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四库全书总集书目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

21-410

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 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

27-481

绩溪胡绍煐。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 同治十二年。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 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152卷 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 亲属赠答,夫妇赠答

156-158卷 157卷诗十七 人部十四 赠答六 杂赠答三158卷 诗十八 人部十五 赠答 杂赠答四

160卷 诗廿 礼部二释奠下四言

346卷 颂十六 礼部五 巡幸347卷

414卷 七四 七体

452卷 碑三十二 百官二十二 将军二

453卷 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 将军三

457卷 碑三十七 百官二十七 都督一

459卷 碑三十九 百官二十九 都督三

662卷 诏(伐)

664-670卷 664卷 诏(抚)665卷 诏三十五 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 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 赦宥三 668卷 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 赦宥五 670卷 诏四十 赦宥六

691卷(敕) 诫励 贡举 除授 黜免

695 卷 移都 毁废 祭祀 崇学 田农 政事 举士 赏罚 军令赦令 杂令(令) 699 卷 教四 恤亡 裒贤 显节 终复 毁废 祷祀 崇法

残简 敕 表

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

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周一人汉十二人魏七人晋是一人宋五人齐二人梁十八人,陈五人北魏二人北齐二人北周二人隋五人,其所取材除各史籍该著

作者本传与他传志中所引外,有旁采《文选》并李善注《艺文类聚》《古文选》以及《太平御览》等书(类书中有《北堂书抄》《初学记》二书)包罗宏富得未曾有,„„自兹作来,张溥之《汉魏百三家集》因之,而后严可均之《秦汉三国六朝文》因之,而后丁福保之《汉魏六朝名家集》因之。书体例,首赋次诗次文,其细目则因时代演变,每有互相出入或大同小异之处,如赋有骚赋之分,诗有诗、歌、吟、乐府之分,文则尤繁。有诏、令、教檄、文、上书、奏记、策、书、表、公文、移问、章、议、书、牍、对问(亦曰设难或曰难)、论、约文、七、连珠、传、序、序传、碑、记、符命、颂、箴、耒、铭、哀辞、祭文、赞之分,„„各集之末,皆有附录,内有著者本传、别传 00及后人追颂等篇。《总目提要27-3》 集部第1588冊:玉臺新詠十卷(南朝陳)徐陵輯 (清)吳兆宜注 (清)程際盛刪補 影印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集部第1589冊:六朝詩集五十五卷佚名編 影印明嘉靖刻本集部第1589冊 集部第1589冊:古詩歸十五卷(明)鍾惺 (明)譚元春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閔振業三色套印本

集部第1589-90冊:唐詩歸三十六卷(明)鍾惺 (明)譚元春輯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明刻本

集部第1590冊:絕句衍義四卷絕句辨體八卷絕句附錄一卷唐絕增奇五卷唐絕搜奇一卷六言絕句一卷五言絕句一卷(明)楊慎輯 (明)焦竑批點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曼山館刻本

集部第1590冊:樂府廣序三十卷詩集廣序十卷(明)朱嘉徵撰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及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清遠堂刻本

集部第1590-91冊:釆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補遺四卷(清)陳祚明評選 影印天津圖書館藏清刻本

集部第1591-92冊:古詩賞析二十二卷(清)張玉穀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姑蘇思義堂刻本

集部第1592-93冊:十八家詩鈔二十八卷(清)曾國藩輯 影印清同治十三年傳忠書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

28-720

十八家: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黄山谷、陆放翁、元遗山是也。最录十八家之诗,拮其精华,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绝为次,萃为一书,都二十有八卷,卷一至卷九为五古,卷十至卷十六为七古,卷十七之卷十九为五律,卷二十之卷二十五为七律,二十六之二十八卷为七绝。各家之诗亦以各体为序,五古录曹子建五十五首,阮嗣宗八十二首„„每首或附以评,或附以释,或附以解题,或附以印证,均能摒弃历代选家之失而独树一帜。原意便于家塾诵读,昭示来学。故所选以秉于正,诚为诵读之善本。盖不求工自工者。

集部第1593冊:八代詩選二十卷王闓運輯 影印天津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刻本

28-164(光绪辛巳四川尊经书局刻本,民国十二年订补经济堂极本)

八代者: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所以前于唐诗也。先四言,次五言,次齐以后新体诗,次杂言次郊庙乐章及颂德乐词,次歌谣次杂体,同体者以时为次,如四言凡二卷,一卷为汉至晋,二卷为晋至隋„„同时者以作者之先后次之,,此其编次之大凡也。相比于古诗纪和古诗源

集部第1594-1600冊:詩淵不分卷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抄本

36-645

集部第1601-02冊:古谣諺一百卷(清)杜文瀾輯 影印清咸豐十一年曼陀羅華閣刻本

集部第1602冊:增注東萊呂成公古文關鍵二十卷(宋)呂祖謙輯 (宋)蔡文子注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

集部第1602冊:文章辨體五十卷文章辨體外集五卷總論一卷(明)吳訥輯 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順八年劉孜等刻本

集部第1603-08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四十一卷(清)嚴可均輯 影印民國十九年 影印清光緒二十年黃岡王氏刻本

28-578

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笈及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合七百四十六卷。严可均认为梅鼎祚古文纪有诗无赋,而张溥未载出处,且错误多。是编其文分类编次,故例言曰赋、骚、制、诰、诏、勑、玺书、赐书、册、策命、策问、令、教、誓、盟上言、奏、议、驳、檄、移、符、牍、曰判、启、笺、奏记、书、答、对问、设论、设、难、释难、辨、考、七、记、序、颂、赞、连珠、箴、铭、诫、传、叙传、别传、约、全、券、诔、哀册、哀辞、墓志铭、碑、灵表、行状、弔文、祭文、祝文、题后、杂著。儧逆如王莽桓玄等则先表疏后诏令,变例以别之,,然见行书,则仍以朝代为次。上古本无子部之分,自后世不别,而伪谓经史子者,实各人分类之集。《文选》为总集而收毛诗传序尚书序左传序史论史述《文苑英华》亦如此。全唐文不载晋梁陈北齐周隋史论赞,又不载帝范、元子伸蒙续孟素履兼明化书等。子书以诸史子见存,今遵其例而推广之,以为界限,凡经传不录,录经传中所载之誓、诰、箴、铭等文,录佚经而佚诗属诗,石鼓亦属诗,不录。录金石刻辞,而岣嵝碑字难识,不录。„„卷三千四百余,皆为之小传、里系、察举、迁除、对拜、赠懿、著述,略其始末,或其人不见于史传,则参考群书,略著爵里。

集部第1609冊:續古文苑二十卷(清)孫星衍輯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七年冶城山館刻本

29-76

集部第1609-10冊: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清)姚鼐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9-65

姚鼐撰《古文辞类篆》以尽古今文体之变迁。《惜抱轩文集》中曾钱献之序与鲁实之论文诸书,皆其宗旨所在也。

集部第1610冊:續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王先謙輯 影印清光緒八年王氏虛受堂刻本

