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马蹄莲栽植技术,讨论马蹄莲的棚室栽植方法和矮化栽培技术以及促成栽培技术,马蹄莲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蹄莲;栽培管理;矮化;促成
马蹄莲属于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花卉,是近些年来的新兴花卉之一,作为鲜切花的市场需求较大,前景广阔。已成为我国南北地区的主要切花。马蹄莲花下部卷成筒状, 花上部开张,先端为长尖反卷,形如马蹄,为观赏部位,原产地是埃及、南部非洲,于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多为温室栽培。
1棚室栽培与管理方法
1.1 习性
马蹄莲自然花期是3~8月,喜光喜肥,喜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每隔10天左右施1次肥,花前增施磷肥,可促进花蕾,常用分株种球法繁殖[1]。温室栽培注意调节环境条件减少病害。
1.2 栽培技术
1.2.1 整地作畦
栽植前要进行整地,首先要施足基肥,作切花栽培的马蹄莲,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菜饼及骨粉各30公斤,注意要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做成高15厘米宽120厘米的畦,根据棚室大小作适当调整[2]。以多种基质处理栽培对照得出:基质配比以牛粪+火土最适萌芽,长势最好,其次垃圾+火土,再次为纯园土[3]。
1.2.2 栽植种球
当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时种植。长江流域,每年秋季栽植种球。先种大球,后种中小球。一定要把大小球分开种植。花球定植前8天扣大棚膜增温,要求棚内10厘米土层温度16 ℃,白天温度最高达30℃,夜间最低温15℃,栽植后在畦
面覆膜使低温提高,以利于出芽,大部分出芽后及时撤去薄膜[4]。
1.2.3 管理技术
马蹄莲喜温暖湿润、略荫的气候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2℃~25℃,温度过高或过低则生长缓慢,切花产量及茎长降低,高温、低温时间太长甚至使地上部分枯萎休眠。在冬季不寒冷、夏季不炎热的环境中可周年开花[5]。①光。秋、冬、春3季需要充足的阳光,夏季要适当遮荫。不喜阳光直射,过强光使其引发叶片萎蔫和日烧病。但彩色马蹄莲光照不足则花色不艳丽[6]。②水分。马蹄莲原产沼泽地中,因此地栽生产要保持好栽培环境的潮湿,四周地面经常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但要防止肥水灌入叶鞘中引起腐烂。花后或休眠期要控制水分供应[7]。马蹄莲生长得好坏,浇水很关键。③追肥。进入花期追肥数量增多,间隔4~5天施用1次,浓度要小。休眠期不施肥。以保证切花品质。④在栽培温室中,温度维持在12~25℃最好,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植株休眠,0℃以下会受冻害温度。如果能保持温度,可以周年花开不断,但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这样会加大生产成本,而且无休眠期,容易造成品种退化。⑤疏叶。在开花旺盛期,如叶片繁茂拥挤时,应及时疏叶,将外部枯老的叶片从基部剪除,保持株间通风良好。开花期要避免灰、烟尘污染。
1.2.4 主要病虫害
马蹄莲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介壳虫等。防治方法:根茎消毒。将根茎洗干净,然后放在45℃水中泡1小时,或在2%的甲醛溶液中浸泡1小时。场地消毒。用石灰或甲醛消毒土壤及温室的墙面。挖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喷洒药剂。可用多菌灵1000~5000倍液防止病菌的传播选用肥大健壮的母株繁殖。虫害主要是介壳虫,其一旦成灾,很难根除,平时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立即清除。软腐病使块茎染病变褐色,软化腐烂。叶片失绿后脱落。防治法是禁连作,及时拔掉发病株,用福尔马林2000倍液消毒,喷洒波尔多液防扩散[8]。
1.2.5 切花采收
远销的,可在佛焰苞色泽由绿转白,即将开放时采收,近销的,可待佛焰苞半开或完全开放剪下。采花时最好在清晨,其次是傍晚。当花茎从叶腋抽出,苞片外面颜色呈青色,底大上尖时采集就过早了,采后不容易开放。而待花苞完全开放采集,瓶插时间会缩短,又不耐运输。最佳时间是花苞外面颜色开始变白,苞尖也变白,呈欲开之状。采集时用拇指和食指顺着花茎向下一直到叶腋下部,
但不要碰伤叶鞘,攥住花茎轻轻一拔就可以了。采后立即将花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一定要把花茎放直,绝不能弯曲。也可在冷库里存放,装箱时再分级包装,将过长的花茎用利刀切掉。彩色马蹄莲的切花采后用1000倍的农用链霉素喷施杀菌消毒,置于保鲜剂或3~5℃清水中浸泡[9]。
