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耕垄 筑梦基层
——2013届湖北省选调生岗前培训心得
2013年七月,在湖北省委领导的关怀和精心安排之下,四方俊杰齐聚东湖之滨,在美丽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共同经历了2013届湖北省选调生岗前培训。六天的时间里,在组织上给我们安排的这场知识盛宴中,我们尽情的汲取基层工作的营养,坚定了信念,强化了本领,增长了认识,为走入基层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转眼间我已经踏入了工作轨道的运行中,领导们的嘱托与关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前辈们优秀的成绩与同学们的友谊与感动,都还似乎萦绕在身边。提起尽头,基层工作的征程才真正拉开序幕!广阔的基层舞台上正等着我们用青春去绘制自己的理想。结合近一个星期的工作认识,我对岗前培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三点体会,也是我在选调之路的起点心中自拟的信条。
一、坚定信念,深扎基层
信念是基石,信念是灯塔。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青年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他提到“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一个“缺钙”的精神主体,是肯定无法担当起基层工作的重任的,对我来说,信念就是我的根,拥有强劲有力的根脉,才能深扎于基层的沃土中。具体在工作实践中,应有以下两点。
1. 摒弃享乐主义,褪去光环思维,磨练意志。
正如向晶晶学姐所说的,她所理解的选调生不是一种光环,去往基层也不是“镀金”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两年的时间也是检验信念与决心的时间。于我而言,在基层的工作是没有年限的,我将时刻处在检验信念与决心的时段,愈发艰难愈发时长的时候,就正是锤炼我的信念与决心的时刻。 刚来到镇上的时候,我看到我们镇政府的那一刻,心里确实被震撼了一下,早有基层工作环境艰苦等心里准备的我还是被破旧的办公楼所打动了,对,是打动,不是吓到,是因为我看到了政府与镇民们房屋的鲜明对比,被这样一个淳朴节俭的镇政府所打动了,我觉得我来对了地方,这里,就是我将要待下并干出一番事业的好地方!丢掉选调生的光环,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小姑娘,这
些基层的老干部,老同志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青春,我们这群年轻人有什么不能待不能接受的呢?基层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工作做好,领导们的满意,同事们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亲手创造!
2. 将个人理想与基层事业结合起来。
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的“中国梦”鼓舞着全国人民,我相信,在我们每个年轻人的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有的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有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偏离了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想过,如何让我们这群青年大学生真正的扎根在基层,后来我得出了结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个人理想结合在基层的事业中。
我们曾经梦想着衣着光鲜的驰骋商场,曾经梦想着在大城市里朝九晚五,曾经梦想着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曾经梦想着锦衣玉食...... 如今我们面对着安静的乡村,面对着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对着枯燥无趣的乡镇工作,怎么办?在我昨天下到村里面去实地勘测土地规划的时候,村民们那期待的眼神和微翘的嘴角,瞬间我就释然了,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人活一世,为自己而活,活的再好也止步于此,可是能够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一丝印记,让群众记得住你,那才是最大的光荣。没有了当初的那些五彩艳丽,光怪陆离的理想,现在的我,能够做一名让老百姓满意,让群众称赞的好干部,就是最大的理想。
二、持续学习,完善自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谈了学习的问题。学习对于我们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正如李鸿忠书记所说的:大学毕业是“课堂”的转换。我们今后的学习将不会全部在黑板上,在老师的传授中完成,我们基层的工作者的学习方式、过程、目的都需要进行转变。在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投入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实干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个人进步和完善的途径。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两点。
1. 向书本学习思想理论,向领导学习工作艺术,向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向
群众找寻工作不足。
刚从学校走出来,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强化,但是在工作中产生的陌生的知识,并不是能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在乡镇工作遇到的问题也超出了在校园里所教授的范畴,比如在近几天的日常工作中,很多需要撰写的材料,项目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却需要在短时间内根据手头掌握的零散资料来总结,深化,归类以得到需要完成的东西。在这个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要求都不相同了的情况之下,我们学习的方式对象也就随之需要立刻转变过来。我自己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对象一个审阅,向书本,领导,同事学习,让群众来检验自己的成果。
