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充 电
为 了追逐 我 的语 文 梦
●汲 安庆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 问及
我的 “ 语文 梦” .我 当时 的脑 子里
仅就 现实生 活 的融 人来说 吧 .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真的得 天天 关心 。虽然不必刻意 ,但 至少 要有 这个意识 。且能适当追问现象 背后 的本质 ,保持一点 “ 形而上”的敏 感和 自觉。惟其如此 ,语 文教 学才 会有效融通 ,人 气 、生活气 、个性 气十足。但 这其 实又是挺 不容 易做
到的。
有些 老 师还 固执 地说 这 是理 性 认
识 、科学认识 ,对此 ,你除 了见不
贤而内 自省 ,还能怎样呢? 美感 ,则需要一生 的积淀 、滋
扑棱棱蹦 出来 的几个词就是 : “ 美
感” “ 欢乐 ”和 “ 生机” 。我 一直
很珍 视这种 “ 初感 ” 。觉得这 才是
心 灵 最新 鲜 、最 本 真 的感受 。没
养 、追 寻和创造 ,殊为不易 !在一
个功利 主义甚嚣尘上 ,将考纲的钻
错 ,让语文教学成为充满美感 的事 业 、洋溢欢乐 的事业 、满蕴生机的 事业 ,的确代表 了我的语文梦 ! 美感是我近几年来悟到 .并汲
汲追求 、细心呵护的境界。在我眼
研 、知识点 的梳理 、大密度做题 训 练视 为教学命根子 的时代 .美感 的 追 求无异 于堂吉诃德 的惊世之 举 . 是很容易招来嘲笑和蔑 视的 .没有
巨大的勇气 、毅力 、魄力 和定 力 . 根本难 以为继 。更何况 ,美感境界
听过很 多课 ,经 常会看到这样 的现 象 :老 师 云 山雾罩 地 大讲 特
中 ,语 文 教学 存有 三 种境 界 :清 晰 、生动和美感。美感 是令 我神往 的最高境界 .不啻于冯友兰先生所 说的天地境界。 清晰 .一般人都能达到 ,不论 你是 “ 应世派 ” ( 含应试 ) ,还 是
“ 应性 派 ” 。只不 过在深度 、广度 、 效度上会各有差异 而已。 生动 .就颇具挑 战性 了。视 角 的选 择 ,语 言 的锤 炼 ,灵 魂 的把
讲 .却仅在文本世界里兜 圈子 ,丝 毫 不见他 自我生活 的介入 。于是 , 学 生原先清澈 、灵动 的 目光被讲得 渐渐浑浊 、呆滞起来 ,这个在生活 中本 是风 趣 幽默 、 口若 悬 河 的老 师 .- - N 讲 台上 立 刻变 得寡 情 少 趣 。言不 由衷起来 ,完全像变 了一
个人 !这怎能 不令人 悲从 中来 呢?
的创造 ,是需要素养与学养 的恒久 蓄积和极富创造能量的浓烈而奇特 三 至 期
地绽放的 。 比如 。不论 岁月是 如何流转 ,
不论这课文你教了多少遍 .都得保
持一种 “ 婴儿 眼光 ” “ 黎
明感觉” 。 为了让 自己对 教学 、对文本 的把握
累 了老师 ,苦 了孩子 ,似乎谁都是 无辜 的.可语文教学 的生趣和情趣 就这样被不知不觉地磨损掉了 !更 令人心痛的是 .当有人指出这种症 结 的所在— —习惯性地将 文本 中的 生活定 格为 “ 他 者” ,导致 与 自我 的生命 、学生 的生命疏 离得 老远 , 朽 气 、腐气 、死气 才弥漫 开来 时 .
