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味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一、本册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 、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材编排特点
内容结构特点:生字表一二、选读课文6篇、略读课文4篇共32篇课文。同上册课文相比,第一:它少了专题识字课。第二: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它们是: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16课《充气雨衣》、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安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一)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 容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和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
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拓展知识
本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
这两个全新栏目,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的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方便、快捷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
(三)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新编选的课文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
(四)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实际和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面都有“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突破传统呈现形式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六)体现开放性与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教学建议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 。”因此语文教学要用“有趣”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
(一) 有趣识字
本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提高,识字量却在减少,因此相对来说学生的识字任务减轻,。但识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编歌谣识字、猜谜语识字、三字经识字等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名字识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等等。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二) 有趣朗读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整体感知时读、学习重点时读、遇到难点时读、引导感悟时读、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有趣实践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布置。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交流。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评比。再评一评,谁的手巧,做的小制作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
(四)有趣写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 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 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 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 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等。
总之,作为教师要胸怀全局,在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趣意浓浓。
在趣味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一、本册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 、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材编排特点
内容结构特点:生字表一二、选读课文6篇、略读课文4篇共32篇课文。同上册课文相比,第一:它少了专题识字课。第二: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它们是: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16课《充气雨衣》、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安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一)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 容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和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
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拓展知识
本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
这两个全新栏目,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的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方便、快捷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
(三)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新编选的课文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
(四)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实际和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面都有“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突破传统呈现形式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六)体现开放性与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教学建议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 。”因此语文教学要用“有趣”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
(一) 有趣识字
本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提高,识字量却在减少,因此相对来说学生的识字任务减轻,。但识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编歌谣识字、猜谜语识字、三字经识字等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名字识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等等。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二) 有趣朗读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整体感知时读、学习重点时读、遇到难点时读、引导感悟时读、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有趣实践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布置。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交流。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评比。再评一评,谁的手巧,做的小制作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
(四)有趣写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 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 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 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 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等。
总之,作为教师要胸怀全局,在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趣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