2 马蹄莲矮化栽培
2.1 药剂处理
在休眠之后,萌发新叶之前,结合换土,分株繁殖,清除残叶,修整球茎,将断根坏根剪掉,放人通风处晾干后盆栽。实验发现:在彩色马蹄莲长出5厘米芽时可以进行第一次PP333处理,由于种球还没有长出叶片,只进行浇灌,每份浇浓度为200mg/L的PP333溶液20ml。而其展叶约5天后对叶面进行喷施300mg/L的PP333,以润温叶面为准,每盆喷25mL。以后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4次[10]。
2.2 矮化效果
矮化马蹄莲管理技术与普通栽培相近。经过栽培对比,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施处理效果佳。处理过的马蹄莲植株明显矮化;叶大而厚;光亮度高,开花早,花高出叶面(未经处理的花和叶基本齐平);花期长,花壮而多[11]。
3 马蹄莲促成栽培
马蹄莲露地栽培时夏季休眠。冬季于保护地中促成栽培,则花期可提前到12月到翌年5月。
实验对照:在不同的温度、赤霉素浓度、光照强度以及其作用时间的不同等条件下,处理冬季和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的彩色马蹄莲种球。结果表明,冬季,赤霉素处理促进彩色马蹄莲种球的萌芽和开花,开花率达40%以上。赤霉素+低温和赤霉素+高温+光照处理能显著提高种球开花率,以赤霉素+高温+光照处理30天的种球开花与生长效果最好。夏季,种球的发芽率与是否用赤霉素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用赤霉素处理的种球都不开花,用赤霉素处理使种球开花率为100%,并且,产量随处理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低温+赤霉素处理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2]。促成栽培的马蹄莲不仅花期提前,且花繁叶茂,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和观赏性。
4 总结
马蹄莲花朵美丽,花期特别长,是装饰客厅、书房的良好的盆栽花卉,也是切花,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用作切花,经久不调,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花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花坛的好材料。其花叶两美,是当今国
际重要的切花品种和室内盆栽观赏植物[13]。从马蹄莲栽培理论到实践,综合利用栽培方法,改进技术、开发出更多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栽植者必须考虑的,我们要依照科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龙池.马蹄莲的栽培与病害防治[J].吉林蔬菜,2012(2) : 52-52.
[2] 张长春.棚室栽培切花马蹄莲[J].农家致富,2003(16) : 26-26.
[3] 李秀娟,赵健,张翠萍.彩色马蹄莲的优质栽培[J].北方园艺,2007(10) : 152-154.
[4] 武深秋.马蹄莲温室栽培[J].花卉,2004(11) : 14-14.
[5] 李晓晨.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J].北方园艺,2006(5) : 128-129.
[6] 徐振华,牛三义.彩色马蹄莲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3(1) : 16-18.
[7] 薛勇.棚室切花马蹄莲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02(3) : 26-26.
[8] 赵志昆,赵晓光,宋仪农.马蹄莲管理要点[J].广西园艺,2003(4) : 2-3.
[9] 周永伟,董生健.彩色马蹄莲切花栽培技术[J].甘肃农村科技,2002(4) : 36-36.
[10] 刘辉,沈国正,郑毓华.盆栽彩色马蹄莲矮化栽培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2006(4) : 126-126.
[11] 王雪莲,李宏伟.PP333和CCC对盆栽马蹄莲矮化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2(1): 46-47.
[12] 张璐萍,苏艳,王祥宁,等.彩色马蹄莲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报,2006, 19(1) : 139-142.
[13] 李协和.世界时尚切花——马蹄莲及其栽培[J].花卉,2006(2) : 31-31.
