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李宏庆 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关键语句的精妙之处,培养欣赏和理解佳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二.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 ) 锲而不舍( ) 勋章( ) 锤炼( ) ....
阴霾( ) 孜孜不倦( ) 企求( ) 凝聚( ) .....
战栗( ) 拓荒( ) 弥补( ) 不朽( )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三.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①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②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四.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 “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解读这种“美国精神”的?
五.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 )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于望远镜才能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 )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米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 )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 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 )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 )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 )你的下滑。(挡住 遏制)
(3)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 )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 )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六.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精练与测试》上面有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
24.《真正的英雄》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李宏庆 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关键语句的精妙之处,培养欣赏和理解佳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品味关键语句,培养欣赏和理解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二.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 ) 锲而不舍( ) 勋章( ) 锤炼( ) ....
阴霾( ) 孜孜不倦( ) 企求( ) 凝聚( ) .....
战栗( ) 拓荒( ) 弥补( ) 不朽( )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三.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①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②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四.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 “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解读这种“美国精神”的?
五.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 )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于望远镜才能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 )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米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 )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 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 )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 )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 )你的下滑。(挡住 遏制)
(3)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 )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 )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六.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精练与测试》上面有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