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料如何描述南京大屠杀的

  在研究七十年前(本文写于2007年)开始的那场抗日卫国战争时,有一个话题我总是尽量回避,那就是“南京大屠杀”。  其实,我开始关注有关这场抗日战争的文献,和南京大屠杀有着直接的关系。那是在几年以前,我和日本的一些年轻人在网上辩论,对方的观点是“南京大屠杀”纯粹是捏造。终于,耐不住性子的我愤而问道:无论你怎样讲,总不能否认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吧?  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回答,你们中国人一直在打内战,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埋下的?  面对这个一半无知一半狂妄的回答,那时候,我的感觉是出离的愤怒。  我下了一个决心:就让我用你们日本的史料来说服你吧!  在我的书橱中,有关这场战争的资料如今已经堆积如山。然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却很少。  是因为在日本没有这样的史料吗?  恰恰相反,在日本的出版物中,关于这场悲惨事件的纪录比比皆是。我只是没有勇气面对,没有勇气面对我们先人曾经遭受的屈辱和灾难。那些文字中,曾经的日军士兵用日本民族特有的细致,把这场大屠杀描述得如同在你眼前再现。  原日本海军第十三航空队轰炸机队队长奥宫正武在《我所见的南京事件》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所见的大屠杀场面:  在下关刑场附近,从城中开来满载中国人的敞篷卡车络绎不绝,停在仓库中间。奥宫认出这支部队属于第九师团第三十六联队,他走进码头的仓库群,看到两手被绑在背后的十几个中国人,被一个个拉到江岸边几米的地方,用军刀和刺刀惨杀后,投入扬子江中。江中只见层层叠叠的尸体,靠近岸边的江水为之阻塞,以肉眼几乎难看出的速度裹挟着尸体艰难流向下游。但,有些人还没有彻底死透,挣扎着向岸边浅湾处逃生,那附’近已经是一片血海,因为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早有准备的枪击和刺刀。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一样秩序井然,连大声指挥的人都没有。看来,明显是根据上级的命令在进行。我向刑场入口的一个下士问道:“这么多中国人,就这样安安静静被带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回答是:“城内,对着在废墟上收拾的中国人问:‘有肚子饿的举手。’然后把举手的装上卡车作出带去吃饭的样子,就完成了呗。”  “那么,为什么用日本刀和刺刀行刑呢?”“长官说,为了节省子弹。”  这已经是1937年12月27日,距南京陷落差不多过了两个星期。  仅仅日军第三十旅团一支部队,其指挥官佐佐木道一少将就在手记中记录:“到12月24日共计处刑一万五千人以上,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5日,处刑数千人。”  这样的记载车载斗量。  在我面前的一本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史料,总计373页的书中,有95页全部记载的是在南京的日军如何凌辱中国女性。那部分书页,我至今没有勇气打开。  每当此时,我多么希望日本极端右翼宣传的“南京大屠杀根本就是谣言”是真的才好,我国我民,作了何等恶事,以至承受如此天下难言之惨!  然而,墨写的谎言如何能够改变血写的历史呢?  正是因为证据如此确凿,假如问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从官方而言,日本方面从来不能、不曾也不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在日本的教科书中,传统都存在着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在日本收集到的大多数南京大屠杀的证言,都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之前,日军的老兵们大多选择了沉默。然而,也许是即将走进异界时对良心的考验,最终使一部分日军老兵对媒体袒露了当时的暴行。  但是,就日本普遍舆论而言,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确实有着极大的分歧。其中,除了接受传统对于南京大屠杀描述的部分民众以外,比较典型的“修正看法”就有四种之多。  第一种看法:南京大屠杀虚构说  南京大屠杀虚构说是在日本极端右翼和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观点,曾在网上与我进行辩论的日本青年大体属于这个派别。其中,比较典型的公开言论当属1994年9月4日大桥政太郎在《产经新闻》发表的文章,鼓吹南京大屠杀为“虚构”,其原因是“没有一个证人亲眼看到大屠杀的发生”,“看到数千人被屠杀的目击者一个也没有”。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组织对中国报道中部分列入“南京大屠杀”标题下的历史照片一一进行检证,以证明其并非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期间。  这部分人多半属于极端缺乏历史常识的日本年轻人,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然而,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越来越多地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种观点就如同阳光下的雪一样迅速瓦解。  上个世纪末,由于中国方面大量公布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经历,相信这种观点的日本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动摇,但依然有少数死硬分子坚持那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宣传,不足为据。然而,随着生命即将终结,一些参加过大屠杀的日军老兵良心发现,近年来逐渐打破沉默,开始提供真实的历史事实,给日本社会以极大的震动。  例如,2002年,松冈环的《南京战》一书就收录了102名原日军官兵的证言,每一条证言都重现了当年南京发生的残忍暴行。在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持南京大屠杀虚构说的观点,在日本也很难找到市场,呈现日渐式微的情况。不过右翼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这种宣传,目的,无非一个是争取部分盲目的日本青年的支持,一个是“取法乎上,只得其中”,抵消真实历史的影响。  不过,我国的部分历史著作或者宣传资料中,对于历史照片的引用存在若干失误,对极右政客混淆视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犹不及,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事情。  第二种说法:南京大屠杀的确发生过,但死亡人数得重新计算  这是目前日本市场比较大的一种观点,包括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取消了一直以来“死亡30万人”的内容。  事实上,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日本并不是战后才开始的。讲演通讯社的《野战邮便旗》杂志最早曾在1941年2月10日描述了在南京日军曾经进行的大屠杀,并称这是为了“威慑敌人,促使蒋政府放弃抵抗”。然而,日方颇有舆论认为,中方认定的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人死亡的数目太大,实际死亡人数低于此。如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曾在1982年发表的《南京大屠杀》一文中考证当时南京民间掩埋尸体约4万余,崇善会堂等慈善机构掩埋的遗体15.5万,并据此推测当时死亡人数为约20万人。

