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 从"心"开始!新生入学适应讲座

大一新生如何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一、提问“大学是什么?”

我想在我们每一位同学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曾经对大学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优雅的校园环境,芳草如茵,树木葱郁,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建筑物简洁庄重、美观大方。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学富五车的教授们的教诲,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操作精密的仪器,在环境优美的草地上交流学习的心得,在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小桥流水旁和自己心仪已久的异性谈天说地、交流情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在设备齐全的体育馆里进行锻炼,可以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可以在温馨的宿舍里休息,还可以在辩论赛中一决雌雄,在周末晚会上放喉高歌,在社团沙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快乐迷人的、是令人向往的。

大学是一个梦的实现, 也是一个梦的开始.

大学是一湾活水激流不断, 涌入涌出, 让他永远有着美丽多姿的浪花。 大学是一个幻想的青年,已脱离了幼稚,同时也远离了老朽.

大学是一滴指示剂,是社会这缺溶液里一滴敏感的指示剂,任何社会思潮的细微变化,他都会迅速而清晰的显现出来.换言之,大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 大学是一个舞台,有一批最具表演天赋的演员,都带着梦想而来,都狂想塑造出夺目的光彩每个人都是这舞台的主角,每个人有都只是背景,每个人离开他时都带走了自己的一个舞台都带走了一段故事

大学是一个思想的百花台桃红李白,杏粉菊黄,群芳争艳,各展其姿,他可以容纳各种荒唐,也可以接受任何叛逆,他可以打破任何传统,又可以否定一切新潮.他永远都活跃在不定型的状态中.

每一个"是什么"都只能是管窥一"斑"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这里很多同学开始第一次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在这里很多同学们将最后一次接受系统的教育。

但是,真正的大学生活和你们所憧憬的是不是一样呢?

当一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许多学生都感到大学环境远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同学都会被怨恨和失落的心情所笼罩。校园没有自己想像中的美观大方,同学没有想像中的容易相处,食堂的饭菜不和胃口,宿舍里面十分的拥挤。一切的一起都和自己想像中的不同。再加上刚刚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自己以前的朋友,使很多大学新生在大一都觉得无法适应大学生活。

无论你是激动,还是紧张,每个新来的学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和行动的适应过程。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

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曾经收到一个同学写给我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大一迷茫,浪费了时光;大二适应,但起跑太慢;大三拼搏,有些力不从心;大四留恋,可后悔晚矣”

不知道同学们看了信中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感想。但是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大学第四年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叹和抱怨。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二、大学生活新变化

1、生活环境的变化

(1)环境的变化:离开了家乡熟悉的一切,面对的是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城市。

(2)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学生多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就是学校——家,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只要埋头读书就可以了。进入大学,父母不再在身边照顾自己,没有了长辈的呵护和照料,过的是集体生活、住集体宿舍、吃食堂;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衣食住行、经济开支、接人待物都要自己解决。

(3)生活习惯的变化:中学生一般都很多人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但是进入大学,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别人的生活习惯很难完全相同。

(4)生活内容的变化:中学生活内容单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大学校园生活十分丰富,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方向专业化:中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主要是普及基础性的知识,为了升学做准备。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注重专业性和应用性。

(2)学习内容多元化:中学开设课程较少,学生对学习内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学的课程纷繁复杂,既有基础课,也有专业课,还有各类选修课;既有自然科学,又涉及人文科学;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培养实践能力。

(3)学习的自主性: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而大学课堂老师讲授时间较少,内容多、跨度大,更强调启发性、研讨式、自主式教学,教师讲课也不一定按照教材。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室大、人很多、老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没有人管你的学习,复习要自己安排,很难把握。大学的学习弹性很大、自由空间也很大、自主性大,更多是靠学生自己去学习钻研。

(4)管理方式的变化: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都不多。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比较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多。

3、人际环境的变化

(1)师生关系相对松散:中学师生关系比较紧密、老师在学习、思想、生活很多方面和学生关系密切。大学教师下课后一般和学生交流很少,辅导员和学生也不是每天见面。班上的工作大多由班干部组织学生自己完成,师生关系相对松散。

(2)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中学时代,很少接触社会、主要和父母、老师、同学打交道,人迹关系相对单纯。到了大学,人际交往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和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同学打交道,还要和有关部门的教职工来往。由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勤工俭学、教学实践等社会活动,还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来往,人迹关系更为复杂。同学之间的语言、价值观、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了交往的难度。

