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技与国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姓名:冯洋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班级:财税班学号:2015200016
手机:[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纵览《大国的兴衰》这本书,保罗·肯尼迪格局广大,风轻云淡之间总说五个大国的兴衰之路,风云变幻之间,保罗·肯尼迪从经济和军事入手,以这两条主线和从它们延伸出的多条支线为基点,行笔流畅,思路明了地讲述了“大国的兴衰”。
总结保罗·肯尼迪的这本《大国的兴衰》,在一个国家的兴起基本可以用他在“欧洲的奇迹”这一篇的伊始的一句话概述——“在定居于欧亚大陆西部的分散的、相对说来缺乏经验的民族中,发生了一场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这一过程使其在世界事务中稳固地成为商业和军事先驱。”也就是说商业的发展、经济的蓬勃、技术的革新等等是一个国家兴盛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与这个国家对军事力量的过分追求有关,但并不仅限于此,社会上层阶级的观念、对外交流政策的内容、统治阶级的专治性、社会贫富极端分化等都是将一个国家拖入衰落的原因。而深层分析这些原因,不难发现真正造成一个国家衰弱的不单是这些浅层次的原因,更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经济的困局和危机。大部分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无法发展、科技无法进步而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则在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于是在这一起一落之间便是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通读整本《大国的兴衰》,总结各各国家兴起衰落的异同,颇有感触。
一、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开端,也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理,它们发展的停滞也是国家衰落的开始标志
二、 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三、 对外交流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四、 军事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
作为被保罗·肯尼迪写在开篇的国家,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便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在皇权至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儒家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具有令人极为羡慕的强大的凝聚力。农耕社会飞速发展,农耕经济发展,在1500年之前,中国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科技都闪耀着光芒。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学、制造、天文、农耕等众多方面都有杰出的发现,四大发明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使国民的知识水平提高,更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纸币的顺利出现使得经济不受制约的快速发展。指南针的出现为航海和对外交流提供了难易忽略的便利,对外的交流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商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火药的运用则是集中体现在军事实力的增强上,明朝的神机营、火铳、大炮等无疑使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1500年前的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领先的超级大国,不论是从军事力量、技术、文明、商业还是文化包容力、国家实力均为世界之首。这是经济和科技对于国家兴盛的强大作用。在清末时期,思想僵化、经济倒退、百姓受难、起义连连,此时农耕经济在统治者的压迫下已经产生倒退,国家根基已不稳,此时又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以及对科技的忽视,众多方面和欧洲强国都有重大差距,
一旦发生战争必将迅速败落,于是,经济和科技的倒退使得中国步上衰落。
然后是政治思想对于国家的影响。长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和八股文造成的思想的僵化使得达官贵人们在种种方面做出了极为错误的决定。由于蒙古的威胁,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采取了封锁海关的政策,即使后来面对日本倭寇的威胁也并没有想过重新建设海军,这样封锁的态度相比于唐宋时开放而包容的态度而言无疑使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也使得科技的交流不再存在,中国科技也不再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渐渐不复之前盛景。最后这些原因造成的军队的衰弱和政府的无能使中国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国门大开,屈辱无比。
政治、管理层和政策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也在其他国家身上体现。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与中国相似,对于扩展疆土和对外征兵的热爱使帝国的经济难以供应帝国需求,内战爆发,消耗国力走向衰弱。莫卧儿王朝皇室的奢侈、国内的重负、国家全局系于一个统治者的社会体制,同样造就了国家的衰弱。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日本。日本通过与西方的交流获得枪支弹药,军阀突起,丰臣秀吉占据了日本的上层阶级,当时的日本虽不可算是世界强国,但是日本对朝鲜的两次战争可显示出日本当时不弱的国力。而在之后的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了和清廷类似的闭关锁国策略,虽未使日本国力大衰,但依旧将日本发展的进程拖慢。