29-60

29-63(黎庶昌选)

集部第1610冊:駢體文抄三十一卷(清)李兆洛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9-83

书分三编,上编制作之文,中编冠冕之制,下编齐梁之篇为多,而古人喻志之作入焉。录自秦始迄隋,唐以下不录。唐以前 ,只体有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说,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学之者亦自以为于古文殊。时《古文辞类篆》重在分文之体,以端后学趋向。李兆洛亦秉承此意。既分书为上中下编,又每编各分以类,系以论序,为学者启示途径。上编分类十有八,曰铭、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

奏、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皆庙堂之制,奏进之篇。( 总体风格表述)使源流可知也。中编分类为八: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祭,皆指事述意之作。(源流、风格,作法)下编分类为五: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则多缘情托兴之作,(战国诙谐辨谲者流实肇厥其端,其言小,其旨钱,其趣博,往往托思于言表。与姚鼐《古文辞类篆》同行于世,相互辉映。

集部第1611冊:七十家賦鈔六卷(清)張惠言輯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7-770

是篇专去楚辞以来迄于北周之赋,都七十家,录赋二百六篇。总名《七十家赋钞》,凡六卷,首楚辞十二家,屈平、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刘向、扬雄、枚乘、曹植、张协得八十二篇。首楚辞 ,因赋体之所自昉始,而效楚辞者如宋玉等亦牵率书之,盖尊体也。厥后则以时为次,录周二家曰荀况、宋玉,得赋十五篇;次录汉十六家,贾谊、枚乘、邹阳、公孙乘、武帝、司马相如、淮南王安、孔臧、司马迁、中山王王褒、班婕妤、扬雄、刘歆、班彪,得赋二十九篇;次录后汉十四家,梁鸿、崔篆、冯衍、杜笃、梁竦、班固、傅毅、张衡、

王延寿、马融、蔡邑、边韶、边让、祢衡得赋二十二篇,次录魏八家,赋十一篇,次录晋十一家,赋二十二篇,次录宋五家,赋八篇,次录齐一家,赋一篇,次录梁四家,赋十一篇,次录陈一家,赋一篇,次录北周庾信一家,得赋四篇。重者居五家。

集部第1611冊:六朝文絜笺注十二卷(清)許槤評選 (清)黎經誥注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五年枕湓書屋刻本

集部第1611冊:翰林學士集(存零本一卷)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刻靈峰草堂叢書本

集部第1611冊:才调集補注十卷(蜀)韋縠輯 (清)殷元勛注 (清)宋邦綏補注 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宋思仁刻本

3-534

集部第1611冊: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輯 (元)郝天挺注 (明)廖文炳解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順治十六年陸貽典錢朝鼒等刻本

集部第1611冊:唐詩選七卷(明)李攀龍選 (明)王穉登評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閔氏刻朱墨套印本

28-162(十三卷)宣统三年刊本 王闿运选

集部第1612冊:刪訂唐詩解二十四卷(明)唐汝詢選釋 (清)吳昌祺評定 影印浙江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四十年刻本

集部第1612-20冊:唐音統簽一千三十三卷(明)胡震亨輯 影印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范希仁抄補本

集部第1621冊:聖宋高僧詩選三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宋)陳起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僧詩選補三卷(元)陳世隆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詩拾遺二十三卷(元)陳世隆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十五家詩選十六卷(清)陳訏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集部第1622冊:皇元風雅三十卷(元)蔣易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元建陽張氏梅溪書院刻本

元风雅三十卷

8-270

集部第1622冊:澹游集(明)釋來復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2-24冊:列朝詩集八十一卷(干集二卷甲集前編十一卷甲集二十二卷乙集八卷丙集十六卷丁集十六卷閏集六卷)(清)錢謙益輯 影印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28-539

入清后辑录有明一代之诗,诗分乾甲乙丙丁闰六卷,乾集之上位圣制,之下为睿制。甲集前编为元末壬辰至丁未凡十有六年,甲集二十有二卷为洪武开国之建文两朝三十五年。乙集八卷为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六十有二年, 丙集十六卷,为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十有七年。丁集十六卷,为嘉靖隆泰万历昌泰天启崇祯六朝一百二十有四年,闰集六卷,则为僧道异人法侣香奁宗室内待青衣傭书、无名氏、集句

神鬼,外夷、滇南、朝鲜、日本、交趾、占城诸类,每人系传,其后或有补者,分为补人补诗两种,。闰集中分别似稍琐碎,乾集分御制诸王为二,亦为„„其序曰仿中州集之例,以诗系人,以人系传,中州之诗亦中源之史。

集部第1624-25冊:百名家詩選八十九卷(清)魏憲輯 影印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

集部第1625-26冊:湖海詩傳四十六卷(清)王昶輯 影印清嘉慶八年三泖漁莊刻本

4-506

集部第1626冊:國朝閨閣詩鈔一百卷(清)蔡殿齊編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嫏嬛別館刻本

21-141

集部第1627冊:友聲集四十卷附錄九卷(清)王相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咸豐八年信芳閣刻本

友声初集五卷28-595

集部第1627冊:續友聲集十卷(清)王褧之輯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咸豐刻本

集部第1627-28冊:國朝詩鐸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張應昌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秀芷堂刻本

28-755

取国朝诸人之诗集专择其关乎警觉之义者录之。都一百五十有五类。录诗五千余首。诗家近千人,每家或录一两首数十首不等,要以前后次之,无者则以其行辈为次,相间序列,杂而不厕,闺秀方外又另为编例附于末,后辑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一卷,冠于书首,以为考文征西献者助。要之是书之辑,以事标类,以类统诗,以诗存人,,汇聚而区分,宏览而精铎,旨微意深功在化人,以俾风俗,以振诗教,重乎遒人木铎之遗意,固不徒蹈诗选之积习也。

集部第1628冊:道咸同光四朝詩史甲集八卷首一卷乙集八卷孫雄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宣統二年刻本

集部第1629-33冊:晚晴簃詩彚二百卷徐世昌輯 影印民國十八年退耕堂刻本 集部第1634-50冊:欽定全唐文一千卷總目三卷(清)董誥等輯 影印清嘉慶內府刻本

36-663

集部第1651-52冊:唐文拾遺七十二卷目錄八卷唐文續拾十六卷(清)陸心源輯 影印清光緒十四年陸心源刻潛園總集本

29-89

笃好唐文,于蟫(yin)断炱朽中掇拾录存,,于金石之文想、新出土者称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以补全唐文之未备。其例悉遵全唐文,编次先后亦如之。作者事例已见全唐文者不复录,无者补之。新增者,考校全书而为之传,按时代先后录之。先诸帝,次诸臣,次布衣,次隐逸,次外藩异国,都文两千余篇,溢出全唐文者大半。 此足以见官书攥辑之草率,而尤足以私人辑佚之不易也。

