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胶体

物质的分类

一.交叉分类法 :主要用于盐类物质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对于盐类物质可以从阳离子的角度分,也可以从阴离子的角度分,还可从溶解性的角度分。

二.物质的树状分类: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CO2,SiO2,Mn2O7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Fe2O3,Na2O

两性氧化物:和酸(或碱)都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Al2O3 不成盐氧化物:和酸(或碱)不反应的氧化物。例如:CO,NO 过氧化物:和酸(或碱)反应的产物不只盐和水。例如:Na2O2

注意: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正盐:酸与碱完全反应后的产物。

+

酸式盐:酸中的H部分中和后的产物。例如:NaH2PO4,Na2HPO4 碱式盐:碱中的部分中和后的产物。例如:碱式碳酸铜 复盐:盐中含有两种阳离子或两种阴离子。例如:明矾

酸酐:和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例如:CO2,SiO2,Mn2O7,Cl2O7,CO 特别提醒:

1.酸酐:通常所讲酸酐是针对含氧酸而言的,对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来说,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价氧化物,如H2SO3→SO2;HNO3→N2O5 。对于某些有机酸,其酸酐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醋酸酐→(CH3CO)2CO;某些金属元素也有相应的含氧酸,如HMnO4→Mn2O7 ,H2CrO4→CrO3;难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与水化合,如SiO2。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酸酐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其它物质如O2) 特别提醒: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2.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还可以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依据能否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3.酸和盐的分类

(1)酸:根据分子中最多能够电离出的H数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三元酸、多元酸。 如H3PO3其分子结构如图,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

CH3COOH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COOH数确定它为一元酸。 H3PO3有3个H,却是二元酸。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只由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是纯净物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

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肯定是化合物的是( )。

A、碘酒 B、软水 C、蒸馏水 D、不锈钢 4.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A.(1)、(4)、(13)

B.(2)、(5)、(11)

C.(7)、(8)、(10)、(14) D.(3)、(9)、(12)

5.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铜片 ③生石灰 ④无水酒精 ⑤空气 ⑥干冰 ⑦金刚石 ⑧纯碱 ⑨双氧水 ⑩高锰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类的是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分散系

1.分散系的概念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和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胶体

(1)了解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 (2)本实验中要注意:

实验所用的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透明、呈红褐色。

(3)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4)胶体的重要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中的粒子不能形成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来丁达尔效应区分________和________。

②布朗运动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微粒(胶粒)在作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这说明胶体中在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这也是胶体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证明胶粒(不是胶体)带有电荷。胶粒带电是由于物质分散成胶体微粒时,分散质的总面积有很大增大,这使胶粒具有较强的吸附离子的能力。由于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使胶粒带有电荷。

在电泳实验中,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因为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④ 凝聚

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凝聚。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凝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凝聚。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使胶体凝聚的方法有三种:

a)加入电解质,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凝聚。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 加热

(5)生活中常见的胶体:牛奶,豆浆,蛋白质水溶液,果冻,淀粉溶液,雾,有色玻璃

(6)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练习:

1、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A. 透明程度 B. 分散质颗粒大小 C. 稳定性 D. 丁达尔效应 2、下列现象或实验中,可以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现象 C、布朗运动现 D、过滤时能透过滤纸 3、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4、用物理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5、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我省沿海一些城市春季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9

6、通过电泳实验能使硫化砷的胶粒移向阳极,由此可推断硫化砷胶粒( ) A.带负电荷 B.带正电荷 C.不带电荷 D.无法确定

7、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过滤,没有得到滤渣 B、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8. 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在溶有1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胶粒

B、将一束强光透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还和胶体的知识有关 10、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 鸡蛋清 ② 淀粉溶液 ③ 硫酸钠溶液 ④Fe(OH)3胶体 ⑤ Fe(OH)3悬浊液 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①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②都不能透过滤纸

③均为有色透明的液体呈红褐色 ④都比较稳定,封闭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⑤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⑥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物质的分类

一.交叉分类法 :主要用于盐类物质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对于盐类物质可以从阳离子的角度分,也可以从阴离子的角度分,还可从溶解性的角度分。

二.物质的树状分类: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CO2,SiO2,Mn2O7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Fe2O3,Na2O

两性氧化物:和酸(或碱)都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Al2O3 不成盐氧化物:和酸(或碱)不反应的氧化物。例如:CO,NO 过氧化物:和酸(或碱)反应的产物不只盐和水。例如:Na2O2

