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_郭献进

#122#

嘉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x ing Universit y

第21卷第1期2009年1月

V o. l 21N o . 12009. 1

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郭献进

(丽水学院办公室, 浙江丽水323000)

摘 要:高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为提供决策咨询,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服务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等几个方面。而高校要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就应该积极融入并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 提高科技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 发挥专家学者知识和智力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规划和生态文明管理, 大力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

关键词:高校; 生态文明建设; 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X 21

The R ol e U ni versiti e s Pl ay i n the Constr uc ti on of t he Local Ecol ogi cal C i viliz ati on and t he Strat egies They Em p l oy

GU O X i an-ji n

(O ffice of L ishu iU niversity , L ishu, i Zhe jiang 323000)

Abstract :Shari ng a very c l ose relati onsh i p w it h t he constructi on of eco l og ica l c i v ilizati on , the l oca l co ll eges and universiti es are pro m oti ng t he buil d i ng of l o ca l eco l og ical c i v ili zati on m a i nly in t he aspects li ke prov i di ng po licy adv i ce , gu i ding the constructi on and develop m ent o f eco log ica l c i v ilization ; pro m oti ng the adoption o f sc i entifi c and technolog-i ca l ach i evements ; fac ilitati ng the transfer from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i nto practi ca l producti ve forces ;

lead i ng ad -vanced eco-cu lture ; o ffe ri ng h i gh-quality cu lt ura l serv ice to the deve lop m ent of soc iety and serv i ng the cause of pro -tecti ng soc ial env iron m ent . A nd the strateg i es to be e m ployed by the l o ca l co lleges and un i ve rsities i n pro m oti ng the buil ding o f the loca l eco log i ca l c i v ilization shou l d be t o e m erge t he m selves actively i nto and pro m ote t 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eco l og ical c i v ilizati on ; to tra i n and cu lti va te talents w ith app lied ab ility ; to enable sc i ence and techno logy to serv e better the buil d i ng o f l o ca l eco l og ical civ ili za ti on ; to br i ng i n t o play t he experts p and scho l a rs p kno w ledg e and intellect ua l advantages i n prov i ding the governmentw ith adv ice on dec isi on-m aki ng and progra mm ing of the constructi on o f eco l og -ical c iviliza tion , and i n participa ti ng in t he managem ent o f eco-civiliza tion , and to v igorously pro m ote and spread the eco l og ical culture .

K ey word s :un i ve rs i ties ; the construction o f eco log ical c i v ilization ; role ; stra teg ie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9) 01-0122-05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党代会报告,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 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 是实

收稿日期:2008-09-25.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是为广大人

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的几

社会牢固树立。0中央首次将/生态文明0写入个层面

1. 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 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

作者简介:郭献进(1963-), 男, 浙江苍南人, 丽水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郭献进: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123#

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 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 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是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观念的进步状态; 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 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 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 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 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 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 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 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1) 经济层面, 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0、无公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清洁生产和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2) 政治层面,

二、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高校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靠人才, 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于高校, 高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设人才和智力支持, 并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它肩负着生态道德教化、生态文明传播和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具体地说, 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除了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高级人才和向社会传播生态文明外, 主要表现在提供决策咨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先进生态文化、服务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等方面。

1. 提供决策咨询,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高校可以借助自己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研究机构, 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高层论坛等来发挥智囊作用。高层论坛每一期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确定一个主题, 汇聚本地区高层次学者、高层次政府官员、高层次企业家共同参与、深入交流和讨论, 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咨询服务, 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咨询和诊断服务。努力使专题研讨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成为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的/智囊团0和/思想库0, 切实地引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能够推进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

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 把解决生态问题、的校企、校县(市、区) 合作, 互相借力, 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互补, 谋求共同发展。可以重点开展面向企业、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以及重视生态行政建设; 3) 文化层面, 是指一切文化活动

