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证据分级

临床试验为临床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提供了依据,虽同为临床证据,其可靠性是不同的。

1979年,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推荐强度分为Good、Fair和Poor 3级。

之后,又有多个组织制定了证据的分级,如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评估系统将证据分Ⅲ级5等,推荐强度分5级;1996年美国卫生与政策研究机构(AHCPR)将证据分7级,推荐强度分3级;1998年英国约克大学“北英格兰循证指南制定计划”将证据分6级,推荐强度分4级。他们均将随即对照的临床研究(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定为最高级别的证据,将专家意见定为最低级别的证据。1999年,CTFPHC重新将证据分为5级。

但上述分级均太概括,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2001年英国Cochrane中心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根据研究类型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分级并沿用至今。这个版本将证据仍分5级,但对每个级别进行了细化。

推荐强度分A~D四级

A. 结果一致的Ⅰ级临床研究结论;

B. 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C. Ⅳ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Ⅱ、Ⅲ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D. Ⅴ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任何级别多个研究有矛盾或不确定的结论。

CTFPHC证据分级(1999)

Ⅰ 大样本双盲RCT或中样本RCT的Meta分析得出的与临床相关的结果

Ⅱ 小样本RCT;未使用盲法的RCT,采用有效替代标志物(surrogate markers)的RCT

Ⅲ 非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Ⅳ 专家委员会或相关权威的意见

Ⅴ 专家意见

UK 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2001)

1a 同质RCT的系统评价

1b 单个RCT (可信区间窄)

1c 全或无病案系列

2a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队列研究 (包括低质量RCT,如随访率

2c 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

3a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病例对照

4 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5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

Ia Evidence from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b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Ia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controlled study without  randomisation

IIb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other type of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III Evidence from non-experimental descriptive studies e.g. comparative, correlation, and case-control

IV Evidence from reputable sources e.g. expert committee reports, opinions, clinical experience, respected authorities

其他分级标准

I Well-design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I-1 Other types of trials (i.e. Well-design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out randomisation)

II-2 Well-designed cohort (prospective) study, preferably from more than one centre

II-3 Well-designed case-control (retrospective) study, preferably from several centres

III Large differences from comparisons between times and/or places with or without the intervention

IV Opinions of respected authorities based on clinical experience; descriptive studies and reports of expert committees

其他类型的研究,包括预后、诊断、鉴别诊断/病症流行调查、经济与决策分析,其分级各有不同,请访问http://www.cebm.net/levels_of_evidence.asp获取详情。

临床试验为临床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提供了依据,虽同为临床证据,其可靠性是不同的。

1979年,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推荐强度分为Good、Fair和Poor 3级。

之后,又有多个组织制定了证据的分级,如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评估系统将证据分Ⅲ级5等,推荐强度分5级;1996年美国卫生与政策研究机构(AHCPR)将证据分7级,推荐强度分3级;1998年英国约克大学“北英格兰循证指南制定计划”将证据分6级,推荐强度分4级。他们均将随即对照的临床研究(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定为最高级别的证据,将专家意见定为最低级别的证据。1999年,CTFPHC重新将证据分为5级。

但上述分级均太概括,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2001年英国Cochrane中心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根据研究类型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分级并沿用至今。这个版本将证据仍分5级,但对每个级别进行了细化。

推荐强度分A~D四级

A. 结果一致的Ⅰ级临床研究结论;

B. 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C. Ⅳ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Ⅱ、Ⅲ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D. Ⅴ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任何级别多个研究有矛盾或不确定的结论。

CTFPHC证据分级(1999)

Ⅰ 大样本双盲RCT或中样本RCT的Meta分析得出的与临床相关的结果

Ⅱ 小样本RCT;未使用盲法的RCT,采用有效替代标志物(surrogate markers)的RCT

Ⅲ 非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Ⅳ 专家委员会或相关权威的意见

Ⅴ 专家意见

UK 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2001)

1a 同质RCT的系统评价

1b 单个RCT (可信区间窄)

1c 全或无病案系列

2a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队列研究 (包括低质量RCT,如随访率

2c 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

3a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病例对照

4 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5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

Ia Evidence from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b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Ia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controlled study without  randomisation

IIb Evidence from at least one other type of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III Evidence from non-experimental descriptive studies e.g. comparative, correlation, and case-control

IV Evidence from reputable sources e.g. expert committee reports, opinions, clinical experience, respected authorities

其他分级标准

I Well-design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I-1 Other types of trials (i.e. Well-design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out randomisation)

II-2 Well-designed cohort (prospective) study, preferably from more than one centre

II-3 Well-designed case-control (retrospective) study, preferably from several centres

III Large differences from comparisons between times and/or places with or without the intervention

IV Opinions of respected authorities based on clinical experience; descriptive studies and reports of expert committees

其他类型的研究,包括预后、诊断、鉴别诊断/病症流行调查、经济与决策分析,其分级各有不同,请访问http://www.cebm.net/levels_of_evidence.asp获取详情。


相关内容

  •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2): 127-133 论 著 • 二次研究 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 陈耀龙1 李幼平1 * 杜 亮2 王 莉1 文 进1 杨晓妍1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

  • [干货]一文读懂:医学证据分级与推荐等级
  • 飞速发展的医学科研催生了海量科研成果的诞生,全球23,00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每年可发表百万篇文献.然而教科书与专著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科研成果的产生. 每个医生,需365天每天阅读19篇文献,才能跟上本领域的学术进展.如何慎重地将研究中最新.最佳的证据运用于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与评价系统应运 ...

  • 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
  • 1979年, 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的Fletche 等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为Good .Fair 和Poor 3级: 199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评估系统将证据分Ⅲ级5等, 推荐强度分5级;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 ...

  • 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
  • T璺强延匡芏苤盘!塑!生整!鲞苤!朔 ・方法学・ Methodology 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 李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摘要J 卫生技术的革新有益于改进卫牛服务和病人的结局.然而.层出不穷的卫生技术也导致了医 疗费用的明显增长和引起社会.伦理.法律和政治问题 ...

  • 循证医学作业zqf
  • 一.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 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 ...

  •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高 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的活动。鉴定文书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重要的证据。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是查明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鉴定结论有 ...

  • 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药师学会.感染病药师学会共同推荐的万古霉素治疗指南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编者按 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药师学会&感染病药师学会#! " " &年#月%F %/, $:&M . >R $T P :) F. C +#$:' -; +M +, )9. 6$2在1上发表了一篇 ...

  • 非随机证据分级
  • 作者:郑于臻博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微信号:zhengyuzhendyl)来源:微信公众号"郑正有词" 臻知 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其中就低级别临床证据的分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郑医生就此进行简要的翻译说明如下. 循证医学的发展,使得仅仅凭借个人判断来决策临床治疗不再 ...

  • 超说明书用药
  • 1 张伶俐曾力楠黄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女儿童医院)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INRUD, China,高风险用药人群药物管理组 内容提要• 超说明书用药证据现状 •超说明书用药原因与应对策略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探索与实践2 一.超说明书用药证据现状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