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3/j.cn.42 1783.TU.2011.03.037武汉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
程 斌
(武汉城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43002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出行机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随之引发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不断增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该文从阐述武汉市停车现状着手,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从管理体制、停车规划、停车价格、停车建设和停车信息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武汉市; 停车问题; 对策
ResearchontheSolutionstotheParkingProbleminWuhan
CHENGBin
(WuhanUrbanConstructionInvestment&DevelopmentCo,Ltd,Wuhan430020,China)
Abstract: WithChinesesustainedandrapideconomicdevelopment,urbanresidents'livingstandardsandtheleveloftravelmobilityisalsorisingsubstantially,andthismakesthegrowinggapofparkinginsocialreality.Thispaperde scribedcurrentsituationofWuhan'sparking,thenanalyzeditscauses.Finally,fivemeasuresofgovernancewereputforwardfromthemanagementsystem,parkingplan,parkingprices,parkingconstructionandparkinginformationtechnology.
Keywords: Wuhan; parkingproblem; solutions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 中部崛起 、 1+8城市圈 和 两型社会建设 等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实施,武汉市城市一体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武汉市全市GDP已突破5000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提高。截止2010年8月,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百万辆大关,其中私人小汽车成为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数量已达到50万辆。然而,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同时,机动车泊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据统计,武汉市城区现有停车泊位仅31万个,其中建筑配建停车泊位26万个,路边及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仅5万个。按国际通行的1 1.2的泊位供需规则,2010年小汽车按50万辆计算,就需要60万个停车泊位,泊位缺口为29万个。
停车泊位数量与机动车保有量的不匹配直接造成了目前武汉市 停车难、停车乱 的现象,该现象会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而愈演愈烈,造成武汉市交通拥堵加剧,引发市民出行困难,出现破坏环境、威胁安全等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时对武汉市停车问题进行研究,深度剖析形成停车难的原因,寻找解决停车问题对策,及时缓解停车矛盾,调整停车的供需关系,从而促进城市停车系统的协调发展。收稿日期:2011 03 15.
作者简介:程 斌(1967 ),硕士.E mail:[email protected]
1 武汉市停车现状武汉市停车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该文从停车供需极不平衡,随意停放现象严重,停车泊位利用率低,停车收费混乱4个方面来勾勒武汉停车现状。
1.1 停车泊位供需极不平衡
武汉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已达百万辆,而城市交通设施还不完善,快速路网系统还处在大规模建设期,轨道交通刚刚起步,停车泊位缺口很大,各种交通矛盾逐渐突出,交通拥堵点日渐增多,交通拥堵时点增加,武汉当前正进入停车泊位需求大于供给的供需失衡阶段,其主要表现在:
1)停车设施建设历史 欠账多 ,停车缺口不断扩大;
2)停车泊位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泊位严重不足;
3)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低,配建指标较小;
4)公共停车泊位很少,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偏多。
1.2 随意停放现象严重
武汉市中心城区汽车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是机动车车主普遍存在这种陋习,另一方面是城市停车泊位极度短缺造成的,为了解武汉市停车状态,现对武汉市四大商圈停车样本进行了调查,其调查记录见表1。
表1 武汉市四大商圈停车样本
规划停车位/个
区域
配建停车位
武广商圈
中山大道花楼商圈
徐东商圈
司门口商圈4601000790公共停车位500路内临时停车位[1**********]小计/个[1**********]175实际停放车辆数/辆[1**********]340违停车场数/辆[1**********]5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繁华地段公共停车泊位较少,且多为路边临时施划的停车泊位,停车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违停现象严重,而名扬天下的汉正街商圈,违停现象更加严重,由于汉正街属老城区,虽武汉市政府加大力度改扩建市政道路,但原来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因两侧停放的车辆,致使行车路面变得更加狭窄,再加上人车抢行,车辆前行如同蜗牛爬行,整个路面如同一停车场。
1.3 停车泊位利用率低
现有停车泊位缺乏,路内及路外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而一些停车设施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情况。在市区各类停车设施中,公建配建停车设施的泊位使用率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单位拒绝外来车辆的停放要求,仅向本单位车辆提供服务,导致大量的停车位得不到有效利用,特别是夜间,单位停车泊位利用率仅为20%,导致停车资源严重浪费。
另外,由于停车收费价格存在差异,加上车辆停放方便程度不同,造成在同一地区,地面停车场利用率远远高于地下停车场利用率,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远远高于路外停车场利用率的情况,结果导致一方面停车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大量的车位空闲得不到合理利用,以武广、中南两大商业中心为例,当地下车库、路外公共停车场尚有30%以上的空余车位时,路边、路内各点停放车辆已达到泊位总数的120%~150%。
1.4 停车收费混乱
