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物理学史资料的总结[经典收藏]

来自:要学习网

[L]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L]

[L]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L]

[L]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L]

[L]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褰;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L]

[L]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L]

[L]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L]

[L]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L]

[L]8、开尔文:英国科学褰;创立了把一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L]

[L]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L]

[L]11、欧姆:德国物理学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L]

[L]12、奥斯特:丹麦科学察;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L]

[L]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L]

[L]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L]

[L]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L]

[L]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L]

[L]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L]

[L]19、赫兹:德国科学寨;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L]

[L]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L]

[L]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寨;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双孔或双缝干涉)[/L]

[L]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察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一伦琴射线。  [/L]

[L]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一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1)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L]

[L]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寨,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L]

[L]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L]

[L]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L]

[L]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L]

[L]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L]

[L]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L]

[L]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L]

[L]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L]光学及原子物理学详细的常识[/L]

[L]光学[/L]

[L]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斯涅耳斯涅耳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L]

2.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L]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L]

[L]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L]

[L]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L]

[L]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L]

[L]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还要注意原子光谱。[/L]

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L]原子物理学[/L]

[L]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L]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7年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

5.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7.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8.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正负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来自:要学习网

[L]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L]

[L]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L]

[L]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L]

[L]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褰;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L]

[L]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L]

[L]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L]

[L]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L]

[L]8、开尔文:英国科学褰;创立了把一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L]

[L]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L]

[L]11、欧姆:德国物理学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L]

[L]12、奥斯特:丹麦科学察;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L]

[L]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L]

[L]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L]

[L]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L]

[L]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L]

[L]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L]

[L]19、赫兹:德国科学寨;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L]

[L]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L]

[L]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寨;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双孔或双缝干涉)[/L]

[L]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察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一伦琴射线。  [/L]

[L]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一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1)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L]

[L]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寨,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L]

[L]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L]

[L]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L]

[L]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L]

[L]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L]

[L]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L]

[L]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L]

[L]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L]光学及原子物理学详细的常识[/L]

[L]光学[/L]

[L]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斯涅耳斯涅耳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L]

2.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L]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L]

[L]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L]

[L]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L]

[L]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L]

[L]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还要注意原子光谱。[/L]

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L]原子物理学[/L]

[L]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L]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7年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

5.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7.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8.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正负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相关内容

  • 最新最全的高中物理同步课件
  • 最新最全的高中物理同步课件 告广大博友.网友,特别是同行 一. 博主在撰写课件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资料,在这里感谢有关人士,感谢你们为教育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为后来者做出的贡献.若您认为那一部分内容必须注明出处,请您告知于我,可跟帖回复,我一定会积极做出反应,尊重您的权利. 二. 本博文是博主历经 ...

  • 物理竞赛心得体会
  • 物理竞赛心得体会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便下定决心要参加一门学科竞赛了.有五科竞赛放那里等待着我的选择.数.理.化.生的竞赛辅导我是都参加过一段时间的.最终我选择了物理竞赛--因为我对物理这一美妙的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我热爱学习物理:并且初中的学科竞赛,我物理考得最好,也许我在物理方面有些天赋吧. 回首 ...

  •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 一学期以来,在全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研究中高考备考策略,兼顾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回顾 1. 以"2012年中高考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展示课",提高初三.高三复习备考效益. 为推动两个毕业年级任课教师重视复习课,研究 ...

  • 冬季教学大检查活动调研报告
  • 2011年11月20日--12月20日,在林建才主任的带领下,我随高中组深入各高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听课大评课调研活动,调研中我发现各高中重视教学管理,抓落实促质量:也发现一大批上进心强,业务水平高,专业素养好,教学基本功过硬,又勤谨敬业的教师典型:也有个别教师得过且过.教学方法陈旧.视野狭隘. ...

  • 电子课本+教师用书+课标解读+教案(师生阅读收藏)
  • 电子教材与课标 电子课本      教师用书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

  • 0-35个月小儿的游戏
  • 0-35个月小儿的游戏 游客: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搜索 | 邀请注册 | 手拉手工具箱 | 帮助 教育手拉手论坛 » 早期教育大区 » 早教讨论区 » 亲子阅读 0-35个月小儿的游戏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标题: 0-35个月小儿的游戏 1楼 ...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001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教程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运动描述 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和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描述 3.速度快慢描述----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 ...

  • 传播文化的[学生物理]
  • [助力中考3.31]清华学霸遥想中考当年:物理的8种思考方式!_2016中考_家长帮 根据上述观点,在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时,抓住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物理过程的整体性进行分析,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根据系统思维的方法,抓住研 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物理过程的整体性,解决问题往往能化繁为简,迅速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