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简便计算

《除法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除法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相关内容

  • 2017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积的近似值.doc
  • 课题: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下面的表格,以备复习时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说明按要求用 ...

  •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 ...

  • 小学数学大纲
  •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 年 级 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 ...

  • 乘法运算定律
  • 信息窗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9-23页. 教材简析: 本信息呈现的是"中华第一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有序的场景.图下以文字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q ...

  •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知识点归纳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

  •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除法的性质
  • 教学目标:1.懂得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每一个因数. 2.懂得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因数. 3.会用上述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能力,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除法运算性质的 ...

  • 不妨改变一下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
  • 不妨改变一下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 作者:许瑄 来源:<教师教育>2014年第01期 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中,当除得的商的末尾出现0时,学生往往会将0漏写.笔者在教学中使出一招,改变竖式除法的书写格式,颇见良效.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将该 ...

  • 简便计算(乘除法
  • 思达数学四年级暑假教学内容 乘除简便计算 例1.一 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 .b 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 运用乘法交换律,使积不变. 65×218=218×( ) 315×( )=122×( ) 25×17×4=( ...

  • 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 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运算定律.混合运算 3.多边形的面积 4.应用题 复习要求: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复习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