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病理中,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报告单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导致许多病人及其拿到一张不知所云的报告单,以为她们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有时候医生也解释不清楚,因此收集了大部分“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以供参考。
格式为: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 )--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 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 、PE 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 、G2、M 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
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E-Ca ,E 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 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5/6(细胞角蛋白5/6)表达在皮肤的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部分前列腺基底细胞,与其它单层腺上皮不表达。主要用于间皮瘤与腺癌的鉴别诊断。与34bE12 和P504S 联合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辅助诊断。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 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 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 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 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 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 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 ,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 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
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 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 、villin 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
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
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 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 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 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细胞癌上的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的肺类癌病例villin 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和少数的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villin 的表达。
M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
MDR 多药耐药基因
TS 胸苷合成酶,是5-FU 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 耐药。
Syn 突触素 神经组织标志
S-100 神经组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
NSE 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hr 嗜铬素,肾上腺髓质含量很高,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标记鳞状细胞肿瘤
CKL 低分之角蛋白,主要标记单层上皮、腺上皮
EMA 上皮膜抗原,糖蛋白,广泛分布各种上皮及其肿瘤
Vim 波形蛋白,间叶组织标志
P504 甲酰基辅酶A 消旋酶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
100%。
AMACR 的优点在于它是癌症特异性,只存在于癌症组织。Rubin 称,AMACR 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诊断标志物。对各种癌症细胞进行检查后发现,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过度表达AMACR ,以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
CD117 胃肠间质瘤
CD10作为共同急性淋巴母细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达于未成熟淋巴细胞,在Burkitt 淋巴癌,慢性髓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发现该抗原在造血系统外的某些肿瘤中有表达,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抗体在对肾细胞癌进行诊断和鉴别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D15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因其对霍奇金淋巴瘤 (HD)中的R-S 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被认为是HD 的重要标志物。除HD 的鉴别诊断外,对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肿瘤CD15的表达研究发现,CD15表达随癌细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认为CDl5的表达是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免疫电镜观察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CD15可能是通过对所结合的铺基构型改变影响和
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
CD56 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大多数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 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细胞肺癌
Des, 结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M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
CD68存在于骨髓和各神经组织的巨噬细胞 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各种单核细胞来源肿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首选)。
CD34 表达于早期淋巴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胚胎纤维母细胞和某些神经组织细胞,多用于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GIST80-90%.CD31也标记血管内皮。
CD4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 和CD44v 两大类。CD44s 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CD44v
则主要表达于转 移的肿瘤细胞。李道明等用免疫组化LSAB 法检测了42例食管鳞癌CD44v4/5的表达,结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 (16/21) ,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2.86%(9/12)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癌巢周边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 癌细胞及浸润脉管壁的癌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张成武等检测了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0.2%和74.1%,其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静脉和淋巴管侵袭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以上结果均表明,CD44v 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
