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个人技术总结

2013年个人技术总结

沪昆客专 王林林

2013年是沪昆铁路进入最后攻关的时候,因为业主对我们提出

了更大的期望和要求。因此,2013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

项目领导的指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努力,我顺利地完成了

领导交给的工作。

测量是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的首要任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测量

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测量精度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路线的走向、外观。

一. 工程概况

里程CKTJ—Ⅱ标一分部,始于铁家湾特大桥台尾(里程

DK55+068.8),终于花桥特大桥桥尾(里程DK74+253.03),正线长度

19.18km。经宁乡、韶山、湘乡三个县(县级市)。其中区间路基10

段,站场路基1段,总长为3.81 km;桥梁11座,总长14.23 km;

隧道2座,总长1.14 km;站场1个(韶山南站)、梁场1个(韶山

制梁场)。正线施工过程中有三处连续梁、1个系杆拱、一处道岔梁、8个涵洞。

二. 底座板施工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板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计算前必需

要对设计图纸和设计平、纵线路参数等进行仔细核对,确保计算放样

的放样数据准确无误,底座板在曲线地段设计了超高,由于超高对中

线上高程的影响,所以在底座立模放样中应注意曲线段底座中心线相

对应线路中心线的外移量及超高。

全站仪利用已建好的CPIII控制网4-6个后视点建站,放出

每块底座板角点及凹槽角点,工人弹出墨线,绑扎钢筋立模。浇筑前

测量模板设计平面坐标及标高,计算横向、纵向及高程方向上的偏差,

指挥工人将其偏差调整到规范以内。

三. 道床板施工

以轨道内方向加密基桩为基准,在基标处吊垂球,量取垂球

线至高股(或外股)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计算出轨排中心线与线路

中线的偏差。在偏差较大的地方,通过起道机侧向顶撑使轨道横向移

动,使用起道机前,应由有经验的工人观察线路的顺直情况,或先在

轨排长度全部检查一遍轨排中线偏差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偏差较大处

进行调整。轨排横向调整时,应根据现场偏差情况采用多组拉杆调解

器,间距2-3m,多组拉杆调解器协调操作,步调一致,避免在钢轨

横向出现硬弯。在调整轨排方向时,随时用轨距尺检查轨距,用方尺

检查端头方正,以防止轨排扭转。轨排方向调整以轨排中线与线路中

线偏差不超过5mm为控制标准。旋转螺杆调整器支腿处竖向丝杆,使

支腿着地。螺杆调整器调整应协调一致,轨排提升应协调一直,一人

指挥,多人配合,避免在钢轨中出现硬弯。在钢轨垂直下方底座板上

面测设出实测标高与轨底设计标高相减计算出偏差,现场技术人员采

用标定后的钢卷尺量取高度控制粗调,轨排水平采用道尺测量。曲线

上面先将(内股)基准轨调整到5mm控制标准,在采用道尺测量实际

超高与设计超高对比进行调整5mm控制标准。考虑轨排方向、水平调

整过程的相互影响,进行第二次作业,方法同上。两次初调工作是以

满足道床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架为目的的,同时考虑精调的方便快捷,

轨排初调精度不需要太高,以提高工效。现场初调轨排高程和中线偏

差在5mm。粗调作业由作业班组完成,通过现场观察,作业班组利用

简单的测量工具即可实现。精调前对轨排所有螺杆调节器和扣件进行

检查,确保螺杆调节器内侧的螺钉 拧紧,螺杆与钢筋之间有足够间

隙,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密贴 。

全站仪操作,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

过3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 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