(3)异性交往的困扰:摆脱了高考的束缚,大学新生对异性的交往给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同学很想与异性交往,但因为紧张自卑,在异性面前感到羞怯畏惧,影响了同学关系;有许多新生刚刚离开父母亲人和朋友,在异地感到孤独,很想为自己找一个情感的寄托,以代替父母的关怀,但是由于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异性交往方面常常感到困难;有的同学分不清究竟是爱情还是友谊,有的同学因单相思而自我困扰,读恋爱的冲突和矛盾感到惊慌失措;有的因为激情冲昏了头脑,影响了学习;有的因为处理失误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社会角色的变化

(1)从“佼佼者”到“普通人”。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之间,在高中的班级中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都有一定的优越感。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强手如林,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不在耀眼,顿时倍感失落,优越感荡然无存。

(2)从学习型到能力型。中学学生一般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处于优势地位。而大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更看重能力。有许多同学在大学中成绩优异,但是缺乏特长,能力较茶,反而不如那些学业成绩比自己差而能力强有特长的学生发展好。因此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动摇,情绪低落,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雄心。

(3)从依赖到独立。大学新生要从过去的依赖转向完全的自我独立。中学时的生活依赖家庭,学习依赖老师,事事有人做主,样样不用自己操心。大学完全不同,生活要完全自理、学习要自主、行为要自制、思想要自立,一切要靠自己独立完成,不可能再由父母、老师包办代替,遇到问题要自己解决。独立生活能力强的人就会如鱼得水,应付自如;独立性差的人便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莫名的烦恼骤然增多,心理一团糟的感觉就会挥之不去。

做情绪的主人

首先,很高兴今天能和各位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在你们的工作种如何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你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同学们都是班、团、学生会的干部,在大学里面担任各种职务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光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还要尽量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很多学生干部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影响了学习,要么是不能很好的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候还会遇到很多委屈。有时老师会觉得交给你的任务你没有做好,有时同学们不服从你的安排,不配合你的工作,使有的学生干部往往承担了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保持自己的心情愉快?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如何使自己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

一、做情绪的主人。

如何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首先应该了解自身的情绪。

(一)了解情绪

我们常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今天很郁闷!”“好不爽哦!”这些都是在描述我们的情绪状态。

1、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引起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心理

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还是哪个地区,人们的基本情绪都是一样的,就是喜、怒、哀、惧。

(1)喜——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到达之后紧张解除后随之而来的情绪体验。当人们愿望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喜悦程度。“窃喜、狂喜、喜出望外”

(2)怒——愤怒: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者则一再地受到防碍,逐渐积累而成的一种情绪。“怒发冲冠、怒气冲天”

(3)哀——悲哀:人们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有价值的东西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依存于失去的事物的价值。

(4)惧——恐惧: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某种可怕情景或事物的能力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这几种情绪。人的情绪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情绪的作用

(1)影响、调节学习和工作。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在愉快的情绪下工作、学习的效率都会更高,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2)协调人际关系

在愉快的情绪下,当你面对不喜欢的人时也会露出微笑,能够更好地和周围的人相处。

(3)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肯定有听过这样的事情。

一对中年夫妻家庭和睦幸福,一天丈夫在上班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故去,妻子闻讯痛不欲生。事情过后,她整天以泪洗面,情绪极度压抑,茶不思、饭不想,严重失眠,连亲人也不愿见。出事后的第三个月,她发现黑便,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术中见腹膜和腹腔淋巴结已广泛转移,虽全力救治,但病人不久辞世。

也有的绝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以后,以乐观得心态面对疾病,最后活下来得时间大大超过医生所预计得时间。

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物质,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正常细胞癌变。

3、保持健康情绪

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

要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绪首先就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情绪的主人,更多的人是情绪的奴隶。

我们先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看你是不是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得情绪,做情绪得主人呢?

我相信在坐得同学大多都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得情绪哈。

(二)接下来我来看如何使自己做自己情绪主人。

1、承认情绪,认识到是观念左右我们得情绪。

大约1900年前,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就指出:人不会受事物的干扰,干扰人的是他们对事物采取的观点。

而现代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得核心内容就是了情绪ABC 理论。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

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情绪ABC 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要保持好得情绪状态,就要正确对于所遇到得问题。

首先,认识到是你得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在影响着你的情绪。

有这样一个母亲,他整天都坐在家门口唉声叹气,邻居见了很关心的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那么不开心。他回答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扇子得,二女二是卖伞的。出太阳的时候我就会担心我二女二得伞怎么买得出去,销量不好;下雨得时候我就会担心我大女儿得扇子卖不出去,你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嘛?”邻居听了,笑了一下说:“你就换个想法哈,下雨得时候就想二女儿得伞卖得好,出太阳得时候就想大女儿得扇子卖得好,不就好了吗?”老太太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从此,也就不再整天唉声叹气了。

可能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想这个母亲的景遇并不不坏,有的时候你遇到得的确在当下来说是很糟糕得事情或是无法解决得事情啊?