NESTIN, 神经干细胞中极为丰富
Ost 成骨素,为骨化细胞分泌。
AAT 抗胰蛋白酶 纤维组织细胞来源肿瘤 ACT抗糜蛋白酶
G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组织标志,多用于星形胶质瘤诊断
Tg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TG 阳性。
CT 降钙素 甲状腺髓样癌阳性。
PH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肿瘤阳性
N-myc 表达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
b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
肿瘤相关抗原72 (TGA72)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TGA72,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TGA72阴性。 TGA72抗体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较多,其高表达通常与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分化差及高增殖活性有关。
肿瘤相关抗原(GA733)编码上皮糖蛋白40,是一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多种肿瘤可有GA733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等。Kubuschok 等采用GA733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进行检测,发现隐匿灶的检出是判断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肠癌GA733表达形式与肿瘤预后有关,细胞膜及细胞浆的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
TTF-I 甲状腺转录因子-1 , 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
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TTF-1亦阳性,而TTF 在其它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T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
TTF-1主要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和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TTF-1为甲状腺分化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钠的转运,TTF-1与血清TSH 的活性有关,活性的TSH-R 可增强TTF-1的表达。
TTF-1在良恶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不同,正常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TTF-1在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
TTF-1在肺癌中的表达
75%的肺非小细胞癌(NSCLCs) 阳性表达,腺癌(ACs)明显高于鳞癌(SCC),90%以上的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表达阳性,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 阳性表达强度与病人的预后成呈负相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肺的典型性类癌(TCS)均为阴性,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
癌可能有一个不同于TCS 的共同起源的理论。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IHC 的应用对其鉴别诊断和分型有独到之处。恶性淋巴瘤一般会出现异常的免疫表型,如出现Ig 限制性轻链;正常情况不表达或只表达少数的T 、B 细胞标记的异常表达;不成熟细胞的表达或部分抗原的丢失等等。
现就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作一简略介绍。
1.B 细胞恶性淋巴瘤:
(1)前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 、HLA-DR ,CD79a ,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 、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 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 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4)套细胞淋巴瘤(MCL): 同时表达CyclinD1、CD5和B 细胞相关抗原,但CyclinD1敏感性较差,组织固定和抗原修复方式是染色的关键。近年推出的兔源性单抗效果好些。KI-67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此型不表达CD10、CD23,可与CLL/SLL、FL 鉴别。
(5)滤泡性淋巴瘤(FL):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CL-2 100%阳性表达,肿瘤性滤泡强表达CD10。PCNA
的高表达虽对分型无特异性,但可提示预后差。FL 不表达CD43,可与Burkitt 淋巴瘤区别。目前认为BCL-6是生发中心B 细胞特异性标志。但也有研究认为,FL 中BCL-6无过度表达,FL 发生恶性转化可能与P53突变有关,与BCL-6无明显的相关性。
(6)边缘区淋巴瘤(包括MZL 、SMZL 、MALT) :无特异性抗原表达,在B 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同时可表达边缘区细胞相关抗原CD21、CD35。CD20广泛强阳性是其特征,SIg 阳性,一般不表达CD43。
(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特征为表达B 细胞抗原的同时表达CD138、kappa+/Lambda-或kappa-/Lambda+,即B 细胞抗原与浆细胞抗原同时存在,可与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区别。CIg 阳性。
(8)毛细胞白血病(HCL):表达B 细胞抗原,同时强表达CD103、CD25、CD11C ,一般不表达CD43。有报导称,CycLin D1 CyclinD1在毛白病例中约50~70%阳性,因此种病例少,我们还无资料证实。
(9)多发性骨髓瘤(MM): CD138是目前浆细胞疾病较好的标记物,约50~100%MM病例表达CD138。但CD138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也可部分表达,阳性判定时须注意鉴别。MM 还表达其它浆细胞标记物,如kappa 或Lambda ,CD38,约50%病例表达CD79a ,CIg 阳性。特征为不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和CD45。
(10)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无特征性免疫标志和遗传特征。肿瘤性大细胞多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但可能丢失部分全B 标记,大部分病例还表达CD10、KI-67。当间变性大细胞变型时也可表达CD30,但不表达CD15、ALK 、EMA 可与HL 、ALCL 区别。有报导称,BCL-6在DLBCL 中阳
性率可达95%,提示DLBCL 中BCL-6过表达。
(11)Burkitt淋巴瘤:全B 细胞标记阳性,100%表达KI-67,部分表达CD10,CD43阳性而不表达CD5、BCL-2。由于存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可呈星空样分布。
小B 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比较
2.T 细胞和NK 细胞淋巴瘤
(1)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 ,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 ,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 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CD4+/CD8+或CD4-/CD8+较少,不表达TDT ,CD10可与T-LBL 区别。
(3)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 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 ,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 、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 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 细胞淋巴瘤(PTL):T 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
