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治人物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1]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1、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

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

政之所期也。

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

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6、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1、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邪,去奸邪之本莫深于严刑;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3、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5、圣人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6、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2、以事遇法则行,不遇法则止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徐有功

徐有功:(640年——702年)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

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1、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1]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1、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

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

政之所期也。

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

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6、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1、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邪,去奸邪之本莫深于严刑;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3、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4、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5、圣人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6、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2、以事遇法则行,不遇法则止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徐有功

徐有功:(640年——702年)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

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1、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文献综述
  • 中国传统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对中国传统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的综述,理清了此领域里各家的观点. [关键词] 传统德治 传统法治 现代意义 综述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十六大进一步肯定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 ...

  • 关于我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浅析
  • [论文关键词]法家 古代法治 现代法治 [论文摘要]法家的"法治"传统思想包含着以法为本.因时而制.明白易知.刑无等级.强国富民等内容,与现代法治具有一定意义的契合,对现代法治是有所助益的.但是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相距甚远,如治吏治民 ...

  • [光明论坛·温故]尚贤者,政之本也
  • 尚贤者,政之本也 作者:彭永捷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3日 06版)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墨子>"尚贤者,政之本也"一语,来强调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重要性.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

  • 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 (池州学院政法系安徽·池州247000) 中图分类号:DF0-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的"百家争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他们的 ...

  •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 神权法思想是由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起的.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极力宣扬利用宗教迷信和鬼神观念,宣称自己是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接受天命来统治人世,对不服从统治的人施行"天罚&qu ...

  • 历史基本规律和答题方法
  • 历史基本规律和答题方法 1.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 ...

  • 法家思想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 浅析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启示 摘要: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文化.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影响,中国企业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基础上,而在刚性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本文着眼于中国古代哲学之法家法.术.势思想,吸收刚性管理的精华,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企业管理者权威的建立及领 ...

  •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整理
  • 一.古代东方 ①濒临大河,灌溉农业发达 ②地理坏境封闭 共同特征 ③中央集权 ④制度建设 宗教文化 ⑤文化特色成就 君权与神权的结合 1. 时间:公元前3500年 河流: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古 产,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 代 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保留下来 两 目的:有效地规范王国社会秩序 ...

  • 简析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逻辑之树
  • 简析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逻辑之树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本文将剖析中国法律思想的逻辑联系,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进行梳理,表现中国法律思想的传承与变革,身沉浸于过去的历史,心则展望遥远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儒法合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