其次,当周围得一切我们无法改变得时候,我们更要学会改变自己得观念。 “塞翁失马”得故事同学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当他得马丢了之后,他得邻居觉得很可惜,他没有抱怨。结果他得马带了一群野马回家,当邻居羡慕得时候,他的儿子由于骑野马摔下来摔断了腿。最后,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得结果,由于他得儿子残废了所以不用服兵役。所以每件事情得发生我们是无法预知他最后得结果的。

要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而你的心情、你愉快与否,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一个哲学家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工地上的人正在搬砖。哲学家就问一个人:“你为什么在这里搬砖呢?”第一个人没好气的,头也不抬的回答:“没看见吗?我正在复苦役,搬砖呢!”第二个人将自己手中的砖放好,平和的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三个人檫了一下汗,放下手中的砖,站起来自豪地说:“我正在盖一座教堂。”

第一个人是“悲观主义者”——“这种人认为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理由认为是生活给我的苦役”;

第二个人是“职业主义者”——这种人认为“我做的事情应该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而没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个人是“理想主义者”——这种人认为“你的每一滴汗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通向一座圣殿,你理想中的圣殿,你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2、主动体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也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使我们感到愉快的情绪。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呢?

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方法来体验积极的情绪。你们一般情况下在做那 些事情的时候会感到愉悦。例如:听音乐、散步、参加体育锻炼、旅游、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培养一个好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来说的非常重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有集邮的爱好。二战最艰苦的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个小时集邮,他把自己关在一幢房子里,摆弄各种邮票,借此摆脱周围的一切。去的时候,他满脸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离开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变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和爱好,就会觉得生活很乏味,积极情绪不易产生,而且不利于个性心理的形成。所以,为了调节情绪,也为了全面地发展自己,培养完整的个性,应该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

3、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合理的宣泄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他是指:老板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死了。可见,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将我们的坏情绪宣泄出去,我们才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

(1)倾诉。倾诉是宣泄情绪的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把你的快乐告诉你的朋友,一个快乐就变成了两个快乐,把你的悲伤告诉你的朋友,一个悲伤就变成了半个悲伤。”我们在开心的事情时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告诉自己的朋友和同学、父母、老师,但是当我们遇到挫折,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确很少愿意向别人倾诉,其实这时我们更需要有一个倾诉对象,将我们的坏情绪宣泄出来。

但是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啊!那么你还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当你的不愉快随着笔尖在纸上流出之后,坏情绪也会随之而去,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头来看自己的心情记录时,你会觉得自己当时幼稚、可笑,

还有就是可以发掘一个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宣泄方式,当然最好的健康的宣泄方式。那么人们常常采用的宣泄方式由那些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有没有适合你的,当你在团工作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不妨试一下。

放声大哭、大吃一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出一身大汗,这些都时很有效的宣泄方式。

4、积极热情的对待他人

学生工作是一项需要和不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更好地开展工作,那么就应该积极热情的对待他人,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积极热情、真诚的对待周围同学的时候,我向同学们一定会感受他你的真诚,更好地配合你开展工作,同时你也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为自己营造一了好的生活环境。

5、表情训练法

也就是要时常保持微笑的表情。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

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只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不信你回家试试。

6、注意饮食调节

这个应该是每个同学都比较喜欢的方法。

怒:玫瑰花、藕、山楂、萝卜、啤酒(怒:有些暴躁是吃出来的吃多了,几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 族维生素(B1、B3、B6等) 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维生素B3缺乏与焦虑、失眠有关,维生素B6的不足则导致思维能力下降。肉吃得多,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高使人冲动。糖吃多了。听说过“嗜糖性精神烦躁”吗?怒与吃糖多有关联。)

紧张、多疑:绿茶、蔬菜、零食(希望过高,紧张过度也许是压力太大,也许是期许过高,多疑的人都有些紧张,紧张的人都有些神经质,通常不快乐,甚至常受失眠困扰。吃少了,疑虑和忧思之人多是苍白、瘦弱的,主要是能量、蛋白质摄取量很低,导致贫血、体力不足。吃素:长年吃素得不到足够的脂肪以及那些含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卵磷脂和肉碱,从而影响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缺锌的人容易抑郁、情绪不稳定。)

