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魏靖琳 朱毅 姜海叶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150040
摘 要:通过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蒙古族独特的崇拜观、民族信仰以及审美观,进而挖掘了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与室内设计中的共通之处,剖析了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指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今后研究蒙古族传统民居及室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传统民居;室内设计
Introduction to the Mongolian culture's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zed the Mongolian unique view, national religion worship and aesthetic view, then digging the commonality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nd analyzed the Mongolian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t last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urther study on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for interior.
Key words: The Mongolian cultur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Interior decoration
\在我国北方,生活着一个性情豪放、热情朴实、游牧为生的民族,他们就是被称为“马背天骄”的蒙古族。自古以来,他们过着自“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草原见证了蒙古族人民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妥协,最终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游牧文化由孕育到形成再到衰落的始终。一个民族传统民居及其室内的风格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便是从分析蒙古族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其对蒙古族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1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1.1蒙古族的崇拜观
研究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的崇拜观。蒙古族人民主要的崇拜观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受游牧这种生活方式的影
响,蒙古族与自然为最亲密,自古以来,他们便与自然有着深刻的互动。公元8世纪下半叶,蒙古族人便开始了狩猎、游牧的生活。当时在蒙古偏东部的原始森林中,主要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到了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他们的生活区域便从东部森林转移到了草原地带,从此,蒙古族真正的游牧生活
[1]便拉开了序幕。 无论是狩猎还是游牧,都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
蒙古族的崇拜观中,体现最为深刻的即是自然崇拜。
蒙古族的自然崇拜体现在诸多方面。最典型的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神“长生天”。 “长生天”是蒙古族人在面对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无力抵抗季节变化或自然灾害对游牧生活造成的影响时,虚拟出的一种精神寄托。蒙古族人认为一切都是“长生天”给予的,他们崇尚自然,依赖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便是蒙古族能够成为继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衰亡后存留下来的最为壮大的游牧民族的原因。蒙古族“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是来源于对自然的崇拜。蒙古族人认为,天的形状是圆形,圆形可以包容世界万物,是最博大、最宽广的形状。
由于受自然崇拜的影响,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以及他们思想中的动物也有非常强烈的崇拜情节,这便是蒙古族原始图腾崇拜。早先的蒙古族人认为他们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于是在他们的图腾中,便有了苍狼与白鹿的形象。蒙古族人试图通过图腾来体现他们的精神与灵魂。[2] 图腾崇拜不仅于此,之后更有了龙、风、狮、虎等等这些图腾,以寄托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之情。
蒙古族人从骨子里就有对英雄的崇拜。蒙古族的英雄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民在马背上夺得了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最远的一次征战。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族人民的骄傲,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被称为“天之骄子”。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骁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其崇拜观正体现了蒙古族人心底里最渴求的希望与精神寄托。
1.2蒙古族的信仰
蒙古族的崇拜观与他们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蒙古族的信仰的基础是萨满教。萨满教式一种民间组织,在对自然无线崇拜下,融合了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英雄崇拜,萨满教这种原生型宗教便应运而生。[3] 萨满教认为世间万物有灵,这些思想都是蒙古族自然崇拜的体现。萨满教对蒙古族的传统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体现最深刻的便是对太阳与火的崇拜。[4] 蒙古族人民崇尚太阳,认为太阳是一切光和热的源泉。但是在他们的方位概念中,认为太阳是从南方升起,北方落下,西边是太阳正午所在的方向,是最强烈的光照耀的地方。蒙古族“尚西”、“以西为尊”的思想便由此诞生。萨满教男右女左的思想观念正与传统的“以西为尊”思想不谋而合。萨满教也非常崇尚并敬畏火,火在他们的心目中代表了温暖,热情与希望。蒙古族人为祭祀所搭建起的敖包,是古代蒙古族人对萨满教无限信仰与崇拜最好的证明。
蒙古族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开放的民族,其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以及开放性,促使了蒙古族多元文化的共生。元朝建立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使得蒙古族的信仰也从单一信仰向多元化转变。而无论怎样改变,蒙古族根深蒂固的自然崇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不会变,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3 蒙古族的审美观