驾轻 就 熟 。你还 得 具有 “ 大观 之 眼” .摒弃 一切世俗 的诱惑 ,进 入 教学的澄明之境 ;对本学科前沿 的 理论 ,你得 拥抱 、穿透 ,甚 至 升 华 ,使其 真 正融 入 自我 的精 神 血 脉 ,进 而在 教学 过程 中能 随意 点
染 ,灵活化用 。因为美感的境界 与 功利 、势利无缘 ,被很 多人视为所
握 ,现 实生 活 的融 人 ,对 历史 的 “ 穿越” ,激发学生兴趣 的各种 “ 微
技能 ”的灵活运用 .特别是教师 的 阳光 心态 、强韧激情 的保持 ,几乎
一
个都 不 能 少 。而 这些 本领 的练
就 ,又 E 朝夕之功 。
■
鉴
今 日 充 电
谓的 “ 屠 龙之 术 ” “ 无用 之 学 ” ,
中 “ 学 以致善 ” “ 学以致美”的基
因 。天然地 带有一种 高贵 的气 质 ,
所 以,要想获得对语文教学的深刻
加上美感 的催生 、养育 的确需要时 间 .诸 如对 人情 美 、人 性 美 的感
悟 ,对结构美 、韵律美 的欣赏 ,对
认 知 .必须对之亲历一遍 ,很 具象 地感知 一遍 。我将这种想法和领导
沟通过 .并坦言这是对一个追求进
但 又能糅 合 西方 文 化传 统 中 的精
髓 :重超越 ,尚思辨 ,学 以致知 。
意象美 、色彩美 的体验 ,没有 “ 慢 慢走 ,欣赏啊”的信念支撑 ,美感
是根本出不来 的 ,更别指望它像清
用 自我的言语 生命启悟学生 的言语
生命 .使学生变得智慧 、健康 、 自
强 、灵明 :在 教学 中 ,无论是照着
取的老师最 大的褒奖 ,但是领导不
是笑答 之后 就遗忘 ,就是很和气地 安慰我 :初 中品牌化建设需要品牌
泉一样流经你 生命 的每一天 了!
说到 “ 欢乐 ” ,很多人 可能会 很讶异 :在一个哲学没落 ,美学被 用来贴金而不是真正崇 尚的 “ 轻 时
说 ,还是接着说 , 都能有 自 我情感
的激 荡 、想 象 的蹁 跹 、思 想 的飞
扬 :走出教室 ,告别一 张张沉醉不
教 师 .你 在 初 中发 挥 的作 用更 大
啊 !于是向高端行走也成 了我 的一 个梦。小学语 文 ,我教过 :初 中语
已的幸福笑脸 ,脚下生风 ,似乎稍
一
文正在进行 时 :
高中语文和大学 的 语文教育 ,就等将来进行吧 !好在
凭借 自身的不懈努力 ,我终于考上
代” “ 快时代 ” ,人 可 以像 动物一
样跟着感觉走 ,是很容 易轻松 、欢 乐 的啊 。有教参的指引 ,参考答案
用力 就 能飞翔 起 来 的轻 盈 、洒
语文教学有美感 ,有欢乐 ,满
脱 ,都是我所 理解 的教学欢乐 。
心仪 已久的文艺学博士 ,相信这个 “ 将 来”应该会为期不远 。
2 . 争 取 在 3到 5年 的 时 间 .
的辅佐 ,集体备课的帮助 ,还有 经
验 、习惯 的坚 固支撑 ,教学是 可以
蕴生机就是必然的了 !从学 生时代
起 ,我 就 知道 了 ‘ ‘ 教 学相 长 ” 一 词 。可是 ,扪心 自问 ,在课 堂教 学
轻松对付 的啊 。加上补习需求 的走 高 ,家教市场 的活跃 ,连 比较冷 清 的作 文补 习也可 以赚足腰包 ,使 你
成为 “ 金钱英雄”—— 我身边就有 自身写作水平很差 ,教学水 平极 其
一
很 系统 、很深入 、很透彻 地读 完中
西哲学史 、美学史 、文学史、教育 史 、文化史 ,以及 中西 文艺理 论 , 关 于文学 、教育 、心理学研究 的各 类代表性 的前沿学术专著 ,同时开
中我只能 间或达到 。更 多 的时候 , 我真 的像个太 阳,热情地挥洒着 自 己的热量和能量 。虽然学生听我的 课 也会达到 聚精 会神 ,乐此不 疲 . 甚至欲罢不能的地步 ,但对 于我来
般 ,却 因为很火爆的补习 .每年
始有计划地 阅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 中外作家 的文 学经典 。在我看 来 ,
语 文教学 的土壤越深厚 、越 宽广 , 开出的花朵才会越鲜艳 ,结出的果 实才会 越肥硕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 牌教 授们 ,如教 世 界通 史 的雷 海
至少 有 5 O万人 民 币入账 的人 物 ,
有什 么不欢乐 的呢?
