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西夏陶瓷的生产工艺

西夏瓷器生产,由于技术上受中原瓷窑的影响,制瓷工艺、装饰技法与中原北方一些窑系大体相似。

(一)原 料:西夏各窑所使用的制瓷原料均为就地取材。在磁窑堡附近和贺兰山沿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地质矿物学告诉我们,凡是在煤层露头的地方或夹层中均共生有“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它们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今天,从磁窑堡至回民巷一带,在一些山水冲沟或断崖上常见有裸露在外面的“高岭石质泥岩”,把这种“高岭石质泥岩”粉碎,然后经淘洗、沉淀,便可制瓷。磁窑堡附近瓷土原料经测试,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土、白云母、石英及长石等,属高岭石质泥岩。

(二)瓷胎:西夏瓷器经化学分析的仅有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出土瓷器,测试结果表明,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瓷胎的化学组成,基本与原料的化学组成接近,而个别元素相差较大③。如回民巷窑瓷胎中三氧化二铁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2.08%,远远低于原料含量的5.6%。这表明制胎的瓷土经过了较严格的淘洗。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瓷胎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与当时北方诸窑相比,要高于宋代定窑白瓷胎,但较磁州、当阳峪、扒村、鹤壁等窑的含量低。这说明磁窑堡窑、回民巷窑瓷胎的白度比定窑低,而较北方其他窑高。另外,磁窑堡窑“瓷胎的瓷化程度虽不如定窑白瓷胎致密,但优于北方其他窑的瓷胎”。实验表明,以磁窑堡窑、回民巷窑为主体的西夏瓷器的质量,较宋代北方名窑定窑的产品低,但一般均不低于北方其他窑的产品。

(三)成型:西夏瓷器成型不外乎三种,即轮制、模制和手制。磁窑堡窑址中出土有石轮基轴、挡箍、轴顶碗和轮盘等,它们都是瓷轮上的部件。轮制瓷器均为圆形器,如碗、盘、盆、钵以及瓶、罐等的腹部。模制主要指印花器,如印花碗、盘、滴水和瓦当等,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均出土印模,尤其回民巷窑仅在一个探方内就出土7件,可见印花器在回民巷窑的生产数量相当多。另外,模制还制作个别器物上的小部件。手制一方面是制作雕塑品,如人物和动物等,另一方面是指将轮制、模制或手制好的部件粘接起来,如瓶颈、罐耳、壶嘴和壶把等。

(四)装  饰:成型的器物晾干后,便可挂釉,进行装饰。西夏瓷土因略发灰或黄色,所以白釉瓷先施化妆土盖住灰黄的胎色,然后挂釉。尽管如此,西夏白釉瓷中纯白色的不多,仍多呈灰白色或牙黄色。其他釉色则直接挂釉。挂釉的情况也不同,碗、盘、钵内壁满釉,外壁半釉,盆为复合釉。

装饰技法主要有剔刻釉、剔刻化妆土、印花、点彩和镂空等。其中剔刻釉占突出地位,是西夏瓷的一大特点。

1.剔刻釉:剔刻釉即指剔釉和刻釉。剔釉是在施釉的胎体上用刻刀剔去纹饰以外的部分,留下的釉面形成主体纹饰;刻釉是在釉面上刻出花纹。一般情况下剔釉和刻釉技法多结合使用。西夏剔刻釉装饰主要在褐釉、黑釉的经瓶、扁壶、钵上,个别的在白釉瓷上。剔刻花常见用于开光内的主体纹饰,开光外则为地纹。剔刻釉由于剔出地胎而露出灰黄的胎色,达到烘托主题纹饰的目的,并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艺术效果很强。

2.剔刻化妆土:是在施化妆土的胎体上剔刻出花纹,然后罩以透明釉。烧成后,剔花部分在浅青色地上呈现出白色花纹,刻花部分则在白色地上显现出浅青色花纹,而两者结合于一起,给人以素雅之感,很具艺术特色。

3.印花:是用瓷土烧成的印模压印而成,多用于姜黄色釉和青釉的碗、盘上。

4.点彩和镂空:这两种装饰法在西夏也有发现。点彩多在白釉或青釉的碗、盘上,用褐色颜料在胎上点成梅花斑点纹或菱形点纹,然后再罩透明釉。镂空较少,仅在金刚杵、如意轮等佛教用品上发现。