以CD7、CD5多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 、EMA 阴性可与ALCL 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 ,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 区别。60-80%表达ALK ,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 、EMA 共表达,成人多为 ALK+/EMA-或ALK -/EMA+。ALCL 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 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3.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95%的HL 为此型,以出现少量H/RS细胞和大量炎症背景细胞为特征。WHO 按临床特点将CHL 分为四个亚型,但四个亚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是一致的。肿瘤细胞表达CD30,约75-80%病例表达CD15,不表达EMA ,ALK 可与ALCL 区别。多数病例无T 、B 免疫表型,约20-40%病例H/RS细胞CD20+,须与DLBCL 区别。CHL 的背景非肿瘤细胞大部分为T 细胞,少数为B 细胞。CHL 常不表达LCA 。最近上市的FASCIN 对霍奇金细胞有特异性,可用于HL 的鉴别诊断。有报导称,70%的CHL 还表达CyclinD1,但我们在临床检测中还未注意到。
4.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本型仅占HL 的5%,免疫表型与B-NHL 相似。肿瘤细胞多呈CD45、CD20、BCL-6阳性而CD30表达不稳定。常不表达CD15,极易与DLBCL 混淆。但此型大多数病例表达CD75,约50%表达EMA ,较为特征的是,背景中CD21阳性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呈网络状结节。
几种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比较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ER、PR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 、PR 。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 和PR 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
细胞仍保留ER 和(或)PR ,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 和(或)PR 缺失,则该乳腺癌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
p63: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p27:p27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p27低表达与TNM 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 而且p27低表达与生存期短、预后差显著相关。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上,Porter 等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 在接受AC 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p27不表达或低表达均提示在OS 和DFS 上预后不佳。
COX-2(cyclooxygenase-2):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
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E-cadherin 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 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 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 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 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 和Calponin, 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CK :CK-L,CK8/18,CK7,CK20,CK34βE12这四种是细胞因子(cytokine )中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癌胚抗原. 这些指标通常联合起来用于检查例如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如消化道肿瘤(食管癌, 胃癌等),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 肾癌等), 乳腺癌等妇科肿瘤. 由于这些指标可以检出的肿瘤很多, 特异性相对不高, 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病史, 查体以及活检病理等综合手段来诊断, 不能单一靠你说的这些指标来确诊某种肿瘤. 但你说给的检查结果有很多阳性, 提示有肿瘤的存在, 需要
进一步检查。
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 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 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EMA :上皮膜抗原(EMA )、EMA 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 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 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 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膜(basal lamina)结构中,是基膜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820kDa, 含13-15%的糖,有三个亚单位, 即重链(α链, 400kDa) 和β1(215kDa)、β2(205kDa)两条轻链。结构上呈现不对称的十字形, 由一条长臂和三条相似的短臂构成。这四个臂均有棒状节段和球状的末端域。β1和β2短臂上有两个球形结构域, α链上的短臂有三个球形结构域,其中有一个结构域同Ⅳ型胶原结合,第二个结构域同肝素结合,还有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结构域。正是这些独立的结合位点使LN 作为一个桥梁分子,介导细胞同基膜结合。所以LN 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 在细胞表面形成网络结构并将细胞固定在基膜上。LN 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 如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刺激细胞粘着、细胞运动。LN 还能够刺激胚胎中神经轴的生长, 并促进成年动物的神经损伤后重生长和再生。如同纤粘连蛋白, 细胞
外的LN 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LN 在原生殖细胞的迁移中起关键作用。LN 也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与Ⅳ型胶原一起构成基膜,是胚胎发育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外基质成分。LN 分子由一条重链(α)和二条轻链(β、γ)借二硫键交联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肽链的N 端序列构成。每一短臂包括二个球区及二个短杆区,长臂也由杆区及球区构成(图,结构模型)。LN 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例如,在长臂靠近球区的。链上有IKVAV 五肽序列可与神经细胞结合,并促进神经生长。鼠LN α1链上的RGD 序列,可与αv β3整合素结合。现已发现7种LN 分子,8种亚单位(α1, α2, α3, β1, β2, β3, γ1, γ2),与FN 不同的是,这8种亚单位分别由8个结构基因编码。LN 是含糖量很高(占15-28%)的糖蛋白,具有50条左右N 连接的糖链,是迄今所知糖链结构最复杂的糖蛋白。而且LN 的多种受体是识别与结合其糖链结构的。 Cyclin D1: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是:Cyclin D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 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EGFR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dl grouth factor receptor,EGFR) EGFR 和C-erdB-2一样,同属Ⅰ型生长因子受体家旅。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在正常的情况下,EGF 是一种潜在的有丝分裂因子,当其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时,就能够刺激细胞增殖。肿瘤周围的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分泌因子刺激开始表达EGFR ,而EGFR 的表达使“正常”的周围细胞逐渐向恶性表型转化。