四
正
说, 生机郁勃的背后 ,还是有消耗 大 于吸纳 的虚弱感。我真正的能量
补 充 ,活力 积攒是在课 外 的阅读 、 思考 、倾听 与交流之 中。因此 ,在 别人 眼 里似 乎很 潇 洒和 荣耀 的生
机 ,在 我却成 了一种遗憾 。一种担
但这种和物质实利相连 、仅 停 留在世俗幸福层面上的感官欢乐不
第
— —
期
是真 正 的欢 乐 。实 用价 值 大行 其 道 ,审美 价值 只能走 向衰亡 。这是 人类的悲哀 ,而非骄傲 !苏格拉底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讥讽过这种将教
学智慧 、技能与赚钱捆绑在一起 的 人为 “ 批 发和零售灵魂食粮 的人” 。
宗 ,教西洋哲学史 的邓 以蜇 ,教西 洋文学史的钱钟 书,没有讲义 ,信
马由缰 ,也 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忘
却时间的流逝 .正是凭借 了深厚 的 学养和修养 。台湾作家李敖在接受
心 ,甚 至一种不满 ,一种恐慌 。我
渴望的不是 “ 继起式 ”的生机 ,而 是 “ 并起式 ”的生机 ,大家彼此分 享 ,相互启悟 ,共生共荣 ,共 同成
长!
难道生活在文明如 当下 的我们还不
应该警惕吗?我所说 的欢乐是指通
杨澜的采访 中曾说过一句话 ,对我 很震 撼 。他 说 : “ 韩寒 没有 读 过 《 二 十 四史》 ,别 跟我谈历史 。 ”我 不禁汗颜起来 :自己以前没系统地 读过中西教育史 、美学史 、中国语
文教育史 .怎么也会底气 十足地教 语文呢?真是无知者无畏 !可 这和 井底之蛙有何区别呢?好 在本人 已
经 意 识 到 ,得 迅 速 弥 补 缺憾 1
为 了达成上述的梦想 .我 实际
上 已 陆 陆 续 续 地 开 始 了 下 述 努
力— —
过教学 ,与不 同智慧生命对话 、融 合 ,使 自我的精神生命得 以 E l 趋充 盈 ,并不断拔节 的深层欢乐 。这种 深层欢乐 ,和物欲无关 ,与功利无 涉 ,就像 “ 一箪食 ,一瓢饮 ,在 陋 巷 ”却能不改其乐的颜 回,只关 注
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恬然 自足。哪怕
1 . 力 争将 中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
大学 中的关涉语 文教 育理论 的书籍 至少爬 梳一遍 ,并能拥 有 中小 学 、
大 学 的教 学经 历 。从 而获 得 最真 切 、最感性 ,也最丰满的语文教学
整个世 界 都 浮躁 、疯 狂 、追 名 逐 利 ,他也能岿然不动 ,悠游地持守 自我的精神家 园。 说起来 ,这种欢乐有 中国文化
体 验。我很认 同 1 8世纪 英 国哲学 家 贝 克莱 的 观点 “ 存 在 就是 被感 知” 。世 界 的存在 是客 观的 ,但 它 的意义却是 主观 的 ,因人而 异的 。
3 . 以言 语表 现 为 指 向 .密 切
关 注学生 的灵 魂质量 、生命质 量 , 使每一节语文课都变成诗意而清新 的初游 、心灵获得新生的节 日。无
一
今
日 充 电
。
齐证教 育进步 共修教 育福果
— —
现场化课题走进 学校 的前后
●吴礼 明
我 的现场化课题 .萌生于十年 前海湾战争 ,其 时希望课 堂走 出计 划教育模式 ,而有一个 即时性的运 作 。 当时 《 追求 “ 课 堂教 学 现场 化” 》 的发表 ,竟被 视为课 改 的一 面新 旗 . 而我 对此 似 乎也 十 分 自
霞、薛瑞 萍等名 师,都为这个理念 的充 实做 了很 多。
在 2 O 1 0年 l 1月 2 3 日. 因
在课堂现场化所设定 的四个大 程序 ( 走
近学生、开放 学生、课 堂