与中国等国家情况相反的则是欧洲各国。欧洲分散的政权以及分散型的地形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商业发展,造船业发展。同时各个政权间的摩擦与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欧洲各国军事力量和武器军备快速发展,“火药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欧洲各国开始崛起。海上实力的发展使欧洲各国在逐渐的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取得胜利,获得利益。欧洲航海家以及殖民主义者的勇气、野心,欧洲商人对贸易利润的渴望,各国王室掌权者对在外船队强盗行径的纵容,这些因素使得欧洲各国飞速地发展起来。
不再对比东西方的差异,再将视野聚集在正在不停发展并即将成为“奇迹”的欧洲各国。 不同于东方的开放使得欧洲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也步步攀升。不同国家在经济、政策、军事、交流等方面的不同决策、不同境遇、不同的发展过程使得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各国之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法、英、俄、奥地利和普鲁士取代西班牙和荷兰强势崛起。欧洲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成熟,经济稳步提升,国家实力发展,科技领先,他们的世界大国地位已毋容置疑。
在欧洲之后,再一次抓住对手失误的超级大国无疑是美国和苏联。二战过后的两国统领世界。在一、二战期间耀武扬威的欧洲各国也因为他们的贪婪和无休止的对战争的投入而不复霸主地位。冷战之后,苏联也面临了政策失误造成的国家衰亡。领导人决策的失误和西方联合的和平演化令这个超级大国走向了比衰落更悲惨的境地——解体灭亡。
大国并非一成不变,在世事如棋的现在,事情更有多种可能。而只有国家之间不断竞争才能保持一国的活力,使得国家正式自己的不足,发现别国的先进,正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国家兴衰的旋律。这足以说明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同时一个国家内部的改革和自我完善也同样十分重要,及时发现自己政策等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闭关自守会导致落后,然而在国际竞争中也应该坚持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开端,也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同理,它们发展的停滞也是国家衰落的开始标志
2、 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3、 对外交流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4、 军事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
5、 只有国家之间不断竞争才能保持一国的活力,使得国家正式自己的不足,发现别国的先进,使国
家更加兴盛
读后主要困惑和问题:
1、 除了书中所述的内容之外,国际关系怎么具体影响一个国家呢?
2、 如果大国持续更迭能否有一天实现地球村呢?
经济、科技与国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姓名:冯洋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班级:财税班学号:2015200016
手机:[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纵览《大国的兴衰》这本书,保罗·肯尼迪格局广大,风轻云淡之间总说五个大国的兴衰之路,风云变幻之间,保罗·肯尼迪从经济和军事入手,以这两条主线和从它们延伸出的多条支线为基点,行笔流畅,思路明了地讲述了“大国的兴衰”。
总结保罗·肯尼迪的这本《大国的兴衰》,在一个国家的兴起基本可以用他在“欧洲的奇迹”这一篇的伊始的一句话概述——“在定居于欧亚大陆西部的分散的、相对说来缺乏经验的民族中,发生了一场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这一过程使其在世界事务中稳固地成为商业和军事先驱。”也就是说商业的发展、经济的蓬勃、技术的革新等等是一个国家兴盛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与这个国家对军事力量的过分追求有关,但并不仅限于此,社会上层阶级的观念、对外交流政策的内容、统治阶级的专治性、社会贫富极端分化等都是将一个国家拖入衰落的原因。而深层分析这些原因,不难发现真正造成一个国家衰弱的不单是这些浅层次的原因,更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经济的困局和危机。大部分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无法发展、科技无法进步而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则在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于是在这一起一落之间便是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通读整本《大国的兴衰》,总结各各国家兴起衰落的异同,颇有感触。
一、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开端,也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理,它们发展的停滞也是国家衰落的开始标志
二、 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三、 对外交流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四、 军事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