懒惰:青菜、豆腐、青椒(是一种症状, 能反映饮食上的某种偏差盐多了。食盐过量在体内积蓄,会出现反应迟钝、喜欢睡觉等现象。体酸:常言道酸懒酸懒,真的是酸了便会懒的。缺铁:饮食单调、不注意荤素搭配摄食的人,容易出现缺铁现象。)

悲:香蕉、苹果、葡萄、鱼、南瓜子、鸡汤、杂食(抑郁伤感催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加剧抑郁伤感氨基酸不平衡。缺乏色氨酸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记得多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花豆、黑大豆、南瓜子仁、鱼片等。)

二、更好地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特点

大学学生工作是一项需要人有较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锻炼同学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在你的日常工作中,你要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同学们的工作开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同学虽然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由于不擅人际交往,不能处理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往往觉得工作起来非常吃力,想找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但是别人总是好象不愿意。

1、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

2、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们都要试图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人际环境是否和谐也是衡量同学们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发现: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 适应较慢. 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 不够大胆, 不主动交往, 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卑心理. 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

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

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想有所提高 。

在研究中,人们总结出有着和谐人际关系的学生往往有以下的特征:

有亲和力的人格特质,如诚实、热情、正直

克服各种障碍,勇敢实践

讲究交往行为的规范

正确运用交往的艺术

积极主动投身交往的实践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先搞清楚你周围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饿个性特征,他们是那一种交往类型的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积极型:对交往认识深刻,行动积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多热

心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主动承担社会工作。

被动型:对封闭的交往不满意,渴望真诚、深厚的友谊,但感到缺少知心

朋友。主张开展积极交往,认识上比较明确,行动上却不主动,一般较少主动交往,而多是被动卷入。

沉静型:这种类型人数少,习惯过平静的生活,性格一般比较孤僻。平日

少言寡语,不善交往,只保持与少数人的交往和接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我们是那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模式,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容易有一些偏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际交往中的几种效应,同学们看一下你平时有没有这些效应去和人交往。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先人为主”。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人际交往中,人们从对方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在人际交往中,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题” 。

4、投射效应: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别人的印象总是假设与自己有相同的

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5、刻板印象

概念: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

影响: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人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

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偏见和不当处理,大学生往往有一些不当的交往模式:

1、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像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2、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3、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同样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人与成人间成熟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1、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原则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

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

首先要做到——称呼得体

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要用全称。

第二——说话注意礼貌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切忌平平淡淡、滥用词藻、含含糊糊、干巴枯燥。

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适度地称赞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他会很乐意与你多交往。但是赞美要适度,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2)非语言艺术,也就是我们的肢体语言

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3)学会倾听

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聆听。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孔子最讨厌巧言令色的人,认为“鲜以仁”,也就是说在那些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人当中很少尤君子的存在。

他的一个学生子路要去做官了,在临行前问孔子:“老师,我要去做官了,你说我要注意些什么事情呢?”

孔子回答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伊。”

也就是说要多听别人说,听多了疑惑就少了,在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少说话,这样就会少很多的抱怨;一个人的形式行事是和他的眼界有关的,眼界宽了,见

多了,自然迷惑就少了,同时还要注意做事要小心谨慎,做到“如临深渊、如履博冰”,三思而后行,这样心里就会少了后悔/

说话少了很多抱怨、指责,做事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样也就可以取得成功了。

3、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资素质

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3)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4)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大学生同住在一起,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大一新生如何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一、提问“大学是什么?”

我想在我们每一位同学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曾经对大学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优雅的校园环境,芳草如茵,树木葱郁,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建筑物简洁庄重、美观大方。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学富五车的教授们的教诲,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操作精密的仪器,在环境优美的草地上交流学习的心得,在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小桥流水旁和自己心仪已久的异性谈天说地、交流情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在设备齐全的体育馆里进行锻炼,可以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可以在温馨的宿舍里休息,还可以在辩论赛中一决雌雄,在周末晚会上放喉高歌,在社团沙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快乐迷人的、是令人向往的。

大学是一个梦的实现, 也是一个梦的开始.

大学是一湾活水激流不断, 涌入涌出, 让他永远有着美丽多姿的浪花。 大学是一个幻想的青年,已脱离了幼稚,同时也远离了老朽.