有序化 、课堂师生共建 )里,我们 强调 抓 手 ,没 有着 落感 的不 去 尝
试 ; 同时 不 施压 、不 给 包 袱 ,从 最
了美好 的机缘 ,现场化课题和新苑
学校 的老 师们 有 了一个 美 妙 的接 触 。而这 一次, 因为 空 间的贴近 。
简单易行的地方 开始 ,注重让细节
说 话
信 ,于是展 开课题 实验 并推广之 。 在 这 十年 间 。我 自己没有 间 断去 做 ,而课题在河 南、福建等地实践 中也都获得 了不错 的反响。甚至在
运作模 式上 。一些教育报刊和武凤
使得我有更 多的时间去学校 .聆 听
老师们 的教学 ,并与她们互动、切
我们从 三人 互动小组开始 .一 步步走近和走进 学生 ,了解、关心
磋。在教 研会 上 ,大 家真诚 交流 , 积极展望 ,极大地 改变 了以往教研
活动的刻板和僵 化。
和 帮助他们 ,并有意识地将家庭 和 学校联结在 一起 ,努力去解决好一
师 道
论 是课 前 5到 8分钟 的激情 言说 ,
还是 后续 的 “ 灵魂 冒险 ” ,美 学探
品都 具有 形 式 之美 ,如 《 小 石潭 记》是 天平式结 构 , 《 过 伶仃 洋》 是火 焰式 结 构 , 《 阿长 与 < 山海 经> 》是 双峰继起 式结构 。熟悉文
本的结构 ,犹如庖 丁解 牛,教学就
资料库 .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记 录 自 己语 文 教 学 中 的 许 多 美 丽 瞬 间——有人一生只为几个美 丽瞬间
赜 ,一定要真正地将学生的经验激 活 ,使他们 的思想能 自由地行走古 今 ,获得属于 自己的丰满体验 ,然 后再乐于分享 ,善于表达 ,从 而实 现师生之间生命 能量的不 断交换 与
互补 。一如 2 O世 纪英 国伟 大 的物
而 活 .我拥有 了如许 的美丽 瞬间 。
何其幸福 !为什么不能将之形诸 文 字 ,成为永恒的记忆呢?歌德至死
会驾轻就熟 ,手到擒来 。形式有 哪 些类 型?哲理统摄下 的形式 、情感 浸润下 的形式 、意志 、欲望支撑下 的形式 ,这样 的划分是否合理?形 式与作家 的个性喜好存在怎样的 内
在关联?形式受作家怎样的美学观 念影响?形式怎样才能产生美?教
都不失 童真 的眼光 、生命 的激情 。
我想我 也会 的。用写作 开发 自我 ,
理学家 和思想家 戴维 ・ 伯姆 在其著 作 《 论 对话 》中所写 的那样 : “ 集 体 心理 和个体心理 同时存在于共享
的过程里 ,二者之 间流淌着意义之
提升 自我 ,幸福 自我 ,进而再 自由 而幸福地开发学生 的言语潜能 .陶
冶他们的言语 生命 意识
,培育他们
的言语价值观 ,牧养他们健康 、明 媚的言语人格 !何其有意义 。有价 值 ! 自己的眼光新 了 ,胸襟 大 了 ,
学养 深了 ,教学 的境界才会 自然阔
溪 。此 时 ,观念本 身 已无关 紧要 。 最终 ,我们将落脚于所有这些观念
之 间的某个位置上 .同时开始超越 所有 的这些观念 .朝另外一个新 的 方 向发展 .这个方 向如同 圆弧上发
学如何开掘形式之美 ,使学生的才 思 、作者的才思 、教者的才思充分 彰显 ?诸 如此 类 的 问题 ,值 得 探 究 。我 会 努力 切 近人 情 ,忠 于 体 验 ,在不久的将 来拿 出颇有分 量的 学术专著。 4 . 将 写作 视 为 自己 的第 一 恋 人 ,永 葆青 春的诗情 ,不 断地参 与
对话 、交 流、沉思 和表现 。这不 只
_
大 ,教学 的美感才会 自然夺 目,教 学的生机才会永远蓬勃 !写作则会 因之走 向久远 ,走 向幸福 ,走 向化
境。
出的一条切线 。引领我们进行新的 发现和创造 。 ”
这方面 .我将从语文教学的形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我相 信 自己的这个梦想终会实现 !