政府需要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难题进行攻关, 促进科技成

(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果转化。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 都必须符合生3. 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量的文化服务意识、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4) 社会层面, 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 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包括优化/人居0生活环境、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和实现消费方式的生[1]

文化是根, 是精神支柱, 是构成综合竞争的软实力。高校在研究、弘扬和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建设地方生态文化方面可以做大量工作, 并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例如, 笔者所在的丽水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创业富民, 创新

#124# 嘉兴学院学报 第21卷第1期

色兴市的/三市并举0发展战略,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发掘丽水的生态文化底蕴, 大力推介丽水生态特色和优势, 向海内外展示中国生态示范区丽水这一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极大提升了丽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推进丽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保护社会环境,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不以GDP 的片面增长为唯一目标, 这就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 积极帮助地方政府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高校可以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水平高校就本地实际情况, 就工业园区废水废气处理新技术、各水域水质水土保持等重点问题开展生态技术联合攻关, 为地方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取决于人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是掌握当代科技知识的主要群体, 处于竞争的前沿, 同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 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 离不开人才。在这方面, 高校责无旁贷。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

(1) 加强教师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教育, 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观念。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教师是关键。要大力培育教师队伍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广大教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通过专家讲座、学术报告、自学等方式, 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意识增加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要进一步引导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研究方向, 加强对生态文明相关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 以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 积累更多相关科研成果,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自觉地服务于生态文明教育, 培养出大批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质量评价等方面, 精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切实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适

三、对策

1. 积极融入并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参与制订经济和文化发展模式、区域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涉及地方发展规划、战略重点和宏观布局的重要问题的研究, 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使当地党委政府在制订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上想到高校、相信高校、离不开高校, 并与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搭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综合平台, 不断建立地方高校合作协调机构和协商制

度, 摸索出一条高校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应能力,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更好地为地高校和地方共赢共生、和谐发展的新道路。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2. 积极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 满足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纪。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将愈来愈激烈; 另一方面这种竞争的胜败又愈来愈

(3)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改变理论教学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 压缩专业课课时, 增加选修课课时, 压缩理论课课时, 增加实践课课时。如丽水学院可以结合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化学

取决于能否更好地运用高科技手段, 遵循人与自工程技术专业、生物学、林学、环境保护和治理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 开设新型能源、节减低消耗, 改善生态环境, 生产绿色产品, 打开绿色通道, 发展绿色经济。哪些国家在这方面做, 能技术、包装与环境、绿色设计等课程, 以增加大学生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 基础,

郭献进: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125#

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 建设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在继承传统艰苦创业的同时, 要注重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方面, 营造生态文化氛围, 培育师生生态文明精神,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增强校园生态文化的辐射度和社会影响力。

3.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相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0。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生产方式, 其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 而且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 生态文明的生产目的和价值指向需要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更为深入而精细的揭示, 以便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 也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揭示, 以便为社会生产的整体规划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 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 既要遵循人类社会的需要原则, 又要遵循生态价值的原则。也就是说, 尽管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为了人类社会的持久生存和发展, 又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开发与应用对自然的负面影响, 防止技术开发的单向性和技术应用的简单化。为此, 就需要对技术开发和应用进行有效的评估, 即在某一项技术开发和应用之前, 对其进行全面的影响评估, 特别是对它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充分评价。通过建立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有害技术的应用, 引导技术向既有利于人类社会又有利于自然的方向发展。高校能提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新模式的建立。

为此, 高校要以服务地方为重点, 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具体来说, 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研究, 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成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研究所0, 以发展和[2]

究对象, 紧密结合地方实际,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以优良研究成果为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重视生态文明学术团队建设, 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用, 围绕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重点, 认真研究和明确主攻方向, 打造科研特色和优势; 三是加强与县(市、区) 地方政府、企(事) 业单位的联系, 积极参与生态文化、生态高技术产业、生态高科技农业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和难题的研究。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开展对农村和农业的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科技开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4. 发挥专家学者的知识和智力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规划计划和生态文明管理

