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

元 素 周 期 表 规 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IV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皆呈阶梯式变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A、阳离子半径

B、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同种元素) C、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D、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

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元 素 周 期 表 规 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IV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皆呈阶梯式变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所以, 总的说来:A、阳离子半径

B、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同种元素) C、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D、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

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相关内容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教学新探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 冯志清 题记:大自然的一切妙不可言,只要用心发现,就会有无限的趣味.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 "枣核规律" 规律教学 想象联想 前段儿时间,在网上浏览的时候,看到了许多 ...

  • 元素周期表发现简介
  •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作者: (兰州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研制出许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门 ...

  • 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 摘 要:元素周期表也可以称为周期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图解方式.作为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工具,周期表及周期律不仅可以将目前发现的元素以体系的方式归纳起来,还可以根据既定的规律去对未知元素进行探索,从而在化学研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元素周期表和元 ...

  • 示范教案(2.元素周期律)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从容说课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难受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未作介绍,教学时,要明确这一点.可以适当地介绍一点排布规律, ...

  •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 1. 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 ...

  •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 ...

  • 1.1 原子结构 教案
  • 第二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 ...

  •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比如金属性 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与阿伏伽德罗定律
  •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化学元素周期律与阿伏伽德罗定律 一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1-1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逐渐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先发现,并根据此规律创制了元素周期表. 1-2 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结合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