责任编辑 赵 霭雯
式与诗意的角度切入 .悉心加以研
究 。从事 中学语文教学 。我在解 读 文本的过程中发现 ,大量优 秀的作
是 为了定格 自己的灵感 .和他人分 享 ,也不 只是为 了形成 自我的教学
■
今
日 充 电
为 了追逐 我 的语 文 梦
●汲 安庆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 问及
我的 “ 语文 梦” .我 当时 的脑 子里
仅就 现实生 活 的融 人来说 吧 .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真的得 天天 关心 。虽然不必刻意 ,但 至少 要有 这个意识 。且能适当追问现象 背后 的本质 ,保持一点 “ 形而上”的敏 感和 自觉。惟其如此 ,语 文教 学才 会有效融通 ,人 气 、生活气 、个性 气十足。但 这其 实又是挺 不容 易做
到的。
有些 老 师还 固执 地说 这 是理 性 认
识 、科学认识 ,对此 ,你除 了见不
贤而内 自省 ,还能怎样呢? 美感 ,则需要一生 的积淀 、滋
扑棱棱蹦 出来 的几个词就是 : “ 美
感” “ 欢乐 ”和 “ 生机” 。我 一直
很珍 视这种 “ 初感 ” 。觉得这 才是
心 灵 最新 鲜 、最 本 真 的感受 。没
养 、追 寻和创造 ,殊为不易 !在一
个功利 主义甚嚣尘上 ,将考纲的钻
错 ,让语文教学成为充满美感 的事 业 、洋溢欢乐 的事业 、满蕴生机的 事业 ,的确代表 了我的语文梦 ! 美感是我近几年来悟到 .并汲
汲追求 、细心呵护的境界。在我眼
研 、知识点 的梳理 、大密度做题 训 练视 为教学命根子 的时代 .美感 的 追 求无异 于堂吉诃德 的惊世之 举 . 是很容易招来嘲笑和蔑 视的 .没有
巨大的勇气 、毅力 、魄力 和定 力 . 根本难 以为继 。更何况 ,美感境界
听过很 多课 ,经 常会看到这样 的现 象 :老 师 云 山雾罩 地 大讲 特
中 ,语 文 教学 存有 三 种境 界 :清 晰 、生动和美感。美感 是令 我神往 的最高境界 .不啻于冯友兰先生所 说的天地境界。 清晰 .一般人都能达到 ,不论 你是 “ 应世派 ” ( 含应试 ) ,还 是
“ 应性 派 ” 。只不 过在深度 、广度 、 效度上会各有差异 而已。 生动 .就颇具挑 战性 了。视 角 的选 择 ,语 言 的锤 炼 ,灵 魂 的把
讲 .却仅在文本世界里兜 圈子 ,丝 毫 不见他 自我生活 的介入 。于是 , 学 生原先清澈 、灵动 的 目光被讲得 渐渐浑浊 、呆滞起来 ,这个在生活 中本 是风 趣 幽默 、 口若 悬 河 的老 师 .- - N 讲 台上 立 刻变 得寡 情 少 趣 。言不 由衷起来 ,完全像变 了一
个人 !这怎能 不令人 悲从 中来 呢?
的创造 ,是需要素养与学养 的恒久 蓄积和极富创造能量的浓烈而奇特 三 至 期
地绽放的 。 比如 。不论 岁月是 如何流转 ,
不论这课文你教了多少遍 .都得保
持一种 “ 婴儿 眼光 ” “ 黎
明感觉” 。 为了让 自己对 教学 、对文本 的把握
累 了老师 ,苦 了孩子 ,似乎谁都是 无辜 的.可语文教学 的生趣和情趣 就这样被不知不觉地磨损掉了 !更 令人心痛的是 .当有人指出这种症 结 的所在— —习惯性地将 文本 中的 生活定 格为 “ 他 者” ,导致 与 自我 的生命 、学生 的生命疏 离得 老远 , 朽 气 、腐气 、死气 才弥漫 开来 时 .