(1)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增强政府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废物排放, 减轻环境压力。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 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使综合决策作到规范化、制度化。

(2) 逐步开展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 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及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的统计与分析, 进行环境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试点, 深入研究和试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

(3) 完善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规体系, 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治理生态环境。规范执法行为, 坚持依法行政, ,

#126# 嘉兴学院学报 第21卷第1期

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4) 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提高环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 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危害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因素的有效监控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 加强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 加快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队伍业务培训, 提高环境管理的规统一监督管理。增加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投资, 加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尽快扭转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5)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逐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全面衡量干部政绩, 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绿色GDP 指标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注重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 树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0的价值观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0的新理念, 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0向/硬约束0转变。通过正确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0的作用,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

[3]

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5. 弘扬生态文化,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实质上很大程度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 参考文献:

[1]杨立新. 强化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EB /OL].

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0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 构建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只有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 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让生态文明观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现教育、环境教育, 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高校要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5大学生道德修养6课程体系, 重新构建大学生德育新内容。生态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绿色精神等将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并把它制度化、规范化。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认知水平、升华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环境道德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如建设绿色校园和打造生态学生公寓等, 在学校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养成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同时, 高校要积极走向社会, 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让/生态道德0建设、/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0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0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

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实现环保工作的统一规划、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才能

[2007-11-19].http ://new s . sohu. co m. http :

//cpc. peop le . com.

[2]马克思, 恩格斯. 马恩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19.

[3]刘国军.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的基本对策[EB /OL].[2008-02-15].

(责任编辑 米栗)

#122#

嘉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x ing Universit y

第21卷第1期2009年1月

V o. l 21N o . 12009. 1

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郭献进

(丽水学院办公室, 浙江丽水323000)

摘 要:高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为提供决策咨询,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服务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等几个方面。而高校要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就应该积极融入并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 提高科技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 发挥专家学者知识和智力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规划和生态文明管理, 大力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

关键词:高校; 生态文明建设; 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X 21

The R ol e U ni versiti e s Pl ay i n the Constr uc ti on of t he Local Ecol ogi cal C i viliz ati on and t he Strat egies They Em p l oy

GU O X i an-ji n

(O ffice of L ishu iU niversity , L ishu, i Zhe jiang 323000)

Abstract :Shari ng a very c l ose relati onsh i p w it h t he constructi on of eco l og ica l c i v ilizati on , the l oca l co ll eges and universiti es are pro m oti ng t he buil d i ng of l o ca l eco l og ical c i v ili zati on m a i nly in t he aspects li ke prov i di ng po licy adv i ce , gu i ding the constructi on and develop m ent o f eco log ica l c i v ilization ; pro m oti ng the adoption o f sc i entifi c and technolog-i ca l ach i evements ; fac ilitati ng the transfer from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i nto practi ca l producti ve forces ;

lead i ng ad -vanced eco-cu lture ; o ffe ri ng h i gh-quality cu lt ura l serv ice to the deve lop m ent of soc iety and serv i ng the cause of pro -tecti ng soc ial env iron m ent . A nd the strateg i es to be e m ployed by the l o ca l co lleges and un i ve rsities i n pro m oti ng the buil ding o f the loca l eco log i ca l c i v ilization shou l d be t o e m erge t he m selves actively i nto and pro m ote t 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eco l og ical c i v ilizati on ; to tra i n and cu lti va te talents w ith app lied ab ility ; to enable sc i ence and techno logy to serv e better the buil d i ng o f l o ca l eco l og ical civ ili za ti on ; to br i ng i n t o play t he experts p and scho l a rs p kno w ledg e and intellect ua l advantages i n prov i ding the governmentw ith adv ice on dec isi on-m aki ng and progra mm ing of the constructi on o f eco l og -ical c iviliza tion , and i n participa ti ng in t he managem ent o f eco-civiliza tion , and to v igorously pro m ote and spread the eco l og ical culture .

