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研究

  摘要:文章详细的分析了企业的经济、社会价值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联系。经分析后得出,企业在平衡双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不但应重视经济价值还应重视社会价值,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除了以往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又逐渐发展出社会价值的含义。与此同时,随着一些公司内部丑闻的曝光,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作为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或被企业价值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讨论企业价值两种属性和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价值   理论回顾:从企业价值最早的由莫迪里安尼(1923-2000)和米勒(1918-2003)提出,企业的价值由股票和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企业的价值=企业的股权市价+企业的债权市价。也就是说,若一个企业预期的经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则企业就是越有价值。   C=∑nt=0   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企业价值被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不同于其他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理论在关心企业短期内的账面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和长期的盈利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体系应当包括企业经济价值和企业社会价值两方面。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并且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   1. 经济价值   企业的经济价值一度被认为是评价企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公司持续运营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利润最大化一度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财务目标,然而这个观点仅仅局限在企业短期的收益。而企业经济价值不仅关注企业短期内的收益,还注重企业长期的发展。此观点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指的是利益方不仅要考虑经营者、股东利益,还要考虑与企业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对市场贡献的价值、对环境贡献的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其主体是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等行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加公司的诚信度和商誉。就长期而言,企业实现社会价值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经济价值。因此企业的社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中缺乏有效的相关规则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企业价值的社会属性的发挥还要靠企业的战略制定方向和一些主观因素。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企业现阶段的价值最大化,也包括了对未来预期的良好预期。本文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心倾向于对未来的良好把握与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的平衡,达到最终综合竞争力的完美实现。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多德与伯乐教授在《哈佛评论》的论战中首次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早期形式。在接下来的近一百年中,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在不断的演变。   在1965年,安索夫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提到“公司目标应该从平衡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经理、员工、股东、供应商、买主相互冲突的权利中获得。”这个观点说明公司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在其中保持平衡,对股东中心理论提出了挑战。弗里曼随后提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个理论认为,企业应属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等为公司作出一定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并应得到回报。在这项理论中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   在20世纪90年代,在多伦多大学法律学院企业社会绩效与伦理研究中心的四次学术会议中,提出了克拉克森七项原则。该原则相对于以往的理论有一定的突破性,即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被扩大了。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含义除了原有的顾客、供应商等经济利益相关者,也包含了社会、环境等社会利益相关者。因此克拉克森原则充实了原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且使理论更加完善。   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   (一)经济价值与经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一般指股东、董事等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便是股东。其中股东的定义是通过向公司出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出资并获得公司股权,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股东在公司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股东中心理论形成的因素之一。股东为企业注入资金,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承担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企业的经济价值与股东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有权利益相关者在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2.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是指债权人、雇员、竞争者等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也是传统的股东中心理论比较容易忽略的角色。下面主要从员工、消费者、竞争者三个经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进行分析。   (1)员工:   员工价值是建立于企业价值之上的,企业能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包括职位的晋升等一系列的实现个人价值方式。但是,本文更多地强调员工对于企业的经济价值。员工为公司提供的人力资本是公司运营的基础,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所以公司应关注员工的利益。员工的工作能帮助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若将员工更进一步的看做为企业的发展合作伙伴,企业与员工同进退,并与员工分享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则会受到激励,从而更高效的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员工能间接地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   (2)消费者:   消费者指的是以个人的目的购买、使用和接受商品服务的社会成员。而消费者作为产品销售价值链的终端,是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应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产品的价格,也包括产品的质量。若产品价格过高,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企业也会损失市场份额。若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则企业的信誉和顾客忠诚度会降低,同样会导致市场份额的降低。此外,应光荣在其著作《消费资本论刚》中,提出了“消费资本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与生产共同创造了价值,消费者应参与利润的分配,消费即投资,消费即股东。这个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阐述了消费者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原因和消费者与企业利益价值的关系。而消费者所获得的公司所分配的利润并不是通过传统的价格溢出或摊薄的企业利润而是来自消费资本化带给企业的各种利益。消费资本化理论使消费者作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经济价值产生了更直观的联系。   (3)竞争者   竞争者一般是指那些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似,并且所服务的目标顾客也相似的其他企业,即与本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竞争的企业。弗里曼认为“强调竞争者这一角色, 主要是为了说明, 企业的经理在实施经营或是财务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应考虑友好的因素, 也要考虑存在敌意的因素”。一旦企业做出的决策违反了市场的道德和规则,竞争者便会做出应对的对策,从而导致企业的企业经济价值受到损害。寡头市场中这种现象最为明显,若寡头市场中的各个大厂商保持市场均衡,则各大厂商均可从中受益。若其中一家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幅度的产品降价,则易导致行业中价格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各大厂商的企业经济价值收到损害。   (二)社会价值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政府   作为一个具有很多职能的组织,对企业有多重利害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方向实现政府的约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不倾向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或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存在多重问题。这时政府的监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通过监管,使企业承担及部分的社会责任。例如,企业偷税漏税问题,政府部门会对公司进行制裁,并通过报告会等媒体形式告知社会大众。   2. 媒体   众媒体是企业与社会对话的有力工具之一。与政府的作用相似,大众媒体对企业同样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大众媒体具有相对可信性使公众对媒体依赖程度相当高。企业的运营,品牌形象等大众衡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媒体传播。媒体的正面转播有利于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而负面新闻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于媒体,并且消费者会根据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媒体对企业的约束力是较强的。   3. 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因为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的企业受到消费者更广泛支持和认可。相反,企业形象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处理污染问题会导致利润的流失,但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注重环境保护会促进企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会提升企业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的提高。   四、结论   从企业价值的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可以看出,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角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满足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的利益;从社会角度就要协调政府,媒体,环境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企业经济价值是最传统的企业价值,而社会价值则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企业价值。目前很多企业不去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影响了部分社会相关者的利益,目前我国的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对企业社会价值相应的制约。企业不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担心会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是一种必须。   参考文献:   [1]姚晓民,何存花.企业财务目标初探[J].经济师,2003(05).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02).   [3]冉一彤.基于经济利润基础的企业价值的评估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07).   [4]买生,汪克夷,匡海波.企业社会价值评估研究[J].科研管理,2011(06).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

