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年级 初二年级 科目 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电学计算题的分析方法以及计算过程的书写方法 1、 是以后学习电功率的基础 2、 能够为以后学习力学计算题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分析方法和计算过程的书写两方面) 借助例题 1 强调电学计算题的分析方法以及计算过程的书写方法,再以后续的例题进行巩固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历届学生都容易将欧姆定律纯公式化,在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不注意结合欧姆定律的具体意义,易犯各物理量张冠李戴的 错误 结合一定的典型例题,借助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深刻理解欧姆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什么 教学重点 为什么 如何体现巩固 是什么 教学难点 为什么 如何突破强化 教学方法 教具使用 无
自学法、概括归纳法、分析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共案 课题导入 情景选择
学
过
教师活动 提问:
程
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个案 学生活动 回答: 1、 在 AB 两端接电源 2、 甲:改变电源节数
1、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表格,有些数据不小心漏掉了,试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将这些 漏掉的数据补充完整。 R=5Ω 时 U/V 1 2
1、 如上图, 要想使 AB 这段导体中形成 电流该怎么办? 2、要想改变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又有几
I/A U=3V 时 R/Ω I/A
0.2 5 0.6 10
0.6
0.2
问题设置
2、阅读课本 P26 的内容,了解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3、阅读下面的短文了解欧姆的生平事迹。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1800 年在中 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 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 一所中学教书。1811 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 并通过考试于 1813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 年,他的《几何 学教科书》一书出版。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 式,后
来被称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 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定律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 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 1841 年, 欧姆才荣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 第 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 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 学教授。欧姆的工作得到了普遍的承认。1854 年 7 月,欧姆在 德国曼纳希逝世。 4、试利用欧姆定律完成下面的例题: 例题 1 试电笔内必须用一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 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 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 体的电阻都比这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 是多少? (1)根据题意绘制电路图,并将各已知量和待求量标注在对应 的电学元件旁边。 (2)根据你上面绘制的电路图利用欧姆定律进行求解。 例题 2 有一电阻: (1)若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 12V,通过它的电流为 400mA,那么 它的电阻是多少欧姆? (2)若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为 600mA,那么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
种方法呢? 3、 也就是说,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受到 几个因素影响? 4、 电压具体怎么影响电流? 5、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实验室得出的 结论是? 6、电阻一定时,电压增大为原来的两 倍,电流怎么增大? 7、那就是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 8、那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9、这个比例关系的成立没有一定的条 件吗? 欧姆就以数学公式的形式把这两个比 例关系融在一起。 一起找找是什么式子? 文字表述是? 推导公式是? 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对应的单位 10、看学案例题 1:试电笔内必须有一 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 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 电阻为 880KΩ,氖管和人体的电阻 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1)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 知量和被求量标在图中 (2) 根据你所绘制的电路图进行求 解。 教师结合学生书写的计算过程,强调规
乙:改变电阻的大小 3、 两个,电压和电阻 4、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 5、不一定,得在电阻一定时 6、也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7、正比 8、反比 9、电压一定时
10、I =
U R
11、U=IR
(1)绘制电路图
(2)书写计算结果
多少伏特? (3)若给这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接在 18V 的电源电压下(电 路图如下) ,且电压表的示数为 3V,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 安培?
1、 如下图所示电路,R1 的阻值为 30Ω,当滑片 P 位于 a 端时电 流表的示数为 600mA, 当滑片 P 位于 b 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 的电压为 3V,试求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
范解题过程,写公式,带数据,带单位 11、出示例题 2: (1)有一电阻,如果在它两端加 12V 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为 400mA,那么 它的电阻是多少欧姆?(30Ω) (2)若通过上面那个电阻的电流为 600mA,那么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伏特?(18V) 针对 2 题补充提问:电流变为 600mA 以 后那个电阻的阻值还是 30Ω?为什么 (3)若给这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接 在 18V 的电源电压下,那这个电阻的电 压 还 是 18V 吗 ? 流 过 它 的 电 流 将 比 600mA 要? (4)结合上题出示如下电路图:
学生看学案 2 题
书写计算过程
回答:还是 30Ω,因为导体的电阻只 与自身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 度有关,与电流无关。 作答:不是 18V 了,比 18V 要小,流 过它的电流也比 600mA 要小。
计算求解流过 R 的电流
总结提问:对于含有多个电阻的电路在 应用欧姆定律时得注意什么? 进一步强调并板书 (5)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流过 R’的电流是多少?关于 R’这部分电路你 还能想到求什么 ? 看学案的第三题关于并联 提问:做完这个题你又有什么收获? 总结并板书:运用欧姆定律定律时必须 要注意同时性,同一性。 引导
思考作答:I、U、R 三个物理量必须 对应 记笔记 思考作答
小组讨论,找同学说出结果 作答 讨论完成课堂训练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得失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7.2 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二、对应公示:I =