K ey word s :un i ve rs i ties ; the construction o f eco log ical c i v ilization ; role ; stra teg ie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9) 01-0122-05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党代会报告,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 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 是实

收稿日期:2008-09-25.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是为广大人

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的几

社会牢固树立。0中央首次将/生态文明0写入个层面

1. 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 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

作者简介:郭献进(1963-), 男, 浙江苍南人, 丽水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郭献进: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123#

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 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 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是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观念的进步状态; 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 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 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 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 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 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 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 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1) 经济层面, 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0、无公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清洁生产和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2) 政治层面,

二、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高校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靠人才, 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于高校, 高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设人才和智力支持, 并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它肩负着生态道德教化、生态文明传播和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具体地说, 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除了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高级人才和向社会传播生态文明外, 主要表现在提供决策咨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先进生态文化、服务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等方面。

1. 提供决策咨询,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高校可以借助自己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研究机构, 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高层论坛等来发挥智囊作用。高层论坛每一期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确定一个主题, 汇聚本地区高层次学者、高层次政府官员、高层次企业家共同参与、深入交流和讨论, 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咨询服务, 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咨询和诊断服务。努力使专题研讨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成为党委政府政策咨询的/智囊团0和/思想库0, 切实地引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能够推进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

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 把解决生态问题、的校企、校县(市、区) 合作, 互相借力, 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互补, 谋求共同发展。可以重点开展面向企业、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以及重视生态行政建设; 3) 文化层面, 是指一切文化活动

政府需要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难题进行攻关, 促进科技成

(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果转化。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 都必须符合生3. 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量的文化服务意识、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4) 社会层面, 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 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包括优化/人居0生活环境、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和实现消费方式的生[1]

文化是根, 是精神支柱, 是构成综合竞争的软实力。高校在研究、弘扬和引领先进生态文化, 建设地方生态文化方面可以做大量工作, 并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例如, 笔者所在的丽水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创业富民, 创新

#124# 嘉兴学院学报 第21卷第1期

色兴市的/三市并举0发展战略,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发掘丽水的生态文化底蕴, 大力推介丽水生态特色和优势, 向海内外展示中国生态示范区丽水这一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极大提升了丽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推进丽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保护社会环境,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不以GDP 的片面增长为唯一目标, 这就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 积极帮助地方政府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高校可以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水平高校就本地实际情况, 就工业园区废水废气处理新技术、各水域水质水土保持等重点问题开展生态技术联合攻关, 为地方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取决于人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是掌握当代科技知识的主要群体, 处于竞争的前沿, 同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 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 离不开人才。在这方面, 高校责无旁贷。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

(1) 加强教师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教育, 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观念。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教师是关键。要大力培育教师队伍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广大教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通过专家讲座、学术报告、自学等方式, 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意识增加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要进一步引导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研究方向, 加强对生态文明相关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 以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 积累更多相关科研成果,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自觉地服务于生态文明教育, 培养出大批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质量评价等方面, 精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切实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适

三、对策

1. 积极融入并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参与制订经济和文化发展模式、区域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涉及地方发展规划、战略重点和宏观布局的重要问题的研究, 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使当地党委政府在制订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上想到高校、相信高校、离不开高校, 并与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搭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综合平台, 不断建立地方高校合作协调机构和协商制

度, 摸索出一条高校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应能力,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更好地为地高校和地方共赢共生、和谐发展的新道路。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2. 积极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 满足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纪。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将愈来愈激烈; 另一方面这种竞争的胜败又愈来愈

(3)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改变理论教学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 压缩专业课课时, 增加选修课课时, 压缩理论课课时, 增加实践课课时。如丽水学院可以结合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化学

取决于能否更好地运用高科技手段, 遵循人与自工程技术专业、生物学、林学、环境保护和治理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 开设新型能源、节减低消耗, 改善生态环境, 生产绿色产品, 打开绿色通道, 发展绿色经济。哪些国家在这方面做, 能技术、包装与环境、绿色设计等课程, 以增加大学生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 基础,