nm23:nm23又称为抗转移癌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产物是由152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人类nm23基因有2个亚型:nm23H1和nm23H2,两者有88%同源性,nm23H1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更密切。nm23蛋白具有NDPK 功能,通过影响微管聚合而调节细胞运动,并通过影响G 蛋白的信号传递而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但其作用并不依耐于NDPK 的活性。有实验结果表明,与转移潜能有关的是nm23NDPK 的表达水平而不是NDPK 的活性。nm23是独立预后指标,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ER 、PR 和C -erbB -2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有显著关系,nm23高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低表达者。nm23表达降低的乳腺癌分化较低,ER 表达水平低,并常常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nm23的表 达水平降低。通过检测nm23可以把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和腋淋巴结阴性病人中有潜在高转移倾向的病例筛选出来,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 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它受到一系列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促进因子之一是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VEGF ,它的编码基因位于6P21.3,由8个外显子构成,由于mRNA 不同的剪切形式,形成5种不同的VEGF ,分别含有121、145、165、189、206个氨基酸,其中以VEGF165最重要,在各种细胞中表达占优势,VEGF121和VEGF189在大部分表达VEGF 的组织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VEGF145和VEGF206非常少见,其中VEGF206只在人胎肝 cDNA 库中可以检测到。VEGF 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后才有活性,它的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型膜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当VEGF
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
这样肿瘤细胞一方面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而迅速增殖,另一方面也容易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流从而发生远处转移。VEGF 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小部分来自细胞间质,它是独立预后指标,与年龄、绝经状态无关,与ER 、PR 呈负相关,高表达者易转移复发,预后不良,且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效果差,建议对VEGF 高表达者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如利用VEGF 单抗阻断与受体结合,重组VEGF 与VEGF 竞争受体,将VEGF 与小分子毒性物质结合,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VEGF 表达等等,VEGF 单克隆抗体阿瓦斯汀、伊利替康。 实验表明, 循环中的VEGF 是预后指标, 高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 且该指标可用于指导治疗。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上,Ghosh 等报告,VEGF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基质, 而且与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相关, 高表达患者在20年生存上提示预后不良。Ryan 等对399例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显示,VEGF 表达与新的肿瘤标志物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 表达增加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Traina 报告了一项来曲唑+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 在此研究中, 通过检测组织中的VEGF 来指导治疗并评价与疗效的相关性。
BRCA1: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是预后不佳的一类高级别乳腺癌,它们的典型表现是ER ,PR 和HER-2阴性表达。发病率大约占总乳腺癌患者的15-20%,且发病与BRCA1基因突变有很大的关联性。
Bcl-2:抑凋亡基因包括Bcl-2、Bcl-x1、Bcl-w 、mcl-1等; 促凋亡
基因包括Bcl-xs 、Bax 、Bad 、Bak 、Hrk 和Bim 等。这两类物质相互结合、彼此抑制, 往往由其数量的相对多少决定凋亡发生与否。在Bcl-2家族中Bcl-2蛋白是最早被发现, 分离, 目前为止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家族成员。研究表明, 它定位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核膜上, 具有离子通道( ion channel )和停靠蛋白(docking protein)的双重功能, 在介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Bcl-2蛋白通过调控内质网Ca2 +参与的核内外物质转运及膜通透性转换(PT)来阻止细胞色素C 从线粒体中释放, 从而阻止了其与Apaf-1、procaspase-9的相互作用, 最终抑制Caspase-9、Caspase-3引发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总之作为一种抗凋亡基因,Bcl-2可保护细胞免于病毒、氧化剂等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前研究认为Bcl-2基因及其相关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是肿瘤发生和产生耐药现象的重要因素。
CD44v6:CD44v6是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的跨膜蛋白,不仅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还参与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CD44v6作为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和透明质酸的主要受体,能够连接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伪足的形成,引起细胞的形态和游动性改变,能够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Pokemon:Pokemon 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过度表达,Pokemon 通过特异地抑制肿瘤抑制基因ARF 的转录发挥作用,缺乏Pokemon 基因的
细胞对致癌转化不应答,因此该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CD117:CD117一般标记胃肠道间质瘤。
S-100:CgA(-),S-100,SyN(-)是神经内分泌指标。阴性说明不是
神经内分泌癌。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分子量21 000,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的星状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液中,因其在饱和硫酸铵中能够100%溶解而得名。S-100蛋白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三种不同的形式:S-100 ββ(S-100 b)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S-100 αα(S-100 a0)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S-100 αβ(S-100 a)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心脏和肾脏。一般认为,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时S-100蛋白从胞液中渗出进入脑脊液(CSF),再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CSF 和血液中S-100蛋白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异和灵敏的生化标志。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病理中,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报告单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导致许多病人及其拿到一张不知所云的报告单,以为她们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有时候医生也解释不清楚,因此收集了大部分“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以供参考。