作为被保罗·肯尼迪写在开篇的国家,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便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在皇权至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儒家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具有令人极为羡慕的强大的凝聚力。农耕社会飞速发展,农耕经济发展,在1500年之前,中国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科技都闪耀着光芒。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学、制造、天文、农耕等众多方面都有杰出的发现,四大发明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使国民的知识水平提高,更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纸币的顺利出现使得经济不受制约的快速发展。指南针的出现为航海和对外交流提供了难易忽略的便利,对外的交流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商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火药的运用则是集中体现在军事实力的增强上,明朝的神机营、火铳、大炮等无疑使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1500年前的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领先的超级大国,不论是从军事力量、技术、文明、商业还是文化包容力、国家实力均为世界之首。这是经济和科技对于国家兴盛的强大作用。在清末时期,思想僵化、经济倒退、百姓受难、起义连连,此时农耕经济在统治者的压迫下已经产生倒退,国家根基已不稳,此时又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以及对科技的忽视,众多方面和欧洲强国都有重大差距,
一旦发生战争必将迅速败落,于是,经济和科技的倒退使得中国步上衰落。
然后是政治思想对于国家的影响。长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和八股文造成的思想的僵化使得达官贵人们在种种方面做出了极为错误的决定。由于蒙古的威胁,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采取了封锁海关的政策,即使后来面对日本倭寇的威胁也并没有想过重新建设海军,这样封锁的态度相比于唐宋时开放而包容的态度而言无疑使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也使得科技的交流不再存在,中国科技也不再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渐渐不复之前盛景。最后这些原因造成的军队的衰弱和政府的无能使中国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国门大开,屈辱无比。
政治、管理层和政策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也在其他国家身上体现。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与中国相似,对于扩展疆土和对外征兵的热爱使帝国的经济难以供应帝国需求,内战爆发,消耗国力走向衰弱。莫卧儿王朝皇室的奢侈、国内的重负、国家全局系于一个统治者的社会体制,同样造就了国家的衰弱。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日本。日本通过与西方的交流获得枪支弹药,军阀突起,丰臣秀吉占据了日本的上层阶级,当时的日本虽不可算是世界强国,但是日本对朝鲜的两次战争可显示出日本当时不弱的国力。而在之后的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了和清廷类似的闭关锁国策略,虽未使日本国力大衰,但依旧将日本发展的进程拖慢。
与中国等国家情况相反的则是欧洲各国。欧洲分散的政权以及分散型的地形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商业发展,造船业发展。同时各个政权间的摩擦与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欧洲各国军事力量和武器军备快速发展,“火药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欧洲各国开始崛起。海上实力的发展使欧洲各国在逐渐的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取得胜利,获得利益。欧洲航海家以及殖民主义者的勇气、野心,欧洲商人对贸易利润的渴望,各国王室掌权者对在外船队强盗行径的纵容,这些因素使得欧洲各国飞速地发展起来。
不再对比东西方的差异,再将视野聚集在正在不停发展并即将成为“奇迹”的欧洲各国。 不同于东方的开放使得欧洲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也步步攀升。不同国家在经济、政策、军事、交流等方面的不同决策、不同境遇、不同的发展过程使得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各国之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法、英、俄、奥地利和普鲁士取代西班牙和荷兰强势崛起。欧洲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成熟,经济稳步提升,国家实力发展,科技领先,他们的世界大国地位已毋容置疑。
在欧洲之后,再一次抓住对手失误的超级大国无疑是美国和苏联。二战过后的两国统领世界。在一、二战期间耀武扬威的欧洲各国也因为他们的贪婪和无休止的对战争的投入而不复霸主地位。冷战之后,苏联也面临了政策失误造成的国家衰亡。领导人决策的失误和西方联合的和平演化令这个超级大国走向了比衰落更悲惨的境地——解体灭亡。
大国并非一成不变,在世事如棋的现在,事情更有多种可能。而只有国家之间不断竞争才能保持一国的活力,使得国家正式自己的不足,发现别国的先进,正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国家兴衰的旋律。这足以说明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同时一个国家内部的改革和自我完善也同样十分重要,及时发现自己政策等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闭关自守会导致落后,然而在国际竞争中也应该坚持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开端,也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同理,它们发展的停滞也是国家衰落的开始标志
2、 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3、 对外交流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4、 军事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
5、 只有国家之间不断竞争才能保持一国的活力,使得国家正式自己的不足,发现别国的先进,使国
家更加兴盛
读后主要困惑和问题:
1、 除了书中所述的内容之外,国际关系怎么具体影响一个国家呢?
2、 如果大国持续更迭能否有一天实现地球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