驾轻 就 熟 。你还 得 具有 “ 大观 之 眼” .摒弃 一切世俗 的诱惑 ,进 入 教学的澄明之境 ;对本学科前沿 的 理论 ,你得 拥抱 、穿透 ,甚 至 升 华 ,使其 真 正融 入 自我 的精 神 血 脉 ,进 而在 教学 过程 中能 随意 点
染 ,灵活化用 。因为美感的境界 与 功利 、势利无缘 ,被很 多人视为所
握 ,现 实生 活 的融 人 ,对 历史 的 “ 穿越” ,激发学生兴趣 的各种 “ 微
技能 ”的灵活运用 .特别是教师 的 阳光 心态 、强韧激情 的保持 ,几乎
一
个都 不 能 少 。而 这些 本领 的练
就 ,又 E 朝夕之功 。
■
鉴
今 日 充 电
谓的 “ 屠 龙之 术 ” “ 无用 之 学 ” ,
中 “ 学 以致善 ” “ 学以致美”的基
因 。天然地 带有一种 高贵 的气 质 ,
所 以,要想获得对语文教学的深刻
加上美感 的催生 、养育 的确需要时 间 .诸 如对 人情 美 、人 性 美 的感
悟 ,对结构美 、韵律美 的欣赏 ,对
认 知 .必须对之亲历一遍 ,很 具象 地感知 一遍 。我将这种想法和领导
沟通过 .并坦言这是对一个追求进
但 又能糅 合 西方 文 化传 统 中 的精
髓 :重超越 ,尚思辨 ,学 以致知 。
意象美 、色彩美 的体验 ,没有 “ 慢 慢走 ,欣赏啊”的信念支撑 ,美感
是根本出不来 的 ,更别指望它像清
用 自我的言语 生命启悟学生 的言语
生命 .使学生变得智慧 、健康 、 自
强 、灵明 :在 教学 中 ,无论是照着
取的老师最 大的褒奖 ,但是领导不
是笑答 之后 就遗忘 ,就是很和气地 安慰我 :初 中品牌化建设需要品牌
泉一样流经你 生命 的每一天 了!
说到 “ 欢乐 ” ,很多人 可能会 很讶异 :在一个哲学没落 ,美学被 用来贴金而不是真正崇 尚的 “ 轻 时
说 ,还是接着说 , 都能有 自 我情感
的激 荡 、想 象 的蹁 跹 、思 想 的飞
扬 :走出教室 ,告别一 张张沉醉不
教 师 .你 在 初 中发 挥 的作 用更 大
啊 !于是向高端行走也成 了我 的一 个梦。小学语 文 ,我教过 :初 中语
已的幸福笑脸 ,脚下生风 ,似乎稍
一
文正在进行 时 :
高中语文和大学 的 语文教育 ,就等将来进行吧 !好在
凭借 自身的不懈努力 ,我终于考上
代” “ 快时代 ” ,人 可 以像 动物一
样跟着感觉走 ,是很容 易轻松 、欢 乐 的啊 。有教参的指引 ,参考答案
用力 就 能飞翔 起 来 的轻 盈 、洒
语文教学有美感 ,有欢乐 ,满
脱 ,都是我所 理解 的教学欢乐 。
心仪 已久的文艺学博士 ,相信这个 “ 将 来”应该会为期不远 。
2 . 争 取 在 3到 5年 的 时 间 .
的辅佐 ,集体备课的帮助 ,还有 经
验 、习惯 的坚 固支撑 ,教学是 可以
蕴生机就是必然的了 !从学 生时代
起 ,我 就 知道 了 ‘ ‘ 教 学相 长 ” 一 词 。可是 ,扪心 自问 ,在课 堂教 学
轻松对付 的啊 。加上补习需求 的走 高 ,家教市场 的活跃 ,连 比较冷 清 的作 文补 习也可 以赚足腰包 ,使 你
成为 “ 金钱英雄”—— 我身边就有 自身写作水平很差 ,教学水 平极 其
一
很 系统 、很深入 、很透彻 地读 完中
西哲学史 、美学史 、文学史、教育 史 、文化史 ,以及 中西 文艺理 论 , 关 于文学 、教育 、心理学研究 的各 类代表性 的前沿学术专著 ,同时开
中我只能 间或达到 。更 多 的时候 , 我真 的像个太 阳,热情地挥洒着 自 己的热量和能量 。虽然学生听我的 课 也会达到 聚精 会神 ,乐此不 疲 . 甚至欲罢不能的地步 ,但对 于我来
般 ,却 因为很火爆的补习 .每年
始有计划地 阅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 中外作家 的文 学经典 。在我看 来 ,
语 文教学 的土壤越深厚 、越 宽广 , 开出的花朵才会越鲜艳 ,结出的果 实才会 越肥硕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 牌教 授们 ,如教 世 界通 史 的雷 海
至少 有 5 O万人 民 币入账 的人 物 ,
有什 么不欢乐 的呢?