蒙古族的审美观与其崇拜观和信仰是分不开的,也正是由于蒙古族的崇拜
观以及信仰,决定了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观。蒙古族崇尚圆形,这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密不可分。在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圆形是至高无上的,可以包含一切。蒙古族人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白色和红色,蓝色是蓝天的颜色,象征着智慧与永恒,心胸的博大宽广与对民族无限的爱。蒙古族人称自己为“青蒙古”,更体现了对天的崇拜。白色是洁白乳汁的颜色,象征着纯洁与光明,蒙古人心中生命的源泉。红色则是烈火的颜色,象征着希望与重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内心渴望温暖、渴望获得力量的心理特征。[5]
蒙古族的审美观,更体现在蒙古族传统装饰纹样中。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以及自然天体图案被广泛用于蒙古族传统民居、室内装饰、传统服饰等各个方面,由这些传统图案发展演变,又出现了许多抽象图案,例如回纹、方胜纹、万寿纹、盘肠纹等,这些都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祈求和谐安定,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2 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2.1蒙古族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从纵向的时间上来看,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在原始森林狩猎时期猎户们居住的类似于“斜人柱”形式的房屋。第二阶段是蒙古族人进入草原游牧时期普遍居住,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蒙古包。第三阶段是元朝统治后收到汉族文化深刻影响而设计的固定式房屋。[6] 而研究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最有价值的便是蒙古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蒙古包可以随地点的变换而迁移,具有流动性特点,这种居住方式十分适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
众所周知,蒙古包大多为圆形,因为蒙古族居住的地区风沙很大,这种圆形的建筑能够减小风沙的阻力,保持蒙古包能够长时间屹立不倒。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受到蒙古族自然崇拜与信仰萨满教的强烈影响。蒙古族崇拜天,有“天圆地方”宇宙观,认为圆形能够包容一切、承载万物。所以他们把自己居住的房屋建成圆形,更在蒙古包的顶端设置了天窗,天窗亦为圆形,是蒙古包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居住在蒙古包中的人与天沟通的渠道。
传统文化对其传统民居的影响还不仅于此。蒙古包外围的颜色大多为蓝色和白色,这正与蒙古族传统的审美观相吻合。蓝色和白色是蒙古族人眼中最纯洁、最神圣的颜色,蓝色的蒙古包与蓝色的天互相辉映,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协调与美丽。在蒙古包的布局中也体现着蒙古族人“尚西”的思想观念。一般最西侧的蒙古包都是族中的长着或比较尊贵的人居住的,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2.2蒙古族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蒙古包的室内装饰风格与其传统文化和审美是分不开的,与蒙古族传统民居一脉相承,互相影响。蒙古族的室内布局与蒙古族民居的布局有相似之处,即“以西为尊”的思想。蒙古包在室内空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圈,这与蒙古包圆形建筑相对应。靠最外侧一圈是人们摆放物品的地方,中间是他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最内圈则是会客、宴饮的地方。在蒙古包内,西侧通常放置佛像、佛龛这些较重要的东西。蒙古族人认为西侧能够被太阳直射,属于阳性,所以西侧通常摆放男人的物品,而东侧是太阳无法照到的地方,属于阴性,女人的物品则摆放在东侧,这正体现了男人阳刚与女人阴柔的特点,也和蒙古族人男右女左、男女分工不同
的思想达成一致。[7]
在蒙古族室内装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天窗的装饰。天窗是室内空间最为神圣的地方。蒙古族人喜欢用红色作为底色,上面饰以鲜明颜色且寓意吉祥图案的纹样来装饰天窗,图案呈向心式分布,给人以崇高、向上、庄严的感觉。顶杆、围壁以及柱子的装饰也是室内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大多以木本色为主,在顶杆或柱子的顶端刻上动物或植物图案纹样,突出整体向上延伸的感觉,使整个室内空间具有很强的向心力。
蒙古族室内摆放的家具多为箱柜类家具,色彩艳丽,装饰图案丰富。颜色搭配常常使用形成鲜明对比的纯色或撞色,但这样不仅不显得冲突,并且很有视觉冲击力。家具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对比非常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家具的颜色与蒙古包室内整体颜色互补和谐,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3 结语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及室内装饰与其传统的文化思想以及独特的审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蒙古族的文化体现在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装饰的方方面面,蒙古族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蒙古族民居与室内装饰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个游牧民族特有的民族崇拜与民族精神。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较大的少数民族,她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应受到我们广泛的关注,应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存下来。研究蒙古族的民居与室内装饰是使人们能够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更全面、更具象的认识,这也是对濒临灭亡的草原遗产的一种保护,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J].2004,05:66-67;
[2] 萨仁满都拉.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象征性特征研究.内蒙古大学[D].2012,05:11-13;
[3]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中央民族大学[D].2007,05:70-72;
[4] 刘硕元.蒙古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青岛理工大学[D].2012,06:13-16;
[5] 王海亮.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的解读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D].
2006,06:4-5;
[6] 孙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沈阳建筑大学[D].2011,12:13-19;
[7] 金光.传统蒙古包装饰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D].2010,05:41-43.