27-475续拾

嘉庆时上诏臣工等仿全唐诗例辑全唐文,录文都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当时儒林已病其漏,心源辑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得文两千余卷。体例一依旧制,先诸帝,次诸臣,次布衣,次隐逸,次外藩异国,作者百有余人,大率为唐代名文,而世久失传者,心源或搜之金石,或辑自异书,其补遗之功。后又唐文续拾,得文二百五十有四篇,十六卷。此书作者

若已见二书,不复为之补传。未见,则附以简传。取“知人论世”之意。十一卷至十五卷为阙名之文,十六卷则为外国其间

有日本管源道真所撰表、状等三十八篇,释空海县书表等六篇文,释观贤一篇,无名一篇。乃录自日本图经者,其前十卷中更有中土僧人游学归国之文,篇幅众。可见中日文化沟通矣。

集部第1652-54冊: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三百卷(存卷一至卷一百九十七)(宋)佚名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慶元三年書隱齋刻本

集部第1654冊:金文最六十卷(清)張金吾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一年江蘇書局重刻本

8-703(120卷)

集部第1654冊:金文最拾遺一卷(清)葉廷琯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集部第1655-62冊:皇明經世文編五百四卷補遺四卷(明)陳子龍等輯 影印明崇禎平露堂刻本

31-52

集部第1663-67冊:皇清文穎續編一百八卷首五十六卷目錄十卷(清)董誥等輯 影印清嘉慶武英殿刻本

集部第1668冊:國朝駢體正宗十二卷(清)曾燠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一年賞雨茆屋刻本

28-763

此则其辑国朝诸家骈体文也。上自国初,下迄近世,都四十有三家,毛奇龄、陈维松、毛先舒„„吴锡麟、汪中、孙星衍、洪亮吉、„„

录文一百七十有一篇,次为十有二卷,次第悉以时代为序,同时者以其科目之先后为序,无者以其行辈之先后为序,录文或一二手或十数首不等,要旨皆华而不芜,典而不俗,合乎骈体之正宗者,始录入,骈体之文,肇始六代一变于唐,再坏于宋,至于有清,始复大振。„„是集之选,适为有清骈俪正宗之薮,含精取华,尤为后世法。

吴山遵选国家八家四六文钞即以此为准,则并以曾文入录,称为江西文伯,其称许可谓甚至,要亦曾氏之精粹使然,观此集之选益足征矣。

集部第1668冊:國朝駢體正宗續編八卷(清)張鳴珂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四年塞松閣刻本

28-641

曾燠选《国朝骈体正宗》,海内称为善本。迨及鸣珂,又百年,其间作者不乏名家。鸣珂因师燠遗意,重为续编。

体例悉本曾辑,而选文多寡则已逾之。凡八卷,作者百人。斯诸子者,并清世骈俪文之巨擘,皆脍炙于人口者,而所选谨慎,尤足于曾辑相埒(lie等同)。 集部第1668-69冊:湖海文傳七十五卷(清)王昶輯 影印清十七年經訓堂刻本 4–507

集部第1669-70冊:國朝文錄八十二卷(清)李祖陶輯 影印清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本

29-69

松江姚椿辑录。

28-722

集部第1671-72冊:國朝文錄續編六十六卷附邁堂文畧四卷(清)李祖陶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七年李氏刻本

集部第1672-76冊:國朝文彚甲前集二十卷甲集六十卷乙集七十卷丙集三十卷丁集二十卷姓氏目錄一卷(清)沈粹芬、黃人等輯 影印清宣統元年上海國學扶輪社石印本

集部第1677冊:補續全蜀藝文志五十六卷(明)杜應芳 (明)胡承詔輯 影印福建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集部第1678-80冊:吳興藝文補七十卷(明)董斯張輯 影印明崇禎六年刻本 集部第1680冊:梁園風雅二十七卷(明)趙彥復輯 影印清康熙四十三年陸廷燦刻本

集部第1681冊:國朝畿輔詩傳六十卷(清)陶樑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十

九年紅豆樹館刻本

28-770

仿《中州集》例辑录国朝畿辅诗传六十卷。起顺治丙戌下道光丁酉,诗家八百七十五人,而生存者不录。付梓于道光己亥。其例约有四端,一畿辅人才应运而生,顺治丙戌会榜已得一百余人,康熙己未乾隆丙辰开博学鸿词科,得人又为极盛,茲择其科目最早,勋业最著。如李霨者,冠诸首。其同时俊彦,科目系在前朝者,则诠次较后,以示区别。二,山林隐逸盛国遗民。如孙奇达倡道苏门,高不仕之节者,畿辅通志既已入录,茲编亦以入录,其守业讲学者亦依类编次,尤元诗之存元遗山,明诗之存陶南村也。三,八旗分驻京城,择其尤者录入。其有四方之士因射策而占籍畿辅者,不覆为之町畦,遵太学题名碑籍录。四,是集虽主选诗,意在存人,,凡两百年来,名公巨卿,固宜搜采而布衣二韦带亦补偏废,有别集者录别集,无者,则依其出处著之。或总集,或诗话,分别注明引书。殆五百余种。

集部第1682冊:淮海英靈集二十二卷(清)阮元輯 影印清嘉慶三年小瑯嬛僊館刻本

集部第1682冊:淮海英靈續集十二卷(清)王豫 (清)阮亨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

29-104

正集二十二卷,元辑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各四卷,壬葵二集各一卷,续集十二卷亨辑。分巳集四卷,庚集五卷,辛集三卷,都十集,录广陵人之能诗者数百家,上起清初下迄近世已故者为断。又别处闺秀方外二门,以示区别。其大旨见于文选自序。录诗地狱以扬州八属江都、甘泉、仪征、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东台为限。每人各为小传,或以诗存人,以人存诗,其小传中所载著述经史子集名目从各家志传采入。选诗标格就各家所擅长者录之。各体皆备,不存选家唐宋流派门户之见。录诗次第,共为诗集,每集各位起讫,用干支标目、甲乙,以得诗先后为定,并无分别义例。有以家集寄者,及其集之居前者为次,其余族姓,以类相从。

集部第1682冊:續會稽掇英集五卷(宋)黃康弼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82-83冊:續耆舊一百四十卷(清)全祖望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槎湖草堂抄本

集部第1683-84冊:兩浙輶軒錄四十卷(清)阮元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嘉慶仁和朱氏碧溪艸堂錢塘陳氏種榆僊館刻本

20-800

集部第1684冊:兩浙輶軒錄補遺十卷(清)阮元 (清)楊秉初等輯 影印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嘉慶刻本

28-800

仿《淮海英灵集》,编次始自国初迄于乾隆地狱十一郡,诗家三千人。悉属以往可论定者,其例都十有二。一、是选因人存诗,因诗存人。因诗存人者,则诗在所

详,因人存诗,则诗在所略。二、前朝遗老,凡已列《明诗宗》者,不复录。其

已有入清世至二三十年之久者,则间为甄录。三、是编所录自嘉庆丙辰至戊午三年,随收随录,,不拘时代。四、是编有处编,续编,补遗,各以时代为次,。五、是编仿诸家选辑之例,首列姓名,下注字号爵里诗文集名间有经史各著,别详有小传。选诗多寡不一 已有别集,精选录入,无则多录,以防散佚。闺媛以德言为先务,释道以心性为宗旨,缀录于后。作者姓名列目各卷之首,又取各卷姓名分韵编次,总列全编之首。