大学是一滴指示剂,是社会这缺溶液里一滴敏感的指示剂,任何社会思潮的细微变化,他都会迅速而清晰的显现出来.换言之,大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 大学是一个舞台,有一批最具表演天赋的演员,都带着梦想而来,都狂想塑造出夺目的光彩每个人都是这舞台的主角,每个人有都只是背景,每个人离开他时都带走了自己的一个舞台都带走了一段故事

大学是一个思想的百花台桃红李白,杏粉菊黄,群芳争艳,各展其姿,他可以容纳各种荒唐,也可以接受任何叛逆,他可以打破任何传统,又可以否定一切新潮.他永远都活跃在不定型的状态中.

每一个"是什么"都只能是管窥一"斑"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这里很多同学开始第一次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在这里很多同学们将最后一次接受系统的教育。

但是,真正的大学生活和你们所憧憬的是不是一样呢?

当一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许多学生都感到大学环境远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同学都会被怨恨和失落的心情所笼罩。校园没有自己想像中的美观大方,同学没有想像中的容易相处,食堂的饭菜不和胃口,宿舍里面十分的拥挤。一切的一起都和自己想像中的不同。再加上刚刚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自己以前的朋友,使很多大学新生在大一都觉得无法适应大学生活。

无论你是激动,还是紧张,每个新来的学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和行动的适应过程。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

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曾经收到一个同学写给我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大一迷茫,浪费了时光;大二适应,但起跑太慢;大三拼搏,有些力不从心;大四留恋,可后悔晚矣”

不知道同学们看了信中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感想。但是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大学第四年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叹和抱怨。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二、大学生活新变化

1、生活环境的变化

(1)环境的变化:离开了家乡熟悉的一切,面对的是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城市。

(2)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学生多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就是学校——家,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只要埋头读书就可以了。进入大学,父母不再在身边照顾自己,没有了长辈的呵护和照料,过的是集体生活、住集体宿舍、吃食堂;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衣食住行、经济开支、接人待物都要自己解决。

(3)生活习惯的变化:中学生一般都很多人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但是进入大学,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别人的生活习惯很难完全相同。

(4)生活内容的变化:中学生活内容单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大学校园生活十分丰富,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方向专业化:中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主要是普及基础性的知识,为了升学做准备。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注重专业性和应用性。

(2)学习内容多元化:中学开设课程较少,学生对学习内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学的课程纷繁复杂,既有基础课,也有专业课,还有各类选修课;既有自然科学,又涉及人文科学;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培养实践能力。

(3)学习的自主性: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而大学课堂老师讲授时间较少,内容多、跨度大,更强调启发性、研讨式、自主式教学,教师讲课也不一定按照教材。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室大、人很多、老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没有人管你的学习,复习要自己安排,很难把握。大学的学习弹性很大、自由空间也很大、自主性大,更多是靠学生自己去学习钻研。

(4)管理方式的变化: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都不多。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比较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多。

3、人际环境的变化

(1)师生关系相对松散:中学师生关系比较紧密、老师在学习、思想、生活很多方面和学生关系密切。大学教师下课后一般和学生交流很少,辅导员和学生也不是每天见面。班上的工作大多由班干部组织学生自己完成,师生关系相对松散。

(2)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中学时代,很少接触社会、主要和父母、老师、同学打交道,人迹关系相对单纯。到了大学,人际交往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和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同学打交道,还要和有关部门的教职工来往。由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勤工俭学、教学实践等社会活动,还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来往,人迹关系更为复杂。同学之间的语言、价值观、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了交往的难度。

(3)异性交往的困扰:摆脱了高考的束缚,大学新生对异性的交往给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同学很想与异性交往,但因为紧张自卑,在异性面前感到羞怯畏惧,影响了同学关系;有许多新生刚刚离开父母亲人和朋友,在异地感到孤独,很想为自己找一个情感的寄托,以代替父母的关怀,但是由于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异性交往方面常常感到困难;有的同学分不清究竟是爱情还是友谊,有的同学因单相思而自我困扰,读恋爱的冲突和矛盾感到惊慌失措;有的因为激情冲昏了头脑,影响了学习;有的因为处理失误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社会角色的变化

(1)从“佼佼者”到“普通人”。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之间,在高中的班级中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都有一定的优越感。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强手如林,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不在耀眼,顿时倍感失落,优越感荡然无存。

(2)从学习型到能力型。中学学生一般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处于优势地位。而大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更看重能力。有许多同学在大学中成绩优异,但是缺乏特长,能力较茶,反而不如那些学业成绩比自己差而能力强有特长的学生发展好。因此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动摇,情绪低落,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雄心。