格式为: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 )--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 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 、PE 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 、G2、M 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
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E-Ca ,E 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 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5/6(细胞角蛋白5/6)表达在皮肤的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部分前列腺基底细胞,与其它单层腺上皮不表达。主要用于间皮瘤与腺癌的鉴别诊断。与34bE12 和P504S 联合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辅助诊断。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 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 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 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 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 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 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 ,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 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
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 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 、villin 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
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
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 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 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 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细胞癌上的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的肺类癌病例villin 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和少数的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villin 的表达。
M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
MDR 多药耐药基因
TS 胸苷合成酶,是5-FU 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 耐药。
Syn 突触素 神经组织标志
S-100 神经组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
NSE 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hr 嗜铬素,肾上腺髓质含量很高,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标记鳞状细胞肿瘤
CKL 低分之角蛋白,主要标记单层上皮、腺上皮
EMA 上皮膜抗原,糖蛋白,广泛分布各种上皮及其肿瘤
Vim 波形蛋白,间叶组织标志
P504 甲酰基辅酶A 消旋酶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
100%。
AMACR 的优点在于它是癌症特异性,只存在于癌症组织。Rubin 称,AMACR 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诊断标志物。对各种癌症细胞进行检查后发现,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过度表达AMACR ,以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
CD117 胃肠间质瘤
CD10作为共同急性淋巴母细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达于未成熟淋巴细胞,在Burkitt 淋巴癌,慢性髓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发现该抗原在造血系统外的某些肿瘤中有表达,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抗体在对肾细胞癌进行诊断和鉴别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D15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因其对霍奇金淋巴瘤 (HD)中的R-S 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被认为是HD 的重要标志物。除HD 的鉴别诊断外,对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肿瘤CD15的表达研究发现,CD15表达随癌细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认为CDl5的表达是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免疫电镜观察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CD15可能是通过对所结合的铺基构型改变影响和
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
CD56 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大多数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 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细胞肺癌
Des, 结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M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
CD68存在于骨髓和各神经组织的巨噬细胞 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各种单核细胞来源肿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首选)。
CD34 表达于早期淋巴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胚胎纤维母细胞和某些神经组织细胞,多用于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GIST80-90%.CD31也标记血管内皮。
CD4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 和CD44v 两大类。CD44s 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CD44v
则主要表达于转 移的肿瘤细胞。李道明等用免疫组化LSAB 法检测了42例食管鳞癌CD44v4/5的表达,结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 (16/21) ,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2.86%(9/12)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癌巢周边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 癌细胞及浸润脉管壁的癌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张成武等检测了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0.2%和74.1%,其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静脉和淋巴管侵袭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以上结果均表明,CD44v 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