停车收费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费价格不统一;二是收费单位多而杂。武汉市目前执行的停车收费标准文件有二个: 武汉市物价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 (武价服[2008]117号)、 武汉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道路停放服务收费转为正式标准的批复 (武价函[2004]26号)。收费虽有标准,但具体的收费情况却与收费标准大相径庭,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路内停车2元/小时,有的路内停车8元/次,甚至有的路段可以免费停车,而收费较高的地下停车位3元/小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停放。另外,停车收费价格导向不对,使得停车收费杠杆失效,专业的停车场和配建的停车场与路边停车位竞争,屡屡处于不利位置。就路边临时停车收费,武汉市政府批准的就有两家:专门负责咪表收费和部门路段路边停车收费的武汉市
停车经营管理公司,负责部分路边停车收费的武汉市城管局下属的二级单位。两家单位停车收费区域不同,价格不一,收费随意性大,因收费引起的纠纷多,给本来就纷乱的停车秩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停车问题的成因分析
武汉市停车问题与国内各大城市出现的停车问题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力求从停车场规划、停车场收费价格和停车场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解决停车问题的症结所在。
2.1 武汉市停车规划滞后
武汉市停车泊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对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停车规划和停车场配建指标修订滞后造成的。
以武汉市私人小汽车为例,2004年私人拥有汽车量达到了10万辆,第一个10万辆的增长超过了10年时间;到了2007年上半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20万辆,用了2年半时间;到了2008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30万辆,用了1年半时间;至2009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40万辆,用了1年时间;到了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50万辆,仅用了半年时间。小汽车拥有量增长之快,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期,同时给城市停车规划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规划滞后在所难免。
相对于迅猛发展的机动车拥有量,停车设施相关规划和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的修订相对滞后。1988年以前全国还没有建筑配建停车位的规定,1989年第一部配建标准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出台,但是该规定没有对住宅及其它建筑提出明确的停车配建要求。目前,这些八九十年代建筑物的配建停车位匮乏的问题尤为突出。2003年武汉市政府颁布了142号政府令,规划部门按照政府令的要求对新建停车位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审批,主城区每年按要求可新增约2.5万个停车泊位,但事实上开发商或建设单位考虑到经济效益,通常低配或改为其它用途,致使停车泊位缺口不断扩大。
多年来较低的配建标准,建设力度的不足以及1989年以前的历史欠账,使得武汉市大量建筑物的配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即使依靠后期按新标准配建的停车泊位也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而目前,在进行停车问题治理的时候,缺乏对不同地区停车问题的系统分布和考虑,没有对该地区停车需求量、泊位供给量、现有泊位使用情况、周边道路条件等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多数仍采取补充车位的办法,不能有效地制定一套从建设到使用科学而系统的规划方案,从而难以真正解决停车问题。
2.2 停车价格制定不合理
停车泊位利用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停车价格不合理造成的,现有停车价格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机动车停放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形式分类确定收费标准。停车场的等级分为一、
二、三、四级,每个等级标准不一,具体收费价格见表2、表3所示。
表2 停车场收费标准
等级
一级设备设施大型室内或地下全封闭停车场,配有消防设施及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
序规范
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在80个以上,进出道口分设,有标准的停(行)车标线,
二级配有冲洗及消防设施,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序规范,设有司乘人员免
费饮水设备
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为40~80个,沥青或地砖路面,进出口道分设,有明显
的停(行)车标线,设有消防和现场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序规范大、中10元/次(小时)车型收费标准小2元/次(小时)三级大、中8元/次(小时)四级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在40个以内,碴土路面,进出口道分设,配有保安和现
场管理人员大、中5元/次(小时)小3元/次(小时)
注:1.机动车按类型划分为小型车、大中型车。小型车为小卧车、吉普车、19座以下的面包车、2t(含)以下的小货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大中型车为20座以上的客车,5t以上的货车。2.白天和夜间的划分:7:00~19:00为白天,19:00~7:00为夜间。3.车辆临时进出停车场在10min以内免收服务费。
表3 机动车道路停放服务收费标准
白天
7:00~19:00
(按小时计费)
机动车
第1小时
繁华地段
其他地段22第1小时以后,每小时21累计计时最高收费标准1510第1小时11摩托车第1小时以后,每小时0.50.5夜间19:00至次日7:00时(按次计费)机累计计时最高收费标准54动车65摩托车21.5 `注:白天停放累计计时服务收费超过最高收费标准时,按最高收费标准收取。
从以上价格标准来看,现有的停车泊位价格相对偏低,没有充分体现出地区的差异,从而不能对汽车出行起到调节作用。另外地面停车价格低于地下停车价格(一般地上2元/小时,路外5元/次(小时))停车价格的倒置造成了多数停车场使用效率偏低。
2.3 停车管理不到位
武汉市在停车场建设管理上出台了2项政策,一是2008年出台的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186号),二是2009年出台的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通知 (武政[2009]56号),还有一些相关停车场政策正在拟定中,这些政策、法规难以对武汉市现有的停车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有的在停车管理法规上还存在一些盲区,比如对于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管理主管部门不明确,管理不规范,造成停车混乱。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浪费,难以实现停车资源的共享,在管理机制上,参与停车设施管理规定制定与执行的部门较多。据了解,武汉市停车场建设和停车泊位的设置,涉及规划、国土、发改委、城建委、房产、城管、交管、工商、税务和物价等部门,地下停车场还涉及人防办。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相互交叉,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没有把停车场的审批、建设与监督、验收有效地协调起来,只能采取事后处罚的被动方式进行管理。在停车程序管理上,没有把程序建设与停车设施经营管理区分开来,在管理体制与管理行为上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在停车经营管理上,存在人工管理为主,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一些停车场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随意增减停车位数量,有的停车经营公司虚拟停车收入,出具虚假停车收费年度财务报告,逃避财务税收等现象。停车管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武汉市停车状况处境困难。