(3)从依赖到独立。大学新生要从过去的依赖转向完全的自我独立。中学时的生活依赖家庭,学习依赖老师,事事有人做主,样样不用自己操心。大学完全不同,生活要完全自理、学习要自主、行为要自制、思想要自立,一切要靠自己独立完成,不可能再由父母、老师包办代替,遇到问题要自己解决。独立生活能力强的人就会如鱼得水,应付自如;独立性差的人便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莫名的烦恼骤然增多,心理一团糟的感觉就会挥之不去。

做情绪的主人

首先,很高兴今天能和各位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在你们的工作种如何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你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同学们都是班、团、学生会的干部,在大学里面担任各种职务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光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还要尽量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很多学生干部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影响了学习,要么是不能很好的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候还会遇到很多委屈。有时老师会觉得交给你的任务你没有做好,有时同学们不服从你的安排,不配合你的工作,使有的学生干部往往承担了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保持自己的心情愉快?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如何使自己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

一、做情绪的主人。

如何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首先应该了解自身的情绪。

(一)了解情绪

我们常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今天很郁闷!”“好不爽哦!”这些都是在描述我们的情绪状态。

1、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引起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心理

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还是哪个地区,人们的基本情绪都是一样的,就是喜、怒、哀、惧。

(1)喜——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到达之后紧张解除后随之而来的情绪体验。当人们愿望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喜悦程度。“窃喜、狂喜、喜出望外”

(2)怒——愤怒: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者则一再地受到防碍,逐渐积累而成的一种情绪。“怒发冲冠、怒气冲天”

(3)哀——悲哀:人们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有价值的东西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依存于失去的事物的价值。

(4)惧——恐惧: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某种可怕情景或事物的能力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这几种情绪。人的情绪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情绪的作用

(1)影响、调节学习和工作。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在愉快的情绪下工作、学习的效率都会更高,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2)协调人际关系

在愉快的情绪下,当你面对不喜欢的人时也会露出微笑,能够更好地和周围的人相处。

(3)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肯定有听过这样的事情。

一对中年夫妻家庭和睦幸福,一天丈夫在上班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故去,妻子闻讯痛不欲生。事情过后,她整天以泪洗面,情绪极度压抑,茶不思、饭不想,严重失眠,连亲人也不愿见。出事后的第三个月,她发现黑便,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术中见腹膜和腹腔淋巴结已广泛转移,虽全力救治,但病人不久辞世。

也有的绝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以后,以乐观得心态面对疾病,最后活下来得时间大大超过医生所预计得时间。

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物质,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正常细胞癌变。

3、保持健康情绪

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

要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绪首先就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情绪的主人,更多的人是情绪的奴隶。

我们先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看你是不是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得情绪,做情绪得主人呢?

我相信在坐得同学大多都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得情绪哈。

(二)接下来我来看如何使自己做自己情绪主人。

1、承认情绪,认识到是观念左右我们得情绪。

大约1900年前,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就指出:人不会受事物的干扰,干扰人的是他们对事物采取的观点。

而现代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得核心内容就是了情绪ABC 理论。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

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情绪ABC 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要保持好得情绪状态,就要正确对于所遇到得问题。

首先,认识到是你得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在影响着你的情绪。

有这样一个母亲,他整天都坐在家门口唉声叹气,邻居见了很关心的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那么不开心。他回答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扇子得,二女二是卖伞的。出太阳的时候我就会担心我二女二得伞怎么买得出去,销量不好;下雨得时候我就会担心我大女儿得扇子卖不出去,你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嘛?”邻居听了,笑了一下说:“你就换个想法哈,下雨得时候就想二女儿得伞卖得好,出太阳得时候就想大女儿得扇子卖得好,不就好了吗?”老太太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从此,也就不再整天唉声叹气了。

可能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想这个母亲的景遇并不不坏,有的时候你遇到得的确在当下来说是很糟糕得事情或是无法解决得事情啊?

其次,当周围得一切我们无法改变得时候,我们更要学会改变自己得观念。 “塞翁失马”得故事同学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当他得马丢了之后,他得邻居觉得很可惜,他没有抱怨。结果他得马带了一群野马回家,当邻居羡慕得时候,他的儿子由于骑野马摔下来摔断了腿。最后,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得结果,由于他得儿子残废了所以不用服兵役。所以每件事情得发生我们是无法预知他最后得结果的。

要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而你的心情、你愉快与否,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一个哲学家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工地上的人正在搬砖。哲学家就问一个人:“你为什么在这里搬砖呢?”第一个人没好气的,头也不抬的回答:“没看见吗?我正在复苦役,搬砖呢!”第二个人将自己手中的砖放好,平和的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三个人檫了一下汗,放下手中的砖,站起来自豪地说:“我正在盖一座教堂。”

第一个人是“悲观主义者”——“这种人认为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理由认为是生活给我的苦役”;

第二个人是“职业主义者”——这种人认为“我做的事情应该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而没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个人是“理想主义者”——这种人认为“你的每一滴汗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通向一座圣殿,你理想中的圣殿,你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2、主动体验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也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使我们感到愉快的情绪。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呢?