首先是书本,书本永远是最直接的知识来源,也是最方便,最易获得的资源,我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就会有很多陌生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虽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多么精通熟练,但是从书本上所获得的入门知识将能成为我们尽快掌握工作的一条捷径,还有一些党的思想理论学习,我们更是不能放松,办公室的报纸,机关杂志刊物等,都是我们可以方便阅读学习的。接下来就是领导和同事,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领导还有着更多的阅历,更广博的视野,他们的人生经验每一点一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聆听领导的教诲将是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我们的人生将是一种启发或领航。
我们所工作的一切,我们所服务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满意,我认为群众满意,群众拥护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检验标准。这几天在村镇办里工作,有时也会下到村里面统计一些基本情况,给老百姓反复的讲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政策,可以看出,老百姓们心中是有一杆称的,我们工作做得如何,我们的政策是否合适,都一一的展现在他们的脸上,每当他们微笑,赞许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做对了方向,我们的学习就学到了点上;每当他们不满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就是滞后了,就是走错了道路,只有跟着百姓走,向着老百姓学习,接地气,更要以老百姓为晴雨表,看一看自己的知识是不是要出来吸收一下阳光,去补充一下能量,才能让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岗位上将学习能力发挥到更大。
2. 实践中提升能力,练就本领,砥砺意志。
在近一个星期的工作中,我就深感自己的压力很大,基层工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每一个文件,每一个步骤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包括待人处事的方方
面面,对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不能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生疏而放弃,握紧实践的这把利剑,在混沌与未知的空间里,才能斩出一条新的道路,否则只能徘徊不前,渐渐的被这个时代,被所处的世界所甩在后面。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我这几天在工作中常对自己说得,我们自以为满腹诗书,自以为是专业的翘楚,在基层的岗位上固步自封,那无疑使行不通的,我们要有一颗小学生的心态,有一颗探索的好奇心,弯下身子,低下头,在实干中去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一件事,自己是不是能够处理工作的难题,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我们今天的每一次任务,每一次经验,都是为了将来的自己,作为青年,我们要能埋头实干,但是也要不忘理想和信念,志存高远。要有一颗被打磨的心,接受环境的考验,在组织的培养下磨砺自己,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可堪大用”的人。
三、学以致用,发挥光热
李鸿忠书记在与应届毕业生谈话中说过,才即“人材”,就是形形色色的材料;社会即舞台,就是用材料之地。材料不被用,就仅仅是块“料”,还不是“材。被社会用了,就成了“人材”。同学们这块材料能否被使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是否对社会有用,这是被动选择的;另一方面要看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争取和实践。学校培养了我们,组织也培养了我们,如今我们来到了基层广阔的舞台,正式施展我们的所学所长的时候了,尽管我们在诸多地方还有不足,还很陌生,但是我认为,一颗学以致用,实现自己价值的热情之心是不可缺少的。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特点找思路,找工作中的切入点。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所工作的乡镇基层,很多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为基层的干部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更应该为基层的社会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于我自身而言,非常幸运的分到了著名旅游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的所在镇,从第一天听到柴埠溪景区的时候我就留下了心,凡是在工作中接触到柴埠溪的相关信息我都会特别留意,在平时生活中我也特意在了解我们乡镇在现今高峰期的时候接待情况。当然,我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关系到柴埠溪旅游的发展,但是我仍然会去以我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我们镇今后的旅游发展会怎么样,能做些什么:农家乐信息的集中统计、与旅行社沟通合作、建造一到两家星级宾
馆等等。我的想法是不成熟的,也许在将来会发现这些想法不可行或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心态,一种积极去参与,投身于乡镇建设的好态度,这对于我们保持工作激情,保持对乡镇的关心是非常有利的。