3 停车问题的决策研究
停车难,停车乱 实质上是多种停车问题的综合反应。要解决第一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管理体制、停车规划、停车价格、停车建设和停车信息化等5个方面循序渐进地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
3.1 建议成立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
针对当前武汉市停车设施管理机制过于分散的弊端,建议成立武汉市停车行业的权威管理机构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由市一个事业单位代替政府行使此职能。完善组织架构,拟订有关停车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政策,审查停车场经营者的资质,制定停车场行业管理规范等。在停车场建设管理工程中,统筹考虑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相互协调。同时近期要对武汉三镇所有停车泊位进行拉网式普查,建立停车资源数据库,为下一步实施统一管理作准备。只有简化管理、集中管理、立法管理,才能逐步改变当前武汉市停车秩序混乱的状况,提高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
3.2 加强停车规划
停车场规划是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包括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配建指标的确定。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经验,逐步建立起动态的停车规划体系。规划体系应包括:城市停车特点、供求关系、停车结构、配建标准、规划市场、建设计划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对于近期停车场规划与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研究并颁布新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按照新标准每年武汉市可新增泊位2.5万个。
2)制定鼓励停车缺口大的区域建筑超配停车泊位,支持武昌、汉口老城区现有平面停车场改成立体停车
楼(库),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场所及车位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同时鼓励公交停保场错时开放。
3)按照武汉市 都市发展区停车场空间布局及实施计划 ,到202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620个,新增1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4)有条件地增加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将现有的5万个泊位增加至6万个。
3.3 完善停车价格形成机制
要按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停车场价格定位和调整办法,出台新的科学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按照 中心区高于非中心区、高峰高于低峰,白天高于夜间 的原则,实行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对于同一地区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 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 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提高路外、地下和室内停车场利用率。
3.4 建立停车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停车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城市中心地段投资建设停车场需大量资金,同时停车场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有着美好的发展远景,因此,武汉市政府要把整个城市的停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来扶植。2009年10月23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通知 (武政[2009]56号文),通知中制定了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发展的措施,本着 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 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其目的是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中来,但现有的优惠政策部不足以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即使有个别的企业想进入,但在用地政策、征地拆迁、审批制度、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政策层面上的障碍,建议武汉市政府应及时确定相关政策,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扫除障碍,逐步形成停车设施建设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变成由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出资、集资及至向国外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并按照企业经营方式推进停车产业化的发展。
3.5 加强停车场信息化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支持的停车诱导系统,可以减少因寻找车位而在公共道路上巡游汽车数量,可以有效减少路面停车需求,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武汉市应制定停车信息建设规划和标准,在充分调查停车资源的前提下,在重点地区如大型商场、医院、公园及综合交通枢纽等地方建立停车诱导系统,逐步建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近期要重点建设武广商圈、中山大道花楼商圈、汉正街商圈、中南商圈、街道口商圈、徐东商圈、司门口商圈等地方的停车诱导系统,在建立诱导系统的同时,整合相关停车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播、移动通信、ETC、车载GPS和区域停车信息显示屏等发布停车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从而减少车辆寻找车位的无效交通,提高车位利用率,从而改变停车难和停车乱现象。
4 结 语
城市停车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站在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停车问题的必要性、坚定性和复杂性。健全的停车法规和管理体制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前提,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价格体系和价格水平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关键,出台停车设施建设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建立停车系统运行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是解决问题的技术支撑。