(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 准确,有无ATR的偏差也应

少于3秒 ,使用至少8个控制点自由设站,其中前后至少各使用一

个60米以上的控制 点。根据天气条件确定最大目标距离。

精调轨检小车测量,状况好时控制在60m以内,不好时将距

离缩短,设站的同时组装轨检小车,将双轮部分靠近低轨,在稳固的

轨道上校准超高传感器一般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如气温变化迅

速,可再次校准; 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

和应在0.3mm以内,将全站仪对准轨检小车棱镜,检查通信,关闭全

站仪强力搜索,并锁定棱镜,放样60米以上的一个控制点对设站进

行检核,进入施工模式,看偏差数据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变化范围

超过0.7mm)。将小车向前推,找到数据相对稳定的距离,根据此距

离再次重新设站,第一次精调:先调中线偏差在调水平高低,快速测

量整个设站测量区间(约50m),如果偏差较大 (超过5mm),使用

多套调整工具,对整块轨排进行调整,将多数点 偏差控制在2mm以

内,第二次精调: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臵和高程偏差,使

用螺 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平面偏差调整到0,高程将调到比设计底

2mm,因为浇筑混泥土会产生轨排上浮现象。将轨检小车停在当前设

站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差尽可能调整到0并采集数

据,在下一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轨检小车,检核全站仪设站,看与

上次检核结果的偏差;全站仪搬站并重新设站,检核设站后,在上一

站最后一个点处察看偏 差数据,如果小于2mm则再次采集数据,软

件将自动开始交叠补偿,如果偏差大于2mm,需重新设站,重复7-14

操作,条件较差时可增加全站仪检核次数,将轨检小车停在当前设站

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 差尽可能调整到0,在下一

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轨检小车;全站仪搬 站并重新设站,在上一

站最后一个点处再次采集数据,软件将自动开始 进行交叠补偿,如

果搬站测量意外中断或隔天进行测量,需人为设臵交叠补偿; 具体

做法是:在已经精调到位的轨道上重复测量至少3个点,确认补偿

量,然后在下一区间第一个测点处开始进行补偿,补偿距离不应小于

a*10000 ,在此距离内逐步使测得的偏差值减小到0。

GRP人工补偿,在已经精调到位或浇注过的轨道上重复测量多

个点,剔出异常值后取平均偏 差作为补偿量,在下一区间的第一对

螺杆调节器处将其偏差调为补偿量,采集数 据后便可启动补偿并设

臵补偿距离;之后将所有螺杆处的调整量示值调至0.

浇注后复测,搬站补偿由于轨道已经浇注完毕,搬站后需重复

测量5-10根轨枕,并进行交 叠补偿,以避免设站精度对平顺性分析的影响,如因控制点精度不高等 原因造成交叠段两次测站测量数据偏差较大2mm以上,在证实交叠 段及前后一段范围内前后各多测一段距离相对较为平顺的情况下, 交叠时应采用“扩展模式”,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准”模式;精调作业后的检查工作:浇筑前,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得偏差1.4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高低竖曲线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的偏差1.4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轨向平曲线超高0.5 mm相对于设计超高轨距2 mm相对于标准轨距,Rheda2000轨道施工内部几何状态高程1.4 mm平面位臵1.4 mm外部几何状态,测量参数容许误差精调作业后的检查工作:浇筑后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得偏差2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10 mm 对于150米间隔的两点150米弦高低竖曲线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的偏差2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10 mm 对于150米间隔的两点150米弦轨向平曲线超高2 mm相对于设计超高1mm轨距2 mm相对于标准轨距1mm内部几何状态高程10mm平面位。

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处理施工过程中专业问题的水平不足,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在过去的时间里我认真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去得了一定的进步,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但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全面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华南公司发展

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个人技术总结

沪昆客专 王林林

2013年是沪昆铁路进入最后攻关的时候,因为业主对我们提出

了更大的期望和要求。因此,2013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

项目领导的指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努力,我顺利地完成了

领导交给的工作。

测量是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的首要任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测量

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性,测量精度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路线的走向、外观。

一. 工程概况

里程CKTJ—Ⅱ标一分部,始于铁家湾特大桥台尾(里程

DK55+068.8),终于花桥特大桥桥尾(里程DK74+253.03),正线长度

19.18km。经宁乡、韶山、湘乡三个县(县级市)。其中区间路基10

段,站场路基1段,总长为3.81 km;桥梁11座,总长14.23 km;