(五)装烧:西夏瓷窑装烧有两种,即匣钵装烧和直接人窑法。

1.匣钵装烧:是宋代北方诸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烧方法。使用匣钵可保护坯体,避免与火刺和窑内粉尘接触;同时,匣钵可以摞烧,将装好坯的匣钵一个压一个叠起来,提高了装烧量。匣钵内的坯体主要是顶碗覆烧,黑、褐、青等釉色的碗、盘施釉后内底刮掉一圈釉(俗称涩圈),然后倒扣在顶碗上,依次倒扣数件乃至十几件。然后装入匣钵烧制。白釉碗、盘施釉后,碗内底粘一周沙粒,形成沙圈,同样依次倒扣于顶碗上,再人匣钵装烧。有的碗、缽等小型器,在施釉后將口部一圈釉刮掉,然后對口裝入匣缽,形成芒口瓷,也有一大一小搭燒的,如碗和缽,碗和瓶,缽和硯等。

2.直接入窯法:主要燒制大型器,如盆、缸等,裝燒時不用匣缽,為了避免前后、左右傾倒粘連,在器物間放上支丁或墊條和墊圈等。

西夏瓷器生产,由于技术上受中原瓷窑的影响,制瓷工艺、装饰技法与中原北方一些窑系大体相似。

(一)原 料:西夏各窑所使用的制瓷原料均为就地取材。在磁窑堡附近和贺兰山沿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地质矿物学告诉我们,凡是在煤层露头的地方或夹层中均共生有“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它们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今天,从磁窑堡至回民巷一带,在一些山水冲沟或断崖上常见有裸露在外面的“高岭石质泥岩”,把这种“高岭石质泥岩”粉碎,然后经淘洗、沉淀,便可制瓷。磁窑堡附近瓷土原料经测试,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土、白云母、石英及长石等,属高岭石质泥岩。

(二)瓷胎:西夏瓷器经化学分析的仅有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出土瓷器,测试结果表明,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瓷胎的化学组成,基本与原料的化学组成接近,而个别元素相差较大③。如回民巷窑瓷胎中三氧化二铁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2.08%,远远低于原料含量的5.6%。这表明制胎的瓷土经过了较严格的淘洗。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瓷胎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与当时北方诸窑相比,要高于宋代定窑白瓷胎,但较磁州、当阳峪、扒村、鹤壁等窑的含量低。这说明磁窑堡窑、回民巷窑瓷胎的白度比定窑低,而较北方其他窑高。另外,磁窑堡窑“瓷胎的瓷化程度虽不如定窑白瓷胎致密,但优于北方其他窑的瓷胎”。实验表明,以磁窑堡窑、回民巷窑为主体的西夏瓷器的质量,较宋代北方名窑定窑的产品低,但一般均不低于北方其他窑的产品。

(三)成型:西夏瓷器成型不外乎三种,即轮制、模制和手制。磁窑堡窑址中出土有石轮基轴、挡箍、轴顶碗和轮盘等,它们都是瓷轮上的部件。轮制瓷器均为圆形器,如碗、盘、盆、钵以及瓶、罐等的腹部。模制主要指印花器,如印花碗、盘、滴水和瓦当等,磁窑堡窑和回民巷窑均出土印模,尤其回民巷窑仅在一个探方内就出土7件,可见印花器在回民巷窑的生产数量相当多。另外,模制还制作个别器物上的小部件。手制一方面是制作雕塑品,如人物和动物等,另一方面是指将轮制、模制或手制好的部件粘接起来,如瓶颈、罐耳、壶嘴和壶把等。

(四)装  饰:成型的器物晾干后,便可挂釉,进行装饰。西夏瓷土因略发灰或黄色,所以白釉瓷先施化妆土盖住灰黄的胎色,然后挂釉。尽管如此,西夏白釉瓷中纯白色的不多,仍多呈灰白色或牙黄色。其他釉色则直接挂釉。挂釉的情况也不同,碗、盘、钵内壁满釉,外壁半釉,盆为复合釉。

