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作者:贾 峰 指导老师:孙英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人格内涵的解释及对相关案例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八点相关人格培 养的建议。旨在分析我们在平时所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式;人格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一、当今大学生所存在的几点误区

如今大学生中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偏颇的思想、行为规范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少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消极心态,从困惑走向迷茫。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伴随着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文化也传入了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纳先进文化的雏体,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

误区一,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生将市场经济中唯商品观念带进校园,重商轻学,重实惠轻理想,重功利轻名节,只关心个人安乐而淡漠社会公益和公德。

误区二,行为规范出现偏离现象。一段时间内,校园内充斥着萎靡不振的情绪。在“怀疑一切”的口号中,一些青年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失望,似乎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以自我为中心,却偏偏失去自我,于是就接受那些消极的人生哲学。

误区三,信仰方面出现危机。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认为“享乐是实的”;“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凡此种种,不能不让对他们寄以厚望的社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满,产生了抵抗情绪。一些大学生不能分清是非,逐渐的失去了用自己凭借自己的拼搏来创造未来的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

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的具体的统一。人格的特征有三个:第一,人格是人的道德表现;第二,人格的塑造就是创造自身美的形象;第三,人格通过传播责任表现出来。人格是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个性倾向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和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则是指人格畸形发展,主要表现在过度的焦虑、自闭和自我中心,具体特征有:自卑、懒惰、拖拉、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骄傲、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人格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例如大学生“伤熊事件”,大学生“火烧自家房屋事件”,大学生行凶杀人的“马家爵事件”,大学生冒名拒录荐己的“马佩事件”等等。这些案例和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上,还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些不适应有客观上的因素,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人格健康等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主观上,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要建立大健康的观念。著名的罗马医生盖伦对健康下了一个定义,是躯体没有疾病的状态,影响人们一千多年。伴随着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的心理健康认识水平越来越高,从单纯的生理模式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身心完满感这样一个整体化的健康模式。

2.要学会选择积极心态。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被杀了,只有他和他的妹妹幸存,他花十年写成的书稿被纳粹付之一炬,当时他都没有信心再活下去了。后来他利用他心理学的理论,经常想象自己在明亮的大厅里面,潜下心来,要把他和他生命一样重要的,花了十年心血学成

的书稿重新回忆起来,把它写出来,这是他无视那个恐怖的环境。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是在当今社会压力大的条件下所不能缺少的重要条件。

3.懂得适度的自卑感是使人奋进的原动力。心理学家阿德勒,他有一个关于自卑是人类文化进步和我们每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的理论,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无论是谁。为了摆脱自卑这样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人们有两种途径和方法。首先是为摆脱自卑而努力,如果选择的途径不对,就是导致自卑情结。马加爵选择的消除自卑的途径不正确,结果导致自毁灭。第二点还要为争取优越而努力,而奋发。但是也要采取恰当的途径,不然会产生优越情结,好支配人,非常骄狂,这也是一种人格的缺陷。

4.为实现完满社会而努力。阿德勒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三种品质,第一种是合作的品质,第二种是社会兴趣的品质,第三种是奉献的品质。唯有这三种品质我们才能使自己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5.懂得幸福的真意。要有有生活的目标、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在我们不断地趋近于、趋向于目标的这样一种感受。当我们有了目标和信仰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好地面对疾病、死亡、灾难和意外的不幸,甚至包括他人的误解和不公正的待遇。有了目标和信仰,我们才能活的充实,活的欢愉,活的宽容,活的幸福,活的坚强。

6.要在社会实践当中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会眼高手低,难以忍受工作所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就产生了痛苦、郁闷、悲观一些负面的情绪,这都是社会实践不足所造成的。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敢吃苦,敢奋斗的顽强精神,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7.要注重修养。同学们是否了解艾里克森的人格“八段论”,艾里克森讲我们人生分八段,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段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很好地应对了这个挑战,就为下一段铺平了道路。艾里克森的理论不仅对我们每个人有启示,而且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工作、解决问题都是有很多启示的。

8.是注重道德健康。孔老夫子所讲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被世界宗教大会看成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行为规范的一个黄金律。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就把这句话当成是自己的座右铭,他要求每一个法国人都应该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如果大学生真正能身体力行做到这句话,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他人的身心健康。诚信为美,质朴求真,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感受到灵魂无纷扰这样一种幸福。

一个健康、高尚的人格使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它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辨别是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一个导向的的作用。健康、高尚的人格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培养,不断锻造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不仅是我们大学生,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具备一个健康、高尚的人格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制胜的法宝,我们可

以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 [美]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2) 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译传》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3)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4) 邵龙宝教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 东方讲坛 2007年11月17日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作者:贾 峰 指导老师:孙英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人格内涵的解释及对相关案例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八点相关人格培 养的建议。旨在分析我们在平时所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式;人格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一、当今大学生所存在的几点误区

如今大学生中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偏颇的思想、行为规范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少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消极心态,从困惑走向迷茫。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伴随着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文化也传入了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纳先进文化的雏体,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

误区一,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生将市场经济中唯商品观念带进校园,重商轻学,重实惠轻理想,重功利轻名节,只关心个人安乐而淡漠社会公益和公德。

