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

【本讲教育信息】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学内容:

1、初步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通过氧气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氧气的性质。 2、氧化反应

三、教学程序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复习提问

复习空气的成分,由此引入对氧气的学习。 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

(二)探究新知识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1、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2、说明:学习重要物质的方法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学习的主要方面、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教材

p67

实验现象总结: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瓶壁上出现水雾。

总结分析:

①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常作为氧化剂。注意:氧气不能燃烧(无可燃性)只能助燃。

 CO2 ② C + O2

 Fe3O4 Fe+O2 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点燃

点燃

H2O + CO2 是化合反应吗? ③ 蜡烛+O2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 CO2 C + O2

 Fe3O4 Fe+ O2 

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氧气的应用很广泛

点燃

点燃

点燃

小结:氧气的用途

生物呼吸供给呼吸潜水

登山



氧气的用途

炼钢支持燃烧航天



●阅读: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O3),它的作用与在大气层中所处的高度密切相关。

在地球表面,臭氧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因为臭氧具有很强的活性。极易与其他分子反应。在地球表面大量臭氧聚集的地方,生物往往受到危害。地球上90%的臭氧分布在距离地面25km的大气层,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层中一旦缺少臭氧,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就会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面上。

现在南极上空已出现大面积臭氧空洞。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来源于化工产品如气溶胶、泡沫包装材料和冰箱制冷剂中的氟氯烃(氟利昂)是罪魁祸首。

【典型例题】

1、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不增加其他气体,应选择的最佳的物质是( B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石蜡 2、下列用途中利用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C )

A、液态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氧气用于炼钢 C、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氧气 D、急救病人输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时,氧气首先被分离出来 C、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一定会发光放热

D、实验室中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了一种新的气体,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成分,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氧气既无颜色又无气味,充满了我们周围的空间。它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不过,氧气也能腐蚀钢铁和许多金属,使它们生锈。我们还知道水中也溶有氧气,只是其溶解量不大。

该段文字中,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有哪些?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叙述有哪些? [答案]

物理性质:氧气既无颜色又无气味,氧气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氧气也能腐蚀钢铁和许多金属,使它们生锈。

【模拟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 A、火星四射 B、有黑色固体生成 C、放出大量的热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温度越高,氧气在水中溶解越多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3、下列物质:①镁 ②磷 ③碳 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 ) A、① B、③ C 、①和② D、只有① 4、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并剧烈燃烧,则说明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5、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①液态氧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②氧气在炼钢中作氧化剂;③氧气在医疗、登山、潜水和航空活动中供呼吸用;④利用氧气和可燃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切割金属。其中正确的是( )

A、③和④ B、①和② C、①③和④ D、①②③和④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C、D、

【试题答案】

1、B 2、B 3、C 4、C 5、D 6、B

【本讲教育信息】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学内容:

1、初步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通过氧气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氧气的性质。 2、氧化反应

三、教学程序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复习提问

复习空气的成分,由此引入对氧气的学习。 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

(二)探究新知识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1、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2、说明:学习重要物质的方法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学习的主要方面、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教材

p67

实验现象总结: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瓶壁上出现水雾。

总结分析:

①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常作为氧化剂。注意:氧气不能燃烧(无可燃性)只能助燃。

 CO2 ② C + O2

 Fe3O4 Fe+O2 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点燃

点燃

H2O + CO2 是化合反应吗? ③ 蜡烛+O2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 CO2 C + O2

 Fe3O4 Fe+ O2 

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氧气的应用很广泛

点燃

点燃

点燃

小结:氧气的用途

生物呼吸供给呼吸潜水

登山



氧气的用途

炼钢支持燃烧航天



●阅读: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O3),它的作用与在大气层中所处的高度密切相关。

在地球表面,臭氧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因为臭氧具有很强的活性。极易与其他分子反应。在地球表面大量臭氧聚集的地方,生物往往受到危害。地球上90%的臭氧分布在距离地面25km的大气层,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层中一旦缺少臭氧,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就会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面上。

现在南极上空已出现大面积臭氧空洞。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来源于化工产品如气溶胶、泡沫包装材料和冰箱制冷剂中的氟氯烃(氟利昂)是罪魁祸首。

【典型例题】

1、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不增加其他气体,应选择的最佳的物质是( B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石蜡 2、下列用途中利用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C )

A、液态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氧气用于炼钢 C、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氧气 D、急救病人输氧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时,氧气首先被分离出来 C、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一定会发光放热

D、实验室中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了一种新的气体,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成分,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氧气既无颜色又无气味,充满了我们周围的空间。它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不过,氧气也能腐蚀钢铁和许多金属,使它们生锈。我们还知道水中也溶有氧气,只是其溶解量不大。

该段文字中,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有哪些?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叙述有哪些? [答案]

物理性质:氧气既无颜色又无气味,氧气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氧气也能腐蚀钢铁和许多金属,使它们生锈。

【模拟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 A、火星四射 B、有黑色固体生成 C、放出大量的热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温度越高,氧气在水中溶解越多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3、下列物质:①镁 ②磷 ③碳 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 ) A、① B、③ C 、①和② D、只有① 4、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并剧烈燃烧,则说明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5、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①液态氧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②氧气在炼钢中作氧化剂;③氧气在医疗、登山、潜水和航空活动中供呼吸用;④利用氧气和可燃物反应放出的热量切割金属。其中正确的是( )

A、③和④ B、①和② C、①③和④ D、①②③和④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C、D、

【试题答案】

1、B 2、B 3、C 4、C 5、D 6、B


相关内容

  • 氧气教案9
  •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本节课通过观察与 实验,来了解与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 燃烧).通过性质来理解氧气的用途.通过氧气的化学性质来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教 会学生观察实 ...

  •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教案
  • 课题1 空 气(第二课时) 化学课组:代玲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4.逐步树立 ...

  • 氧气的性质教案
  • 氧气的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一次系统学习物质性质的起始课,不仅为后续物质性质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也为氧气的制取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会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并会书写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2. 知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
  •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

  • 互联网参赛教学设计空气第二课时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化学 课时安排: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A .预习本课题教学内容 B .学生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做好分组工作 C .利用互联 ...

  • 鲁教版[4.1空气的成分2]教案
  •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教师: 上课班级: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成分,氮气及稀有气体的性质: 2. 知道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3. 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 关注空气质量. 三.教学方法 多媒 ...

  • 金属钠教案
  •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天星中学 杨志国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 ...

  • [制取氧气]学教案
  •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