集部第1685-874冊:兩浙輶軒續錄五十四卷補遺六卷(清)潘衍桐輯 影印清光緒十七年浙江書局刻本

28-469

录诗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三首,诗家四千七百有九人。为五十四卷。卷一至卷五十为各家诗。卷五十一之五十四则为方外、闺秀之诗。

体例仍阮旧法。新书刻本钞本,多有此前未见。

集部第1687冊:閩詩錄甲集六卷乙集四卷丙集二十三卷丁集一卷戊集七卷(清)鄭杰輯 陳衍補訂 影印清宣統三年刻本

集部第1688-90冊:江西詩征九十四卷附刻一卷補遺一卷(清)曾燠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九年賞雨茅屋刻本

29-57

曾yu ,考总集之例,或断代以举其凡,或画疆以蒐(sou)其散佚,大要因文孜献,义存掌故,与一意论文者别,其画疆而论者,或出之乡人,或出自官其地者。 宋孔延之《会稽掇英集》、董弅《严陵集》皆出自官其地,为之也。钱谷《无毒文萃》以及近世《山左诗钞》《松风余韵》皆其乡人所自为也。絜诸古采风陈诗二者,义皆有处。然推之小雅诗人桑梓敬恭之说,则出诸乡人为尤宜。而作者诗征之选即为此意。是编九十有四卷,录诗两千余家始托于陶靖节而不及晋以前者,以代远年湮故也。其例都三十有八,今综为四。一曰编次,以年为体,序次先后,均按列代年纪,不以郡县分编,同纪者以科第先后为据,无者或依其兄父,或依其师友,其无可依者,或诗题,或诗语有可取证,即据以为次第。若绝无可考者,从原采之本,约次时代,至于名媛释子道流之诗,名妓仙灵鬼怪之作,别为分隶而不厕。八十五卷以下,皆是也。二选诗以人存诗,以诗存人,始自陶靖节迄于近代,录诗或全编或百首或十数首一二首不等。要以择其精华者为主。出陶靖节诗全录外,唐宋人但有一诗,即行录入。元明以来,,有诗不甚佳而人足传者,或登一二首以见其概,未经传刻及传刻而未广者亦或多至百首,此表征禅幽之义也。三曰引书最重出处。四,传略以便考证。仿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州集》之例,各为小传,列于姓名之后,小传体例名氏爵里而外有学术事功见于史传记载者取其大端,檃栝数语至于畸士逸流高行轶事,叙梗概。别为韵语五十四章,附诸篇末,以著历代诗家是渊源,而时代之盛衰升降,各家之浅深优劣亦于韵语尽之。

集部第1690冊:沅湘耆舊集前編四十卷(清)鄧顯鶴輯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四年鄧氏小九華山樓刻本

28-141

是书正编上起明世洪永下迄清代雍乾,录诗一万五千六百八十一首,诗家一千六百九十九人,为两百卷,。卷一至四十三为明卷,卷四十四至两百为清人。各以时代为序,二闺秀、方外则另为卷第,殿诸篇末,其书编次,悉遵前规。,其名为湖南诗征之变名也,且其时则托始于明迄于昭代,其不录生存者,则《文选》不录何逊诗之例也。其称则选家向多称名,惟萧选多称字,《中州集》祖其例而变之,或以官称,或以德称,或以隐逸称,或以字号称,茲悉仿之,所以敬恭桑梓之意也。言其次,则各以类相0,先之以科目而恩拔岁贡如之,次之以韦衣骚人逸士,视其家世交游前后为序,大抵以三十年为一辈,乃列朝诗集之例也。言其选,则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不拘一格,以表彰先哲搜剔遐隐为心为学之程式。备一方之掌故,皆选一郡一邑诗之通例也。

集部第1690-93冊:沅湘耆舊集二百卷(清)鄧顯鶴輯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三年鄧氏南邨艸堂刻本

集部第1693冊:嶺南羣雅初集三卷二集三卷初補二卷(清)劉彬華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八年玉壺山房刻本

28-275

是集乃选国朝粤人之诗,择其尤雅者,断自乾隆迄于嘉靖,,都得诗人七十有二家,分存殁为二集。粤东之诗,自曲江而下明季三家以上,作者前后蜿0相望,殊称炜盛。然校前人能事,要以近体为最,次则五言古诗,多溯源汉魏六朝,有醇无疵。若七言古诗则,风格高不过高岑王李„„迨鱼山、药房、二樵诸家崛起,,研练诸体,各擅所长。粤中诗教,于斯称极盛焉,是编之选,要以是为断,故初集所录自鱼山而下凡二十九人,均属殁者。二集所录凡四十有三,皆为存者。 集部第1693冊:國朝常州駢體文錄三十一卷結一宧駢體文一卷屠寄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廣東刻本

28-725

辑同郡先达之骈体文为一集,录都四十有三家。录文五百六十九首。仿《吴都文粹》之例,以征一郡之文献。譬之国有风诗,宜事甄采,固非阿私之所好也。其编次卷第略以诸先达行辈为后先,间有以子0父,如洪幼怀子龄兄弟,在孙赵前后,乃所以明一家之学也。其余零章断箭,亦各以类相0.。其编次大概,见于叙录。三十卷后复列叙录为一卷,都三十有一卷,盖仿马班自序之例,而略变其法,是亦有合于古者,

明495金503国585东487两490续 732清596吴471 乾578西塘酬唱 28-33盤西唱酬 28-35台赖集咏 28-36梅氏诗略 28-38唐宋八家诗 28-39尺五庄饯春诗汇 41王氏录存诗汇草 43萧汤二老遗诗 44豫宁三世诗45唐风定56琼花集57武林怡老会诗集59皇明西江诗选61云间三子新诗合稿63皇明经济文录 87皇明百大家文选89皇明文选91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

21-410

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 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

27-481

绩溪胡绍煐。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 同治十二年。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 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152卷 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 亲属赠答,夫妇赠答

156-158卷 157卷诗十七 人部十四 赠答六 杂赠答三158卷 诗十八 人部十五 赠答 杂赠答四

160卷 诗廿 礼部二释奠下四言

346卷 颂十六 礼部五 巡幸347卷

414卷 七四 七体

452卷 碑三十二 百官二十二 将军二

453卷 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 将军三

457卷 碑三十七 百官二十七 都督一

459卷 碑三十九 百官二十九 都督三

662卷 诏(伐)

664-670卷 664卷 诏(抚)665卷 诏三十五 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 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 赦宥三 668卷 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 赦宥五 670卷 诏四十 赦宥六

691卷(敕) 诫励 贡举 除授 黜免

695 卷 移都 毁废 祭祀 崇学 田农 政事 举士 赏罚 军令赦令 杂令(令) 699 卷 教四 恤亡 裒贤 显节 终复 毁废 祷祀 崇法

残简 敕 表

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

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周一人汉十二人魏七人晋是一人宋五人齐二人梁十八人,陈五人北魏二人北齐二人北周二人隋五人,其所取材除各史籍该著