  在研究七十年前(本文写于2007年)开始的那场抗日卫国战争时,有一个话题我总是尽量回避,那就是“南京大屠杀”。  其实,我开始关注有关这场抗日战争的文献,和南京大屠杀有着直接的关系。那是在几年以前,我和日本的一些年轻人在网上辩论,对方的观点是“南京大屠杀”纯粹是捏造。终于,耐不住性子的我愤而问道:无论你怎样讲,总不能否认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吧?  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回答,你们中国人一直在打内战,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埋下的?  面对这个一半无知一半狂妄的回答,那时候,我的感觉是出离的愤怒。  我下了一个决心:就让我用你们日本的史料来说服你吧!  在我的书橱中,有关这场战争的资料如今已经堆积如山。然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却很少。  是因为在日本没有这样的史料吗?  恰恰相反,在日本的出版物中,关于这场悲惨事件的纪录比比皆是。我只是没有勇气面对,没有勇气面对我们先人曾经遭受的屈辱和灾难。那些文字中,曾经的日军士兵用日本民族特有的细致,把这场大屠杀描述得如同在你眼前再现。  原日本海军第十三航空队轰炸机队队长奥宫正武在《我所见的南京事件》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所见的大屠杀场面:  在下关刑场附近,从城中开来满载中国人的敞篷卡车络绎不绝,停在仓库中间。奥宫认出这支部队属于第九师团第三十六联队,他走进码头的仓库群,看到两手被绑在背后的十几个中国人,被一个个拉到江岸边几米的地方,用军刀和刺刀惨杀后,投入扬子江中。江中只见层层叠叠的尸体,靠近岸边的江水为之阻塞,以肉眼几乎难看出的速度裹挟着尸体艰难流向下游。但,有些人还没有彻底死透,挣扎着向岸边浅湾处逃生,那附’近已经是一片血海,因为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早有准备的枪击和刺刀。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一样秩序井然,连大声指挥的人都没有。看来,明显是根据上级的命令在进行。我向刑场入口的一个下士问道:“这么多中国人,就这样安安静静被带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回答是:“城内,对着在废墟上收拾的中国人问:‘有肚子饿的举手。’然后把举手的装上卡车作出带去吃饭的样子,就完成了呗。”  “那么,为什么用日本刀和刺刀行刑呢?”“长官说,为了节省子弹。”  这已经是1937年12月27日,距南京陷落差不多过了两个星期。  仅仅日军第三十旅团一支部队,其指挥官佐佐木道一少将就在手记中记录:“到12月24日共计处刑一万五千人以上,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5日,处刑数千人。”  这样的记载车载斗量。  在我面前的一本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史料,总计373页的书中,有95页全部记载的是在南京的日军如何凌辱中国女性。那部分书页,我至今没有勇气打开。  每当此时,我多么希望日本极端右翼宣传的“南京大屠杀根本就是谣言”是真的才好,我国我民,作了何等恶事,以至承受如此天下难言之惨!  然而,墨写的谎言如何能够改变血写的历史呢?  正是因为证据如此确凿,假如问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从官方而言,日本方面从来不能、不曾也不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在日本的教科书中,传统都存在着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在日本收集到的大多数南京大屠杀的证言,都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之前,日军的老兵们大多选择了沉默。然而,也许是即将走进异界时对良心的考验,最终使一部分日军老兵对媒体袒露了当时的暴行。  但是,就日本普遍舆论而言,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确实有着极大的分歧。其中,除了接受传统对于南京大屠杀描述的部分民众以外,比较典型的“修正看法”就有四种之多。  第一种看法:南京大屠杀虚构说  南京大屠杀虚构说是在日本极端右翼和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观点,曾在网上与我进行辩论的日本青年大体属于这个派别。其中,比较典型的公开言论当属1994年9月4日大桥政太郎在《产经新闻》发表的文章,鼓吹南京大屠杀为“虚构”,其原因是“没有一个证人亲眼看到大屠杀的发生”,“看到数千人被屠杀的目击者一个也没有”。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组织对中国报道中部分列入“南京大屠杀”标题下的历史照片一一进行检证,以证明其并非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期间。  这部分人多半属于极端缺乏历史常识的日本年轻人,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然而,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越来越多地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种观点就如同阳光下的雪一样迅速瓦解。  上个世纪末,由于中国方面大量公布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经历,相信这种观点的日本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动摇,但依然有少数死硬分子坚持那是中国政府组织的宣传,不足为据。然而,随着生命即将终结,一些参加过大屠杀的日军老兵良心发现,近年来逐渐打破沉默,开始提供真实的历史事实,给日本社会以极大的震动。  例如,2002年,松冈环的《南京战》一书就收录了102名原日军官兵的证言,每一条证言都重现了当年南京发生的残忍暴行。在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持南京大屠杀虚构说的观点,在日本也很难找到市场,呈现日渐式微的情况。不过右翼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这种宣传,目的,无非一个是争取部分盲目的日本青年的支持,一个是“取法乎上,只得其中”,抵消真实历史的影响。  不过,我国的部分历史著作或者宣传资料中,对于历史照片的引用存在若干失误,对极右政客混淆视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犹不及,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事情。  第二种说法:南京大屠杀的确发生过,但死亡人数得重新计算  这是目前日本市场比较大的一种观点,包括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取消了一直以来“死亡30万人”的内容。  事实上,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日本并不是战后才开始的。讲演通讯社的《野战邮便旗》杂志最早曾在1941年2月10日描述了在南京日军曾经进行的大屠杀,并称这是为了“威慑敌人,促使蒋政府放弃抵抗”。然而,日方颇有舆论认为,中方认定的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人死亡的数目太大,实际死亡人数低于此。如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曾在1982年发表的《南京大屠杀》一文中考证当时南京民间掩埋尸体约4万余,崇善会堂等慈善机构掩埋的遗体15.5万,并据此推测当时死亡人数为约20万人。