注意: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正盐:酸与碱完全反应后的产物。

+

酸式盐:酸中的H部分中和后的产物。例如:NaH2PO4,Na2HPO4 碱式盐:碱中的部分中和后的产物。例如:碱式碳酸铜 复盐:盐中含有两种阳离子或两种阴离子。例如:明矾

酸酐:和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例如:CO2,SiO2,Mn2O7,Cl2O7,CO 特别提醒:

1.酸酐:通常所讲酸酐是针对含氧酸而言的,对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来说,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价氧化物,如H2SO3→SO2;HNO3→N2O5 。对于某些有机酸,其酸酐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醋酸酐→(CH3CO)2CO;某些金属元素也有相应的含氧酸,如HMnO4→Mn2O7 ,H2CrO4→CrO3;难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与水化合,如SiO2。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酸酐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其它物质如O2) 特别提醒: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2.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还可以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依据能否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3.酸和盐的分类

(1)酸:根据分子中最多能够电离出的H数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三元酸、多元酸。 如H3PO3其分子结构如图,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

CH3COOH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COOH数确定它为一元酸。 H3PO3有3个H,却是二元酸。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只由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是纯净物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

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肯定是化合物的是( )。

A、碘酒 B、软水 C、蒸馏水 D、不锈钢 4.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A.(1)、(4)、(13)

B.(2)、(5)、(11)

C.(7)、(8)、(10)、(14) D.(3)、(9)、(12)

5.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铜片 ③生石灰 ④无水酒精 ⑤空气 ⑥干冰 ⑦金刚石 ⑧纯碱 ⑨双氧水 ⑩高锰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类的是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分散系

1.分散系的概念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和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胶体

(1)了解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 (2)本实验中要注意:

实验所用的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透明、呈红褐色。

(3)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4)胶体的重要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中的粒子不能形成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来丁达尔效应区分________和________。

②布朗运动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微粒(胶粒)在作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这说明胶体中在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这也是胶体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证明胶粒(不是胶体)带有电荷。胶粒带电是由于物质分散成胶体微粒时,分散质的总面积有很大增大,这使胶粒具有较强的吸附离子的能力。由于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使胶粒带有电荷。

在电泳实验中,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因为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④ 凝聚

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凝聚。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凝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凝聚。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使胶体凝聚的方法有三种:

a)加入电解质,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凝聚。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 加热

(5)生活中常见的胶体:牛奶,豆浆,蛋白质水溶液,果冻,淀粉溶液,雾,有色玻璃

(6)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练习:

1、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A. 透明程度 B. 分散质颗粒大小 C. 稳定性 D. 丁达尔效应 2、下列现象或实验中,可以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现象 C、布朗运动现 D、过滤时能透过滤纸 3、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4、用物理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5、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我省沿海一些城市春季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9

6、通过电泳实验能使硫化砷的胶粒移向阳极,由此可推断硫化砷胶粒( ) A.带负电荷 B.带正电荷 C.不带电荷 D.无法确定

7、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过滤,没有得到滤渣 B、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8. 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在溶有1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胶粒

B、将一束强光透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还和胶体的知识有关 10、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 鸡蛋清 ② 淀粉溶液 ③ 硫酸钠溶液 ④Fe(OH)3胶体 ⑤ Fe(OH)3悬浊液 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①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②都不能透过滤纸

③均为有色透明的液体呈红褐色 ④都比较稳定,封闭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⑤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⑥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相关内容

  • 物质的分类__学案
  • 物质的分类 学案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常见的简单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 K 2SO 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例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例2].N ...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 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 ...

  • 4物质的分类教案
  • 学生:___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 2.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 3.理解分散系与胶体的概念 4.掌握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过程与方 ...

  •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具有 (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 ,不论个数.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原子是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的 要发生变化.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金 ...

  • 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 ...

  • 胶体的定义及胶体的制备与净化
  • 8.1. 胶体概论 8.1.1 分散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叫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相,它是不连续的:另一种物质叫分散介质,它是连续的.自然界中所遇到的实际物系,严格地讲均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分散物系.例如,地壳.海洋.大气.人体.生物体.工业原料及 ...

  • 高三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
  • 第3讲 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 [考纲要求] 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概念,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 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 ...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1: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1. ...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认识丁达尔效应 3.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