作者本传与他传志中所引外,有旁采《文选》并李善注《艺文类聚》《古文选》以及《太平御览》等书(类书中有《北堂书抄》《初学记》二书)包罗宏富得未曾有,„„自兹作来,张溥之《汉魏百三家集》因之,而后严可均之《秦汉三国六朝文》因之,而后丁福保之《汉魏六朝名家集》因之。书体例,首赋次诗次文,其细目则因时代演变,每有互相出入或大同小异之处,如赋有骚赋之分,诗有诗、歌、吟、乐府之分,文则尤繁。有诏、令、教檄、文、上书、奏记、策、书、表、公文、移问、章、议、书、牍、对问(亦曰设难或曰难)、论、约文、七、连珠、传、序、序传、碑、记、符命、颂、箴、耒、铭、哀辞、祭文、赞之分,„„各集之末,皆有附录,内有著者本传、别传 00及后人追颂等篇。《总目提要27-3》 集部第1588冊:玉臺新詠十卷(南朝陳)徐陵輯 (清)吳兆宜注 (清)程際盛刪補 影印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集部第1589冊:六朝詩集五十五卷佚名編 影印明嘉靖刻本集部第1589冊 集部第1589冊:古詩歸十五卷(明)鍾惺 (明)譚元春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閔振業三色套印本

集部第1589-90冊:唐詩歸三十六卷(明)鍾惺 (明)譚元春輯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明刻本

集部第1590冊:絕句衍義四卷絕句辨體八卷絕句附錄一卷唐絕增奇五卷唐絕搜奇一卷六言絕句一卷五言絕句一卷(明)楊慎輯 (明)焦竑批點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曼山館刻本

集部第1590冊:樂府廣序三十卷詩集廣序十卷(明)朱嘉徵撰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及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清遠堂刻本

集部第1590-91冊:釆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補遺四卷(清)陳祚明評選 影印天津圖書館藏清刻本

集部第1591-92冊:古詩賞析二十二卷(清)張玉穀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姑蘇思義堂刻本

集部第1592-93冊:十八家詩鈔二十八卷(清)曾國藩輯 影印清同治十三年傳忠書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

28-720

十八家: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黄山谷、陆放翁、元遗山是也。最录十八家之诗,拮其精华,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绝为次,萃为一书,都二十有八卷,卷一至卷九为五古,卷十至卷十六为七古,卷十七之卷十九为五律,卷二十之卷二十五为七律,二十六之二十八卷为七绝。各家之诗亦以各体为序,五古录曹子建五十五首,阮嗣宗八十二首„„每首或附以评,或附以释,或附以解题,或附以印证,均能摒弃历代选家之失而独树一帜。原意便于家塾诵读,昭示来学。故所选以秉于正,诚为诵读之善本。盖不求工自工者。

集部第1593冊:八代詩選二十卷王闓運輯 影印天津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江蘇書局刻本

28-164(光绪辛巳四川尊经书局刻本,民国十二年订补经济堂极本)

八代者: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所以前于唐诗也。先四言,次五言,次齐以后新体诗,次杂言次郊庙乐章及颂德乐词,次歌谣次杂体,同体者以时为次,如四言凡二卷,一卷为汉至晋,二卷为晋至隋„„同时者以作者之先后次之,,此其编次之大凡也。相比于古诗纪和古诗源

集部第1594-1600冊:詩淵不分卷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抄本

36-645

集部第1601-02冊:古谣諺一百卷(清)杜文瀾輯 影印清咸豐十一年曼陀羅華閣刻本

集部第1602冊:增注東萊呂成公古文關鍵二十卷(宋)呂祖謙輯 (宋)蔡文子注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

集部第1602冊:文章辨體五十卷文章辨體外集五卷總論一卷(明)吳訥輯 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順八年劉孜等刻本

集部第1603-08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四十一卷(清)嚴可均輯 影印民國十九年 影印清光緒二十年黃岡王氏刻本

28-578

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笈及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合七百四十六卷。严可均认为梅鼎祚古文纪有诗无赋,而张溥未载出处,且错误多。是编其文分类编次,故例言曰赋、骚、制、诰、诏、勑、玺书、赐书、册、策命、策问、令、教、誓、盟上言、奏、议、驳、檄、移、符、牍、曰判、启、笺、奏记、书、答、对问、设论、设、难、释难、辨、考、七、记、序、颂、赞、连珠、箴、铭、诫、传、叙传、别传、约、全、券、诔、哀册、哀辞、墓志铭、碑、灵表、行状、弔文、祭文、祝文、题后、杂著。儧逆如王莽桓玄等则先表疏后诏令,变例以别之,,然见行书,则仍以朝代为次。上古本无子部之分,自后世不别,而伪谓经史子者,实各人分类之集。《文选》为总集而收毛诗传序尚书序左传序史论史述《文苑英华》亦如此。全唐文不载晋梁陈北齐周隋史论赞,又不载帝范、元子伸蒙续孟素履兼明化书等。子书以诸史子见存,今遵其例而推广之,以为界限,凡经传不录,录经传中所载之誓、诰、箴、铭等文,录佚经而佚诗属诗,石鼓亦属诗,不录。录金石刻辞,而岣嵝碑字难识,不录。„„卷三千四百余,皆为之小传、里系、察举、迁除、对拜、赠懿、著述,略其始末,或其人不见于史传,则参考群书,略著爵里。

集部第1609冊:續古文苑二十卷(清)孫星衍輯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七年冶城山館刻本

29-76

集部第1609-10冊: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清)姚鼐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9-65

姚鼐撰《古文辞类篆》以尽古今文体之变迁。《惜抱轩文集》中曾钱献之序与鲁实之论文诸书,皆其宗旨所在也。

集部第1610冊:續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王先謙輯 影印清光緒八年王氏虛受堂刻本

29-60

29-63(黎庶昌选)

集部第1610冊:駢體文抄三十一卷(清)李兆洛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9-83

书分三编,上编制作之文,中编冠冕之制,下编齐梁之篇为多,而古人喻志之作入焉。录自秦始迄隋,唐以下不录。唐以前 ,只体有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说,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学之者亦自以为于古文殊。时《古文辞类篆》重在分文之体,以端后学趋向。李兆洛亦秉承此意。既分书为上中下编,又每编各分以类,系以论序,为学者启示途径。上编分类十有八,曰铭、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

奏、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皆庙堂之制,奏进之篇。( 总体风格表述)使源流可知也。中编分类为八: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祭,皆指事述意之作。(源流、风格,作法)下编分类为五: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则多缘情托兴之作,(战国诙谐辨谲者流实肇厥其端,其言小,其旨钱,其趣博,往往托思于言表。与姚鼐《古文辞类篆》同行于世,相互辉映。

集部第1611冊:七十家賦鈔六卷(清)張惠言輯 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家塾刻本