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我们没有办法为我们的想法去做太多的实现,但是,这是一种思路的储备,在我们不断的工作经验积累中,我们将深化,提炼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日后我们成熟了,有了更多的工作力度,足以实现我们的想法的时候,那将是一份让我们自己骄傲很久的事业。从最初的孕育思路,到最后的得以实现,自己都全程参与,那将是一段难忘的工作经历。
2. 深入群众,以年轻人的活力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带去。
我们作为群众工作的一线,每天都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所作所为,将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刻直接的印象。所以我们也是巩固好我党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的一线战士,我们是身负着巨大的责任的。李鸿忠书记说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振奋:90后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新一代。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企盼,也是我们需要牢记在心的信条。
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充满的朝气与活力,可是青春稍纵即逝,年华易老,如何让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留下深刻的意义是这个年纪的主题,在我看来,我们身处基层的工作者就已经握有了最好的机遇。我们备受关爱,所以我们更要传播关爱,面向我们的群众,面向我们的乡亲,去传递更多的爱,更多的“正能量”。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温暖了中国人,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温暖我们每一个群众的心,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中国梦”真真切切的力量,感受到党和国家实实在在地关怀。这就是我们青春的意义,将这段年华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千千万万百姓的福祉联系在一起,我想,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振奋和怀念的岁月了。
短暂的培训早已结束,我已在基层工作了一个星期,每当我拿出笔记看着培训时候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对我正在做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每当我下村与乡亲们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回忆起在培训中那些优秀同志对我们的嘱托。我突然有一种自豪感,我们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我们自身渺小可是我们所铸造的事业将是无比辉煌,哪怕自己只是一颗小沙粒,也将在那灿烂的星光之中感到高兴,
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我想现在我心里是安定的,是踏实的,是充满信心的,我将在这片土地上勤耕细作,值一棵四季常青的理想之树!
勤于耕垄 筑梦基层
——2013届湖北省选调生岗前培训心得
2013年七月,在湖北省委领导的关怀和精心安排之下,四方俊杰齐聚东湖之滨,在美丽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共同经历了2013届湖北省选调生岗前培训。六天的时间里,在组织上给我们安排的这场知识盛宴中,我们尽情的汲取基层工作的营养,坚定了信念,强化了本领,增长了认识,为走入基层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转眼间我已经踏入了工作轨道的运行中,领导们的嘱托与关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前辈们优秀的成绩与同学们的友谊与感动,都还似乎萦绕在身边。提起尽头,基层工作的征程才真正拉开序幕!广阔的基层舞台上正等着我们用青春去绘制自己的理想。结合近一个星期的工作认识,我对岗前培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三点体会,也是我在选调之路的起点心中自拟的信条。
一、坚定信念,深扎基层
信念是基石,信念是灯塔。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青年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他提到“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一个“缺钙”的精神主体,是肯定无法担当起基层工作的重任的,对我来说,信念就是我的根,拥有强劲有力的根脉,才能深扎于基层的沃土中。具体在工作实践中,应有以下两点。
1. 摒弃享乐主义,褪去光环思维,磨练意志。
正如向晶晶学姐所说的,她所理解的选调生不是一种光环,去往基层也不是“镀金”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两年的时间也是检验信念与决心的时间。于我而言,在基层的工作是没有年限的,我将时刻处在检验信念与决心的时段,愈发艰难愈发时长的时候,就正是锤炼我的信念与决心的时刻。 刚来到镇上的时候,我看到我们镇政府的那一刻,心里确实被震撼了一下,早有基层工作环境艰苦等心里准备的我还是被破旧的办公楼所打动了,对,是打动,不是吓到,是因为我看到了政府与镇民们房屋的鲜明对比,被这样一个淳朴节俭的镇政府所打动了,我觉得我来对了地方,这里,就是我将要待下并干出一番事业的好地方!丢掉选调生的光环,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小姑娘,这
些基层的老干部,老同志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青春,我们这群年轻人有什么不能待不能接受的呢?基层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工作做好,领导们的满意,同事们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亲手创造!