  摘要:文章详细的分析了企业的经济、社会价值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联系。经分析后得出,企业在平衡双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不但应重视经济价值还应重视社会价值,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除了以往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又逐渐发展出社会价值的含义。与此同时,随着一些公司内部丑闻的曝光,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作为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或被企业价值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讨论企业价值两种属性和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价值   理论回顾:从企业价值最早的由莫迪里安尼(1923-2000)和米勒(1918-2003)提出,企业的价值由股票和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企业的价值=企业的股权市价+企业的债权市价。也就是说,若一个企业预期的经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则企业就是越有价值。   C=∑nt=0   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企业价值被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不同于其他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理论在关心企业短期内的账面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和长期的盈利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体系应当包括企业经济价值和企业社会价值两方面。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并且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   1. 经济价值   企业的经济价值一度被认为是评价企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公司持续运营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利润最大化一度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财务目标,然而这个观点仅仅局限在企业短期的收益。而企业经济价值不仅关注企业短期内的收益,还注重企业长期的发展。此观点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指的是利益方不仅要考虑经营者、股东利益,还要考虑与企业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对市场贡献的价值、对环境贡献的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其主体是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等行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加公司的诚信度和商誉。就长期而言,企业实现社会价值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经济价值。因此企业的社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中缺乏有效的相关规则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企业价值的社会属性的发挥还要靠企业的战略制定方向和一些主观因素。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企业现阶段的价值最大化,也包括了对未来预期的良好预期。本文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心倾向于对未来的良好把握与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的平衡,达到最终综合竞争力的完美实现。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多德与伯乐教授在《哈佛评论》的论战中首次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早期形式。在接下来的近一百年中,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在不断的演变。   在1965年,安索夫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提到“公司目标应该从平衡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经理、员工、股东、供应商、买主相互冲突的权利中获得。”这个观点说明公司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在其中保持平衡,对股东中心理论提出了挑战。弗里曼随后提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个理论认为,企业应属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等为公司作出一定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并应得到回报。在这项理论中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   在20世纪90年代,在多伦多大学法律学院企业社会绩效与伦理研究中心的四次学术会议中,提出了克拉克森七项原则。该原则相对于以往的理论有一定的突破性,即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被扩大了。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含义除了原有的顾客、供应商等经济利益相关者,也包含了社会、环境等社会利益相关者。因此克拉克森原则充实了原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且使理论更加完善。   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   (一)经济价值与经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一般指股东、董事等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便是股东。其中股东的定义是通过向公司出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出资并获得公司股权,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股东在公司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股东中心理论形成的因素之一。股东为企业注入资金,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承担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企业的经济价值与股东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有权利益相关者在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2.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是指债权人、雇员、竞争者等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也是传统的股东中心理论比较容易忽略的角色。下面主要从员工、消费者、竞争者三个经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进行分析。   (1)员工:   员工价值是建立于企业价值之上的,企业能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包括职位的晋升等一系列的实现个人价值方式。但是,本文更多地强调员工对于企业的经济价值。员工为公司提供的人力资本是公司运营的基础,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所以公司应关注员工的利益。员工的工作能帮助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若将员工更进一步的看做为企业的发展合作伙伴,企业与员工同进退,并与员工分享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则会受到激励,从而更高效的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员工能间接地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   (2)消费者:   消费者指的是以个人的目的购买、使用和接受商品服务的社会成员。而消费者作为产品销售价值链的终端,是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应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产品的价格,也包括产品的质量。若产品价格过高,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企业也会损失市场份额。若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则企业的信誉和顾客忠诚度会降低,同样会导致市场份额的降低。此外,应光荣在其著作《消费资本论刚》中,提出了“消费资本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与生产共同创造了价值,消费者应参与利润的分配,消费即投资,消费即股东。这个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阐述了消费者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原因和消费者与企业利益价值的关系。而消费者所获得的公司所分配的利润并不是通过传统的价格溢出或摊薄的企业利润而是来自消费资本化带给企业的各种利益。消费资本化理论使消费者作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经济价值产生了更直观的联系。   (3)竞争者   竞争者一般是指那些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似,并且所服务的目标顾客也相似的其他企业,即与本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竞争的企业。弗里曼认为“强调竞争者这一角色, 主要是为了说明, 企业的经理在实施经营或是财务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应考虑友好的因素, 也要考虑存在敌意的因素”。一旦企业做出的决策违反了市场的道德和规则,竞争者便会做出应对的对策,从而导致企业的企业经济价值受到损害。寡头市场中这种现象最为明显,若寡头市场中的各个大厂商保持市场均衡,则各大厂商均可从中受益。若其中一家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幅度的产品降价,则易导致行业中价格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各大厂商的企业经济价值收到损害。   (二)社会价值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政府   作为一个具有很多职能的组织,对企业有多重利害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方向实现政府的约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不倾向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或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存在多重问题。这时政府的监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通过监管,使企业承担及部分的社会责任。例如,企业偷税漏税问题,政府部门会对公司进行制裁,并通过报告会等媒体形式告知社会大众。   2. 媒体   众媒体是企业与社会对话的有力工具之一。与政府的作用相似,大众媒体对企业同样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大众媒体具有相对可信性使公众对媒体依赖程度相当高。企业的运营,品牌形象等大众衡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媒体传播。媒体的正面转播有利于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而负面新闻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于媒体,并且消费者会根据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媒体对企业的约束力是较强的。   3. 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因为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的企业受到消费者更广泛支持和认可。相反,企业形象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处理污染问题会导致利润的流失,但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注重环境保护会促进企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会提升企业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的提高。   四、结论   从企业价值的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可以看出,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角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满足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的利益;从社会角度就要协调政府,媒体,环境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企业经济价值是最传统的企业价值,而社会价值则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企业价值。目前很多企业不去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影响了部分社会相关者的利益,目前我国的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对企业社会价值相应的制约。企业不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担心会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是一种必须。   参考文献:   [1]姚晓民,何存花.企业财务目标初探[J].经济师,2003(05).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02).   [3]冉一彤.基于经济利润基础的企业价值的评估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07).   [4]买生,汪克夷,匡海波.企业社会价值评估研究[J].科研管理,2011(06).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


