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之刍议企业的专利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之刍议企业的专利发展战略

摘 要: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企业经济

利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专利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的经济技

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不

同,采用的专利战略也不同。企业只有充分合理使用专利

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求得自主生存、自主发展,

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关键词: 市场竞争;专利战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竞争力是技术竞争力,而技术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抢先开发并取得高新技术所有权的竞争,即专利竞争。拥有专利的质量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拥有专利竞争力的企业的多少往往又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置身于更加开放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然而,我国目前的专利竞争地位总体上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2010年两会期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成为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更过自主知识产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现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对中国的专利市场形成垄断,并率先引入了专利战略的概念。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专利战略主要由专利技术开发战略和专利运用战略组成,可以分为专利申请战略、专利技术合作开发战略、专利转让战略、专利许可战略等。

专利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不同,采用的专利战略也不同。

1 企业专利战略的作用

专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专利战略可以有力对抗和排挤竞争对手,并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中发掘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出路,有效地避免重复研发。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下,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求生存、图发展,积极制定完善的专利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不容置疑地充当了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竞争,而产品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取得专利权的竞争。

1.2 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专利战略是企业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专利战略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因而专利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励发明创造,使得技术创新的源泉不断增大,从而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3 有利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国际竞争往往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进而是专利权的竞争。从当前专利保护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专利保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企业来说,专利战略是企业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的基本保障。

2 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的原则

以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为基础,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将专利战略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专利战略。以市场分析和专利数据分析为依据,通过量化的市场和专利数据信息的分析综合,建立科学的专利战略。

确定专利战略目标。脱离专利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专利战略必定是不复合实际的。

科学分析专利战略各环节的可实施性。

企业制定专利战略实施方案时要详细考察公司实力,从技术力量、经济实力、法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3 企业专利战略模式

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专利战略亦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按照专利战略实施的策略方式,可以分为进攻型专利战略、防御型专利战略、攻守兼备型专利战略、跟进型专利战略四种类型,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竞争能力,结合自己的经营

发展战略,灵活、主动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模式。

进攻型专利战略,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利用专利保护手段抢占和独占市场。美国和日本企业均重视实施进攻型专利战略。进攻型战略适合一些经济实力较强、技术领先的企业。

防御型专利战略,是指为防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收到其他企业的专利进攻和挑战,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市场竞争被动地位,保护本企业的专利策略。主要适合经济实力较弱、技术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行业。

攻守兼备型专利战略,是集合了以上两种专利战略特征的综合性专利战略。本质在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利战略,形成“强责攻、衡则守、弱则跟”的专利战略体系。适用于经济、技术不稳定的企业。

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对中国企业来说,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也值得推荐,在研发方面只要跟着主流技术走,开发主流专利技术的外围专利,然后寻求交叉许可,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与跟进型的专利开发战略相配合的是技术引进战略。中国大陆的企业在专利技术开发战略中,应将引进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企业适时引进技术,能够缩短与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距离,节省研究开发经费,缺的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不应采取单纯引进的方式,应在引进技术中实施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以达到“以小制大”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具有动态性,企业专利战略也是如此。随着

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竞争双方在竞争过程中的实力的变化,所采用的专利战略模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与改变。

4 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

4.1 专利权的获取

企业获取专利权的途径有四种:一是自我开发,由企业独立完成;二是委托开发,委托他人开发,通过支付合同完成;三是联合开发,与他人共同完成;四是专利引进,通过技术引进与许可获得。如果技术创新成果属于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核心、关键技术,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利用。

4.2 申请专利的决定

企业在战略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特定的专利申请管理程序。一旦决定申请专利,还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进行分析,对于那些有潜在市场和潜在竞争对手,并且是企业未来产品推广目标的国家,都应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

4.3 企业现有资源合理配置

在专利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专利战略目标的充足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研发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并及时调整专利战略实施方案。

4.4 对竞争专利的相应对策

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当竞争对手在该技术领域已申请专利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情况调整战略方案。

4.5 行业、技术发展状况跟踪

企业必须时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注意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要重视对专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这在专利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

4.6 专利文件防御型公开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取得必须具备新颖性。因而,通过文件防御公开,就能够以很少的费用,使发明创新课立即被世界各国的专利局检索到,从而阻止竞争对手取得专利。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重视并实施专利战略,以便在残酷的市场战争中突出重围,杀出血路。因地制宜的制定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专利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要求企业不但要努力科技创新,还应利用专利战略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保驾护航。企业只有充分合理使用专利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求得自主生存、自主发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惠廷顿(Richard Whittingron)著.战略是什么[M].王智慧,译.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3-4.

[2] 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李北柿.电子商务与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26.

[4] 倪蕙文.专利战略的类型及我国企业的对策[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1):74.

[5] 胡佐超.专利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企业发展战略之刍议企业的专利发展战略

摘 要: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企业经济

利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专利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的经济技

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不

同,采用的专利战略也不同。企业只有充分合理使用专利

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求得自主生存、自主发展,

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关键词: 市场竞争;专利战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竞争力是技术竞争力,而技术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抢先开发并取得高新技术所有权的竞争,即专利竞争。拥有专利的质量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拥有专利竞争力的企业的多少往往又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置身于更加开放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然而,我国目前的专利竞争地位总体上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2010年两会期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成为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更过自主知识产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现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对中国的专利市场形成垄断,并率先引入了专利战略的概念。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专利战略主要由专利技术开发战略和专利运用战略组成,可以分为专利申请战略、专利技术合作开发战略、专利转让战略、专利许可战略等。

专利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不同,采用的专利战略也不同。

1 企业专利战略的作用

专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专利战略可以有力对抗和排挤竞争对手,并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中发掘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出路,有效地避免重复研发。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下,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求生存、图发展,积极制定完善的专利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不容置疑地充当了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竞争,而产品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取得专利权的竞争。