27-770

是篇专去楚辞以来迄于北周之赋,都七十家,录赋二百六篇。总名《七十家赋钞》,凡六卷,首楚辞十二家,屈平、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刘向、扬雄、枚乘、曹植、张协得八十二篇。首楚辞 ,因赋体之所自昉始,而效楚辞者如宋玉等亦牵率书之,盖尊体也。厥后则以时为次,录周二家曰荀况、宋玉,得赋十五篇;次录汉十六家,贾谊、枚乘、邹阳、公孙乘、武帝、司马相如、淮南王安、孔臧、司马迁、中山王王褒、班婕妤、扬雄、刘歆、班彪,得赋二十九篇;次录后汉十四家,梁鸿、崔篆、冯衍、杜笃、梁竦、班固、傅毅、张衡、

王延寿、马融、蔡邑、边韶、边让、祢衡得赋二十二篇,次录魏八家,赋十一篇,次录晋十一家,赋二十二篇,次录宋五家,赋八篇,次录齐一家,赋一篇,次录梁四家,赋十一篇,次录陈一家,赋一篇,次录北周庾信一家,得赋四篇。重者居五家。

集部第1611冊:六朝文絜笺注十二卷(清)許槤評選 (清)黎經誥注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五年枕湓書屋刻本

集部第1611冊:翰林學士集(存零本一卷)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刻靈峰草堂叢書本

集部第1611冊:才调集補注十卷(蜀)韋縠輯 (清)殷元勛注 (清)宋邦綏補注 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宋思仁刻本

3-534

集部第1611冊: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輯 (元)郝天挺注 (明)廖文炳解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順治十六年陸貽典錢朝鼒等刻本

集部第1611冊:唐詩選七卷(明)李攀龍選 (明)王穉登評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閔氏刻朱墨套印本

28-162(十三卷)宣统三年刊本 王闿运选

集部第1612冊:刪訂唐詩解二十四卷(明)唐汝詢選釋 (清)吳昌祺評定 影印浙江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四十年刻本

集部第1612-20冊:唐音統簽一千三十三卷(明)胡震亨輯 影印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范希仁抄補本

集部第1621冊:聖宋高僧詩選三卷後集三卷續集一卷(宋)陳起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僧詩選補三卷(元)陳世隆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詩拾遺二十三卷(元)陳世隆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1冊:宋十五家詩選十六卷(清)陳訏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集部第1622冊:皇元風雅三十卷(元)蔣易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元建陽張氏梅溪書院刻本

元风雅三十卷

8-270

集部第1622冊:澹游集(明)釋來復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22-24冊:列朝詩集八十一卷(干集二卷甲集前編十一卷甲集二十二卷乙集八卷丙集十六卷丁集十六卷閏集六卷)(清)錢謙益輯 影印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28-539

入清后辑录有明一代之诗,诗分乾甲乙丙丁闰六卷,乾集之上位圣制,之下为睿制。甲集前编为元末壬辰至丁未凡十有六年,甲集二十有二卷为洪武开国之建文两朝三十五年。乙集八卷为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六十有二年, 丙集十六卷,为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十有七年。丁集十六卷,为嘉靖隆泰万历昌泰天启崇祯六朝一百二十有四年,闰集六卷,则为僧道异人法侣香奁宗室内待青衣傭书、无名氏、集句

神鬼,外夷、滇南、朝鲜、日本、交趾、占城诸类,每人系传,其后或有补者,分为补人补诗两种,。闰集中分别似稍琐碎,乾集分御制诸王为二,亦为„„其序曰仿中州集之例,以诗系人,以人系传,中州之诗亦中源之史。

集部第1624-25冊:百名家詩選八十九卷(清)魏憲輯 影印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

集部第1625-26冊:湖海詩傳四十六卷(清)王昶輯 影印清嘉慶八年三泖漁莊刻本

4-506

集部第1626冊:國朝閨閣詩鈔一百卷(清)蔡殿齊編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嫏嬛別館刻本

21-141

集部第1627冊:友聲集四十卷附錄九卷(清)王相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咸豐八年信芳閣刻本

友声初集五卷28-595

集部第1627冊:續友聲集十卷(清)王褧之輯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咸豐刻本

集部第1627-28冊:國朝詩鐸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張應昌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秀芷堂刻本

28-755

取国朝诸人之诗集专择其关乎警觉之义者录之。都一百五十有五类。录诗五千余首。诗家近千人,每家或录一两首数十首不等,要以前后次之,无者则以其行辈为次,相间序列,杂而不厕,闺秀方外又另为编例附于末,后辑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一卷,冠于书首,以为考文征西献者助。要之是书之辑,以事标类,以类统诗,以诗存人,,汇聚而区分,宏览而精铎,旨微意深功在化人,以俾风俗,以振诗教,重乎遒人木铎之遗意,固不徒蹈诗选之积习也。

集部第1628冊:道咸同光四朝詩史甲集八卷首一卷乙集八卷孫雄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宣統二年刻本

集部第1629-33冊:晚晴簃詩彚二百卷徐世昌輯 影印民國十八年退耕堂刻本 集部第1634-50冊:欽定全唐文一千卷總目三卷(清)董誥等輯 影印清嘉慶內府刻本

36-663

集部第1651-52冊:唐文拾遺七十二卷目錄八卷唐文續拾十六卷(清)陸心源輯 影印清光緒十四年陸心源刻潛園總集本

29-89

笃好唐文,于蟫(yin)断炱朽中掇拾录存,,于金石之文想、新出土者称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以补全唐文之未备。其例悉遵全唐文,编次先后亦如之。作者事例已见全唐文者不复录,无者补之。新增者,考校全书而为之传,按时代先后录之。先诸帝,次诸臣,次布衣,次隐逸,次外藩异国,都文两千余篇,溢出全唐文者大半。 此足以见官书攥辑之草率,而尤足以私人辑佚之不易也。

27-475续拾

嘉庆时上诏臣工等仿全唐诗例辑全唐文,录文都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当时儒林已病其漏,心源辑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得文两千余卷。体例一依旧制,先诸帝,次诸臣,次布衣,次隐逸,次外藩异国,作者百有余人,大率为唐代名文,而世久失传者,心源或搜之金石,或辑自异书,其补遗之功。后又唐文续拾,得文二百五十有四篇,十六卷。此书作者

若已见二书,不复为之补传。未见,则附以简传。取“知人论世”之意。十一卷至十五卷为阙名之文,十六卷则为外国其间

有日本管源道真所撰表、状等三十八篇,释空海县书表等六篇文,释观贤一篇,无名一篇。乃录自日本图经者,其前十卷中更有中土僧人游学归国之文,篇幅众。可见中日文化沟通矣。

集部第1652-54冊: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三百卷(存卷一至卷一百九十七)(宋)佚名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慶元三年書隱齋刻本

集部第1654冊:金文最六十卷(清)張金吾輯 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一年江蘇書局重刻本

8-703(120卷)

集部第1654冊:金文最拾遺一卷(清)葉廷琯輯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集部第1655-62冊:皇明經世文編五百四卷補遺四卷(明)陳子龍等輯 影印明崇禎平露堂刻本