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方法来体验积极的情绪。你们一般情况下在做那 些事情的时候会感到愉悦。例如:听音乐、散步、参加体育锻炼、旅游、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培养一个好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来说的非常重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有集邮的爱好。二战最艰苦的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个小时集邮,他把自己关在一幢房子里,摆弄各种邮票,借此摆脱周围的一切。去的时候,他满脸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离开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变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和爱好,就会觉得生活很乏味,积极情绪不易产生,而且不利于个性心理的形成。所以,为了调节情绪,也为了全面地发展自己,培养完整的个性,应该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

3、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合理的宣泄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他是指:老板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死了。可见,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将我们的坏情绪宣泄出去,我们才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

(1)倾诉。倾诉是宣泄情绪的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把你的快乐告诉你的朋友,一个快乐就变成了两个快乐,把你的悲伤告诉你的朋友,一个悲伤就变成了半个悲伤。”我们在开心的事情时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告诉自己的朋友和同学、父母、老师,但是当我们遇到挫折,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确很少愿意向别人倾诉,其实这时我们更需要有一个倾诉对象,将我们的坏情绪宣泄出来。

但是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啊!那么你还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当你的不愉快随着笔尖在纸上流出之后,坏情绪也会随之而去,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头来看自己的心情记录时,你会觉得自己当时幼稚、可笑,

还有就是可以发掘一个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宣泄方式,当然最好的健康的宣泄方式。那么人们常常采用的宣泄方式由那些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有没有适合你的,当你在团工作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不妨试一下。

放声大哭、大吃一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出一身大汗,这些都时很有效的宣泄方式。

4、积极热情的对待他人

学生工作是一项需要和不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更好地开展工作,那么就应该积极热情的对待他人,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积极热情、真诚的对待周围同学的时候,我向同学们一定会感受他你的真诚,更好地配合你开展工作,同时你也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为自己营造一了好的生活环境。

5、表情训练法

也就是要时常保持微笑的表情。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

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只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不信你回家试试。

6、注意饮食调节

这个应该是每个同学都比较喜欢的方法。

怒:玫瑰花、藕、山楂、萝卜、啤酒(怒:有些暴躁是吃出来的吃多了,几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 族维生素(B1、B3、B6等) 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维生素B3缺乏与焦虑、失眠有关,维生素B6的不足则导致思维能力下降。肉吃得多,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高使人冲动。糖吃多了。听说过“嗜糖性精神烦躁”吗?怒与吃糖多有关联。)

紧张、多疑:绿茶、蔬菜、零食(希望过高,紧张过度也许是压力太大,也许是期许过高,多疑的人都有些紧张,紧张的人都有些神经质,通常不快乐,甚至常受失眠困扰。吃少了,疑虑和忧思之人多是苍白、瘦弱的,主要是能量、蛋白质摄取量很低,导致贫血、体力不足。吃素:长年吃素得不到足够的脂肪以及那些含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卵磷脂和肉碱,从而影响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缺锌的人容易抑郁、情绪不稳定。)

懒惰:青菜、豆腐、青椒(是一种症状, 能反映饮食上的某种偏差盐多了。食盐过量在体内积蓄,会出现反应迟钝、喜欢睡觉等现象。体酸:常言道酸懒酸懒,真的是酸了便会懒的。缺铁:饮食单调、不注意荤素搭配摄食的人,容易出现缺铁现象。)

悲:香蕉、苹果、葡萄、鱼、南瓜子、鸡汤、杂食(抑郁伤感催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加剧抑郁伤感氨基酸不平衡。缺乏色氨酸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记得多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花豆、黑大豆、南瓜子仁、鱼片等。)

二、更好地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特点

大学学生工作是一项需要人有较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锻炼同学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在你的日常工作中,你要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同学们的工作开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同学虽然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由于不擅人际交往,不能处理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往往觉得工作起来非常吃力,想找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但是别人总是好象不愿意。

1、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

2、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们都要试图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人际环境是否和谐也是衡量同学们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发现: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 适应较慢. 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 不够大胆, 不主动交往, 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卑心理. 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