NESTIN, 神经干细胞中极为丰富
Ost 成骨素,为骨化细胞分泌。
AAT 抗胰蛋白酶 纤维组织细胞来源肿瘤 ACT抗糜蛋白酶
G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组织标志,多用于星形胶质瘤诊断
Tg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TG 阳性。
CT 降钙素 甲状腺髓样癌阳性。
PH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肿瘤阳性
N-myc 表达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
b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
肿瘤相关抗原72 (TGA72)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TGA72,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TGA72阴性。 TGA72抗体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较多,其高表达通常与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分化差及高增殖活性有关。
肿瘤相关抗原(GA733)编码上皮糖蛋白40,是一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多种肿瘤可有GA733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等。Kubuschok 等采用GA733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进行检测,发现隐匿灶的检出是判断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肠癌GA733表达形式与肿瘤预后有关,细胞膜及细胞浆的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
TTF-I 甲状腺转录因子-1 , 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
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TTF-1亦阳性,而TTF 在其它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T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
TTF-1主要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和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TTF-1为甲状腺分化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钠的转运,TTF-1与血清TSH 的活性有关,活性的TSH-R 可增强TTF-1的表达。
TTF-1在良恶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不同,正常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TTF-1在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
TTF-1在肺癌中的表达
75%的肺非小细胞癌(NSCLCs) 阳性表达,腺癌(ACs)明显高于鳞癌(SCC),90%以上的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表达阳性,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 阳性表达强度与病人的预后成呈负相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肺的典型性类癌(TCS)均为阴性,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
癌可能有一个不同于TCS 的共同起源的理论。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IHC 的应用对其鉴别诊断和分型有独到之处。恶性淋巴瘤一般会出现异常的免疫表型,如出现Ig 限制性轻链;正常情况不表达或只表达少数的T 、B 细胞标记的异常表达;不成熟细胞的表达或部分抗原的丢失等等。
现就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作一简略介绍。
1.B 细胞恶性淋巴瘤:
(1)前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 、HLA-DR ,CD79a ,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 、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 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 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4)套细胞淋巴瘤(MCL): 同时表达CyclinD1、CD5和B 细胞相关抗原,但CyclinD1敏感性较差,组织固定和抗原修复方式是染色的关键。近年推出的兔源性单抗效果好些。KI-67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此型不表达CD10、CD23,可与CLL/SLL、FL 鉴别。
(5)滤泡性淋巴瘤(FL):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CL-2 100%阳性表达,肿瘤性滤泡强表达CD10。PCNA
的高表达虽对分型无特异性,但可提示预后差。FL 不表达CD43,可与Burkitt 淋巴瘤区别。目前认为BCL-6是生发中心B 细胞特异性标志。但也有研究认为,FL 中BCL-6无过度表达,FL 发生恶性转化可能与P53突变有关,与BCL-6无明显的相关性。
(6)边缘区淋巴瘤(包括MZL 、SMZL 、MALT) :无特异性抗原表达,在B 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同时可表达边缘区细胞相关抗原CD21、CD35。CD20广泛强阳性是其特征,SIg 阳性,一般不表达CD43。
(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特征为表达B 细胞抗原的同时表达CD138、kappa+/Lambda-或kappa-/Lambda+,即B 细胞抗原与浆细胞抗原同时存在,可与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区别。CIg 阳性。
(8)毛细胞白血病(HCL):表达B 细胞抗原,同时强表达CD103、CD25、CD11C ,一般不表达CD43。有报导称,CycLin D1 CyclinD1在毛白病例中约50~70%阳性,因此种病例少,我们还无资料证实。
(9)多发性骨髓瘤(MM): CD138是目前浆细胞疾病较好的标记物,约50~100%MM病例表达CD138。但CD138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也可部分表达,阳性判定时须注意鉴别。MM 还表达其它浆细胞标记物,如kappa 或Lambda ,CD38,约50%病例表达CD79a ,CIg 阳性。特征为不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和CD45。
(10)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无特征性免疫标志和遗传特征。肿瘤性大细胞多表达B 细胞相关抗原,但可能丢失部分全B 标记,大部分病例还表达CD10、KI-67。当间变性大细胞变型时也可表达CD30,但不表达CD15、ALK 、EMA 可与HL 、ALCL 区别。有报导称,BCL-6在DLBCL 中阳
性率可达95%,提示DLBCL 中BCL-6过表达。
(11)Burkitt淋巴瘤:全B 细胞标记阳性,100%表达KI-67,部分表达CD10,CD43阳性而不表达CD5、BCL-2。由于存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可呈星空样分布。
小B 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比较
2.T 细胞和NK 细胞淋巴瘤
(1)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 ,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 ,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 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CD4+/CD8+或CD4-/CD8+较少,不表达TDT ,CD10可与T-LBL 区别。
(3)成人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 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 ,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 、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 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 细胞淋巴瘤(PTL):T 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
