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 __ 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李清照,号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二、合作探究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 1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9.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一、诵读探究:

同学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尝试背诵并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

地点:

环境:

事件:

情绪:

- 2 -

1、寻觅什么?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

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

3、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

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

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

6、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

7、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

二、分析意象:

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忆秦娥·临高阁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两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 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在把握全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抒情语句,并进一步探讨是否为直接抒情,之后要弄清该句抒发了什么情感,进而分析在词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落”“又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 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梧桐落”的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探究叠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知识拓展】

叠 句 简 介

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叠句按照重叠的内容形式分两类:重章叠句和重词叠句。重章叠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重词叠句是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题目中的“梧桐落”属于后者。

运用叠句既可以是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也可以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梧桐落”的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探究叠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知识拓展】

叠 句 简 介

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叠句按照重叠的内容形式分两类:重章叠句和重词叠句。重章叠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重词叠句是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题目中的“梧桐落”属于后者。

运用叠句既可以是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也可以 - 5 -

是文字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

叠句常常用于表现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检测

[瞭望高考]

2011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 彳(chì)亍 着(zháo)装 少不更(gēng)事 B.造诣(yì) 校(xiào)对 珐(fà)琅 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 弹劾(hã) 勖(xù)勉 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â) 肖(xiào)像 迤(yǐ)逦 咄(duō)咄逼人 答案:D。

[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 6 -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答案:(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 答案: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答案:易安 南宋 赵明诚 诗词 书画 别是一家 闺情相思 孤寂凄凉】

4、【答案】 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

5、【答案】 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6、【答案】 D

[课文鉴赏]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1、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明确: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明确: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 7 -

明确: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明确: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明确: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 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7、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第二课时

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1、明确: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她什么也不寻觅呢?她恍惚茫然,若有所失,这只是她潜意识的动作,和后面的“最难将息”能一致起来。寻觅的原因应该是她孤身一人,什么都没有,于孤寂中寻觅,结果是除了更加愁苦外,其它的什么都没寻到。从词中看应该是寻觅到守着窗儿,到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在窗前;如果从她的经历看,应该是她的余生都在寻觅。

2、明确:从整首词看写的是秋季,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这时天气变化比较大,自然想起自己变故,所以最难将息。

3、明确: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这愁太重了,心太凉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心里全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冰冷的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结合“乍暖还寒时候”、“雁过”的时间、“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等,这首词应该写的是一整天事,而非一晚的事。

4、明确: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叫《秋天来了》,里面写到“秋天来了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 - 8 -

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给我的感觉是雁过于天高气爽的中午时分。至于是孤雁还是群雁我觉得都可以,孤雁正衬她的孤独,群雁则可以反衬她的寂寞。个人感觉应是孤雁,因为黄昏时还下着雨呢,可见当时天气应该不是万里无云,大雁群飞的情景,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 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5、明确: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双关语,以花喻人属于正衬;憔悴的是人,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乐景哀情,是反衬。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

6、明确:词人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于窗前,但是内心更加不平静,怎么样才能熬到傍晚呢?还是寻觅吗,还是喝酒吗?可这些都不能排遣心中的苦痛啊。不仅仅今天余下的时间难以打发,余生有该怎样度过呢?其内心的种种苦痛都已尽在不言中。

7、明确:在古诗词意象中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是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黄昏时的细雨,点点滴滴不是落在梧桐上,而是打在词人愁苦的心上。

8、明确:这种情景,愁已到了极致,痛和赵明诚天上人间各半,悲同张汝舟的姻缘难全,伤大宋的半壁江山沦陷,恨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还用奸,苦自己形影相吊孀居晚年,愁漫漫余生如何捱过。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等等交织在一起,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这些意象都具有凄凉、哀伤、愁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愁思,更何况这么多组合在一起呢,再加上作者又是一位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呢,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1.C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 9 -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 __ 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李清照,号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二、合作探究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 1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9.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一、诵读探究:

同学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尝试背诵并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

地点:

环境:

事件:

情绪:

- 2 -

1、寻觅什么?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

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

3、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

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

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

6、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

7、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

二、分析意象:

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忆秦娥·临高阁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两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 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在把握全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抒情语句,并进一步探讨是否为直接抒情,之后要弄清该句抒发了什么情感,进而分析在词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落”“又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 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梧桐落”的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探究叠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知识拓展】

叠 句 简 介

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叠句按照重叠的内容形式分两类:重章叠句和重词叠句。重章叠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重词叠句是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题目中的“梧桐落”属于后者。

运用叠句既可以是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也可以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梧桐落”的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探究叠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知识拓展】

叠 句 简 介

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叠句按照重叠的内容形式分两类:重章叠句和重词叠句。重章叠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重词叠句是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题目中的“梧桐落”属于后者。

运用叠句既可以是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也可以 - 5 -

是文字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

叠句常常用于表现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检测

[瞭望高考]

2011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 彳(chì)亍 着(zháo)装 少不更(gēng)事 B.造诣(yì) 校(xiào)对 珐(fà)琅 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 弹劾(hã) 勖(xù)勉 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â) 肖(xiào)像 迤(yǐ)逦 咄(duō)咄逼人 答案:D。

[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 6 -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答案:(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 答案: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答案:易安 南宋 赵明诚 诗词 书画 别是一家 闺情相思 孤寂凄凉】