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

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想有所提高 。

在研究中,人们总结出有着和谐人际关系的学生往往有以下的特征:

有亲和力的人格特质,如诚实、热情、正直

克服各种障碍,勇敢实践

讲究交往行为的规范

正确运用交往的艺术

积极主动投身交往的实践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先搞清楚你周围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饿个性特征,他们是那一种交往类型的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积极型:对交往认识深刻,行动积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多热

心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主动承担社会工作。

被动型:对封闭的交往不满意,渴望真诚、深厚的友谊,但感到缺少知心

朋友。主张开展积极交往,认识上比较明确,行动上却不主动,一般较少主动交往,而多是被动卷入。

沉静型:这种类型人数少,习惯过平静的生活,性格一般比较孤僻。平日

少言寡语,不善交往,只保持与少数人的交往和接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我们是那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模式,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容易有一些偏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际交往中的几种效应,同学们看一下你平时有没有这些效应去和人交往。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先人为主”。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人际交往中,人们从对方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在人际交往中,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题” 。

4、投射效应: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别人的印象总是假设与自己有相同的

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5、刻板印象

概念: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

影响: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人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

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偏见和不当处理,大学生往往有一些不当的交往模式:

1、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像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2、不会说不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3、不能没有依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同样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人与成人间成熟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1、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原则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4)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

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

首先要做到——称呼得体

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要用全称。

第二——说话注意礼貌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切忌平平淡淡、滥用词藻、含含糊糊、干巴枯燥。

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适度地称赞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他会很乐意与你多交往。但是赞美要适度,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2)非语言艺术,也就是我们的肢体语言

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3)学会倾听

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聆听。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孔子最讨厌巧言令色的人,认为“鲜以仁”,也就是说在那些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人当中很少尤君子的存在。

他的一个学生子路要去做官了,在临行前问孔子:“老师,我要去做官了,你说我要注意些什么事情呢?”

孔子回答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伊。”

也就是说要多听别人说,听多了疑惑就少了,在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少说话,这样就会少很多的抱怨;一个人的形式行事是和他的眼界有关的,眼界宽了,见

多了,自然迷惑就少了,同时还要注意做事要小心谨慎,做到“如临深渊、如履博冰”,三思而后行,这样心里就会少了后悔/

说话少了很多抱怨、指责,做事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样也就可以取得成功了。

3、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资素质

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3)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4)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大学生同住在一起,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相关内容

  •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
  •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 首先要祝贺大家成为淄博五中高51级的一名学生.高中生意味着什么,成大人了,有了责任.有了自主,独立.你们将带着好奇和各种不同的憧憬开始了高中生活,但是,对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大部分同学,很多学生将会面临着学习.生活, ...

  •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共8篇)
  • 篇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这个希望的季节,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份激动而又迷茫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学校. 在入学的四天里,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接受了入学教育,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了许多心中不明白的问题,首先在第一堂课中,我感受到这 ...

  • 秋季小学部新生家长会主持词
  • 秋季小学部新生家长会主持词 秋季小学部新生家长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我是**学校副校长.小学部校长**,接下来的会议由我主持.首先,谨让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小学部本期385名新生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大家正式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感谢家长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把孩子 ...

  • 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的举措
  • 作者简介:王彤,女,生于1984年12月15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东北师大附属益田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教学新秀,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参与两项课题<班级文化建设>.<依理识字提高课堂有效性>研究.联系电话[1**********],邮箱:26 ...

  •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 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提高12届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从新生入学后,就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并给学生入学教育做了精心的安排. 在军训期间开展学生手册学习.专业介绍,安全防范教育:另外结束后对本院新生再进行为期3天的学 ...

  • 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 一、入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入学教育是新生到校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品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入学教育,培养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为新生做文明的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入学教育安排 序 号 时 ...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之一,新生入学教育搞得好坏.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学新生思想特点 总的来说,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随着物质条件和 ...

  • 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学期工作计划
  • 一.学期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的工作顺利地落下帷幕。xx年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与完善的一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学们的工作热情在这一学期里充分表现出来了。这一学期以来我们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博客设计及制作都进展顺利,活动也 ...

  • 大学入学教育计划
  • 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体现大学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让学生加深对所选专业未来的认识,完全体现"教的受用,学的有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 ...

  • 大学辅导员对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大学新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甚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大学辅导员应向新生系统介绍专业特点.发展现状.未来前景等,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应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大学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让新生对大学课堂有充分的了解,最终帮助学生尽快 ...