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地区彝族民居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浅析四川地区彝族民居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摘要: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彝族民居在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用材、构造处理等方面体现出以简洁经济的方式创造建筑环境的生态建筑思想和经验。应在新建住宅中得以借鉴与继承。

关键词:四川地区彝族 民居构造技术 自然生态

1总体概况

彝族民居经历几千年演变和发展,具有自己 “外封闭、内开敞、多向阳,”的特色。是根据四川多雨、潮湿、日照少的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共同特征,它既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又以最经济、最简便的构造方法满足了主要的适用要求。 “外封闭”是为了安全、避风,特别阻挡北边来的冷风,同时也为创造一个私秘性较好的居住环境。“内开敞”是为了在潮湿、闷热、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尽可能的排湿通风,多吸收阳光日照,院内设盆景,扩展视野,延展生活空间。

彝族村寨一般位於山地向阳斜坡地,不选平地,尤其喜欢前有屏障、后有要隘的地方,这样可以防御外敌,而且便于放牧和就近耕作。村寨规模不等,少则十几户,多则五六十户。房屋修建因地制宜,多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土石方量较少,便于修建。

2形式及构造

2.1 平面形式

彝族民居一般是单层建筑,除建筑的外墙之外,内部一般不再有承重墙分隔,室内空间的分隔是采用灵活的室内隔断来完成的。传统的正房由三个部分组成,正中为起居活动空间—中厅,右边为卧室,左边为堆放粮食、杂物的贮藏室空间。中厅是一个较大的空间,是一家人白天的活动场所,亦是人来客往的社会交往处,同时也在此烧火煮饭,是一个多功能厅。

2.2 结构体系

彝族民居结构承重体系,是由多种多样的木构架来完成的。在同一建筑中随平面要求和位置的不同,木构件可作成多种不同的形式,有三往落地、四柱落地及多柱落地等,变化十分灵活,这是彝族民居所特有的承重形式(如图1)。

图1 四川省彝族民居的木拱架

2.3 墙体及材料

彝族民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多用竹、木、砂土、块石、山草等材料。常见的彝族民居外墙有土墙和木板两种。土墙一般见于高寒地区,墙厚45cm左右。房屋较低矮,檐高约1. 8~2. 5m 。墙面一般不开窗。仅在两山墙上部开一个矩形或三角形小孔以解决室内通风.而室内采光则靠大门,所以室内光线较差。高山彝族民居的这种形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山高、风大寒冷.以利保暖;另外,在历史上彝族家族之间常发生械斗,出于安全所以开窗很少。尽管这已成为过去,然而建筑形式都保留下来了。

海拔较低处及一些彝汉杂居区,由于木材的减少,彝族民居也由习惯的木板墙逐渐采用了土墙,不过檐部稍高一些,达到3m以上,有些甚至还设有较为正规的楼层,墙面开窗屋面也有安装亮瓦的,以解决室内采光和通风。土墙的施工均就地取土,在木夹板内用木桩大力夯实而成,板与板的结头及转角处,常在墙内埋入一些当地可取的竹片、漆树枝及一些耐腐的树皮,以增加墙体的整体。由于房屋高度不高,一般不另作基础,只在平出的场地上先和卵石或条石作约300cm高的墙脚,以利防水防潮。

木板外墙是彝族民居中另一种外墙形式,多见于气候温和、木材较丰富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做法是把木板镶嵌于木柱问的木框架内,木板常用杉木板,厚度约12~ 15mm,在木板的上部常开有装饰花窗,这种做法亦为彝族传统的做法,以前多为富裕的土层人员采用。目前这种全木板墙的房屋已不多。较多的做法是在正面中部的几个开间采用木板外墙。其余部分均用土桩外墙。这样花费的木材较少,而在正面花窗及挑檐等处的处理又保持了彝族民居的特色(如图2)。

图2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墙体

2.4 屋面

彝族民居的屋面材料尽管有木、瓦、草、石的不同,但其屋面形式均为悬山,承重方式仍属檩椽构造,只是不同的建筑在其檩椽上有所不同。

木板屋面是彝族建筑传统的屋面形式。木板又称瓦板,上长1000~1500mm ,宽250~350mm,厚15~20mm左右的木板相互搭盖而成。为防大风吹动,在上有间隔的横放木条,其上再用小石块作压物以保持稳定,不用铁钉之类固定而用压物均是为了拆御方便,因为在以前彝族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时常搬迁住房,为了方便就产生了这种特有的作法。虽然现在的情况已不同,但这样作法却保留至今。瓦板在加工中是选用径大匀直的杉木,锯成1000~1500mm长的木段,然后