4、【答案】 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

5、【答案】 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6、【答案】 D

[课文鉴赏]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1、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明确: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明确: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 7 -

明确: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明确: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明确: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 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7、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第二课时

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1、明确: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她什么也不寻觅呢?她恍惚茫然,若有所失,这只是她潜意识的动作,和后面的“最难将息”能一致起来。寻觅的原因应该是她孤身一人,什么都没有,于孤寂中寻觅,结果是除了更加愁苦外,其它的什么都没寻到。从词中看应该是寻觅到守着窗儿,到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在窗前;如果从她的经历看,应该是她的余生都在寻觅。

2、明确:从整首词看写的是秋季,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这时天气变化比较大,自然想起自己变故,所以最难将息。

3、明确: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这愁太重了,心太凉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心里全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冰冷的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结合“乍暖还寒时候”、“雁过”的时间、“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等,这首词应该写的是一整天事,而非一晚的事。

4、明确: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叫《秋天来了》,里面写到“秋天来了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 - 8 -

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给我的感觉是雁过于天高气爽的中午时分。至于是孤雁还是群雁我觉得都可以,孤雁正衬她的孤独,群雁则可以反衬她的寂寞。个人感觉应是孤雁,因为黄昏时还下着雨呢,可见当时天气应该不是万里无云,大雁群飞的情景,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 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5、明确: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双关语,以花喻人属于正衬;憔悴的是人,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乐景哀情,是反衬。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

6、明确:词人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于窗前,但是内心更加不平静,怎么样才能熬到傍晚呢?还是寻觅吗,还是喝酒吗?可这些都不能排遣心中的苦痛啊。不仅仅今天余下的时间难以打发,余生有该怎样度过呢?其内心的种种苦痛都已尽在不言中。

7、明确:在古诗词意象中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是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黄昏时的细雨,点点滴滴不是落在梧桐上,而是打在词人愁苦的心上。

8、明确:这种情景,愁已到了极致,痛和赵明诚天上人间各半,悲同张汝舟的姻缘难全,伤大宋的半壁江山沦陷,恨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还用奸,苦自己形影相吊孀居晚年,愁漫漫余生如何捱过。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等等交织在一起,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这些意象都具有凄凉、哀伤、愁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愁思,更何况这么多组合在一起呢,再加上作者又是一位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呢,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1.C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 9 -


相关内容

  • 才女之累赘:李清照的重塑与再造
  • 作者:艾朗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1期 李清照的<词论>,大家虽很熟悉,我们仍不妨重读一遍,同时再看看两位古代学者对其的反应.因为我们讨论李清照做人作文,可从这篇<词论>看出不少特征.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 ...

  • 清辉斜照如梦来,玉魂辗转又一春
  • 摘 要:宋词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文学史上的词作大家不胜枚举,正是他们的卓绝才华书写了宋词的辉煌.而提到宋词,则不得不让人想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不蹈袭成格.倚傍门户,而是自成一家,别有一番风范.李清照被公认为婉约词的正宗,她的词风随着人 ...

  • 李清照的人格与风格
  • 目 录 内容摘要„„„„„„„„„„„„„„„„„„„„„„„„„„„„ (1)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重要经历.文学地位„„„„„„„„„„„„ (1)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1) 2.李清照的重要经历„„„„„„„„„„„„„„„„„„„„„„„(2 ...

  • 走进李清照
  • (一)设计理念 1.李清照的<声声慢>处于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单元),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 ...

  •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
  •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 摘要:自古最是文人爱饮酒,醉酒诗词也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到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就有大量的醉酒词.早年时期的李清照生活优裕美满,不时小酌一杯,把酒言诗,实在是一种高雅而 ...

  • 李清照词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 第23卷第l期2008年3月 景德镇高专学报 Journalof V01.23No.1Mar.2008 JingdezhenComprehensiveCollege 李清照词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奚社娇① (浮梁县鹅湖中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李清照词为艺术殿堂中的千古绝唱,启迪震撼着读者的 ...

  • 李清照的一生
  • 李清照悲剧一生:老公嫉妒其才华 再嫁还曾入狱 作为宋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清照当然是"大家"系列中不能回避的一人.由她来为宋朝的大家们作结,的确再合适不过. 至此,对宋朝大家的介绍也将告一段落,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介绍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大家们.他们在历史上都是些出了名的有性格的人物 ...

  • 唐宋词研究论文-李清照-女性意识
  • <唐宋词研究>课程论文 专业大类: 应用生物科学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年5月26日 是何成就了李清照及其词的思想气韵 柴琪瑶 (浙江大学 应用生物科学大类 3100100127) 摘要:本文从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其人生经历以及生活中的角色形象三个角度,分析了其能 ...

  • b8夜恹恹欢意少浅论李清照词的夜晚氛围
  • 第20卷第1期2006年3月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V01.20,No.1 Mar-,2006 永夜恹恹欢意少 --浅论李清照词的夜晚氛围 沈 燕 (苏州大学入文学院,苏州215021 ...

  • 李清照的一生到底有多么凄惨?
  • 李清照,出生于汴京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 少女自出生之后便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父亲乃是礼部员外郎,母亲又会写诗词,家中有很多书籍,李清照自幼便生活在书香门第. 在李清照长大之后,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十六岁时便写出了<点绛唇><蹴罢秋千>,这时的她已经在京城有了很大的名气,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