装饰技法主要有剔刻釉、剔刻化妆土、印花、点彩和镂空等。其中剔刻釉占突出地位,是西夏瓷的一大特点。

1.剔刻釉:剔刻釉即指剔釉和刻釉。剔釉是在施釉的胎体上用刻刀剔去纹饰以外的部分,留下的釉面形成主体纹饰;刻釉是在釉面上刻出花纹。一般情况下剔釉和刻釉技法多结合使用。西夏剔刻釉装饰主要在褐釉、黑釉的经瓶、扁壶、钵上,个别的在白釉瓷上。剔刻花常见用于开光内的主体纹饰,开光外则为地纹。剔刻釉由于剔出地胎而露出灰黄的胎色,达到烘托主题纹饰的目的,并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艺术效果很强。

2.剔刻化妆土:是在施化妆土的胎体上剔刻出花纹,然后罩以透明釉。烧成后,剔花部分在浅青色地上呈现出白色花纹,刻花部分则在白色地上显现出浅青色花纹,而两者结合于一起,给人以素雅之感,很具艺术特色。

3.印花:是用瓷土烧成的印模压印而成,多用于姜黄色釉和青釉的碗、盘上。

4.点彩和镂空:这两种装饰法在西夏也有发现。点彩多在白釉或青釉的碗、盘上,用褐色颜料在胎上点成梅花斑点纹或菱形点纹,然后再罩透明釉。镂空较少,仅在金刚杵、如意轮等佛教用品上发现。

(五)装烧:西夏瓷窑装烧有两种,即匣钵装烧和直接人窑法。

1.匣钵装烧:是宋代北方诸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烧方法。使用匣钵可保护坯体,避免与火刺和窑内粉尘接触;同时,匣钵可以摞烧,将装好坯的匣钵一个压一个叠起来,提高了装烧量。匣钵内的坯体主要是顶碗覆烧,黑、褐、青等釉色的碗、盘施釉后内底刮掉一圈釉(俗称涩圈),然后倒扣在顶碗上,依次倒扣数件乃至十几件。然后装入匣钵烧制。白釉碗、盘施釉后,碗内底粘一周沙粒,形成沙圈,同样依次倒扣于顶碗上,再人匣钵装烧。有的碗、缽等小型器,在施釉后將口部一圈釉刮掉,然后對口裝入匣缽,形成芒口瓷,也有一大一小搭燒的,如碗和缽,碗和瓶,缽和硯等。

2.直接入窯法:主要燒制大型器,如盆、缸等,裝燒時不用匣缽,為了避免前后、左右傾倒粘連,在器物間放上支丁或墊條和墊圈等。


相关内容

  • 中国瓷器艺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瓷器艺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英语的"China''既是瓷器的意思,又指中国,可 见瓷器与中国的关系何其密切.现在,瓷器不单是使用得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用具,其精湛 的工艺与艺术成就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深藏其中的艺术内涵.工艺技巧.科学知识. ...

  • 钱汉东读后感
  • 散文家钱汉东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炽烈热情,工余之瑕,浸沉于古玩鉴赏,达到入迷的程度.鉴赏必须要有实物,博物馆的大门敞开着,但不可能天天泡在博物馆里,于是他开始从市场.甚至摊贩手里,逐步精选了一些瓷器收藏起来,晨风月夕,加以观摩甄审.就这样,他对瓷器从鉴赏走向收藏,再迈步跨入了瓷器 ...

  • 中外设计史A
  •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 13.在我国明清时期代,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其中以( )为代表. A.留园 B.拙政园 C.狮子林 D.网师园 14.青瓷产地主要在( ) A.江苏 B.景德镇 C.河南 D.浙江 15.唐三彩的前身是( ) A.莲花尊 B.青瓷凤首壶 C.长沙窑釉下彩 ...

  • 中华民族文化年
  • 庆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2008世界大会 中华民族文化年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示 策划草案 中国·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古老: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精髓 多元:呈现五十六民族多元风采 和谐:共建千万年中国和谐社会 目 录  活动背景„„„„„„„„„„„„„„„„„„ ...

  •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 ...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 七下期中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韩雅洁,王羽霏编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特征:繁荣与开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南北归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继西晋以后,南北重归统一. 3.统一意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 ...

  • 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 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一.知识点荟萃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 ...

  •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 Foreign Language <中国历史文化> 课 程 标 准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不加书名号)中国历史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

  • 辽和西夏是契丹和党项族建立的国家
  • 辽和西夏是契丹和党项族建立的国家.. 辽朝(907年-1125年) 勃兴于东北的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于907年建国,统一塞北辽阔地区,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耶律德光时,助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帝位,获得燕云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