以CD7、CD5多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 、EMA 阴性可与ALCL 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 ,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 区别。60-80%表达ALK ,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 、EMA 共表达,成人多为 ALK+/EMA-或ALK -/EMA+。ALCL 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 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3.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95%的HL 为此型,以出现少量H/RS细胞和大量炎症背景细胞为特征。WHO 按临床特点将CHL 分为四个亚型,但四个亚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是一致的。肿瘤细胞表达CD30,约75-80%病例表达CD15,不表达EMA ,ALK 可与ALCL 区别。多数病例无T 、B 免疫表型,约20-40%病例H/RS细胞CD20+,须与DLBCL 区别。CHL 的背景非肿瘤细胞大部分为T 细胞,少数为B 细胞。CHL 常不表达LCA 。最近上市的FASCIN 对霍奇金细胞有特异性,可用于HL 的鉴别诊断。有报导称,70%的CHL 还表达CyclinD1,但我们在临床检测中还未注意到。
4.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本型仅占HL 的5%,免疫表型与B-NHL 相似。肿瘤细胞多呈CD45、CD20、BCL-6阳性而CD30表达不稳定。常不表达CD15,极易与DLBCL 混淆。但此型大多数病例表达CD75,约50%表达EMA ,较为特征的是,背景中CD21阳性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呈网络状结节。
几种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比较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ER、PR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 、PR 。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 和PR 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
细胞仍保留ER 和(或)PR ,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 和(或)PR 缺失,则该乳腺癌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
p63: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p27:p27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p27低表达与TNM 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 而且p27低表达与生存期短、预后差显著相关。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上,Porter 等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 在接受AC 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p27不表达或低表达均提示在OS 和DFS 上预后不佳。
COX-2(cyclooxygenase-2):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
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E-cadherin 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 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 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 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 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 和Calponin, 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CK :CK-L,CK8/18,CK7,CK20,CK34βE12这四种是细胞因子(cytokine )中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癌胚抗原. 这些指标通常联合起来用于检查例如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如消化道肿瘤(食管癌, 胃癌等),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 肾癌等), 乳腺癌等妇科肿瘤. 由于这些指标可以检出的肿瘤很多, 特异性相对不高, 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病史, 查体以及活检病理等综合手段来诊断, 不能单一靠你说的这些指标来确诊某种肿瘤. 但你说给的检查结果有很多阳性, 提示有肿瘤的存在, 需要
进一步检查。
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 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 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EMA :上皮膜抗原(EMA )、EMA 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 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 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 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膜(basal lamina)结构中,是基膜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820kDa, 含13-15%的糖,有三个亚单位, 即重链(α链, 400kDa) 和β1(215kDa)、β2(205kDa)两条轻链。结构上呈现不对称的十字形, 由一条长臂和三条相似的短臂构成。这四个臂均有棒状节段和球状的末端域。β1和β2短臂上有两个球形结构域, α链上的短臂有三个球形结构域,其中有一个结构域同Ⅳ型胶原结合,第二个结构域同肝素结合,还有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结构域。正是这些独立的结合位点使LN 作为一个桥梁分子,介导细胞同基膜结合。所以LN 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 在细胞表面形成网络结构并将细胞固定在基膜上。LN 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 如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刺激细胞粘着、细胞运动。LN 还能够刺激胚胎中神经轴的生长, 并促进成年动物的神经损伤后重生长和再生。如同纤粘连蛋白, 细胞
外的LN 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LN 在原生殖细胞的迁移中起关键作用。LN 也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与Ⅳ型胶原一起构成基膜,是胚胎发育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外基质成分。LN 分子由一条重链(α)和二条轻链(β、γ)借二硫键交联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肽链的N 端序列构成。每一短臂包括二个球区及二个短杆区,长臂也由杆区及球区构成(图,结构模型)。LN 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例如,在长臂靠近球区的。链上有IKVAV 五肽序列可与神经细胞结合,并促进神经生长。鼠LN α1链上的RGD 序列,可与αv β3整合素结合。现已发现7种LN 分子,8种亚单位(α1, α2, α3, β1, β2, β3, γ1, γ2),与FN 不同的是,这8种亚单位分别由8个结构基因编码。LN 是含糖量很高(占15-28%)的糖蛋白,具有50条左右N 连接的糖链,是迄今所知糖链结构最复杂的糖蛋白。而且LN 的多种受体是识别与结合其糖链结构的。 Cyclin D1: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是:Cyclin D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 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EGFR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dl grouth factor receptor,EGFR) EGFR 和C-erdB-2一样,同属Ⅰ型生长因子受体家旅。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在正常的情况下,EGF 是一种潜在的有丝分裂因子,当其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时,就能够刺激细胞增殖。肿瘤周围的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分泌因子刺激开始表达EGFR ,而EGFR 的表达使“正常”的周围细胞逐渐向恶性表型转化。