相关内容

  • 可持续增长率与利益相关者目标分析
  • 一.利益相关者定义及其财务目标 (一)利益相关者定义 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是上世纪在美国被提出并被应用到经济管理学界.其中,美国学者安索夫(H.igor.Ansoff,1965)提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 ...

  • 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
  • [摘 要]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经滞后于可持续发展,无法满足目前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基于和谐社会视角下如何确定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观点的分析比较,提出综合价值最大 ...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与确认
  • 摘 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观点可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该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变革,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一般是以筹资为核心 ...

  • 企业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 摘要:本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方存在着矛盾冲突与协作,发生着各种博弈行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相关者的利益,并与之进行合作.协调,使博弈过程逐步达到均衡,最终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利益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 关键词:利益 ...

  •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财务会计专业 姓名 摘要:一场金融危机,使更多的现代企业则陷入了财务危机,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资金链断裂".在多年的激进与扩张之后,是到反思与重构企业财务战略的时候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一定时期.一定企业的财务目标与当时的经济环境及 ...

  •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 财务成本管理FinancialCostManagement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朱大鹏 摘要:营运资金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本文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利益相关者 ...

  • 论公司财务责任
  • 收稿日期: 2013-12-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5).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06LX481) 作者简介: 莫 磊(1983―),男,广西昭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治理.少数民族会计史. 摘 要 ...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文献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文献综述 作者:杨海燕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 要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笔者检索了我国主要期刊,对与企业财务目标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综述,以期能对进一步 ...

  • 会计理论与方法
  • 会计信息的公司治理功能: 公司治理理论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基础.所谓公司治理问题,是指由于公司内部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失灵.外部治理市场无效.或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等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内部人侵害股东利益.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公司经营目标偏离股东价值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