2. 将个人理想与基层事业结合起来。
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的“中国梦”鼓舞着全国人民,我相信,在我们每个年轻人的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有的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有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偏离了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想过,如何让我们这群青年大学生真正的扎根在基层,后来我得出了结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个人理想结合在基层的事业中。
我们曾经梦想着衣着光鲜的驰骋商场,曾经梦想着在大城市里朝九晚五,曾经梦想着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曾经梦想着锦衣玉食...... 如今我们面对着安静的乡村,面对着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对着枯燥无趣的乡镇工作,怎么办?在我昨天下到村里面去实地勘测土地规划的时候,村民们那期待的眼神和微翘的嘴角,瞬间我就释然了,再也没有这样的问题了。人活一世,为自己而活,活的再好也止步于此,可是能够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一丝印记,让群众记得住你,那才是最大的光荣。没有了当初的那些五彩艳丽,光怪陆离的理想,现在的我,能够做一名让老百姓满意,让群众称赞的好干部,就是最大的理想。
二、持续学习,完善自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谈了学习的问题。学习对于我们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正如李鸿忠书记所说的:大学毕业是“课堂”的转换。我们今后的学习将不会全部在黑板上,在老师的传授中完成,我们基层的工作者的学习方式、过程、目的都需要进行转变。在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投入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实干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个人进步和完善的途径。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两点。
1. 向书本学习思想理论,向领导学习工作艺术,向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向
群众找寻工作不足。
刚从学校走出来,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强化,但是在工作中产生的陌生的知识,并不是能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在乡镇工作遇到的问题也超出了在校园里所教授的范畴,比如在近几天的日常工作中,很多需要撰写的材料,项目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却需要在短时间内根据手头掌握的零散资料来总结,深化,归类以得到需要完成的东西。在这个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要求都不相同了的情况之下,我们学习的方式对象也就随之需要立刻转变过来。我自己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对象一个审阅,向书本,领导,同事学习,让群众来检验自己的成果。
首先是书本,书本永远是最直接的知识来源,也是最方便,最易获得的资源,我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就会有很多陌生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虽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多么精通熟练,但是从书本上所获得的入门知识将能成为我们尽快掌握工作的一条捷径,还有一些党的思想理论学习,我们更是不能放松,办公室的报纸,机关杂志刊物等,都是我们可以方便阅读学习的。接下来就是领导和同事,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领导还有着更多的阅历,更广博的视野,他们的人生经验每一点一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聆听领导的教诲将是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我们的人生将是一种启发或领航。
我们所工作的一切,我们所服务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满意,我认为群众满意,群众拥护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检验标准。这几天在村镇办里工作,有时也会下到村里面统计一些基本情况,给老百姓反复的讲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政策,可以看出,老百姓们心中是有一杆称的,我们工作做得如何,我们的政策是否合适,都一一的展现在他们的脸上,每当他们微笑,赞许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做对了方向,我们的学习就学到了点上;每当他们不满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就是滞后了,就是走错了道路,只有跟着百姓走,向着老百姓学习,接地气,更要以老百姓为晴雨表,看一看自己的知识是不是要出来吸收一下阳光,去补充一下能量,才能让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岗位上将学习能力发挥到更大。
2. 实践中提升能力,练就本领,砥砺意志。
在近一个星期的工作中,我就深感自己的压力很大,基层工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每一个文件,每一个步骤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包括待人处事的方方