魏靖琳,1989年生,女,东北林业大学2011级设计学,硕士,手机:[1**********],邮箱:weijinglin1989514@qq.com
朱 毅,1961年生,男,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学科,教授。
姜海叶,1987年生,女,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硕士。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楼707室朱毅转魏靖琳收。
浅谈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魏靖琳 朱毅 姜海叶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150040
摘 要:通过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蒙古族独特的崇拜观、民族信仰以及审美观,进而挖掘了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与室内设计中的共通之处,剖析了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指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今后研究蒙古族传统民居及室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传统民居;室内设计
Introduction to the Mongolian culture's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zed the Mongolian unique view, national religion worship and aesthetic view, then digging the commonality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nd analyzed the Mongolian 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interior design, At last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urther study on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for interior.
Key words: The Mongolian cultur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Interior decoration
\在我国北方,生活着一个性情豪放、热情朴实、游牧为生的民族,他们就是被称为“马背天骄”的蒙古族。自古以来,他们过着自“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草原见证了蒙古族人民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妥协,最终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游牧文化由孕育到形成再到衰落的始终。一个民族传统民居及其室内的风格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便是从分析蒙古族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其对蒙古族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1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1.1蒙古族的崇拜观
研究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的崇拜观。蒙古族人民主要的崇拜观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受游牧这种生活方式的影
响,蒙古族与自然为最亲密,自古以来,他们便与自然有着深刻的互动。公元8世纪下半叶,蒙古族人便开始了狩猎、游牧的生活。当时在蒙古偏东部的原始森林中,主要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到了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他们的生活区域便从东部森林转移到了草原地带,从此,蒙古族真正的游牧生活
[1]便拉开了序幕。 无论是狩猎还是游牧,都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
蒙古族的崇拜观中,体现最为深刻的即是自然崇拜。
蒙古族的自然崇拜体现在诸多方面。最典型的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神“长生天”。 “长生天”是蒙古族人在面对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无力抵抗季节变化或自然灾害对游牧生活造成的影响时,虚拟出的一种精神寄托。蒙古族人认为一切都是“长生天”给予的,他们崇尚自然,依赖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便是蒙古族能够成为继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衰亡后存留下来的最为壮大的游牧民族的原因。蒙古族“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是来源于对自然的崇拜。蒙古族人认为,天的形状是圆形,圆形可以包容世界万物,是最博大、最宽广的形状。
由于受自然崇拜的影响,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以及他们思想中的动物也有非常强烈的崇拜情节,这便是蒙古族原始图腾崇拜。早先的蒙古族人认为他们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于是在他们的图腾中,便有了苍狼与白鹿的形象。蒙古族人试图通过图腾来体现他们的精神与灵魂。[2] 图腾崇拜不仅于此,之后更有了龙、风、狮、虎等等这些图腾,以寄托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之情。
蒙古族人从骨子里就有对英雄的崇拜。蒙古族的英雄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民在马背上夺得了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最远的一次征战。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族人民的骄傲,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被称为“天之骄子”。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骁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其崇拜观正体现了蒙古族人心底里最渴求的希望与精神寄托。
1.2蒙古族的信仰
蒙古族的崇拜观与他们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蒙古族的信仰的基础是萨满教。萨满教式一种民间组织,在对自然无线崇拜下,融合了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英雄崇拜,萨满教这种原生型宗教便应运而生。[3] 萨满教认为世间万物有灵,这些思想都是蒙古族自然崇拜的体现。萨满教对蒙古族的传统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体现最深刻的便是对太阳与火的崇拜。[4] 蒙古族人民崇尚太阳,认为太阳是一切光和热的源泉。但是在他们的方位概念中,认为太阳是从南方升起,北方落下,西边是太阳正午所在的方向,是最强烈的光照耀的地方。蒙古族“尚西”、“以西为尊”的思想便由此诞生。萨满教男右女左的思想观念正与传统的“以西为尊”思想不谋而合。萨满教也非常崇尚并敬畏火,火在他们的心目中代表了温暖,热情与希望。蒙古族人为祭祀所搭建起的敖包,是古代蒙古族人对萨满教无限信仰与崇拜最好的证明。
蒙古族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开放的民族,其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以及开放性,促使了蒙古族多元文化的共生。元朝建立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使得蒙古族的信仰也从单一信仰向多元化转变。而无论怎样改变,蒙古族根深蒂固的自然崇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不会变,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3 蒙古族的审美观
蒙古族的审美观与其崇拜观和信仰是分不开的,也正是由于蒙古族的崇拜
