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愈直肠脱垂

李某,女,42岁。2008年3月5日初诊。自述近3年因劳累过甚,逐渐出现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最近2个月来发生肛门滞紧、疼痛,每次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收,必须用手慢慢托回,且黏液较多,有时带血,肛门周围皮肤搔痒较甚。到当地某医院外科及痔科检查,均诊断为直肠脱垂(脱肛),给服维生素及多潘立酮片等西药治疗1月余,无明显疗效。刻诊:面色萎黄,神情痛苦,诉肛门滞紧疼痛较甚,肛门周围皮肤发痒,不能端坐于凳上。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食欲很差,大便溏泄,不时自汗。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迟细。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治宜温中散寒,升阳举陷。方用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克,党参30克,炒苍术15克,淡干姜10克,炮附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枳壳30克,三棱30克,大腹皮30克,蛇床子15克。服7剂,每日1剂,连续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混匀后分早、中、晚3次服完。嘱保暖,忌食寒凉肥腻食品。

3月12日二诊:诉肛门滞紧疼痛明显减轻,能端坐片刻。排便时肿物脱出少许,用手稍托后即较快回纳,黏液已不多,食欲改善,四肢厥冷减轻,大便较软。此乃方药有效,守原方再进7剂。

3月19日三诊:肛门滞紧少许,疼痛已消失,可端坐1小时以上。排便时肿物已不脱出,全身乏力明显好转,食欲增进,四肢转温,大便基本成形,仍时有自汗,晚眠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脉缓。此为病证进一步好转,方中炒苍术易炒白术,加五味子10克以敛汗安神。7剂。

3月26日四诊:肛门滞紧感消失,大便成形,已无自汗,睡眠改善,自觉身体恢复如前,精神爽朗。守三诊方又进7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有“食欲很差,大便溏泄、四肢厥冷”等中焦虚寒之表现,又有“神疲乏力,肛门滞紧疼痛”等虚劳里急之表现,故用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甚为适宜。方中加入升麻、柴胡者,为升举阳气也;加入蛇床子者,为温阳又止痒也。重用枳壳、三棱、大腹皮者,乃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此三药均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等作用,因此对胃下垂、胃扩张、胃脘停水、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和疝气等病有良好的疗效,故而重用之。本例直肠脱垂病,以辨证应用经方,并参考现代中药药理选择用药,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

李某,女,42岁。2008年3月5日初诊。自述近3年因劳累过甚,逐渐出现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最近2个月来发生肛门滞紧、疼痛,每次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收,必须用手慢慢托回,且黏液较多,有时带血,肛门周围皮肤搔痒较甚。到当地某医院外科及痔科检查,均诊断为直肠脱垂(脱肛),给服维生素及多潘立酮片等西药治疗1月余,无明显疗效。刻诊:面色萎黄,神情痛苦,诉肛门滞紧疼痛较甚,肛门周围皮肤发痒,不能端坐于凳上。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食欲很差,大便溏泄,不时自汗。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迟细。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治宜温中散寒,升阳举陷。方用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克,党参30克,炒苍术15克,淡干姜10克,炮附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枳壳30克,三棱30克,大腹皮30克,蛇床子15克。服7剂,每日1剂,连续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混匀后分早、中、晚3次服完。嘱保暖,忌食寒凉肥腻食品。

3月12日二诊:诉肛门滞紧疼痛明显减轻,能端坐片刻。排便时肿物脱出少许,用手稍托后即较快回纳,黏液已不多,食欲改善,四肢厥冷减轻,大便较软。此乃方药有效,守原方再进7剂。

3月19日三诊:肛门滞紧少许,疼痛已消失,可端坐1小时以上。排便时肿物已不脱出,全身乏力明显好转,食欲增进,四肢转温,大便基本成形,仍时有自汗,晚眠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脉缓。此为病证进一步好转,方中炒苍术易炒白术,加五味子10克以敛汗安神。7剂。

3月26日四诊:肛门滞紧感消失,大便成形,已无自汗,睡眠改善,自觉身体恢复如前,精神爽朗。守三诊方又进7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有“食欲很差,大便溏泄、四肢厥冷”等中焦虚寒之表现,又有“神疲乏力,肛门滞紧疼痛”等虚劳里急之表现,故用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甚为适宜。方中加入升麻、柴胡者,为升举阳气也;加入蛇床子者,为温阳又止痒也。重用枳壳、三棱、大腹皮者,乃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此三药均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等作用,因此对胃下垂、胃扩张、胃脘停水、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和疝气等病有良好的疗效,故而重用之。本例直肠脱垂病,以辨证应用经方,并参考现代中药药理选择用药,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


相关内容

  • 中医外科学重点
  • 蓝色有10针推期末考出现过的题目,B卷2013.12.3,只有部分哦,记不清了 中医外科学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腹症. 3.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

  • [金匮要略]2
  • <金匮要略>试题(C卷) 一. 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病人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是用脉象来( )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表里同治适用于( )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 ...

  •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 中医歌诀--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1.肺系 肺系 1-1.感冒 . 第一证. 第一证.风寒束表证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橘红神曲杏, 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 ...

  • 脾胃科诊疗方案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 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

  • 痔疮中医诊疗规范
  •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 (1)症状: ① 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 ...

  • 必看:中医外科学重点
  •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 ★表示重要章节 ▲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 ﹡表示小重点 上篇 总论占40%★★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 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 春 ...

  • 中医中级职称考试试题总结
  • 中医中级职称考试试题总结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A.表寒证 B.表热证 C.里寒证 D.里热证 E.半表半里证 清骨散的组成药物不包括 A.银柴胡.胡黄连 B.秦艽 C.鳖甲.地骨皮 D.白芍 E.青蒿.知母 泻下剂的作用不包括 A.通便 B.泻热 C.攻积 D.逐水 E.发汗 八珍汤的组成药物不包括 ...

  • 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 [摘要] 目的 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胃溃疡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 实验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 ...

  •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16例
  • 关键词 溃疡病 黄芪建中汤 临床观察 笔者近3年来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1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2-58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2年;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