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武汉市政府、企业及市民共同努力。今年,武汉市政府已认识到停车问题的严峻现实,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把增加10000个停车泊位列入了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为民办理10大实事之一;成立了以政府秘书长为组长的市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拟出台 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推进的意见 和新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逐步建立了以武汉市城投公司为公共停车场实施主体,以道博股份公司和鸿瑞公司等民企为辅的公共停车场投融资建设体制。通过政府逐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附之建立先进的停车场诱导系统,同时将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机链接起来,才能促进武汉市停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实现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过秀成.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4] 刘 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2):34 38.
[5] 2010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蓝皮书].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2010.10
(上接第130页)
3 结 语
房地产企业在整个项目投资过程中,项目设计费用一般仅占整个投资的2%~3%,但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总投资的影响度却达到75%以上,项目设计阶段风险管理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是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合理科学的设计,可明显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对设计阶段的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妥善处理风险,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 刚.理论与实例结合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与工程管理[J].企业研究,2011(8).
[2] 唐 燕.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3] 吴向阳.设计变更对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影响及控制要点[J].建筑经济,2010(2).
[4] 刘秋雁.房地产投资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 邹 伟.浅议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J].武汉建设,2006(3).
DOI:10.3963/j.cn.42 1783.TU.2011.03.037武汉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
程 斌
(武汉城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43002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出行机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随之引发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不断增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该文从阐述武汉市停车现状着手,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从管理体制、停车规划、停车价格、停车建设和停车信息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武汉市; 停车问题; 对策
ResearchontheSolutionstotheParkingProbleminWuhan
CHENGBin
(WuhanUrbanConstructionInvestment&DevelopmentCo,Ltd,Wuhan430020,China)
Abstract: WithChinesesustainedandrapideconomicdevelopment,urbanresidents'livingstandardsandtheleveloftravelmobilityisalsorisingsubstantially,andthismakesthegrowinggapofparkinginsocialreality.Thispaperde scribedcurrentsituationofWuhan'sparking,thenanalyzeditscauses.Finally,fivemeasuresofgovernancewereputforwardfromthemanagementsystem,parkingplan,parkingprices,parkingconstructionandparkinginformationtechnology.
Keywords: Wuhan; parkingproblem; solutions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 中部崛起 、 1+8城市圈 和 两型社会建设 等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实施,武汉市城市一体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武汉市全市GDP已突破5000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提高。截止2010年8月,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百万辆大关,其中私人小汽车成为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数量已达到50万辆。然而,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同时,机动车泊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据统计,武汉市城区现有停车泊位仅31万个,其中建筑配建停车泊位26万个,路边及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仅5万个。按国际通行的1 1.2的泊位供需规则,2010年小汽车按50万辆计算,就需要60万个停车泊位,泊位缺口为29万个。
停车泊位数量与机动车保有量的不匹配直接造成了目前武汉市 停车难、停车乱 的现象,该现象会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而愈演愈烈,造成武汉市交通拥堵加剧,引发市民出行困难,出现破坏环境、威胁安全等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时对武汉市停车问题进行研究,深度剖析形成停车难的原因,寻找解决停车问题对策,及时缓解停车矛盾,调整停车的供需关系,从而促进城市停车系统的协调发展。收稿日期:2011 03 15.
