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论文(1)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 摘 要: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定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是指60岁以上人口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10%或7%。而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1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银发浪潮迅猛袭来,我们快速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1]

(2)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且是慢慢变老。而中国社会迈入老龄化之时社会发展程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经济尚不发达、生活还不富裕,是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迅速变老。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中国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起就已经提前到来,而且“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所以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顺序关系来看,中国与众多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经济并不发达,社会也不富裕,但老龄化到来了,所以中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将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3)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从2008年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的抽样调查资料来看,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四个发达省市的老龄化已经达到10%以上,上海最高为13.04%;而西部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这四个省份甚至还未真正进入老年型社会,宁夏最低为6.47%。上海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宁夏6.57百分点,发展极不平衡

其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城市因工业的发展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逐渐呈“空心化”,农村的中坚力量即青壮年劳动力外移,降低了农村总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农村人口扶养比特别是老年抚养比加重,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 [3]

2.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由于人口构成中的中老年人口占比例大,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中老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导致劳动力资源老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体力、智力减弱等一些问题,必然引起职工对现代化技术适应能力的减弱,这对劳动生产率会产生不利影响。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一方面,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第三,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同时,占全市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迫切需要完善。

(3)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以及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赡养功能带来挑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机构,也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时间最长的初级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家庭始终发挥着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赡养功能。当年迈的父母不能继续以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时,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担子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中国老龄化过程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低出生率同时存在,这一现实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社会的家庭往往是老人少而子孙多,儿孙绕膝既是理想也是现实,现代社会的家庭则是老人多而子孙少,多名老人围着一个孙子转成为事实。家庭的代际结构呈“四

二一”或“四二二”型,还有不少家庭四世建在。这种家庭代际结构成员组成无论是同在一个屋檐下还是不在一个屋檐下都会给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社会流动率高加之社会就业压力大,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大多要远离父母在外奔波,床前尽孝既无可能也不现实,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特别是物价高、房价高,子女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子女尽孝心有余而力子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中国老龄化过程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低出生率同时存在,这一现实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社会的家庭往往是老人少而子孙多,儿孙绕膝既是理想也是现实,现代社会的家庭则是老人多而子孙少,多名老人围着一个孙子转成为事实。家庭的代际结构呈“四二一”或“四二二”型,还有不少家庭四世建在。这种家庭代际结构成员组成无论是同在一个屋檐下还是不在一个屋檐下都会给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社会流动率高加之社会就业压力大,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大多要远离父母在外奔波,床前尽孝既无可能也不现实,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特别是物价高、房价高,子女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子女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

(4)老龄化使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变得艰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摆脱了贫穷,告别了落后,大踏步走向了现代化之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毕竟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生活尚不富裕的条件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一现实使得现代化之路更加艰巨: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速快,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在农村,老龄化速度快,老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养不起或者不愿养或者无子女养,就需要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来承担起养老的任务,就需要发展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是给予老年人足够的保障同时意味着政府用于社会基本养老的财政支出增加,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二是尽管中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中国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总人口过多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人口大国、老龄社会双重压力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实际上,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将可能深受人口老龄化之累而步履维艰,中国经济将可能由目前的结构性增长转而陷入结构性衰退的陷阱”。老龄化增加了“富强”目标实现的难度,也自然增加了民主、文明、和谐目标实现的难度,所以老龄化使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变得艰难。

3.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在这三者中,老年社会保障是核心。 [4]

(3)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

“积极老龄化”是最新的国际老龄发展战略,其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强调引导全社会接纳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众事务,为社会做贡献。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老年人的价值。一方面,老年人是人类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递者,他们丰富的知识、宝贵的经验、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都是传世之宝;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黎明即起,洒扫除尘”的传统美德,很多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龄或者退休之后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不愿意无所事事终其一生。所以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技术型、知识型老年人力资源,使他们在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科技咨询、教育传授、隔代教育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把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转变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还可以弥补未来劳动力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雪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及对策思考[J].改革发展,2003(11):19-20.

[2] 周丽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社科论坛,2013(09):141-142.

[3] 刘从容.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1(01):24-25.

