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国学
李俊9月日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绕梁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
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
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
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最后由于楚庄王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
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
绿绮
琴,今称古琴,或七弦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绿绮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弹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古琴的制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但他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证的文字记载,而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名琴”。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
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
号钟琴的别称。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质宏亮,犹如钟声激
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春秋时期的俞伯牙焦尾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国的贤明君主齐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琴,但对号钟尤为珍爱。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满面。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
国学新知第十三计中华十大吉祥图解(一)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狮子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滚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绣典故:曹扬一日不除,齐王一日不得安睡。齐王球
命田忌立即抓获曹扬,田忌手下查遍全城,也不见
曹扬的踪影。钟离春怀疑曹扬藏在太后宫内。太宫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是齐宣王和郊师的母亲,不便强行进宫捉人。钟离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春采用孙膑打草惊蛇之计,对太后说,有人曾看到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曹扬躲入太后宫中,意欲搜查。太后否认,大闹一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场。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
曹扬的确藏在太后宫中,听说此事后,怕钟离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春真的搜查太后住处,逃出后宫,被埋伏在宫外的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钟离春抓获。由
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
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28国学
李俊9月日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绕梁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
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
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
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最后由于楚庄王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
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
绿绮
琴,今称古琴,或七弦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绿绮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弹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古琴的制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但他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证的文字记载,而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名琴”。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
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
号钟琴的别称。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质宏亮,犹如钟声激
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春秋时期的俞伯牙焦尾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国的贤明君主齐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琴,但对号钟尤为珍爱。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满面。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
国学新知第十三计中华十大吉祥图解(一)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狮子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滚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绣典故:曹扬一日不除,齐王一日不得安睡。齐王球
命田忌立即抓获曹扬,田忌手下查遍全城,也不见
曹扬的踪影。钟离春怀疑曹扬藏在太后宫内。太宫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是齐宣王和郊师的母亲,不便强行进宫捉人。钟离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春采用孙膑打草惊蛇之计,对太后说,有人曾看到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曹扬躲入太后宫中,意欲搜查。太后否认,大闹一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场。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
曹扬的确藏在太后宫中,听说此事后,怕钟离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春真的搜查太后住处,逃出后宫,被埋伏在宫外的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钟离春抓获。由
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
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