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宙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引起教会的惊恐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后来,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1600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坚决拥护者。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也因此,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伽利略(1564—1642)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起了重要作用。1609年,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了天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环形山;发现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次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后来他又发现了金星的相位,说明行星也和地球一样,是被太阳照亮的。这些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和积极宣扬,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伽利略于1633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牛顿(1642—1727)是英国的天才科学家,兼长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最终由他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与不懈努力统一建构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1666年,年仅24岁的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证明了作轨道运动的物体如果遵从开普勒三定律,必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反之亦然;他还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观测数据,用以说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以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符合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还讨论了潮汐现象、月球轨道、地球形状和彗星等问题。最终,牛顿把天体和地球统一起来,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无休止的宇宙学争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日心说从被哥白尼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命。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行星的不规则运动及其他天体的运动现象,摧毁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是上帝安排的神学宇宙观,给宗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引起教会的惊恐和不安,《天体运行论》也被教廷列为禁书。后来,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1600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坚决拥护者。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条定律的发现,在理论上证明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也因此,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伽利略(1564—1642)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起了重要作用。1609年,伽利略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了天空,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环形山;发现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的;次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后来他又发现了金星的相位,说明行星也和地球一样,是被太阳照亮的。这些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于伽利略的发现和积极宣扬,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伽利略于1633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牛顿(1642—1727)是英国的天才科学家,兼长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最终由他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与不懈努力统一建构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1666年,年仅24岁的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证明了作轨道运动的物体如果遵从开普勒三定律,必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反之亦然;他还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观测数据,用以说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以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符合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还讨论了潮汐现象、月球轨道、地球形状和彗星等问题。最终,牛顿把天体和地球统一起来,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无休止的宇宙学争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日心说从被哥白尼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一直持续了三个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命。


相关内容

  • 地心说,日心说
  •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 ...

  •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内容概述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属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 ...

  •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
  • 课题 教学目 标(含 知识传 授.能 培养. 思想教 目标) 教材分 析(含 重点. 难点. 关键 点) 教 法 提 示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 ...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简介 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 哥白尼在上大学期间便对天文学产生了十足的爱好,于是便开始了他研究天文学的路程.因为哥白尼始终相信地心说以及那些教会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于是哥白尼下定决心要发现新的奥秘来解放人的思想. 哥白尼雕像 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哥白尼舅舅就是一位相信真理的人,擅长多个领域的内容,于是哥白尼从小受到了舅 ...

  • 天文学研究促成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 天体运动定律的发现 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地球上看起来,日月和其它所有的天体似乎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因此古希腊人的宇宙观很自然就是地心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年-49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事实上,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因为这是由 ...

  • 哥白尼 .布鲁诺
  • 日心说的历史 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 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经提到过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 体 ...

  • 高氏宇宙起源假说
  •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探索宇宙的起源. 宇宙起源学说 关于"宇宙起源学说",大概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说等. 盖天说 "盖天说" ...

  •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 重难点解析 第六章 课文目录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重点] 1.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 ...

  •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天与黑夜>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图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