作者简介:程 斌(1967 ),硕士.E mail:[email protected]
1 武汉市停车现状武汉市停车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该文从停车供需极不平衡,随意停放现象严重,停车泊位利用率低,停车收费混乱4个方面来勾勒武汉停车现状。
1.1 停车泊位供需极不平衡
武汉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已达百万辆,而城市交通设施还不完善,快速路网系统还处在大规模建设期,轨道交通刚刚起步,停车泊位缺口很大,各种交通矛盾逐渐突出,交通拥堵点日渐增多,交通拥堵时点增加,武汉当前正进入停车泊位需求大于供给的供需失衡阶段,其主要表现在:
1)停车设施建设历史 欠账多 ,停车缺口不断扩大;
2)停车泊位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泊位严重不足;
3)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低,配建指标较小;
4)公共停车泊位很少,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偏多。
1.2 随意停放现象严重
武汉市中心城区汽车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是机动车车主普遍存在这种陋习,另一方面是城市停车泊位极度短缺造成的,为了解武汉市停车状态,现对武汉市四大商圈停车样本进行了调查,其调查记录见表1。
表1 武汉市四大商圈停车样本
规划停车位/个
区域
配建停车位
武广商圈
中山大道花楼商圈
徐东商圈
司门口商圈4601000790公共停车位500路内临时停车位[1**********]小计/个[1**********]175实际停放车辆数/辆[1**********]340违停车场数/辆[1**********]5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繁华地段公共停车泊位较少,且多为路边临时施划的停车泊位,停车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违停现象严重,而名扬天下的汉正街商圈,违停现象更加严重,由于汉正街属老城区,虽武汉市政府加大力度改扩建市政道路,但原来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因两侧停放的车辆,致使行车路面变得更加狭窄,再加上人车抢行,车辆前行如同蜗牛爬行,整个路面如同一停车场。
1.3 停车泊位利用率低
现有停车泊位缺乏,路内及路外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而一些停车设施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情况。在市区各类停车设施中,公建配建停车设施的泊位使用率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单位拒绝外来车辆的停放要求,仅向本单位车辆提供服务,导致大量的停车位得不到有效利用,特别是夜间,单位停车泊位利用率仅为20%,导致停车资源严重浪费。
另外,由于停车收费价格存在差异,加上车辆停放方便程度不同,造成在同一地区,地面停车场利用率远远高于地下停车场利用率,路内停车场利用率远远高于路外停车场利用率的情况,结果导致一方面停车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大量的车位空闲得不到合理利用,以武广、中南两大商业中心为例,当地下车库、路外公共停车场尚有30%以上的空余车位时,路边、路内各点停放车辆已达到泊位总数的120%~150%。
1.4 停车收费混乱
停车收费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费价格不统一;二是收费单位多而杂。武汉市目前执行的停车收费标准文件有二个: 武汉市物价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 (武价服[2008]117号)、 武汉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道路停放服务收费转为正式标准的批复 (武价函[2004]26号)。收费虽有标准,但具体的收费情况却与收费标准大相径庭,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路内停车2元/小时,有的路内停车8元/次,甚至有的路段可以免费停车,而收费较高的地下停车位3元/小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停放。另外,停车收费价格导向不对,使得停车收费杠杆失效,专业的停车场和配建的停车场与路边停车位竞争,屡屡处于不利位置。就路边临时停车收费,武汉市政府批准的就有两家:专门负责咪表收费和部门路段路边停车收费的武汉市
停车经营管理公司,负责部分路边停车收费的武汉市城管局下属的二级单位。两家单位停车收费区域不同,价格不一,收费随意性大,因收费引起的纠纷多,给本来就纷乱的停车秩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停车问题的成因分析
武汉市停车问题与国内各大城市出现的停车问题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力求从停车场规划、停车场收费价格和停车场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解决停车问题的症结所在。
2.1 武汉市停车规划滞后
武汉市停车泊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对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停车规划和停车场配建指标修订滞后造成的。
以武汉市私人小汽车为例,2004年私人拥有汽车量达到了10万辆,第一个10万辆的增长超过了10年时间;到了2007年上半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20万辆,用了2年半时间;到了2008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30万辆,用了1年半时间;至2009年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40万辆,用了1年时间;到了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50万辆,仅用了半年时间。小汽车拥有量增长之快,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期,同时给城市停车规划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规划滞后在所难免。
相对于迅猛发展的机动车拥有量,停车设施相关规划和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的修订相对滞后。1988年以前全国还没有建筑配建停车位的规定,1989年第一部配建标准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出台,但是该规定没有对住宅及其它建筑提出明确的停车配建要求。目前,这些八九十年代建筑物的配建停车位匮乏的问题尤为突出。2003年武汉市政府颁布了142号政府令,规划部门按照政府令的要求对新建停车位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审批,主城区每年按要求可新增约2.5万个停车泊位,但事实上开发商或建设单位考虑到经济效益,通常低配或改为其它用途,致使停车泊位缺口不断扩大。
多年来较低的配建标准,建设力度的不足以及1989年以前的历史欠账,使得武汉市大量建筑物的配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即使依靠后期按新标准配建的停车泊位也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而目前,在进行停车问题治理的时候,缺乏对不同地区停车问题的系统分布和考虑,没有对该地区停车需求量、泊位供给量、现有泊位使用情况、周边道路条件等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多数仍采取补充车位的办法,不能有效地制定一套从建设到使用科学而系统的规划方案,从而难以真正解决停车问题。
2.2 停车价格制定不合理
