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老师名言:“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正文: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于丹老师名言:“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正文: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相关内容

  •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2
  •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上)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 ...

  •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长会感悟 临沂三小二七班 廉明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 ...

  • 家庭教育研究
  • 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 家长的教育艺术 物质环境 教育观念 教育时机 文化环境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 人际心理 教育能力 教育方式 5.你喜欢在下面哪种环境下学习知识? A 父母的宽敞大屋里 B 父母告诉你学习的重要性后 C 父母的嘉奖下 6.你最喜欢下面哪种习得道理的方法? A 自己读各种各样的书 ...

  • 让孩子健康成长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大概是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同时也知道要实现这个期望,家长们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来培养孩子。我认为,孩子健康成长包括智力的健康成长,道德的健康成长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三者都应具备,才是全面的。   让孩子智力健康成长。这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是第一 ...

  • 赏识教育家周弘的忠告
  • ,wq50条忠告与建议来自赏识教育家周弘,希望对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真水无香 发表于2007年06月19日 21:17 阅读(63) 评论(0) 分类: 天下杂侃 举报 1. 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父母不让 ...

  • 家长会教师心得体会
  • 隆重的家长会终于落下帷幕了,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置身焕然一新的教室,还留存着浓浓的爱意,我倍感欣慰!是啊,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凝聚了我和孩子们无数的心血! 一.家长会发言稿 言稿,它是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自身素质的最佳平台.我在最初设定的大体框架上,重点穿插了&quo ...

  •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11月17日,八道泉中学组织师生及部分家长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教授的讲座<感恩教育>. 今天是星期六,学校召开家校联谊会.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能够更加自立.自强.自信,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 ...

  • 身教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 父母对孩子的任何关怀与帮助,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职,父母的身影是孩子成长的榜样.美国教育家克莱尔曾说过: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就不能期望你的孩子有所建树了. 好的榜样在于成为孩子接受的.爱慕的.模仿的父母,其次才是在事业和生活其它方面对孩子的支持.一些父母总是习惯于不停地抱怨社会.指责 ...

  • 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变成一名小学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所以家长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与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