nm23:nm23又称为抗转移癌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产物是由152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人类nm23基因有2个亚型:nm23H1和nm23H2,两者有88%同源性,nm23H1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更密切。nm23蛋白具有NDPK 功能,通过影响微管聚合而调节细胞运动,并通过影响G 蛋白的信号传递而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但其作用并不依耐于NDPK 的活性。有实验结果表明,与转移潜能有关的是nm23NDPK 的表达水平而不是NDPK 的活性。nm23是独立预后指标,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ER 、PR 和C -erbB -2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有显著关系,nm23高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低表达者。nm23表达降低的乳腺癌分化较低,ER 表达水平低,并常常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nm23的表 达水平降低。通过检测nm23可以把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和腋淋巴结阴性病人中有潜在高转移倾向的病例筛选出来,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 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它受到一系列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促进因子之一是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VEGF ,它的编码基因位于6P21.3,由8个外显子构成,由于mRNA 不同的剪切形式,形成5种不同的VEGF ,分别含有121、145、165、189、206个氨基酸,其中以VEGF165最重要,在各种细胞中表达占优势,VEGF121和VEGF189在大部分表达VEGF 的组织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VEGF145和VEGF206非常少见,其中VEGF206只在人胎肝 cDNA 库中可以检测到。VEGF 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后才有活性,它的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型膜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当VEGF
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
这样肿瘤细胞一方面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而迅速增殖,另一方面也容易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流从而发生远处转移。VEGF 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小部分来自细胞间质,它是独立预后指标,与年龄、绝经状态无关,与ER 、PR 呈负相关,高表达者易转移复发,预后不良,且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效果差,建议对VEGF 高表达者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如利用VEGF 单抗阻断与受体结合,重组VEGF 与VEGF 竞争受体,将VEGF 与小分子毒性物质结合,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VEGF 表达等等,VEGF 单克隆抗体阿瓦斯汀、伊利替康。 实验表明, 循环中的VEGF 是预后指标, 高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 且该指标可用于指导治疗。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上,Ghosh 等报告,VEGF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基质, 而且与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相关, 高表达患者在20年生存上提示预后不良。Ryan 等对399例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显示,VEGF 表达与新的肿瘤标志物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 表达增加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Traina 报告了一项来曲唑+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 在此研究中, 通过检测组织中的VEGF 来指导治疗并评价与疗效的相关性。
BRCA1: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是预后不佳的一类高级别乳腺癌,它们的典型表现是ER ,PR 和HER-2阴性表达。发病率大约占总乳腺癌患者的15-20%,且发病与BRCA1基因突变有很大的关联性。
Bcl-2:抑凋亡基因包括Bcl-2、Bcl-x1、Bcl-w 、mcl-1等; 促凋亡
基因包括Bcl-xs 、Bax 、Bad 、Bak 、Hrk 和Bim 等。这两类物质相互结合、彼此抑制, 往往由其数量的相对多少决定凋亡发生与否。在Bcl-2家族中Bcl-2蛋白是最早被发现, 分离, 目前为止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家族成员。研究表明, 它定位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核膜上, 具有离子通道( ion channel )和停靠蛋白(docking protein)的双重功能, 在介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Bcl-2蛋白通过调控内质网Ca2 +参与的核内外物质转运及膜通透性转换(PT)来阻止细胞色素C 从线粒体中释放, 从而阻止了其与Apaf-1、procaspase-9的相互作用, 最终抑制Caspase-9、Caspase-3引发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总之作为一种抗凋亡基因,Bcl-2可保护细胞免于病毒、氧化剂等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前研究认为Bcl-2基因及其相关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是肿瘤发生和产生耐药现象的重要因素。
CD44v6:CD44v6是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的跨膜蛋白,不仅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还参与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CD44v6作为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和透明质酸的主要受体,能够连接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伪足的形成,引起细胞的形态和游动性改变,能够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Pokemon:Pokemon 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过度表达,Pokemon 通过特异地抑制肿瘤抑制基因ARF 的转录发挥作用,缺乏Pokemon 基因的
细胞对致癌转化不应答,因此该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CD117:CD117一般标记胃肠道间质瘤。
S-100:CgA(-),S-100,SyN(-)是神经内分泌指标。阴性说明不是
神经内分泌癌。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分子量21 000,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的星状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液中,因其在饱和硫酸铵中能够100%溶解而得名。S-100蛋白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三种不同的形式:S-100 ββ(S-100 b)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S-100 αα(S-100 a0)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S-100 αβ(S-100 a)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心脏和肾脏。一般认为,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时S-100蛋白从胞液中渗出进入脑脊液(CSF),再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CSF 和血液中S-100蛋白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异和灵敏的生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