四
正
说, 生机郁勃的背后 ,还是有消耗 大 于吸纳 的虚弱感。我真正的能量
补 充 ,活力 积攒是在课 外 的阅读 、 思考 、倾听 与交流之 中。因此 ,在 别人 眼 里似 乎很 潇 洒和 荣耀 的生
机 ,在 我却成 了一种遗憾 。一种担
但这种和物质实利相连 、仅 停 留在世俗幸福层面上的感官欢乐不
第
— —
期
是真 正 的欢 乐 。实 用价 值 大行 其 道 ,审美 价值 只能走 向衰亡 。这是 人类的悲哀 ,而非骄傲 !苏格拉底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讥讽过这种将教
学智慧 、技能与赚钱捆绑在一起 的 人为 “ 批 发和零售灵魂食粮 的人” 。
宗 ,教西洋哲学史 的邓 以蜇 ,教西 洋文学史的钱钟 书,没有讲义 ,信
马由缰 ,也 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忘
却时间的流逝 .正是凭借 了深厚 的 学养和修养 。台湾作家李敖在接受
心 ,甚 至一种不满 ,一种恐慌 。我
渴望的不是 “ 继起式 ”的生机 ,而 是 “ 并起式 ”的生机 ,大家彼此分 享 ,相互启悟 ,共生共荣 ,共 同成
长!
难道生活在文明如 当下 的我们还不
应该警惕吗?我所说 的欢乐是指通
杨澜的采访 中曾说过一句话 ,对我 很震 撼 。他 说 : “ 韩寒 没有 读 过 《 二 十 四史》 ,别 跟我谈历史 。 ”我 不禁汗颜起来 :自己以前没系统地 读过中西教育史 、美学史 、中国语
文教育史 .怎么也会底气 十足地教 语文呢?真是无知者无畏 !可 这和 井底之蛙有何区别呢?好 在本人 已
经 意 识 到 ,得 迅 速 弥 补 缺憾 1
为 了达成上述的梦想 .我 实际
上 已 陆 陆 续 续 地 开 始 了 下 述 努
力— —
过教学 ,与不 同智慧生命对话 、融 合 ,使 自我的精神生命得 以 E l 趋充 盈 ,并不断拔节 的深层欢乐 。这种 深层欢乐 ,和物欲无关 ,与功利无 涉 ,就像 “ 一箪食 ,一瓢饮 ,在 陋 巷 ”却能不改其乐的颜 回,只关 注
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恬然 自足。哪怕
1 . 力 争将 中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
大学 中的关涉语 文教 育理论 的书籍 至少爬 梳一遍 ,并能拥 有 中小 学 、
大 学 的教 学经 历 。从 而获 得 最真 切 、最感性 ,也最丰满的语文教学
整个世 界 都 浮躁 、疯 狂 、追 名 逐 利 ,他也能岿然不动 ,悠游地持守 自我的精神家 园。 说起来 ,这种欢乐有 中国文化
体 验。我很认 同 1 8世纪 英 国哲学 家 贝 克莱 的 观点 “ 存 在 就是 被感 知” 。世 界 的存在 是客 观的 ,但 它 的意义却是 主观 的 ,因人而 异的 。
3 . 以言 语表 现 为 指 向 .密 切
关 注学生 的灵 魂质量 、生命质 量 , 使每一节语文课都变成诗意而清新 的初游 、心灵获得新生的节 日。无
一
今
日 充 电
。
齐证教 育进步 共修教 育福果
— —
现场化课题走进 学校 的前后
●吴礼 明
我 的现场化课题 .萌生于十年 前海湾战争 ,其 时希望课 堂走 出计 划教育模式 ,而有一个 即时性的运 作 。 当时 《 追求 “ 课 堂教 学 现场 化” 》 的发表 ,竟被 视为课 改 的一 面新 旗 . 而我 对此 似 乎也 十 分 自
霞、薛瑞 萍等名 师,都为这个理念 的充 实做 了很 多。
在 2 O 1 0年 l 1月 2 3 日. 因
在课堂现场化所设定 的四个大 程序 ( 走
近学生、开放 学生、课 堂
有序化 、课堂师生共建 )里,我们 强调 抓 手 ,没 有着 落感 的不 去 尝
试 ; 同时 不 施压 、不 给 包 袱 ,从 最
了美好 的机缘 ,现场化课题和新苑