停车泊位利用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停车价格不合理造成的,现有停车价格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机动车停放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形式分类确定收费标准。停车场的等级分为一、
二、三、四级,每个等级标准不一,具体收费价格见表2、表3所示。
表2 停车场收费标准
等级
一级设备设施大型室内或地下全封闭停车场,配有消防设施及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
序规范
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在80个以上,进出道口分设,有标准的停(行)车标线,
二级配有冲洗及消防设施,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序规范,设有司乘人员免
费饮水设备
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为40~80个,沥青或地砖路面,进出口道分设,有明显
的停(行)车标线,设有消防和现场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和收费程序规范大、中10元/次(小时)车型收费标准小2元/次(小时)三级大、中8元/次(小时)四级露天停车场,停车泊位在40个以内,碴土路面,进出口道分设,配有保安和现
场管理人员大、中5元/次(小时)小3元/次(小时)
注:1.机动车按类型划分为小型车、大中型车。小型车为小卧车、吉普车、19座以下的面包车、2t(含)以下的小货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大中型车为20座以上的客车,5t以上的货车。2.白天和夜间的划分:7:00~19:00为白天,19:00~7:00为夜间。3.车辆临时进出停车场在10min以内免收服务费。
表3 机动车道路停放服务收费标准
白天
7:00~19:00
(按小时计费)
机动车
第1小时
繁华地段
其他地段22第1小时以后,每小时21累计计时最高收费标准1510第1小时11摩托车第1小时以后,每小时0.50.5夜间19:00至次日7:00时(按次计费)机累计计时最高收费标准54动车65摩托车21.5 `注:白天停放累计计时服务收费超过最高收费标准时,按最高收费标准收取。
从以上价格标准来看,现有的停车泊位价格相对偏低,没有充分体现出地区的差异,从而不能对汽车出行起到调节作用。另外地面停车价格低于地下停车价格(一般地上2元/小时,路外5元/次(小时))停车价格的倒置造成了多数停车场使用效率偏低。
2.3 停车管理不到位
武汉市在停车场建设管理上出台了2项政策,一是2008年出台的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186号),二是2009年出台的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通知 (武政[2009]56号),还有一些相关停车场政策正在拟定中,这些政策、法规难以对武汉市现有的停车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有的在停车管理法规上还存在一些盲区,比如对于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管理主管部门不明确,管理不规范,造成停车混乱。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浪费,难以实现停车资源的共享,在管理机制上,参与停车设施管理规定制定与执行的部门较多。据了解,武汉市停车场建设和停车泊位的设置,涉及规划、国土、发改委、城建委、房产、城管、交管、工商、税务和物价等部门,地下停车场还涉及人防办。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相互交叉,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没有把停车场的审批、建设与监督、验收有效地协调起来,只能采取事后处罚的被动方式进行管理。在停车程序管理上,没有把程序建设与停车设施经营管理区分开来,在管理体制与管理行为上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在停车经营管理上,存在人工管理为主,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一些停车场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随意增减停车位数量,有的停车经营公司虚拟停车收入,出具虚假停车收费年度财务报告,逃避财务税收等现象。停车管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武汉市停车状况处境困难。
3 停车问题的决策研究
停车难,停车乱 实质上是多种停车问题的综合反应。要解决第一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管理体制、停车规划、停车价格、停车建设和停车信息化等5个方面循序渐进地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
3.1 建议成立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
针对当前武汉市停车设施管理机制过于分散的弊端,建议成立武汉市停车行业的权威管理机构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由市一个事业单位代替政府行使此职能。完善组织架构,拟订有关停车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政策,审查停车场经营者的资质,制定停车场行业管理规范等。在停车场建设管理工程中,统筹考虑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相互协调。同时近期要对武汉三镇所有停车泊位进行拉网式普查,建立停车资源数据库,为下一步实施统一管理作准备。只有简化管理、集中管理、立法管理,才能逐步改变当前武汉市停车秩序混乱的状况,提高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
3.2 加强停车规划
停车场规划是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包括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配建指标的确定。同时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经验,逐步建立起动态的停车规划体系。规划体系应包括:城市停车特点、供求关系、停车结构、配建标准、规划市场、建设计划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对于近期停车场规划与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研究并颁布新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按照新标准每年武汉市可新增泊位2.5万个。
2)制定鼓励停车缺口大的区域建筑超配停车泊位,支持武昌、汉口老城区现有平面停车场改成立体停车
楼(库),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场所及车位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同时鼓励公交停保场错时开放。
3)按照武汉市 都市发展区停车场空间布局及实施计划 ,到202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620个,新增1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4)有条件地增加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将现有的5万个泊位增加至6万个。
3.3 完善停车价格形成机制
要按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停车场价格定位和调整办法,出台新的科学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按照 中心区高于非中心区、高峰高于低峰,白天高于夜间 的原则,实行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对于同一地区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 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 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提高路外、地下和室内停车场利用率。