观以及信仰,决定了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观。蒙古族崇尚圆形,这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密不可分。在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圆形是至高无上的,可以包含一切。蒙古族人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白色和红色,蓝色是蓝天的颜色,象征着智慧与永恒,心胸的博大宽广与对民族无限的爱。蒙古族人称自己为“青蒙古”,更体现了对天的崇拜。白色是洁白乳汁的颜色,象征着纯洁与光明,蒙古人心中生命的源泉。红色则是烈火的颜色,象征着希望与重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内心渴望温暖、渴望获得力量的心理特征。[5]
蒙古族的审美观,更体现在蒙古族传统装饰纹样中。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以及自然天体图案被广泛用于蒙古族传统民居、室内装饰、传统服饰等各个方面,由这些传统图案发展演变,又出现了许多抽象图案,例如回纹、方胜纹、万寿纹、盘肠纹等,这些都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祈求和谐安定,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2 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2.1蒙古族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从纵向的时间上来看,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在原始森林狩猎时期猎户们居住的类似于“斜人柱”形式的房屋。第二阶段是蒙古族人进入草原游牧时期普遍居住,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蒙古包。第三阶段是元朝统治后收到汉族文化深刻影响而设计的固定式房屋。[6] 而研究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最有价值的便是蒙古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蒙古包可以随地点的变换而迁移,具有流动性特点,这种居住方式十分适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
众所周知,蒙古包大多为圆形,因为蒙古族居住的地区风沙很大,这种圆形的建筑能够减小风沙的阻力,保持蒙古包能够长时间屹立不倒。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受到蒙古族自然崇拜与信仰萨满教的强烈影响。蒙古族崇拜天,有“天圆地方”宇宙观,认为圆形能够包容一切、承载万物。所以他们把自己居住的房屋建成圆形,更在蒙古包的顶端设置了天窗,天窗亦为圆形,是蒙古包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居住在蒙古包中的人与天沟通的渠道。
传统文化对其传统民居的影响还不仅于此。蒙古包外围的颜色大多为蓝色和白色,这正与蒙古族传统的审美观相吻合。蓝色和白色是蒙古族人眼中最纯洁、最神圣的颜色,蓝色的蒙古包与蓝色的天互相辉映,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协调与美丽。在蒙古包的布局中也体现着蒙古族人“尚西”的思想观念。一般最西侧的蒙古包都是族中的长着或比较尊贵的人居住的,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2.2蒙古族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蒙古包的室内装饰风格与其传统文化和审美是分不开的,与蒙古族传统民居一脉相承,互相影响。蒙古族的室内布局与蒙古族民居的布局有相似之处,即“以西为尊”的思想。蒙古包在室内空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圈,这与蒙古包圆形建筑相对应。靠最外侧一圈是人们摆放物品的地方,中间是他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最内圈则是会客、宴饮的地方。在蒙古包内,西侧通常放置佛像、佛龛这些较重要的东西。蒙古族人认为西侧能够被太阳直射,属于阳性,所以西侧通常摆放男人的物品,而东侧是太阳无法照到的地方,属于阴性,女人的物品则摆放在东侧,这正体现了男人阳刚与女人阴柔的特点,也和蒙古族人男右女左、男女分工不同
的思想达成一致。[7]
在蒙古族室内装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天窗的装饰。天窗是室内空间最为神圣的地方。蒙古族人喜欢用红色作为底色,上面饰以鲜明颜色且寓意吉祥图案的纹样来装饰天窗,图案呈向心式分布,给人以崇高、向上、庄严的感觉。顶杆、围壁以及柱子的装饰也是室内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大多以木本色为主,在顶杆或柱子的顶端刻上动物或植物图案纹样,突出整体向上延伸的感觉,使整个室内空间具有很强的向心力。
蒙古族室内摆放的家具多为箱柜类家具,色彩艳丽,装饰图案丰富。颜色搭配常常使用形成鲜明对比的纯色或撞色,但这样不仅不显得冲突,并且很有视觉冲击力。家具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对比非常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家具的颜色与蒙古包室内整体颜色互补和谐,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3 结语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及室内装饰与其传统的文化思想以及独特的审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蒙古族的文化体现在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装饰的方方面面,蒙古族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蒙古族民居与室内装饰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个游牧民族特有的民族崇拜与民族精神。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较大的少数民族,她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应受到我们广泛的关注,应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存下来。研究蒙古族的民居与室内装饰是使人们能够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更全面、更具象的认识,这也是对濒临灭亡的草原遗产的一种保护,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J].2004,05:66-67;
[2] 萨仁满都拉.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象征性特征研究.内蒙古大学[D].2012,05:11-13;
[3]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中央民族大学[D].2007,05:70-72;
[4] 刘硕元.蒙古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青岛理工大学[D].2012,06:13-16;
[5] 王海亮.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的解读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D].
2006,06:4-5;
[6] 孙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沈阳建筑大学[D].2011,12:13-19;
[7] 金光.传统蒙古包装饰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D].2010,05:41-43.
魏靖琳,1989年生,女,东北林业大学2011级设计学,硕士,手机:[1**********],邮箱:weijinglin1989514@qq.com
朱 毅,1961年生,男,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学科,教授。
姜海叶,1987年生,女,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硕士。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楼707室朱毅转魏靖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