相关内容

  • 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 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是血的事实,也是每个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历史."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 ...

  • 福州红色收藏家张祖仁说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历史文化的结晶
  • 福州红色收藏家张祖仁说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历史文化的结晶福州红色收藏家张祖仁说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历史文化的结晶 张祖仁从事"红色文献"收藏已30多年了,特别喜欢收藏抗日研究战争文献资料,今年在福州左海花鸟市场偶然收集到日本昭和3年至7 ...

  • 浅谈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 意义 如何践行
  • 浅谈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 琼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马济水 摘要:史料教学法,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在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开课或优质课中,没有不使用此种方法的,大有无史料不成为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之势.史料分析在近年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学历史讲究& ...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悲愤的吼声1教学实录浙教版
  •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悲愤的吼声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悲愤的历史事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强国之心,激荡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心愿. 2.行为与习惯:初步懂得理性的看 ...

  • 最早描述南京大屠杀的两位中国作家
  • 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出动八个多师团十多万人的优势兵力,对南京发动了包抄围攻.中国守军以低劣的武器和血肉之躯进行悲壮惨烈的南京保卫战.由于指挥的失误,南京迅速失陷,约十万被俘守军与无数的平民惨遭日军杀害.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南京,不仅中外记者进行紧张的采访报道,而且日本与中国的一些作家也迅速 ...

  • 和平意识的培养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_兼与何成刚_沈为慧二位老师商榷
  • 异响争鸣 和平意识的培养 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兼与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商榷 □郭秀平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 100078) 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5期发表的题为<抗日战争史教学应一文中,列举了三则二战中注重和平意识的培养> & ...

  • 2016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 齐齐哈尔市2016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以本市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至九年级的历史教材为基准,结合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在命题中严格 ...

  •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 陈晓燕 胡爱玲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能够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让学生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 2.运用史实,学会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 ...

  • 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的感想
  • 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的感想 摘要:本文对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实地参观和相关的调查研究,针对纪念馆的历史及地理位置,相关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对纪念馆的规模和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实地对比,在参观和调查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给予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自己以后的规划学习带来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