隧道2座,总长1.14 km;站场1个(韶山南站)、梁场1个(韶山

制梁场)。正线施工过程中有三处连续梁、1个系杆拱、一处道岔梁、8个涵洞。

二. 底座板施工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板施工测量放样数据计算前必需

要对设计图纸和设计平、纵线路参数等进行仔细核对,确保计算放样

的放样数据准确无误,底座板在曲线地段设计了超高,由于超高对中

线上高程的影响,所以在底座立模放样中应注意曲线段底座中心线相

对应线路中心线的外移量及超高。

全站仪利用已建好的CPIII控制网4-6个后视点建站,放出

每块底座板角点及凹槽角点,工人弹出墨线,绑扎钢筋立模。浇筑前

测量模板设计平面坐标及标高,计算横向、纵向及高程方向上的偏差,

指挥工人将其偏差调整到规范以内。

三. 道床板施工

以轨道内方向加密基桩为基准,在基标处吊垂球,量取垂球

线至高股(或外股)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计算出轨排中心线与线路

中线的偏差。在偏差较大的地方,通过起道机侧向顶撑使轨道横向移

动,使用起道机前,应由有经验的工人观察线路的顺直情况,或先在

轨排长度全部检查一遍轨排中线偏差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偏差较大处

进行调整。轨排横向调整时,应根据现场偏差情况采用多组拉杆调解

器,间距2-3m,多组拉杆调解器协调操作,步调一致,避免在钢轨

横向出现硬弯。在调整轨排方向时,随时用轨距尺检查轨距,用方尺

检查端头方正,以防止轨排扭转。轨排方向调整以轨排中线与线路中

线偏差不超过5mm为控制标准。旋转螺杆调整器支腿处竖向丝杆,使

支腿着地。螺杆调整器调整应协调一致,轨排提升应协调一直,一人

指挥,多人配合,避免在钢轨中出现硬弯。在钢轨垂直下方底座板上

面测设出实测标高与轨底设计标高相减计算出偏差,现场技术人员采

用标定后的钢卷尺量取高度控制粗调,轨排水平采用道尺测量。曲线

上面先将(内股)基准轨调整到5mm控制标准,在采用道尺测量实际

超高与设计超高对比进行调整5mm控制标准。考虑轨排方向、水平调

整过程的相互影响,进行第二次作业,方法同上。两次初调工作是以

满足道床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架为目的的,同时考虑精调的方便快捷,

轨排初调精度不需要太高,以提高工效。现场初调轨排高程和中线偏

差在5mm。粗调作业由作业班组完成,通过现场观察,作业班组利用

简单的测量工具即可实现。精调前对轨排所有螺杆调节器和扣件进行

检查,确保螺杆调节器内侧的螺钉 拧紧,螺杆与钢筋之间有足够间

隙,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密贴 。

全站仪操作,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

过3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 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

(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 准确,有无ATR的偏差也应

少于3秒 ,使用至少8个控制点自由设站,其中前后至少各使用一

个60米以上的控制 点。根据天气条件确定最大目标距离。

精调轨检小车测量,状况好时控制在60m以内,不好时将距

离缩短,设站的同时组装轨检小车,将双轮部分靠近低轨,在稳固的

轨道上校准超高传感器一般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如气温变化迅

速,可再次校准; 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

和应在0.3mm以内,将全站仪对准轨检小车棱镜,检查通信,关闭全

站仪强力搜索,并锁定棱镜,放样60米以上的一个控制点对设站进

行检核,进入施工模式,看偏差数据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变化范围

超过0.7mm)。将小车向前推,找到数据相对稳定的距离,根据此距

离再次重新设站,第一次精调:先调中线偏差在调水平高低,快速测

量整个设站测量区间(约50m),如果偏差较大 (超过5mm),使用

多套调整工具,对整块轨排进行调整,将多数点 偏差控制在2mm以

内,第二次精调: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臵和高程偏差,使

用螺 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平面偏差调整到0,高程将调到比设计底

2mm,因为浇筑混泥土会产生轨排上浮现象。将轨检小车停在当前设

站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差尽可能调整到0并采集数

据,在下一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轨检小车,检核全站仪设站,看与

上次检核结果的偏差;全站仪搬站并重新设站,检核设站后,在上一

站最后一个点处察看偏 差数据,如果小于2mm则再次采集数据,软

件将自动开始交叠补偿,如果偏差大于2mm,需重新设站,重复7-14

操作,条件较差时可增加全站仪检核次数,将轨检小车停在当前设站

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 差尽可能调整到0,在下一

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轨检小车;全站仪搬 站并重新设站,在上一

站最后一个点处再次采集数据,软件将自动开始 进行交叠补偿,如

果搬站测量意外中断或隔天进行测量,需人为设臵交叠补偿; 具体

做法是:在已经精调到位的轨道上重复测量至少3个点,确认补偿

量,然后在下一区间第一个测点处开始进行补偿,补偿距离不应小于

a*10000 ,在此距离内逐步使测得的偏差值减小到0。

GRP人工补偿,在已经精调到位或浇注过的轨道上重复测量多

个点,剔出异常值后取平均偏 差作为补偿量,在下一区间的第一对

螺杆调节器处将其偏差调为补偿量,采集数 据后便可启动补偿并设

臵补偿距离;之后将所有螺杆处的调整量示值调至0.