面面,对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不能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生疏而放弃,握紧实践的这把利剑,在混沌与未知的空间里,才能斩出一条新的道路,否则只能徘徊不前,渐渐的被这个时代,被所处的世界所甩在后面。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我这几天在工作中常对自己说得,我们自以为满腹诗书,自以为是专业的翘楚,在基层的岗位上固步自封,那无疑使行不通的,我们要有一颗小学生的心态,有一颗探索的好奇心,弯下身子,低下头,在实干中去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一件事,自己是不是能够处理工作的难题,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我们今天的每一次任务,每一次经验,都是为了将来的自己,作为青年,我们要能埋头实干,但是也要不忘理想和信念,志存高远。要有一颗被打磨的心,接受环境的考验,在组织的培养下磨砺自己,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可堪大用”的人。
三、学以致用,发挥光热
李鸿忠书记在与应届毕业生谈话中说过,才即“人材”,就是形形色色的材料;社会即舞台,就是用材料之地。材料不被用,就仅仅是块“料”,还不是“材。被社会用了,就成了“人材”。同学们这块材料能否被使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是否对社会有用,这是被动选择的;另一方面要看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争取和实践。学校培养了我们,组织也培养了我们,如今我们来到了基层广阔的舞台,正式施展我们的所学所长的时候了,尽管我们在诸多地方还有不足,还很陌生,但是我认为,一颗学以致用,实现自己价值的热情之心是不可缺少的。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特点找思路,找工作中的切入点。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所工作的乡镇基层,很多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为基层的干部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更应该为基层的社会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于我自身而言,非常幸运的分到了著名旅游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的所在镇,从第一天听到柴埠溪景区的时候我就留下了心,凡是在工作中接触到柴埠溪的相关信息我都会特别留意,在平时生活中我也特意在了解我们乡镇在现今高峰期的时候接待情况。当然,我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关系到柴埠溪旅游的发展,但是我仍然会去以我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我们镇今后的旅游发展会怎么样,能做些什么:农家乐信息的集中统计、与旅行社沟通合作、建造一到两家星级宾
馆等等。我的想法是不成熟的,也许在将来会发现这些想法不可行或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心态,一种积极去参与,投身于乡镇建设的好态度,这对于我们保持工作激情,保持对乡镇的关心是非常有利的。
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我们没有办法为我们的想法去做太多的实现,但是,这是一种思路的储备,在我们不断的工作经验积累中,我们将深化,提炼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日后我们成熟了,有了更多的工作力度,足以实现我们的想法的时候,那将是一份让我们自己骄傲很久的事业。从最初的孕育思路,到最后的得以实现,自己都全程参与,那将是一段难忘的工作经历。
2. 深入群众,以年轻人的活力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带去。
我们作为群众工作的一线,每天都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所作所为,将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刻直接的印象。所以我们也是巩固好我党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的一线战士,我们是身负着巨大的责任的。李鸿忠书记说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振奋:90后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新一代。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企盼,也是我们需要牢记在心的信条。
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充满的朝气与活力,可是青春稍纵即逝,年华易老,如何让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留下深刻的意义是这个年纪的主题,在我看来,我们身处基层的工作者就已经握有了最好的机遇。我们备受关爱,所以我们更要传播关爱,面向我们的群众,面向我们的乡亲,去传递更多的爱,更多的“正能量”。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温暖了中国人,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温暖我们每一个群众的心,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中国梦”真真切切的力量,感受到党和国家实实在在地关怀。这就是我们青春的意义,将这段年华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千千万万百姓的福祉联系在一起,我想,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振奋和怀念的岁月了。
短暂的培训早已结束,我已在基层工作了一个星期,每当我拿出笔记看着培训时候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对我正在做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每当我下村与乡亲们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回忆起在培训中那些优秀同志对我们的嘱托。我突然有一种自豪感,我们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我们自身渺小可是我们所铸造的事业将是无比辉煌,哪怕自己只是一颗小沙粒,也将在那灿烂的星光之中感到高兴,
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我想现在我心里是安定的,是踏实的,是充满信心的,我将在这片土地上勤耕细作,值一棵四季常青的理想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