摘要:本文探讨马蹄莲栽植技术,讨论马蹄莲的棚室栽植方法和矮化栽培技术以及促成栽培技术,马蹄莲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蹄莲;栽培管理;矮化;促成
马蹄莲属于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花卉,是近些年来的新兴花卉之一,作为鲜切花的市场需求较大,前景广阔。已成为我国南北地区的主要切花。马蹄莲花下部卷成筒状, 花上部开张,先端为长尖反卷,形如马蹄,为观赏部位,原产地是埃及、南部非洲,于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多为温室栽培。
1棚室栽培与管理方法
1.1 习性
马蹄莲自然花期是3~8月,喜光喜肥,喜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每隔10天左右施1次肥,花前增施磷肥,可促进花蕾,常用分株种球法繁殖[1]。温室栽培注意调节环境条件减少病害。
1.2 栽培技术
1.2.1 整地作畦
栽植前要进行整地,首先要施足基肥,作切花栽培的马蹄莲,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菜饼及骨粉各30公斤,注意要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做成高15厘米宽120厘米的畦,根据棚室大小作适当调整[2]。以多种基质处理栽培对照得出:基质配比以牛粪+火土最适萌芽,长势最好,其次垃圾+火土,再次为纯园土[3]。
1.2.2 栽植种球
当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时种植。长江流域,每年秋季栽植种球。先种大球,后种中小球。一定要把大小球分开种植。花球定植前8天扣大棚膜增温,要求棚内10厘米土层温度16 ℃,白天温度最高达30℃,夜间最低温15℃,栽植后在畦
面覆膜使低温提高,以利于出芽,大部分出芽后及时撤去薄膜[4]。
1.2.3 管理技术
马蹄莲喜温暖湿润、略荫的气候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2℃~25℃,温度过高或过低则生长缓慢,切花产量及茎长降低,高温、低温时间太长甚至使地上部分枯萎休眠。在冬季不寒冷、夏季不炎热的环境中可周年开花[5]。①光。秋、冬、春3季需要充足的阳光,夏季要适当遮荫。不喜阳光直射,过强光使其引发叶片萎蔫和日烧病。但彩色马蹄莲光照不足则花色不艳丽[6]。②水分。马蹄莲原产沼泽地中,因此地栽生产要保持好栽培环境的潮湿,四周地面经常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但要防止肥水灌入叶鞘中引起腐烂。花后或休眠期要控制水分供应[7]。马蹄莲生长得好坏,浇水很关键。③追肥。进入花期追肥数量增多,间隔4~5天施用1次,浓度要小。休眠期不施肥。以保证切花品质。④在栽培温室中,温度维持在12~25℃最好,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植株休眠,0℃以下会受冻害温度。如果能保持温度,可以周年花开不断,但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这样会加大生产成本,而且无休眠期,容易造成品种退化。⑤疏叶。在开花旺盛期,如叶片繁茂拥挤时,应及时疏叶,将外部枯老的叶片从基部剪除,保持株间通风良好。开花期要避免灰、烟尘污染。
1.2.4 主要病虫害
马蹄莲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介壳虫等。防治方法:根茎消毒。将根茎洗干净,然后放在45℃水中泡1小时,或在2%的甲醛溶液中浸泡1小时。场地消毒。用石灰或甲醛消毒土壤及温室的墙面。挖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喷洒药剂。可用多菌灵1000~5000倍液防止病菌的传播选用肥大健壮的母株繁殖。虫害主要是介壳虫,其一旦成灾,很难根除,平时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立即清除。软腐病使块茎染病变褐色,软化腐烂。叶片失绿后脱落。防治法是禁连作,及时拔掉发病株,用福尔马林2000倍液消毒,喷洒波尔多液防扩散[8]。
1.2.5 切花采收
远销的,可在佛焰苞色泽由绿转白,即将开放时采收,近销的,可待佛焰苞半开或完全开放剪下。采花时最好在清晨,其次是傍晚。当花茎从叶腋抽出,苞片外面颜色呈青色,底大上尖时采集就过早了,采后不容易开放。而待花苞完全开放采集,瓶插时间会缩短,又不耐运输。最佳时间是花苞外面颜色开始变白,苞尖也变白,呈欲开之状。采集时用拇指和食指顺着花茎向下一直到叶腋下部,
但不要碰伤叶鞘,攥住花茎轻轻一拔就可以了。采后立即将花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一定要把花茎放直,绝不能弯曲。也可在冷库里存放,装箱时再分级包装,将过长的花茎用利刀切掉。彩色马蹄莲的切花采后用1000倍的农用链霉素喷施杀菌消毒,置于保鲜剂或3~5℃清水中浸泡[9]。