浇注后复测,搬站补偿由于轨道已经浇注完毕,搬站后需重复

测量5-10根轨枕,并进行交 叠补偿,以避免设站精度对平顺性分析的影响,如因控制点精度不高等 原因造成交叠段两次测站测量数据偏差较大2mm以上,在证实交叠 段及前后一段范围内前后各多测一段距离相对较为平顺的情况下, 交叠时应采用“扩展模式”,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准”模式;精调作业后的检查工作:浇筑前,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得偏差1.4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高低竖曲线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的偏差1.4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轨向平曲线超高0.5 mm相对于设计超高轨距2 mm相对于标准轨距,Rheda2000轨道施工内部几何状态高程1.4 mm平面位臵1.4 mm外部几何状态,测量参数容许误差精调作业后的检查工作:浇筑后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得偏差2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10 mm 对于150米间隔的两点150米弦高低竖曲线相邻两点的正矢差两个点实际正矢和设计值的偏差2 mm 对于5 m间隔的两点10米弦10 mm 对于150米间隔的两点150米弦轨向平曲线超高2 mm相对于设计超高1mm轨距2 mm相对于标准轨距1mm内部几何状态高程10mm平面位。

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处理施工过程中专业问题的水平不足,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在过去的时间里我认真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去得了一定的进步,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但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全面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华南公司发展

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内容

  • 2013年个人住房公积金工作年终实习总结
  • 2 1 3 年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信息技术科:刘倩倩 2013年12月06日 本人于2012年X月X日加入到乌鲁木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技术科,在这18个月的见习期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和科室同事的精心教导和指导,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收获.通过这18 ...

  • 2013路桥技术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x,在xxxx公司工作。转眼间xx年已经远去,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xx年我带领新来的技术员从事技术工作,并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先后在xx项目、xx项目、xx项目、xx项目工作。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站在个人角度谈谈对技术工作的认识。   从事技术工作,首先要有善于学习和 ...

  • 电教中心主任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2013年,本人在上级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电教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总目标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规划调整.精品城市创建.节水城市创建.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省教育厅专题读书活 ...

  • 2013年技术员个人年终总结
  • xx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对于我个人而言,xx年是个人专业技能全面进步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作为泸电工程汽机工程处一名具备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干部,我部分或者全程参与了汽机专业多个施工班组的技术工作。正是在这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年之中,在泸电工程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一方面我将自己原有的工程技术知识进行了检 ...

  • 信息技术教师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
  •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 ...

  • 2013年公司个人年终总结
  • 一.xx年工作总结 从xx年2月份离开学校进入公司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工作差不多一年了,在这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回顾一下,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地方需要大量的学习,但总的来说,这一年是属于我机遇的一年,上有领导的关心和照顾,下有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说也算是很丰收的一年.经过在公司从毕业至 ...

  • 水电工程师张振强2013年终总结
  • 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 尊敬的公司.总工办领导: 2013年在大家紧张而又辛勤的工作中已趋近尾声,在已经快要过去的2013年里,今年通过在"晋州市金方丽城"项目工作的时间中现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于2012年3月通过面试程序正式任水电工程师一职至今.在公司总工办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 ...

  • 2013年舞台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xx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作为xx公司演艺分公司的一员,我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舞台机械专业技术人员的蜕变,也为我今后的发展点亮了一盏航灯,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xx年8月8日进入公司时, ...

  • 2013年施工技术员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 我,在多年的施工管理岗位中所担任施工管理的项目工程均评定为合格,有的评为优质工程。这些都是始终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技术规程以及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贯穿于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之中的具体体现。 我既是工地技术员,对工程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把好工程质量关,光有理论知识 ...

  • 电力设备公司技术员2013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转眼xx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在这一年的忙碌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成熟,收获了很多,当然要学习的更多,在此,我对自己本年度个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1.在总部对330项目进行调研,了解330变电站系统的业务知识以及系统的使用,回上海后做出调研报告。   2.参与330变电站系统各个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