郭献进: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125#

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 建设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在继承传统艰苦创业的同时, 要注重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方面, 营造生态文化氛围, 培育师生生态文明精神,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增强校园生态文化的辐射度和社会影响力。

3.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相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0。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生产方式, 其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 而且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 生态文明的生产目的和价值指向需要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更为深入而精细的揭示, 以便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 也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揭示, 以便为社会生产的整体规划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 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 既要遵循人类社会的需要原则, 又要遵循生态价值的原则。也就是说, 尽管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为了人类社会的持久生存和发展, 又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开发与应用对自然的负面影响, 防止技术开发的单向性和技术应用的简单化。为此, 就需要对技术开发和应用进行有效的评估, 即在某一项技术开发和应用之前, 对其进行全面的影响评估, 特别是对它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充分评价。通过建立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有害技术的应用, 引导技术向既有利于人类社会又有利于自然的方向发展。高校能提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新模式的建立。

为此, 高校要以服务地方为重点, 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具体来说, 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研究, 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成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研究所0, 以发展和[2]

究对象, 紧密结合地方实际,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以优良研究成果为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重视生态文明学术团队建设, 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用, 围绕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重点, 认真研究和明确主攻方向, 打造科研特色和优势; 三是加强与县(市、区) 地方政府、企(事) 业单位的联系, 积极参与生态文化、生态高技术产业、生态高科技农业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和难题的研究。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开展对农村和农业的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科技开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4. 发挥专家学者的知识和智力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规划计划和生态文明管理

(1)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增强政府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废物排放, 减轻环境压力。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 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使综合决策作到规范化、制度化。

(2) 逐步开展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 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及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的统计与分析, 进行环境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试点, 深入研究和试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

(3) 完善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规体系, 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治理生态环境。规范执法行为, 坚持依法行政, ,

#126# 嘉兴学院学报 第21卷第1期

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4) 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提高环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 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危害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因素的有效监控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 加强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 加快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队伍业务培训, 提高环境管理的规统一监督管理。增加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投资, 加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尽快扭转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5)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逐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全面衡量干部政绩, 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绿色GDP 指标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注重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 树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0的价值观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0的新理念, 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0向/硬约束0转变。通过正确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0的作用,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

[3]

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5. 弘扬生态文化,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社会中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实质上很大程度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 参考文献:

[1]杨立新. 强化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EB /OL].

成的。/生态效益高于一切0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 构建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只有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 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让生态文明观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现教育、环境教育, 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高校要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5大学生道德修养6课程体系, 重新构建大学生德育新内容。生态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绿色精神等将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并把它制度化、规范化。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认知水平、升华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环境道德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如建设绿色校园和打造生态学生公寓等, 在学校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养成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同时, 高校要积极走向社会, 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让/生态道德0建设、/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0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0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

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实现环保工作的统一规划、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才能

[2007-11-19].http ://new s . sohu. co m. http :

//cpc. peop le . com.

[2]马克思, 恩格斯. 马恩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19.

[3]刘国军.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的基本对策[EB /OL].[2008-02-15].

(责任编辑 米栗)


相关内容

  •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实施程度及生态文明观的内化表 现研究 刘玉本 (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256600,山东滨州) 摘要:随着十七大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生态文明素质培育已经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的迫切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 ...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815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陇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陇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陇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 ...

  • 社会调查题目
  • 第一类:大学生的实际 1.关于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1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调查 15.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 2.关于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学风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调查 5.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策划书格式范文
  • [篇一:校园策划书格式及范文]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也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以下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 ...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 ...

  •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 要:本课题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及现状的综合调研,提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本地区"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阐述了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问题:思路:对策 一.黔南州民族地区城 ...

  • 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 摘 要: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对整个社会的反贫困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模式,接着提出了农村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扶贫:开发模式: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区域间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