学校 的老 师们 有 了一个 美 妙 的接 触 。而这 一次, 因为 空 间的贴近 。
简单易行的地方 开始 ,注重让细节
说 话
信 ,于是展 开课题 实验 并推广之 。 在 这 十年 间 。我 自己没有 间 断去 做 ,而课题在河 南、福建等地实践 中也都获得 了不错 的反响。甚至在
运作模 式上 。一些教育报刊和武凤
使得我有更 多的时间去学校 .聆 听
老师们 的教学 ,并与她们互动、切
我们从 三人 互动小组开始 .一 步步走近和走进 学生 ,了解、关心
磋。在教 研会 上 ,大 家真诚 交流 , 积极展望 ,极大地 改变 了以往教研
活动的刻板和僵 化。
和 帮助他们 ,并有意识地将家庭 和 学校联结在 一起 ,努力去解决好一
师 道
论 是课 前 5到 8分钟 的激情 言说 ,
还是 后续 的 “ 灵魂 冒险 ” ,美 学探
品都 具有 形 式 之美 ,如 《 小 石潭 记》是 天平式结 构 , 《 过 伶仃 洋》 是火 焰式 结 构 , 《 阿长 与 < 山海 经> 》是 双峰继起 式结构 。熟悉文
本的结构 ,犹如庖 丁解 牛,教学就
资料库 .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记 录 自 己语 文 教 学 中 的 许 多 美 丽 瞬 间——有人一生只为几个美 丽瞬间
赜 ,一定要真正地将学生的经验激 活 ,使他们 的思想能 自由地行走古 今 ,获得属于 自己的丰满体验 ,然 后再乐于分享 ,善于表达 ,从 而实 现师生之间生命 能量的不 断交换 与
互补 。一如 2 O世 纪英 国伟 大 的物
而 活 .我拥有 了如许 的美丽 瞬间 。
何其幸福 !为什么不能将之形诸 文 字 ,成为永恒的记忆呢?歌德至死
会驾轻就熟 ,手到擒来 。形式有 哪 些类 型?哲理统摄下 的形式 、情感 浸润下 的形式 、意志 、欲望支撑下 的形式 ,这样 的划分是否合理?形 式与作家 的个性喜好存在怎样的 内
在关联?形式受作家怎样的美学观 念影响?形式怎样才能产生美?教
都不失 童真 的眼光 、生命 的激情 。
我想我 也会 的。用写作 开发 自我 ,
理学家 和思想家 戴维 ・ 伯姆 在其著 作 《 论 对话 》中所写 的那样 : “ 集 体 心理 和个体心理 同时存在于共享
的过程里 ,二者之 间流淌着意义之
提升 自我 ,幸福 自我 ,进而再 自由 而幸福地开发学生 的言语潜能 .陶
冶他们的言语 生命 意识
,培育他们
的言语价值观 ,牧养他们健康 、明 媚的言语人格 !何其有意义 。有价 值 ! 自己的眼光新 了 ,胸襟 大 了 ,
学养 深了 ,教学 的境界才会 自然阔
溪 。此 时 ,观念本 身 已无关 紧要 。 最终 ,我们将落脚于所有这些观念
之 间的某个位置上 .同时开始超越 所有 的这些观念 .朝另外一个新 的 方 向发展 .这个方 向如同 圆弧上发
学如何开掘形式之美 ,使学生的才 思 、作者的才思 、教者的才思充分 彰显 ?诸 如此 类 的 问题 ,值 得 探 究 。我 会 努力 切 近人 情 ,忠 于 体 验 ,在不久的将 来拿 出颇有分 量的 学术专著。 4 . 将 写作 视 为 自己 的第 一 恋 人 ,永 葆青 春的诗情 ,不 断地参 与
对话 、交 流、沉思 和表现 。这不 只
_
大 ,教学 的美感才会 自然夺 目,教 学的生机才会永远蓬勃 !写作则会 因之走 向久远 ,走 向幸福 ,走 向化
境。
出的一条切线 。引领我们进行新的 发现和创造 。 ”
这方面 .我将从语文教学的形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我相 信 自己的这个梦想终会实现 !
责任编辑 赵 霭雯
式与诗意的角度切入 .悉心加以研
究 。从事 中学语文教学 。我在解 读 文本的过程中发现 ,大量优 秀的作
是 为了定格 自己的灵感 .和他人分 享 ,也不 只是为 了形成 自我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