2 马蹄莲矮化栽培
2.1 药剂处理
在休眠之后,萌发新叶之前,结合换土,分株繁殖,清除残叶,修整球茎,将断根坏根剪掉,放人通风处晾干后盆栽。实验发现:在彩色马蹄莲长出5厘米芽时可以进行第一次PP333处理,由于种球还没有长出叶片,只进行浇灌,每份浇浓度为200mg/L的PP333溶液20ml。而其展叶约5天后对叶面进行喷施300mg/L的PP333,以润温叶面为准,每盆喷25mL。以后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4次[10]。
2.2 矮化效果
矮化马蹄莲管理技术与普通栽培相近。经过栽培对比,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施处理效果佳。处理过的马蹄莲植株明显矮化;叶大而厚;光亮度高,开花早,花高出叶面(未经处理的花和叶基本齐平);花期长,花壮而多[11]。
3 马蹄莲促成栽培
马蹄莲露地栽培时夏季休眠。冬季于保护地中促成栽培,则花期可提前到12月到翌年5月。
实验对照:在不同的温度、赤霉素浓度、光照强度以及其作用时间的不同等条件下,处理冬季和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的彩色马蹄莲种球。结果表明,冬季,赤霉素处理促进彩色马蹄莲种球的萌芽和开花,开花率达40%以上。赤霉素+低温和赤霉素+高温+光照处理能显著提高种球开花率,以赤霉素+高温+光照处理30天的种球开花与生长效果最好。夏季,种球的发芽率与是否用赤霉素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用赤霉素处理的种球都不开花,用赤霉素处理使种球开花率为100%,并且,产量随处理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低温+赤霉素处理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2]。促成栽培的马蹄莲不仅花期提前,且花繁叶茂,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和观赏性。
4 总结
马蹄莲花朵美丽,花期特别长,是装饰客厅、书房的良好的盆栽花卉,也是切花,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用作切花,经久不调,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花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花坛的好材料。其花叶两美,是当今国
际重要的切花品种和室内盆栽观赏植物[13]。从马蹄莲栽培理论到实践,综合利用栽培方法,改进技术、开发出更多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栽植者必须考虑的,我们要依照科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龙池.马蹄莲的栽培与病害防治[J].吉林蔬菜,2012(2) : 52-52.
[2] 张长春.棚室栽培切花马蹄莲[J].农家致富,2003(16) : 26-26.
[3] 李秀娟,赵健,张翠萍.彩色马蹄莲的优质栽培[J].北方园艺,2007(10) : 152-154.
[4] 武深秋.马蹄莲温室栽培[J].花卉,2004(11) : 14-14.
[5] 李晓晨.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J].北方园艺,2006(5) : 128-129.
[6] 徐振华,牛三义.彩色马蹄莲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3(1) : 16-18.
[7] 薛勇.棚室切花马蹄莲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02(3) : 26-26.
[8] 赵志昆,赵晓光,宋仪农.马蹄莲管理要点[J].广西园艺,2003(4) : 2-3.
[9] 周永伟,董生健.彩色马蹄莲切花栽培技术[J].甘肃农村科技,2002(4) : 36-36.
[10] 刘辉,沈国正,郑毓华.盆栽彩色马蹄莲矮化栽培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2006(4) : 126-126.
[11] 王雪莲,李宏伟.PP333和CCC对盆栽马蹄莲矮化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2(1): 46-47.
[12] 张璐萍,苏艳,王祥宁,等.彩色马蹄莲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报,2006, 19(1) : 139-142.
[13] 李协和.世界时尚切花——马蹄莲及其栽培[J].花卉,2006(2) : 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