31-52

集部第1663-67冊:皇清文穎續編一百八卷首五十六卷目錄十卷(清)董誥等輯 影印清嘉慶武英殿刻本

集部第1668冊:國朝駢體正宗十二卷(清)曾燠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一年賞雨茆屋刻本

28-763

此则其辑国朝诸家骈体文也。上自国初,下迄近世,都四十有三家,毛奇龄、陈维松、毛先舒„„吴锡麟、汪中、孙星衍、洪亮吉、„„

录文一百七十有一篇,次为十有二卷,次第悉以时代为序,同时者以其科目之先后为序,无者以其行辈之先后为序,录文或一二手或十数首不等,要旨皆华而不芜,典而不俗,合乎骈体之正宗者,始录入,骈体之文,肇始六代一变于唐,再坏于宋,至于有清,始复大振。„„是集之选,适为有清骈俪正宗之薮,含精取华,尤为后世法。

吴山遵选国家八家四六文钞即以此为准,则并以曾文入录,称为江西文伯,其称许可谓甚至,要亦曾氏之精粹使然,观此集之选益足征矣。

集部第1668冊:國朝駢體正宗續編八卷(清)張鳴珂輯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四年塞松閣刻本

28-641

曾燠选《国朝骈体正宗》,海内称为善本。迨及鸣珂,又百年,其间作者不乏名家。鸣珂因师燠遗意,重为续编。

体例悉本曾辑,而选文多寡则已逾之。凡八卷,作者百人。斯诸子者,并清世骈俪文之巨擘,皆脍炙于人口者,而所选谨慎,尤足于曾辑相埒(lie等同)。 集部第1668-69冊:湖海文傳七十五卷(清)王昶輯 影印清十七年經訓堂刻本 4–507

集部第1669-70冊:國朝文錄八十二卷(清)李祖陶輯 影印清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本

29-69

松江姚椿辑录。

28-722

集部第1671-72冊:國朝文錄續編六十六卷附邁堂文畧四卷(清)李祖陶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七年李氏刻本

集部第1672-76冊:國朝文彚甲前集二十卷甲集六十卷乙集七十卷丙集三十卷丁集二十卷姓氏目錄一卷(清)沈粹芬、黃人等輯 影印清宣統元年上海國學扶輪社石印本

集部第1677冊:補續全蜀藝文志五十六卷(明)杜應芳 (明)胡承詔輯 影印福建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集部第1678-80冊:吳興藝文補七十卷(明)董斯張輯 影印明崇禎六年刻本 集部第1680冊:梁園風雅二十七卷(明)趙彥復輯 影印清康熙四十三年陸廷燦刻本

集部第1681冊:國朝畿輔詩傳六十卷(清)陶樑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十

九年紅豆樹館刻本

28-770

仿《中州集》例辑录国朝畿辅诗传六十卷。起顺治丙戌下道光丁酉,诗家八百七十五人,而生存者不录。付梓于道光己亥。其例约有四端,一畿辅人才应运而生,顺治丙戌会榜已得一百余人,康熙己未乾隆丙辰开博学鸿词科,得人又为极盛,茲择其科目最早,勋业最著。如李霨者,冠诸首。其同时俊彦,科目系在前朝者,则诠次较后,以示区别。二,山林隐逸盛国遗民。如孙奇达倡道苏门,高不仕之节者,畿辅通志既已入录,茲编亦以入录,其守业讲学者亦依类编次,尤元诗之存元遗山,明诗之存陶南村也。三,八旗分驻京城,择其尤者录入。其有四方之士因射策而占籍畿辅者,不覆为之町畦,遵太学题名碑籍录。四,是集虽主选诗,意在存人,,凡两百年来,名公巨卿,固宜搜采而布衣二韦带亦补偏废,有别集者录别集,无者,则依其出处著之。或总集,或诗话,分别注明引书。殆五百余种。

集部第1682冊:淮海英靈集二十二卷(清)阮元輯 影印清嘉慶三年小瑯嬛僊館刻本

集部第1682冊:淮海英靈續集十二卷(清)王豫 (清)阮亨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

29-104

正集二十二卷,元辑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各四卷,壬葵二集各一卷,续集十二卷亨辑。分巳集四卷,庚集五卷,辛集三卷,都十集,录广陵人之能诗者数百家,上起清初下迄近世已故者为断。又别处闺秀方外二门,以示区别。其大旨见于文选自序。录诗地狱以扬州八属江都、甘泉、仪征、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东台为限。每人各为小传,或以诗存人,以人存诗,其小传中所载著述经史子集名目从各家志传采入。选诗标格就各家所擅长者录之。各体皆备,不存选家唐宋流派门户之见。录诗次第,共为诗集,每集各位起讫,用干支标目、甲乙,以得诗先后为定,并无分别义例。有以家集寄者,及其集之居前者为次,其余族姓,以类相从。

集部第1682冊:續會稽掇英集五卷(宋)黃康弼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抄本 集部第1682-83冊:續耆舊一百四十卷(清)全祖望輯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槎湖草堂抄本

集部第1683-84冊:兩浙輶軒錄四十卷(清)阮元輯 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清嘉慶仁和朱氏碧溪艸堂錢塘陳氏種榆僊館刻本

20-800

集部第1684冊:兩浙輶軒錄補遺十卷(清)阮元 (清)楊秉初等輯 影印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嘉慶刻本

28-800

仿《淮海英灵集》,编次始自国初迄于乾隆地狱十一郡,诗家三千人。悉属以往可论定者,其例都十有二。一、是选因人存诗,因诗存人。因诗存人者,则诗在所

详,因人存诗,则诗在所略。二、前朝遗老,凡已列《明诗宗》者,不复录。其

已有入清世至二三十年之久者,则间为甄录。三、是编所录自嘉庆丙辰至戊午三年,随收随录,,不拘时代。四、是编有处编,续编,补遗,各以时代为次,。五、是编仿诸家选辑之例,首列姓名,下注字号爵里诗文集名间有经史各著,别详有小传。选诗多寡不一 已有别集,精选录入,无则多录,以防散佚。闺媛以德言为先务,释道以心性为宗旨,缀录于后。作者姓名列目各卷之首,又取各卷姓名分韵编次,总列全编之首。

集部第1685-874冊:兩浙輶軒續錄五十四卷補遺六卷(清)潘衍桐輯 影印清光緒十七年浙江書局刻本

28-469

录诗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三首,诗家四千七百有九人。为五十四卷。卷一至卷五十为各家诗。卷五十一之五十四则为方外、闺秀之诗。

体例仍阮旧法。新书刻本钞本,多有此前未见。

集部第1687冊:閩詩錄甲集六卷乙集四卷丙集二十三卷丁集一卷戊集七卷(清)鄭杰輯 陳衍補訂 影印清宣統三年刻本

集部第1688-90冊:江西詩征九十四卷附刻一卷補遺一卷(清)曾燠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九年賞雨茅屋刻本