用大刀竖直劈成。用劈不用锯,就使成品瓦板均为顺木纹,这样就保证了在使用中不致漏雨,此乃瓦板加工的独特之处,由于这种屋面需大量木材,现仅在一些边远山区可见。

小青瓦屋面也是彝族建筑中常见的屋面形式,常见于彝汉杂居区及交通方便地带,其构造做法与汉区做法相同。燕麦草及石板屋面,在解放前为彝族一般劳动者的房屋采用,现所见已不多,仅偶见于堆放柴草及圈养牲畜的次要房屋上。其构造作法亦简单,檩条常用Ø4~Ø7mm的细木棒,如用竹棍则几根合一,间距400mm左右,然后在上铺石板或铺燕麦草而成。(如图3)。

图3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屋顶

结语

传统民居是人们在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而努力的结果,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提供了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传统建筑中对周边环境适应性设计尽管与现代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其设计手法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优化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突破创新,使现代建筑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嘉华.彝族文化习俗影响下的传统彝居风貌[J].四川建筑.1998(3):32-36.

[2]候宝石.梁山彝族民居建筑及其建筑文化现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陈实.彝族建筑风格初探[J].四川建筑,2003(3):4JD-42.

浅析四川地区彝族民居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摘要: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彝族民居在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用材、构造处理等方面体现出以简洁经济的方式创造建筑环境的生态建筑思想和经验。应在新建住宅中得以借鉴与继承。

关键词:四川地区彝族 民居构造技术 自然生态

1总体概况

彝族民居经历几千年演变和发展,具有自己 “外封闭、内开敞、多向阳,”的特色。是根据四川多雨、潮湿、日照少的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共同特征,它既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又以最经济、最简便的构造方法满足了主要的适用要求。 “外封闭”是为了安全、避风,特别阻挡北边来的冷风,同时也为创造一个私秘性较好的居住环境。“内开敞”是为了在潮湿、闷热、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尽可能的排湿通风,多吸收阳光日照,院内设盆景,扩展视野,延展生活空间。

彝族村寨一般位於山地向阳斜坡地,不选平地,尤其喜欢前有屏障、后有要隘的地方,这样可以防御外敌,而且便于放牧和就近耕作。村寨规模不等,少则十几户,多则五六十户。房屋修建因地制宜,多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土石方量较少,便于修建。

2形式及构造

2.1 平面形式

彝族民居一般是单层建筑,除建筑的外墙之外,内部一般不再有承重墙分隔,室内空间的分隔是采用灵活的室内隔断来完成的。传统的正房由三个部分组成,正中为起居活动空间—中厅,右边为卧室,左边为堆放粮食、杂物的贮藏室空间。中厅是一个较大的空间,是一家人白天的活动场所,亦是人来客往的社会交往处,同时也在此烧火煮饭,是一个多功能厅。

2.2 结构体系

彝族民居结构承重体系,是由多种多样的木构架来完成的。在同一建筑中随平面要求和位置的不同,木构件可作成多种不同的形式,有三往落地、四柱落地及多柱落地等,变化十分灵活,这是彝族民居所特有的承重形式(如图1)。

图1 四川省彝族民居的木拱架

2.3 墙体及材料

彝族民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多用竹、木、砂土、块石、山草等材料。常见的彝族民居外墙有土墙和木板两种。土墙一般见于高寒地区,墙厚45cm左右。房屋较低矮,檐高约1. 8~2. 5m 。墙面一般不开窗。仅在两山墙上部开一个矩形或三角形小孔以解决室内通风.而室内采光则靠大门,所以室内光线较差。高山彝族民居的这种形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山高、风大寒冷.以利保暖;另外,在历史上彝族家族之间常发生械斗,出于安全所以开窗很少。尽管这已成为过去,然而建筑形式都保留下来了。

海拔较低处及一些彝汉杂居区,由于木材的减少,彝族民居也由习惯的木板墙逐渐采用了土墙,不过檐部稍高一些,达到3m以上,有些甚至还设有较为正规的楼层,墙面开窗屋面也有安装亮瓦的,以解决室内采光和通风。土墙的施工均就地取土,在木夹板内用木桩大力夯实而成,板与板的结头及转角处,常在墙内埋入一些当地可取的竹片、漆树枝及一些耐腐的树皮,以增加墙体的整体。由于房屋高度不高,一般不另作基础,只在平出的场地上先和卵石或条石作约300cm高的墙脚,以利防水防潮。