U R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 注意: (1)I、U、R 的同体性 (2)I、U、R 的同时性 作业布置 1、学案课后作业(做在学案上)2、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题(做到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年 月 日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年级 初二年级 科目 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电学计算题的分析方法以及计算过程的书写方法 1、 是以后学习电功率的基础 2、 能够为以后学习力学计算题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分析方法和计算过程的书写两方面) 借助例题 1 强调电学计算题的分析方法以及计算过程的书写方法,再以后续的例题进行巩固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历届学生都容易将欧姆定律纯公式化,在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不注意结合欧姆定律的具体意义,易犯各物理量张冠李戴的 错误 结合一定的典型例题,借助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深刻理解欧姆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什么 教学重点 为什么 如何体现巩固 是什么 教学难点 为什么 如何突破强化 教学方法 教具使用 无
自学法、概括归纳法、分析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共案 课题导入 情景选择
学
过
教师活动 提问:
程
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个案 学生活动 回答: 1、 在 AB 两端接电源 2、 甲:改变电源节数
1、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表格,有些数据不小心漏掉了,试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将这些 漏掉的数据补充完整。 R=5Ω 时 U/V 1 2
1、 如上图, 要想使 AB 这段导体中形成 电流该怎么办? 2、要想改变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又有几
I/A U=3V 时 R/Ω I/A
0.2 5 0.6 10
0.6
0.2
问题设置
2、阅读课本 P26 的内容,了解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3、阅读下面的短文了解欧姆的生平事迹。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1800 年在中 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 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 一所中学教书。1811 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 并通过考试于 1813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 年,他的《几何 学教科书》一书出版。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 式,后
来被称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 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定律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 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 1841 年, 欧姆才荣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 第 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 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 学教授。欧姆的工作得到了普遍的承认。1854 年 7 月,欧姆在 德国曼纳希逝世。 4、试利用欧姆定律完成下面的例题: 例题 1 试电笔内必须用一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 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 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 体的电阻都比这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 是多少? (1)根据题意绘制电路图,并将各已知量和待求量标注在对应 的电学元件旁边。 (2)根据你上面绘制的电路图利用欧姆定律进行求解。 例题 2 有一电阻: (1)若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 12V,通过它的电流为 400mA,那么 它的电阻是多少欧姆? (2)若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为 600mA,那么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
种方法呢? 3、 也就是说,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受到 几个因素影响? 4、 电压具体怎么影响电流? 5、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实验室得出的 结论是? 6、电阻一定时,电压增大为原来的两 倍,电流怎么增大? 7、那就是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 8、那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9、这个比例关系的成立没有一定的条 件吗? 欧姆就以数学公式的形式把这两个比 例关系融在一起。 一起找找是什么式子? 文字表述是? 推导公式是? 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对应的单位 10、看学案例题 1:试电笔内必须有一 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 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 电阻为 880KΩ,氖管和人体的电阻 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1)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 知量和被求量标在图中 (2) 根据你所绘制的电路图进行求 解。 教师结合学生书写的计算过程,强调规
乙:改变电阻的大小 3、 两个,电压和电阻 4、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 5、不一定,得在电阻一定时 6、也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7、正比 8、反比 9、电压一定时
10、I =
U R
11、U=IR
(1)绘制电路图
(2)书写计算结果
多少伏特? (3)若给这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接在 18V 的电源电压下(电 路图如下) ,且电压表的示数为 3V,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 安培?
1、 如下图所示电路,R1 的阻值为 30Ω,当滑片 P 位于 a 端时电 流表的示数为 600mA, 当滑片 P 位于 b 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 的电压为 3V,试求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
范解题过程,写公式,带数据,带单位 11、出示例题 2: (1)有一电阻,如果在它两端加 12V 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为 400mA,那么 它的电阻是多少欧姆?(30Ω) (2)若通过上面那个电阻的电流为 600mA,那么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伏特?(18V) 针对 2 题补充提问:电流变为 600mA 以 后那个电阻的阻值还是 30Ω?为什么 (3)若给这个电阻串联另一个电阻接 在 18V 的电源电压下,那这个电阻的电 压 还 是 18V 吗 ? 流 过 它 的 电 流 将 比 600mA 要? (4)结合上题出示如下电路图:
学生看学案 2 题
书写计算过程
回答:还是 30Ω,因为导体的电阻只 与自身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 度有关,与电流无关。 作答:不是 18V 了,比 18V 要小,流 过它的电流也比 600mA 要小。
计算求解流过 R 的电流
总结提问:对于含有多个电阻的电路在 应用欧姆定律时得注意什么? 进一步强调并板书 (5)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流过 R’的电流是多少?关于 R’这部分电路你 还能想到求什么 ? 看学案的第三题关于并联 提问:做完这个题你又有什么收获? 总结并板书:运用欧姆定律定律时必须 要注意同时性,同一性。 引导
思考作答:I、U、R 三个物理量必须 对应 记笔记 思考作答
小组讨论,找同学说出结果 作答 讨论完成课堂训练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得失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7.2 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二、对应公示:I =
U R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 注意: (1)I、U、R 的同体性 (2)I、U、R 的同时性 作业布置 1、学案课后作业(做在学案上)2、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题(做到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