3.4 建立停车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停车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城市中心地段投资建设停车场需大量资金,同时停车场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有着美好的发展远景,因此,武汉市政府要把整个城市的停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来扶植。2009年10月23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通知 (武政[2009]56号文),通知中制定了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发展的措施,本着 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 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其目的是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中来,但现有的优惠政策部不足以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即使有个别的企业想进入,但在用地政策、征地拆迁、审批制度、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政策层面上的障碍,建议武汉市政府应及时确定相关政策,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扫除障碍,逐步形成停车设施建设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变成由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出资、集资及至向国外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并按照企业经营方式推进停车产业化的发展。
3.5 加强停车场信息化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支持的停车诱导系统,可以减少因寻找车位而在公共道路上巡游汽车数量,可以有效减少路面停车需求,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武汉市应制定停车信息建设规划和标准,在充分调查停车资源的前提下,在重点地区如大型商场、医院、公园及综合交通枢纽等地方建立停车诱导系统,逐步建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近期要重点建设武广商圈、中山大道花楼商圈、汉正街商圈、中南商圈、街道口商圈、徐东商圈、司门口商圈等地方的停车诱导系统,在建立诱导系统的同时,整合相关停车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播、移动通信、ETC、车载GPS和区域停车信息显示屏等发布停车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从而减少车辆寻找车位的无效交通,提高车位利用率,从而改变停车难和停车乱现象。
4 结 语
城市停车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站在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停车问题的必要性、坚定性和复杂性。健全的停车法规和管理体制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前提,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价格体系和价格水平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关键,出台停车设施建设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建立停车系统运行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是解决问题的技术支撑。
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武汉市政府、企业及市民共同努力。今年,武汉市政府已认识到停车问题的严峻现实,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把增加10000个停车泊位列入了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为民办理10大实事之一;成立了以政府秘书长为组长的市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拟出台 关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推进的意见 和新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逐步建立了以武汉市城投公司为公共停车场实施主体,以道博股份公司和鸿瑞公司等民企为辅的公共停车场投融资建设体制。通过政府逐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附之建立先进的停车场诱导系统,同时将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机链接起来,才能促进武汉市停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实现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过秀成.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4] 刘 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2):34 38.
[5] 2010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蓝皮书].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2010.10
(上接第130页)
3 结 语
房地产企业在整个项目投资过程中,项目设计费用一般仅占整个投资的2%~3%,但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总投资的影响度却达到75%以上,项目设计阶段风险管理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是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合理科学的设计,可明显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对设计阶段的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妥善处理风险,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 刚.理论与实例结合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与工程管理[J].企业研究,2011(8).
[2] 唐 燕.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3] 吴向阳.设计变更对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影响及控制要点[J].建筑经济,2010(2).
[4] 刘秋雁.房地产投资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 邹 伟.浅议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J].武汉建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