误区二,行为规范出现偏离现象。一段时间内,校园内充斥着萎靡不振的情绪。在“怀疑一切”的口号中,一些青年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失望,似乎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以自我为中心,却偏偏失去自我,于是就接受那些消极的人生哲学。

误区三,信仰方面出现危机。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认为“享乐是实的”;“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凡此种种,不能不让对他们寄以厚望的社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满,产生了抵抗情绪。一些大学生不能分清是非,逐渐的失去了用自己凭借自己的拼搏来创造未来的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

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的具体的统一。人格的特征有三个:第一,人格是人的道德表现;第二,人格的塑造就是创造自身美的形象;第三,人格通过传播责任表现出来。人格是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个性倾向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和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则是指人格畸形发展,主要表现在过度的焦虑、自闭和自我中心,具体特征有:自卑、懒惰、拖拉、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骄傲、虚荣、焦虑、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等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人格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例如大学生“伤熊事件”,大学生“火烧自家房屋事件”,大学生行凶杀人的“马家爵事件”,大学生冒名拒录荐己的“马佩事件”等等。这些案例和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上,还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些不适应有客观上的因素,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人格健康等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迫切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主观上,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要建立大健康的观念。著名的罗马医生盖伦对健康下了一个定义,是躯体没有疾病的状态,影响人们一千多年。伴随着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的心理健康认识水平越来越高,从单纯的生理模式过渡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身心完满感这样一个整体化的健康模式。

2.要学会选择积极心态。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被杀了,只有他和他的妹妹幸存,他花十年写成的书稿被纳粹付之一炬,当时他都没有信心再活下去了。后来他利用他心理学的理论,经常想象自己在明亮的大厅里面,潜下心来,要把他和他生命一样重要的,花了十年心血学成

的书稿重新回忆起来,把它写出来,这是他无视那个恐怖的环境。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是在当今社会压力大的条件下所不能缺少的重要条件。

3.懂得适度的自卑感是使人奋进的原动力。心理学家阿德勒,他有一个关于自卑是人类文化进步和我们每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的理论,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无论是谁。为了摆脱自卑这样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人们有两种途径和方法。首先是为摆脱自卑而努力,如果选择的途径不对,就是导致自卑情结。马加爵选择的消除自卑的途径不正确,结果导致自毁灭。第二点还要为争取优越而努力,而奋发。但是也要采取恰当的途径,不然会产生优越情结,好支配人,非常骄狂,这也是一种人格的缺陷。

4.为实现完满社会而努力。阿德勒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三种品质,第一种是合作的品质,第二种是社会兴趣的品质,第三种是奉献的品质。唯有这三种品质我们才能使自己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5.懂得幸福的真意。要有有生活的目标、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在我们不断地趋近于、趋向于目标的这样一种感受。当我们有了目标和信仰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好地面对疾病、死亡、灾难和意外的不幸,甚至包括他人的误解和不公正的待遇。有了目标和信仰,我们才能活的充实,活的欢愉,活的宽容,活的幸福,活的坚强。

6.要在社会实践当中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会眼高手低,难以忍受工作所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就产生了痛苦、郁闷、悲观一些负面的情绪,这都是社会实践不足所造成的。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敢吃苦,敢奋斗的顽强精神,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7.要注重修养。同学们是否了解艾里克森的人格“八段论”,艾里克森讲我们人生分八段,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段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很好地应对了这个挑战,就为下一段铺平了道路。艾里克森的理论不仅对我们每个人有启示,而且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工作、解决问题都是有很多启示的。

8.是注重道德健康。孔老夫子所讲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被世界宗教大会看成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行为规范的一个黄金律。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就把这句话当成是自己的座右铭,他要求每一个法国人都应该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如果大学生真正能身体力行做到这句话,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他人的身心健康。诚信为美,质朴求真,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感受到灵魂无纷扰这样一种幸福。

一个健康、高尚的人格使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它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辨别是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一个导向的的作用。健康、高尚的人格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培养,不断锻造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不仅是我们大学生,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具备一个健康、高尚的人格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制胜的法宝,我们可

以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 [美]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2) 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译传》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3)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4) 邵龙宝教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 东方讲坛 2007年11月17日


相关内容

  • 人格心理学论文
  • 当代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心理培养的思考 姓名:张小虎 二零一二年三月 前言:"人格"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但是,人们关于人格的认识既存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存在不同学科的差异.尤其是当代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形成和学生人格心理存在着血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考虑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 ...

  • 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22-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方法:学生保健服务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动力心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交际 ...

  • 论奥运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论奥运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越来越高.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人才.在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一般都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奥林匹克教育虽以体育为载体,但教育目标与大学的教育口标是一致的,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 ...

  •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培养
  •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培养 [摘要]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它们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忠恕之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文档
  • 论文目录 1.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格理论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现状,提出要坚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 ...

  • 当代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
  • 当代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

  • 发展是硬道理
  • 摘要: 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纪之交的胃史转折时期,同时又正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这是一种历史的幸运,在这特别的历史机遇里,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在此基础上肩负起自已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大学生度不容辞的职责. 当代大学生正面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 ...

  • 关于心理健康的感想
  • 一.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