[4] 方卫星.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集体经济,2009(02):179-180.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 摘 要: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定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是指60岁以上人口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10%或7%。而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1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银发浪潮迅猛袭来,我们快速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1]

(2)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且是慢慢变老。而中国社会迈入老龄化之时社会发展程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经济尚不发达、生活还不富裕,是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迅速变老。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中国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起就已经提前到来,而且“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所以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顺序关系来看,中国与众多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经济并不发达,社会也不富裕,但老龄化到来了,所以中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将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3)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从2008年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的抽样调查资料来看,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四个发达省市的老龄化已经达到10%以上,上海最高为13.04%;而西部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这四个省份甚至还未真正进入老年型社会,宁夏最低为6.47%。上海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宁夏6.57百分点,发展极不平衡

其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城市因工业的发展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逐渐呈“空心化”,农村的中坚力量即青壮年劳动力外移,降低了农村总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农村人口扶养比特别是老年抚养比加重,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 [3]

2.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由于人口构成中的中老年人口占比例大,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中老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导致劳动力资源老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体力、智力减弱等一些问题,必然引起职工对现代化技术适应能力的减弱,这对劳动生产率会产生不利影响。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一方面,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第三,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同时,占全市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迫切需要完善。

(3)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以及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赡养功能带来挑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机构,也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时间最长的初级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家庭始终发挥着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赡养功能。当年迈的父母不能继续以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时,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担子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中国老龄化过程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低出生率同时存在,这一现实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社会的家庭往往是老人少而子孙多,儿孙绕膝既是理想也是现实,现代社会的家庭则是老人多而子孙少,多名老人围着一个孙子转成为事实。家庭的代际结构呈“四

二一”或“四二二”型,还有不少家庭四世建在。这种家庭代际结构成员组成无论是同在一个屋檐下还是不在一个屋檐下都会给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社会流动率高加之社会就业压力大,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大多要远离父母在外奔波,床前尽孝既无可能也不现实,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特别是物价高、房价高,子女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子女尽孝心有余而力子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中国老龄化过程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低出生率同时存在,这一现实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社会的家庭往往是老人少而子孙多,儿孙绕膝既是理想也是现实,现代社会的家庭则是老人多而子孙少,多名老人围着一个孙子转成为事实。家庭的代际结构呈“四二一”或“四二二”型,还有不少家庭四世建在。这种家庭代际结构成员组成无论是同在一个屋檐下还是不在一个屋檐下都会给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社会流动率高加之社会就业压力大,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大多要远离父母在外奔波,床前尽孝既无可能也不现实,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特别是物价高、房价高,子女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子女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

(4)老龄化使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变得艰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摆脱了贫穷,告别了落后,大踏步走向了现代化之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毕竟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生活尚不富裕的条件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一现实使得现代化之路更加艰巨: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速快,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在农村,老龄化速度快,老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养不起或者不愿养或者无子女养,就需要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来承担起养老的任务,就需要发展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是给予老年人足够的保障同时意味着政府用于社会基本养老的财政支出增加,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加重。二是尽管中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中国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总人口过多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人口大国、老龄社会双重压力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实际上,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将可能深受人口老龄化之累而步履维艰,中国经济将可能由目前的结构性增长转而陷入结构性衰退的陷阱”。老龄化增加了“富强”目标实现的难度,也自然增加了民主、文明、和谐目标实现的难度,所以老龄化使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变得艰难。

3.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在这三者中,老年社会保障是核心。 [4]

(3)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

“积极老龄化”是最新的国际老龄发展战略,其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强调引导全社会接纳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众事务,为社会做贡献。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老年人的价值。一方面,老年人是人类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递者,他们丰富的知识、宝贵的经验、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都是传世之宝;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黎明即起,洒扫除尘”的传统美德,很多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龄或者退休之后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不愿意无所事事终其一生。所以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技术型、知识型老年人力资源,使他们在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科技咨询、教育传授、隔代教育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把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转变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还可以弥补未来劳动力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雪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及对策思考[J].改革发展,2003(11):19-20.

[2] 周丽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社科论坛,2013(09):141-142.

[3] 刘从容.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1(01):24-25.

[4] 方卫星.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集体经济,2009(02):179-180.


相关内容

  • 城市化论文
  • 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 摘 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

  •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药业专论・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太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1$!"#1$%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

  • 江苏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江苏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名称: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财经学院 金融系 金融 1102 崔萧 2012 年 8 月 3110802037 1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目录 论文关键字...... ...

  • 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发的思考
  • 2001年6月第二期 昌吉师专学报 JournalofChangjiTeachersCollege Jun.2001 №2 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发亡r9思考 石向焘1 摘 要 新世纪之初,我国在经济实力 尚不够强大.承受力还不高的情况下,将要过 旱地迎来老龄化浪潮,面对这种形势,需通过建立和完善社 ...

  •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本科论文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 ...

  •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
  •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

  • 形势教育论文
  • 形势教育论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因此,我们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 ...

  •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 报考专业: 论文题目: 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 ...

  • 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
  • 第24卷第2期2000年3月人口研究V01.24,No.2March,2000PopulationResearch 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 李建新 [内容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引起的.人口生育率急速的下降与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紧密相联.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中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