29-57

曾yu ,考总集之例,或断代以举其凡,或画疆以蒐(sou)其散佚,大要因文孜献,义存掌故,与一意论文者别,其画疆而论者,或出之乡人,或出自官其地者。 宋孔延之《会稽掇英集》、董弅《严陵集》皆出自官其地,为之也。钱谷《无毒文萃》以及近世《山左诗钞》《松风余韵》皆其乡人所自为也。絜诸古采风陈诗二者,义皆有处。然推之小雅诗人桑梓敬恭之说,则出诸乡人为尤宜。而作者诗征之选即为此意。是编九十有四卷,录诗两千余家始托于陶靖节而不及晋以前者,以代远年湮故也。其例都三十有八,今综为四。一曰编次,以年为体,序次先后,均按列代年纪,不以郡县分编,同纪者以科第先后为据,无者或依其兄父,或依其师友,其无可依者,或诗题,或诗语有可取证,即据以为次第。若绝无可考者,从原采之本,约次时代,至于名媛释子道流之诗,名妓仙灵鬼怪之作,别为分隶而不厕。八十五卷以下,皆是也。二选诗以人存诗,以诗存人,始自陶靖节迄于近代,录诗或全编或百首或十数首一二首不等。要以择其精华者为主。出陶靖节诗全录外,唐宋人但有一诗,即行录入。元明以来,,有诗不甚佳而人足传者,或登一二首以见其概,未经传刻及传刻而未广者亦或多至百首,此表征禅幽之义也。三曰引书最重出处。四,传略以便考证。仿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州集》之例,各为小传,列于姓名之后,小传体例名氏爵里而外有学术事功见于史传记载者取其大端,檃栝数语至于畸士逸流高行轶事,叙梗概。别为韵语五十四章,附诸篇末,以著历代诗家是渊源,而时代之盛衰升降,各家之浅深优劣亦于韵语尽之。

集部第1690冊:沅湘耆舊集前編四十卷(清)鄧顯鶴輯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四年鄧氏小九華山樓刻本

28-141

是书正编上起明世洪永下迄清代雍乾,录诗一万五千六百八十一首,诗家一千六百九十九人,为两百卷,。卷一至四十三为明卷,卷四十四至两百为清人。各以时代为序,二闺秀、方外则另为卷第,殿诸篇末,其书编次,悉遵前规。,其名为湖南诗征之变名也,且其时则托始于明迄于昭代,其不录生存者,则《文选》不录何逊诗之例也。其称则选家向多称名,惟萧选多称字,《中州集》祖其例而变之,或以官称,或以德称,或以隐逸称,或以字号称,茲悉仿之,所以敬恭桑梓之意也。言其次,则各以类相0,先之以科目而恩拔岁贡如之,次之以韦衣骚人逸士,视其家世交游前后为序,大抵以三十年为一辈,乃列朝诗集之例也。言其选,则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不拘一格,以表彰先哲搜剔遐隐为心为学之程式。备一方之掌故,皆选一郡一邑诗之通例也。

集部第1690-93冊:沅湘耆舊集二百卷(清)鄧顯鶴輯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三年鄧氏南邨艸堂刻本

集部第1693冊:嶺南羣雅初集三卷二集三卷初補二卷(清)劉彬華輯 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八年玉壺山房刻本

28-275

是集乃选国朝粤人之诗,择其尤雅者,断自乾隆迄于嘉靖,,都得诗人七十有二家,分存殁为二集。粤东之诗,自曲江而下明季三家以上,作者前后蜿0相望,殊称炜盛。然校前人能事,要以近体为最,次则五言古诗,多溯源汉魏六朝,有醇无疵。若七言古诗则,风格高不过高岑王李„„迨鱼山、药房、二樵诸家崛起,,研练诸体,各擅所长。粤中诗教,于斯称极盛焉,是编之选,要以是为断,故初集所录自鱼山而下凡二十九人,均属殁者。二集所录凡四十有三,皆为存者。 集部第1693冊:國朝常州駢體文錄三十一卷結一宧駢體文一卷屠寄輯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廣東刻本

28-725

辑同郡先达之骈体文为一集,录都四十有三家。录文五百六十九首。仿《吴都文粹》之例,以征一郡之文献。譬之国有风诗,宜事甄采,固非阿私之所好也。其编次卷第略以诸先达行辈为后先,间有以子0父,如洪幼怀子龄兄弟,在孙赵前后,乃所以明一家之学也。其余零章断箭,亦各以类相0.。其编次大概,见于叙录。三十卷后复列叙录为一卷,都三十有一卷,盖仿马班自序之例,而略变其法,是亦有合于古者,

明495金503国585东487两490续 732清596吴471 乾578西塘酬唱 28-33盤西唱酬 28-35台赖集咏 28-36梅氏诗略 28-38唐宋八家诗 28-39尺五庄饯春诗汇 41王氏录存诗汇草 43萧汤二老遗诗 44豫宁三世诗45唐风定56琼花集57武林怡老会诗集59皇明西江诗选61云间三子新诗合稿63皇明经济文录 87皇明百大家文选89皇明文选91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 yms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 ...

  • 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料的目录与检索
  • 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料的目录与检索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第二节 音乐史料在中国传统目录分类中的归属 第三节 新音乐史料的目录目录与检索 (以下资料采自武汉音乐学院 孙晓辉博士 副教授) 一.目录学 目录学是关于文献分类的学问.目录学是呈现了每一时代的知识结构或认识结构的学科. 目录学有两大功用:一是记 ...

  • 中国古代文学书目大全
  • 1.中国古代文学(附主要书目简介) 附:中国古代文学主要书目简介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著 中华书局 1960年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体系不整.表述零散的特征,构成了研究和了解中国神话的困难.这部著作将分散在中国上古典籍中的神话材料作了全面的整理,按时间顺序,用现代汉语概述了中国神话.书中的每句话都不出自 ...

  • 中国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 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推荐版本:<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楚辞> <楚辞>: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人的仿作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 推荐版 ...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 <诗经>和<楚辞> 的异同比较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 ...

  • 论[直斋书录解题]分类思想
  • [摘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之分类是吸收<七略>.<七录>以来我国古典目录学分类之精华,又根据时代和学术变化.发展的需要,因时制宜地创新和调整有关类目,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较为完善.对后世图书分类产生较大影响.集宋代目录学分类成果之大成的分类系统. [关键词] ...

  • [诗言志辨]书目分类(经史子集版)许愿
  • 关于朱自清<诗言志辨>引用文献整理 写在前面的一点感想 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辨>一书中所出现的书目进行整理后,学生确实感触良多,有关于做学问的,有关于对大师的崇拜的,有关于自身未来的„„ 通过整理<诗言志辨>中的书目,在震惊于朱自清先生的深厚的国学功底的同时 ...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 ...

  • 从[全宋词审稿笔记]看唐圭璋对[全宋词]的修纂及其人格风范
  • 2012年1月第l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J鲫.2012 No.1 从<全宋词审稿笔记>看唐圭璋对<全宋词>的修纂及其人格风范 潘明福,王兆鹏 摘要:<全宋词审稿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