1.2 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专利战略是企业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专利战略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因而专利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励发明创造,使得技术创新的源泉不断增大,从而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3 有利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国际竞争往往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进而是专利权的竞争。从当前专利保护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专利保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企业来说,专利战略是企业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的基本保障。

2 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的原则

以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为基础,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将专利战略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专利战略。以市场分析和专利数据分析为依据,通过量化的市场和专利数据信息的分析综合,建立科学的专利战略。

确定专利战略目标。脱离专利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专利战略必定是不复合实际的。

科学分析专利战略各环节的可实施性。

企业制定专利战略实施方案时要详细考察公司实力,从技术力量、经济实力、法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3 企业专利战略模式

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专利战略亦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按照专利战略实施的策略方式,可以分为进攻型专利战略、防御型专利战略、攻守兼备型专利战略、跟进型专利战略四种类型,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竞争能力,结合自己的经营

发展战略,灵活、主动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模式。

进攻型专利战略,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利用专利保护手段抢占和独占市场。美国和日本企业均重视实施进攻型专利战略。进攻型战略适合一些经济实力较强、技术领先的企业。

防御型专利战略,是指为防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收到其他企业的专利进攻和挑战,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市场竞争被动地位,保护本企业的专利策略。主要适合经济实力较弱、技术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行业。

攻守兼备型专利战略,是集合了以上两种专利战略特征的综合性专利战略。本质在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利战略,形成“强责攻、衡则守、弱则跟”的专利战略体系。适用于经济、技术不稳定的企业。

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对中国企业来说,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也值得推荐,在研发方面只要跟着主流技术走,开发主流专利技术的外围专利,然后寻求交叉许可,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与跟进型的专利开发战略相配合的是技术引进战略。中国大陆的企业在专利技术开发战略中,应将引进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企业适时引进技术,能够缩短与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距离,节省研究开发经费,缺的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不应采取单纯引进的方式,应在引进技术中实施跟进型专利开发战略,以达到“以小制大”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具有动态性,企业专利战略也是如此。随着

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竞争双方在竞争过程中的实力的变化,所采用的专利战略模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与改变。

4 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

4.1 专利权的获取

企业获取专利权的途径有四种:一是自我开发,由企业独立完成;二是委托开发,委托他人开发,通过支付合同完成;三是联合开发,与他人共同完成;四是专利引进,通过技术引进与许可获得。如果技术创新成果属于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核心、关键技术,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利用。

4.2 申请专利的决定

企业在战略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特定的专利申请管理程序。一旦决定申请专利,还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进行分析,对于那些有潜在市场和潜在竞争对手,并且是企业未来产品推广目标的国家,都应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

4.3 企业现有资源合理配置

在专利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专利战略目标的充足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研发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并及时调整专利战略实施方案。

4.4 对竞争专利的相应对策

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当竞争对手在该技术领域已申请专利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情况调整战略方案。

4.5 行业、技术发展状况跟踪

企业必须时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注意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要重视对专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这在专利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

4.6 专利文件防御型公开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取得必须具备新颖性。因而,通过文件防御公开,就能够以很少的费用,使发明创新课立即被世界各国的专利局检索到,从而阻止竞争对手取得专利。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重视并实施专利战略,以便在残酷的市场战争中突出重围,杀出血路。因地制宜的制定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专利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要求企业不但要努力科技创新,还应利用专利战略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保驾护航。企业只有充分合理使用专利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求得自主生存、自主发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惠廷顿(Richard Whittingron)著.战略是什么[M].王智慧,译.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3-4.

[2] 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李北柿.电子商务与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26.

[4] 倪蕙文.专利战略的类型及我国企业的对策[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1):74.

[5] 胡佐超.专利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

  • 撤销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刍议
  • 摘要:商标权是私权,商标所有人的商标权应受到合理的尊重.我国商标法规定对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可以撤销,这种规定显然是行政权对商标权的强行干预.本文基于对撤销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规定的理性分析,认为已经使用过的注册商标因停止使用而被撤销的规定有失偏颇,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 中国论文网 ...

  • 刍议企业核心能力的角色定位与管理
  • 作者:严若森 经济师 1999年09期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仅靠单项或几项诸如市场战略.产品战略等外在与显性化的职能战略至多只能获得短时的优势,唯有追求企业核心能力才是企业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对于我国多数企业而言,企业核心能力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我国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 ...

  •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刍议
  • 教改论坛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刍议 郭耀峰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电力工业公司) 摘 要: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化队伍建设.塑造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应着力从强化学习.人本管理和培树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竞争力 市 ...

  • 刍议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刍议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 作者:丁敏 来源:<中国工业年鉴>2014年第04期 [摘 要]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在 ...

  • 企业电视台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刍议
  • 2010年3月胜利油田党校学报Mar.2010 第23卷第2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ShengliOilfieldVol.23No.2 企业电视台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刍议 谢修强 (胜利石油管理局广播电视管理处,山东东营257000) [摘 要] 金融风暴引起社会经济多方面 ...

  • 刍议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刍议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作者:刘新锋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0期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是一个数据化.信息化的世纪,也将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企业只有跟随大数据时代的脚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 ...

  • 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思考
  • 知识产权保护 """""""""""""""""""""""" ...

  • 刍议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及风险控制
  • 摘要: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主要围绕电力企业中预算管理的状况问题,以及怎样控制风险进行论述,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有效的预算管理方式,推动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 预算 管理 风险控制 引言: ...

  • 刍议完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 刍议完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意义,同时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完善:意义 内部控制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末,规范有效地内部控制可以发现政策制定漏洞,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预防和发现经济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