙中全部或部分暗物质的形成原因,还有可能是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的前身。而在这次 Alexander 和 Eric 的新理论中,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或许在自然界重元素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作用。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考虑大爆炸后的宇宙中存在着的一个均匀能量场,这种能量场被科学家认为仅存在于遥远的过去。在宇宙迅速扩张后,该能量场分解成了“一块一块”的团状形态,之后,重力会使这些“团块”相互吸引并合并。 UCLA 的研究人员提出,在吸引、合并的过程中,一些“团块”会变得致密,并最终成为黑洞。

Kusenko 说:“我们的理论具有一般性,并不像其他的的早期黑洞理论一样还要以一些‘不太可能的巧合’作为理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在刊登的论文中,科学家认为用天文观测来寻找这些形成于早期宇宙的黑洞是可能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恒星亮度(Brightness)的微小变化来进行寻找,而这种变化恰恰就是由古老的黑洞引力效应引起的。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们有关临近星系中所发现的一颗恒星,该恒星忽明忽暗的亮度变化,似乎验证了有一个古老的黑洞正从它们前方通过。

图丨一个被中子星捕获的黑洞

在 Kusenko 与 UCLA 博士后研究员 Volodymyr 和 UCLA 教授 George Fuller 合作的另一个独立研究中,他们提出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可能在形成重金属元素(如金,银,铂和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类过程有可能正在我们或其他星系中发生着。

然而,重元素的起源对科研人员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Kusenko 说:“科学家们知道这些重元素的存在,但却并不清楚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UCLA 的研究认为,一个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会时不时地与中子星发生碰撞,最终并沉入到中子星内部(中子星是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的残余,约一座城市大小,可自转)。

Kusenko 认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黑洞会从内部不断消耗掉中子星,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 1 万年左右。之后,中子星随着自身的收缩,自转会变得越来越快,最终导致一些小的部分被甩离本体。而这些富含中子的分离部分,很可能就是重元素的来源。

然而,Kusenko 同时表示,中子星捕获黑洞的可能性非常低,这种低概率与只有少量星系富含重元素的观察结果一致。形成于宇宙早期的黑洞与中子星相撞以产生重元素的理论也解释了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区域中子星数量稀少的问题,这也是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今年晚些时候,Kusenko 和同事将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对“中子星-黑洞”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元素的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希望能通过将模拟结果与临近星系中重元素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来判断地球上存在的金、铂和铀是否来源于形成于早期宇宙中的黑洞。


相关内容

  • 物理世界11个未解之谜
  • 物理世界11个未解之谜 默认分类 2009-01-20 09:36 阅读64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物理学的故事:有两位在同一个大学.不同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一位研究的是远离地球的巨大物体,而另外一位则为身边的微小物质所着迷.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一位制造出了世界上威力最强大 ...

  •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1-4集解说词
  • <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纪录片解说词 (根据记录整理,不准确,供参考) 第一集:恒星 恒星世界在暴力中诞生,也在暴力中消亡.恒星运动推动了宇宙的运转,也是生命的起源.银河系有2000亿个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亿万恒星中的一个,有46亿年的历史,直径为160万公里,在银河系及宇宙中,太阳的体积微 ...

  • 今日话题:霍金,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 霍金1亿美金寻外星生命 你认为外星人存在吗? 史蒂芬·霍金,霍金,霍金预言,科学 至少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没有其它外星人,因为我们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外星人.最近才发现,在时间褶皱的瞬间,是存在穿越的可能的,只是无论是回到未来,或是过去,再褶皱消失之后,都会恢复,所以时光旅行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褶皱创造 ...

  • 广义相对论的理解
  • 11.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疑难问题 1.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要说宇宙中仅仅就是暗色尘云和死星体是很容易的,但已发现的有力证据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对宇宙中 ...

  • 宇宙中第一代恒星.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中第一代恒星.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大型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观测可探测的宇宙历史从现今一直可以追溯到宇宙年龄不足现在的十分之一处.在往前则仍然是留待进一步深入的前沿,正是在那里形成了第一代恒星.星系以及大质量黑洞.通过赋予宇宙第一屡光以及超越在大爆炸中所形成的原初氢和氦以外的其他化学元素,第一代的这些 ...

  •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观
  • 1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提出的.√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西方传播而来.× 3下列选项中属于伽利略的成就的是:()A.重述惯性定律B.用科学的语言阐述了相对性原理C.自由落体定律 4.提出杠杆原理的学者是:()阿基米德 5.最早用到物理学这个词的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6.最早使用物理学这个词的人是亚里士 ...

  • 引力波天文学
  • "天空和以前不同了,想象你可以触摸,可以闻,可以尝,可以看――然后有一天,你也听得到了." 来自意大利帕多瓦的物理学家马尔科・德拉戈(Marco Drago)回忆起2015年9月14日的那个早晨,他在位于德国汉诺威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

  • 双星系的"黑洞"系数H3是宇宙"黑洞"产生的根源
  • 双星系的"黑洞"系数H3是宇宙"黑洞"产生的根源 作者:黄宗培 2003年1月25日 --牛顿揭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的第一个规律:本文作者揭示的双星系成形规律是宇宙的第二个规律: --本文将揭示宇宙的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规律: 宇宙的第三个规律:绝对运动的 ...

  • 黑洞物理_蔡荣根
  • DOI:10.13405/j.cnki.xdwz.2015.05.004 黑洞物理 蔡荣根1 曹利明2 胡亚鹏3 (1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0008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230026: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 210016) 一.黑洞 1. 什么是黑洞? 什么是黑洞? 通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