木板外墙是彝族民居中另一种外墙形式,多见于气候温和、木材较丰富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做法是把木板镶嵌于木柱问的木框架内,木板常用杉木板,厚度约12~ 15mm,在木板的上部常开有装饰花窗,这种做法亦为彝族传统的做法,以前多为富裕的土层人员采用。目前这种全木板墙的房屋已不多。较多的做法是在正面中部的几个开间采用木板外墙。其余部分均用土桩外墙。这样花费的木材较少,而在正面花窗及挑檐等处的处理又保持了彝族民居的特色(如图2)。

图2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墙体

2.4 屋面

彝族民居的屋面材料尽管有木、瓦、草、石的不同,但其屋面形式均为悬山,承重方式仍属檩椽构造,只是不同的建筑在其檩椽上有所不同。

木板屋面是彝族建筑传统的屋面形式。木板又称瓦板,上长1000~1500mm ,宽250~350mm,厚15~20mm左右的木板相互搭盖而成。为防大风吹动,在上有间隔的横放木条,其上再用小石块作压物以保持稳定,不用铁钉之类固定而用压物均是为了拆御方便,因为在以前彝族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时常搬迁住房,为了方便就产生了这种特有的作法。虽然现在的情况已不同,但这样作法却保留至今。瓦板在加工中是选用径大匀直的杉木,锯成1000~1500mm长的木段,然后

用大刀竖直劈成。用劈不用锯,就使成品瓦板均为顺木纹,这样就保证了在使用中不致漏雨,此乃瓦板加工的独特之处,由于这种屋面需大量木材,现仅在一些边远山区可见。

小青瓦屋面也是彝族建筑中常见的屋面形式,常见于彝汉杂居区及交通方便地带,其构造做法与汉区做法相同。燕麦草及石板屋面,在解放前为彝族一般劳动者的房屋采用,现所见已不多,仅偶见于堆放柴草及圈养牲畜的次要房屋上。其构造作法亦简单,檩条常用Ø4~Ø7mm的细木棒,如用竹棍则几根合一,间距400mm左右,然后在上铺石板或铺燕麦草而成。(如图3)。

图3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屋顶

结语

传统民居是人们在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而努力的结果,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提供了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传统建筑中对周边环境适应性设计尽管与现代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其设计手法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优化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突破创新,使现代建筑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嘉华.彝族文化习俗影响下的传统彝居风貌[J].四川建筑.1998(3):32-36.

[2]候宝石.梁山彝族民居建筑及其建筑文化现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陈实.彝族建筑风格初探[J].四川建筑,2003(3):4JD-42.


相关内容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城乡统筹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特殊性
  • 城乡统筹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特殊性[ 来源:中国旅游报 | 发布日期:2013-08-12 | 浏览(87)人次 | 投稿 | 收藏 ]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于19世纪80年代,旅游城镇的发展则开始于20世纪初.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发展重要产业之一.城乡 ...

  • 官方建构中的"阿诗玛"
  • 摘 要:阿诗玛是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美丽善良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阿支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阿黑赶来相救,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最后,阿诗玛回归大自然――变成了石林中的一座美丽石像.如今,石林已是世界自然遗产,石林的发展离不开"阿诗玛& ...

  •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 20 第36卷第4期 10年2月 山 西建筑 &"小ⅨIARCHITEC兀瓜E V01.36No.4Feb.2010 ・5・ 文章编号:1009缶825(20lO)04埘∞5.02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张劲松 摘要: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 ...

  • 云南云南特色景观规划
  •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应用基金项目(编号:2007E027M).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7C30245).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科研启动 ...

  • 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_陈建熙
  •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 陈建熙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400045) [摘 要] 选择气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试图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下不同传统民居形式的分析, 对建筑本体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提出运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技术, 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的潜能 ...

  • 中国民族概论大纲
  • 中国民族概论是一门全面介绍中国民族基本情况的课程.是民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分数2,周学时2.总学分数36. 课程前三章属于总论性质,分别介绍"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观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结构分析.希望从经济.文化方面整体把握中国民族的 ...

  • 初一下册月考
  • ●●●●●●●●●●●●●●●●●●●●●●●●●●●●●●●●●●●●●●● ●●● 班 别 姓 名 ●●●●●●●●●●●●●●●●●●●●●●●●●●●●●●●●●●●●●●● ●●● 把荷中学 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对应的 ...

  • 王老师作业
  •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黄德光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