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三年级上册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 时间:9.22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 ),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 ),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时间:10.6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时间:10.8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时间:10.27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12、改变浮和沉)时间:10.29 实验器材:水槽 清水 瓶盖 橡皮泥 石块 沙子

实验步骤:

1、把瓶盖放在水里,瓶盖浮在水面上。把瓶盖放满沙子,瓶盖沉了下去。

2、把沙粒放入水中,沙子沉下去了,把沙粒放在瓶盖上,沙粒浮起来了

2、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了下去。把橡皮泥捏扁放进水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实验名称:水表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时间11.3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水有表面张力。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时间:11.11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把报纸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报纸往上爬。

2、把布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3、把实心玻璃棒的一端浸在水里,水不沿着玻璃棒不往上爬。

4、把空心玻璃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玻璃管上升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时间:2015.1.5

实验器材:蜡烛、(小饮料瓶、大饮料瓶)去掉底、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实验说明:实验发现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 三年级上册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 时间:9.22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 ),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 ),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时间:10.6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时间:10.8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时间:10.27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12、改变浮和沉)时间:10.29 实验器材:水槽 清水 瓶盖 橡皮泥 石块 沙子

实验步骤:

1、把瓶盖放在水里,瓶盖浮在水面上。把瓶盖放满沙子,瓶盖沉了下去。

2、把沙粒放入水中,沙子沉下去了,把沙粒放在瓶盖上,沙粒浮起来了

2、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了下去。把橡皮泥捏扁放进水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实验名称:水表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时间11.3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水有表面张力。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时间:11.11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把报纸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报纸往上爬。

2、把布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3、把实心玻璃棒的一端浸在水里,水不沿着玻璃棒不往上爬。

4、把空心玻璃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玻璃管上升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时间:2015.1.5

实验器材:蜡烛、(小饮料瓶、大饮料瓶)去掉底、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实验说明:实验发现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相关内容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观课报告
  • <蜡烛的变化>观课报告 王 娜 经过群组打磨,王娜老师执教的<蜡烛的变化>一课,老师评价有: 姜佳丽: 在上课之 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合理. 王敏: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出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达到 ...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林本美 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 ...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 1.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1.检验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3.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4.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5.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6.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 ...

  • 太阳和影子(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和影子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太阳和影子>一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时间"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认识太阳>的基础上,对太阳和影子作进一步了解,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感受太阳位置的 ...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玩具里的科学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 玩具里的科学 分类: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标签: 玩具 科学 青岛 同学们 设计师 2009-11-07 09:49 阅读(109)评论(0)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 ...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一班 刘云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评论:0  浏览:186  RSS:0 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11/1/31 19:24:41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19分) 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分别是( )( )( ). 2.矿物分 ...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水流有力量]教学设计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流有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流产生力量,这种力量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灾难.初步构建这种双重认识,趋利避害,利于小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为此设计了<水流有力量>一课,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探究意识,实验能力.科学思维及尊重事实等方面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章节训练第七课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章节训练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一. 我会填 1. 在生活中,声音不在,音. 2. 声音由物体产生的. 3. 4. 吹口琴时,听到的声音,并感到口琴在 二. 明辨是非 1. 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2. 电铃的声音是电振动产生的.( ) 3. 只有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